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222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docx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0609

 

贵州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建设方案

(讨论稿)

(2015—2018)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差异化发展,切实提高我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并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现就实施“贵州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拟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常态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全面培育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为重点;强化高职教育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的科学理念;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大教育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教学规范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推进校政行企协同创新与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从2015年起,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十大工程”,即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推进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省级“职教名师”工程、省级“名师工作室”工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省级特色校园、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工程。

通过实施与推进这“十大工程”,积极引导省内各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特色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引领改革和服务贵州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省级重点专业群30个;整合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省级开放实习实训基地30个,构建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与校企深度融合作的平台;建立省级创新创业基地20个,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全面开创贵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评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0个,建立省级“名师工作室”50个,遴选省级高职院校职教名师100名,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队伍;引导省内各高职院校加强课程建设,评选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100门;培育与打造高职院校特色校园10个,持久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与软实力,为培育特色高职人才创设优质人文环境。

贵州省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目标一览表

提升工程项目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省级重点专业群

10个

10个

10个

省级开放实习实训基地

10个

10个

10个

省级创新创业基地

5个

5个

5个

5个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个

20个

10个

省级“名师工作室”

20个

20个

10个

省级职教名师

40名

30名

30名

省级精品课程

30门

40门

30门

省级特色校园

4个

3个

3个

通过三年努力,逐渐形成一批代表贵州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具有省内较强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本形成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全面提升贵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进而培育与打造贵州高职教育品牌,促进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三.基本原则

1.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紧密围绕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布局、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坚持系统推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高等学校把资源配置和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坚持重点突破,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发挥工程建设在教学改革方向上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上的示范作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力度上的激励作用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辐射作用,调动主管部门、高校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2.注重创新,整合提升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优化整合省内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和成果,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各建设项目的集成与创新,系统强化高职教育教学关键环节,引导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加大高职教育教学投入,从而不断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3.资源共享,追求实效

在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加强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制度建设,搭建省级、校级项目资源共享平台。

完善和强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按建设内涵和运行效益多元化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推进工程

1.建设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此,要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中的“广博”与“专深”,“基础”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而通识教育是立足于全面发展、坚持独立、真理、正义与自由精神培养的和谐教育,能够以更丰富、更全面、更接近“人”的教育不断推进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逐步从“制器”转身“育人”,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

因此,要积极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院校在通识教育理念践行、通识课程具体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等领域的成功经验与先进作法,不断加强与改进对贵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本体论、本土论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建设内容

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明确开展通识教育的根本宗旨,即贵州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知识结构完整、专业技能娴熟、人格健全和谐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推进对贵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本土化研究,深入开展具有贵州本土特色的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贵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制度保障体系;专门设立全校性的通识教育机构;建立专业性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贵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3.具体措施

(1)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开展通识教育学术讲座和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对通识教育内容的融会贯通;通过构建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为未来职场打拼和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构建校通识教育活动体系。

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专业特点、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通识教育活动,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责任感、道德感、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的处世为人技巧和和谐人格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3)构建通识教育环境体系。

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

为此,要积极构建通识教育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4)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职院校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原则上由学院党委书记主抓,整合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思政部等职能处室的力量,整合校内外通识教育教学资源,成立专门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科研队伍,选拔领军人物,培养骨干教师,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5)建立通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由“贵州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中心”组织调研、专家论证,制定《贵州省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并定期及时上报通识教育质量报告。

“贵州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中心”每年将组织一次诊断评估工作,指导各高职院校做好通识教育推进工程。

(二)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

1.建设目标

进一步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今后3年,我省将在29所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30个专业群,重点围绕贵州大数据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以实现高职教育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转变。

2.建设内容

30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主要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机电一体化、艺术设计、生物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土木建筑、大数据互联网营销、医学及护理、城市轨道交通、学前教育、现代农业技术等,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3.具体措施

通过重点专业群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突出核心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适合我省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专业和特色课程。

实行“突出优势、差异化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通过核心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水平。

实行“硬件改善,软件跟进”原则,在重点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的设备、图书资料配备等硬件条件。

另一方面应在教学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软环境建设上投注更多的精力,以全面提高核心专业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及示范效应,为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营造优质环境。

(三)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实验、实训、实习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依托地方企业、兄弟院校等校外优质资源,加大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建设内容

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力争每个省级重点专业群都建立能够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的实习实训基地。

到2018年建成高职院校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30个,每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要与一大批企业保持良好的、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3.具体措施

加大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各专业相配套的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采取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观念和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逐步规范创新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力度。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完成新增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践渠道,努力建设一批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的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四)省级创新创业基地

1.建设目的

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全国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和我省积极学习贯彻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品牌塑造、品质提升“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至2018年建成省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20个,完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20000人,实现扶持引领不少于5000名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方面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氛围,全面贵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培养适应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2.建设内容

牢固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建立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提升的长效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园或创新创业中心;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进实践创新训练;促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3.具体措施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构建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专门场地和基本设施,配套设施齐备,布局合理;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展职业规划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组织职业技能大赛;落实各项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校政行企尝试融合,积极构建注重校政行企业协同创新机制。

(五)职教师资队伍

1.建设目的

充分发挥省级职教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名师工作室”的实践创新引导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整体合作优势,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建设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队伍,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完善创新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能力与素养,为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建设内容

以校企双方“工学结合”为合作平台,构成学校专职和企业兼职的两支力量,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完成开放式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整体效应,精心培育与打造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队伍。

从2015年至2018,通过分期分批评选高职院校省级职教名师100名,通过健全培养与选拔机制,使其日益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50个,充分发挥省级教学名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评审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省级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50个,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推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3.具体措施

 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制定《贵州省省级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与管理办法》、《贵州省省级高职院校职教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和《贵州省省级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每年组织一次省级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评选与表彰工作。

对省级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在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学成果评审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旨在鼓励和引导省级高职院校职教名师积极研究高职教育理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各高职院校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要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基本任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了解职业岗位群,组织适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以激励机制完善教学团队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学校应努力营造氛围,给予教学团队相应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物质支持;以绩效考评健全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教学团队管理过程中,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认可为重要指标,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实现对团队成员的有效激励,保证教学团队高效运转。

(六)省级精品课程

  1.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引导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精品课程资源,从而带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提高。

2.建设内容

通过重点支持,建设100门省级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发挥省级精品课程良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使我省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主动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3.具体措施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学及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全面落实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小组活动、形成性考核、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监控,确保教学质量;以课程为单位,建立教学档案。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应用性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实现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素质为主的转变;以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突破口,开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加快先进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进行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一体化设计,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逐步深化考核方式改革。

 

(七)省级特色校园

1.建设目标

伴随高职院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变,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计划通过三年努力,精心培育和打造高职院校特色校园10个,以特色校园规划为导向来传承改革创新精神,以特色校园建设为载体来切实践行办学理念,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职教育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增进凝聚力软实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与跨越式前进,从而不断彰显高职院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与鲜明的办学特色,持久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与软实力。

2.建设内容

新时期,高职院校所要构建的特色校园,主要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经营与维护的,因充满人文关怀、彰显办学特色、拥有文化品位而被师生与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从而为学校不断赢得知名度与名誉度的学校精神、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的总和。

当前,高职院校特色校园主要有物质环境、精神文化、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四个维度。

要通过特色校园建设,引领高职院校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物质环境,培育求真向善尚美的精神文化,推崇科学民主文明的制度保障,倡导彰显办学特色的行为规范。

 3.具体措施

高职院校构建特色校园,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使特色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这一特定的传播空间与实践场所得以有效培育、不断丰富与持久发展。

为此,应遵循崇尚大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注重传承创新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精心布置人文景观,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体现高职教育特质;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丰富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与境界,有效利用校园新媒体;构建推崇科学、民主、文明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基本制度;深入开展养成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关爱生命教育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设“道德讲堂”等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加强与改进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教育。

(八)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

1.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健全贵州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客观评价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成就和问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充分发挥各高职院校人才、信息、资源聚集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改进对各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其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剖析原因,特别要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进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2.建设内容

建立“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在“贵州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心,组建校级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和教育教学督导组,始终以教学质量、学生行为规范、保障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严抓质量监控与评价,严格日常教学状态管理,构建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

针对制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督导活动,切实落实校领导、教务处、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等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制度,突出各二级学院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起期中教学检查制度、督导信息发布制度、整改信息反馈制度、班级学生信息员制度、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健全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实现教学质量闭环控制,助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基础建设明显改善,通过三年建设,学生网上评教合格率要达到100%、优秀率要达35%以上。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有效形成校院两级平台建设体系及配套制度规范,同时切实利用其统计汇总、反映现状,管理监控、促进规范,分析开发、帮助决策的三大功能,为我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提供系统准确的参考信息,不断提升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3.具体措施

(1)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高职院校要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院长直接领导与负责的,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督导团和职能处室为核心,各系(中心)、专业教研室为重点,各专业班级教学信息反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改革督导监控体制,设立二级督导,调整队伍,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授课精湛、关爱学生的一线教师为督导老师。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使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教育教学有序开展及质量稳步提升,各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完善《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排、调、代、停、补课的管理规定》、《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考务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使整个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3)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监测。

一是各校要制定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考核制度,强化对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细则》、《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师教学满意度测评办法》、《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等,有效监控与保障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实施;二是教务处和督导室要坚持教育教学过程监督“常态化”,不定期随堂听课、随机抽查教学进度、教案、教学日志、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全面考察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教学能力与水平,指导改进教学质量;三是各二级学院、系部要建立每个教学班学习委员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巡查制度,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教学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总结推广好的教学工作经验,反馈教师、学生和干部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该校相关职能部门反馈信息;四是各专业负责人随时掌握本专业教师教学情况、本专业各教学环节教学情况和质量;五是每门专业课程有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授课计划、研究教学方式和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每学期末课程负责人负责召集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对本期所教课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4)注重教育教学结果的诊断性评估。

一是推行由教务处巡查员、督导团督查员、教学院(系)教务员(系秘书)、学生信息员构建的“四员联动”教学质量多元监控机制,对日常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二是成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委员会和若干个共同评价小组,校企专家联合对核心课程和重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三是开发教学质量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学生、家长、行业企业专家均可随时通过网络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四是建立学生职业通用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测评制度;五是继续推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每年及时向教育厅上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六是“贵州职业教育质量研究中心”对各校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将各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新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向各高职院校及时反馈跟踪调研信息,促进了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