宁波会议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215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会议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宁波会议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会议ppt.ppt

《宁波会议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会议ppt.ppt(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会议ppt.ppt

,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2009年底:

中国高等学校总数:

2689所其中:

普通高等学校:

2305所民办高等学校:

384所此外: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

315个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812个高等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总数:

3816个,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态势,研究生培养机构:

796个其中普通高校:

481所研究机构:

315个普通本科院校:

1090所其中:

独立学院322所普通本科:

768所高职(专科)院校:

1215所,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态势,2005年:

1080所。

中央高校111所,地方高校979所,占80%。

985大学,38所,211大学,100余所,肩负着国家战略责任和任务。

(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规划纲要:

提高社会适应性,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担负应用型人才培养生力军的应用型高校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内涵建设丰富和复杂的群体。

关于新建应用型本科,经济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科技发展思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发展思路:

建设人才强国教育发展思路:

两基本一进入综合发展思路:

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二、五个发展思路,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宣称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高等教育率卓越、创新和领导力检验发展力将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美国领导力检验:

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提纲,三:

美英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英国:

更高目标:

知识经济中大学的未来英国的大学已经成为国家的名片,是知识经济和文明社会的心脏,是英国屹立于世界的根基!

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就,而且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思想和文化潮流!

三:

美英对高等的看法,1.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人才强国,增强我们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4.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四、建设高等教育的必要性,5.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要求,是中国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新使命。

6.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谋篇布局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强国:

国力强大,民族昌盛,社会文明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体现。

四、建设高等教育的必要性,1.就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下,着力关注两角、两岸、两湾,中部、西部和优先发展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及正在处在快速发展期的城市带、都市圈战略布局下的高等教育区域集群发展蓝图。

2.努力探索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和新模式。

五、集群发展,

(一)我国对集群技术的发展规划,国民基础驱动的大学集群市场经济驱动的大学集群区域发展驱动的大学集群人们需求驱动的大学集群,五、集群发展,中国大学集群:

中国形成了一条以辽、京、津、冀、鲁、苏、沪、浙、粤为绵延岭脊的教育资源海岸隆起山脉,豫湘鄂、川陕渝两大中西部隆起高原,构成了中国高教资源生态集群。

综合分析结论:

五、集群发展,1.宏观层面:

四大集群区域东北部集群、五大湖区集群、西部集群、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阳光地带集群。

四大集群是随着美国产业经济和人口区域转移而形成的。

2.中观层面,五大集群中心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弗罗里达-北卡莱罗纳、伊利诺伊-密执安、纽约-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

五大集群中心基本都处于滨湖滨海位置,五、集群发展,

(二)美国高等学校集群的生态特点,美国1870年代和1880年代的二次莫雷尔法案,被称为赠地学院运动,建立了几十所农工学院,在建立美国模式高等教育体系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指导和管理并不是政府管理越位,而是调控。

五、集群发展,(三)政策引导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太重要了!

1.原有表述,高等教育要适应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即高等教育的“服务说”理论。

2.“服务说”太原则,太概括,太抽象,很难具体指导和把握发展日新月异,丰富复杂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3.我们必须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不断深化更加贴近中国国情的新关系学说,亟待进行理论创新。

五、集群发展,(四)探索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三关系说”,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思路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以下存在三种关系:

1.区域高等教育先导发展关系2.区域高等教育伴生发展关系3.区域高等教育跟随发展关系,六、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思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思路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以下存在四种模式:

1.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模式2.市场主导,经济驱动模式3.政府扶持,生态驱动模式4.混合动力,多元驱动模式,六、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思路,纲要: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明确方向和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重点任务:

质量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提升基础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建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价,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

完成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

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

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

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重要的政策基础:

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的方向、目标、定位、重要的发展环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形势,“走出去”国家战略2.时代的新要求:

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示范院校、骨干院校,高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

4.老问题,新挑战:

高职快速发展,示范建设、方向、定位、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学模式、投入与条件,取得成就的同时,也突显了改革中的问题。

(一)文件起草的主要背景,1.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化、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实、可监测。

2.凝聚了战线内外的智慧和心血。

3.明确改革发展方向和目标,理清工作思路,确定重点。

4.定方向、定政策、定目标、定任务、定举措。

5.起草工作时间长。

(二)两个文件的主要特点,一、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1.科学定位:

专业建设是否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2.办学方针:

是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3.改革发展主线:

是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二、加强统筹规划,促进高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能否将高职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将特色院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5.能否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控机制,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业能力6.人才培养中是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知识、道德、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7.是否建立社会满意,以社会需求为契机,明确人才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是否按照职业教育任务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9.是否实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经费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10.是否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11.是否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12.是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否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13.是否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并使之成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系统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14.实践教学能否做到,由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15.能否将课堂建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16.是否加强和企业在教学上的合作,例如在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确保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的生产安全?

17.是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和企业参与质量评价?

18.是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四、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内涵建设水平19.是否具有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20.是否把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内容?

21.能否形成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定期实习的制度、政策?

22.能否完成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A)?

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的制度(B)?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C)?

专业课时兼职比例(D)?

办法与成效(E)?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五、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

23.是否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经验,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

能否扩大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专业对口单独招生规模?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六、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24、是否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25、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的经费强度能够达到多少?

26、是否能够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

27、是否健全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28、是否将国际化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引入专业教学内容?

29、能否以我国大型跨国集团和企业的海外合作为契机,开展海外培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30、是否积极开展海外办学,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

31、能否开放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

人次与成效,(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七、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2、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是否达到当地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生均拨款标准?

33、是否形成各类高等职业院校以举办方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办学经费足额到位?

34、是否建立健全的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制度?

35、是否开展顶岗实习的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兼职教师课时费、实训耗损等经费补贴机制?

能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关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1.拓展功能,提高质量,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逐步发展全日制专科教育,积极发展非全日制专科教育,2015年在校生1390万,其中全日制1000万。

(2)大力开展培训,年培训1000万人次,国家示范:

2:

1,省级示范1.5:

1。

(3)重点建设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重点专业100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0个。

(4)强化技术服务,省级以上示范校年技术服务收入高于200万元。

(5)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师生交流,拓展海外办学,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年招收留学生3万人,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招收留学生达到2万人。

(四)三个主要方面12个具体目标,2.“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基础能力显著增强(6)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80%,国家示范(骨干)90%,省示范85%,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科室比例达到30%,国家示范(骨干)50%,省示范40%。

(7)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合理布局;依托行业、企业,国家再建1000个,各地建2000个。

(8)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发50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四)三个主要方面12个具体目标,3、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强(9)强化地方优势,开展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20个。

(10)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计划”建设国家示范(普专)200所,省级示范400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建设一批行业(医院)示范性职教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发共享。

(12)建设200个左右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健全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运行机制。

(四)三个主要方面12个具体目标,1、树立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深化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必须以理念更新为先导(校长、教师、学生)。

(五)主要任务,2、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机构优化、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招生规模保持与本科基本相当,加强对社会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培训规模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优化规模与布局,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的高职院校不升格,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新机制。

(五)主要任务,3.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学校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院校新模式。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挥的长效机制。

(五)主要任务,4、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挥文化育人政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培养,把行业、专业、职业等要素纳入校园文化,加强改革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知识、道德、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契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经费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建设和改革教学资源。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五)主要任务,5.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坚持不把教师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彰显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基础工作。

培养选拔和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大的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主要任务,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实习,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立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他们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每年安排“双师型”教师培训1万人,各地每年至少完成培训3万人,5年共培训20万人,使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五)主要任务,6、构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建立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标准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集成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五)主要任务,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就业率、就业素质、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地和高职院校建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五)主要任务,7、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应用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五)主要任务,8、推进高等职业教学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内容的有机结合。

(五)主要任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教育海外办学取得明显突破,发挥优势,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使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借鉴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资源,以友好城市,姐妹学校等为平台,通过课程和学分互认,师生交流,教师培养等途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水平。

(五)主要任务,9、营造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通过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高职发展的政策平台,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主动参与、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用人单位高度认可的社会氛围,提高高职社会吸引力,(五)主要任务,1、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修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发挥行业和专业教学指导文员会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的作用,完善学校设置,地方统筹、国家备案、信息工开的管理机制;2011年,搭建国家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制定专业设置信息采集、上报与发布制度;,(六)重点举措(11项),2012年起,国家对各地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年度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委托第三方开展年度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结构和布局分析2015年形成“信息公开、市场导向、宏观引导、主动调整”的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六)重点举措(11项),2.以高职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优化区域政策环境;选择20个左右地市级城市(区),开展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率先优化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制定资源配置向高等职业教育倾斜政策,确保高职生均经费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项办学经费等足额到位,(六)重点举措(11项),对农林水地矿高等艰苦专业实行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统一支付制度开展兼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建立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有2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新增专业教师任职的必要条件地方政府与行业共建高等学校,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共同制订学校方案规划,发挥各自在经费筹措,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六)重点举措(11项),3.以示范为引导,提升高职整体发展水平继续推进100所国家示范院校改革创新,建立示范后续改革发展与示范辐射效果,定期评价制度,向社会公布。

建立激励机制,对好学校表彰奖励,优先安排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建设项目。

(六)重点举措(11项),4.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主要依托省级以上示范院校和知名企业,重点选择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和现代化农业类专业,共建200个左右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以校企共建专业为载体,以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抓手,将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专业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与专科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双证书”制度,(六)重点举措(11项),5.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以高职为龙头,行业(或地方政府)主导,联合地方行业组织和企业,建设100个行业(或区域)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企业和学校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增强学生在区域内的就业能力,(六)重点举措(11项),6.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政府引导,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200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国家重点建设100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先在尚未获得国家重点立项支持的地区,院校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进行引导各地建设2000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六)重点举措(11项),7.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选择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布局点量大的专业,建设50个左右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六)重点举措(11项),8、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在地市级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省级以上示范,初次就业率高于90%的高职院校,开展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高职招生改革试点。

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50%的省份推广试点经验,逐步建立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的高职招生制度。

(六)重点举措(11项),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考试自主权,推广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经验,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体系,逐步扩大单独招生试点范围至省级示范校;在平均初次就业率高于80%省份的相关院校推广。

扩大农林地矿油等艰苦专业对口单独招生规模。

(六)重点举措(11项),9、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依托高职院校,建设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每年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20万人次。

建设40个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年培训人次达到本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

(六)重点举措(11项),10、加强西部高职院校建设,促进高职区域协调发展。

开展示范对口支援西部院校行动,各省组建由本省国家示范(骨干)参加的工作组,团队化对口支援至少一所西部高等职业院校。

开展东、西部高职院校双向任教挂职,帮助开展专业建设、培养培训教师,指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11、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2012年,地市级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和有条件的地区,按专业确定高职生均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确保举办方投入占学校经费总额的比例超过80%,其中省级以上示范超过60%。

举办校生均财政拨款接近当地本科同类专业水平,其中省级以上示范校达到当地本科同类专业水平。

2015年,大部分地区与地区确立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并建立举办方依据标准拨款制度,举办方投入占学校经费总额比例超过80%。

(六)重点举措(11项),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