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24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doc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四川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

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精馏塔设计

给定条件:

原料液:

苯-甲苯混合物 组成:

xF=0.32(摩尔分率,下同)

处理量:

F=12400kg/h

温度:

29oC

馏出液:

组成:

xD=0.93

残液:

组成:

xW=0.02

操作压力:

常压

二、设计内容:

设计说明书一份,其内容包括

目录

题目及数据

工艺流程选择论证及说明、流程图

主要设备的设计(塔板数、塔径、塔板结构元件及尺寸,流体力学交校核)

塔板布置图,负荷性能图

主要辅助设备的选用与计算(塔顶冷凝器)

三、参考资料:

化工原理设计导论,成都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设计导论》编写组,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化工原理,下册,叶世超夏素兰易美桂杨雪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陈敏恒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化工设备设计基础编写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化学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PERRY化学工程手册(第六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时钧等,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化学工程师简明手册,邓忠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化工生产流程图解,化学工业出版社,

精馏设计、操作和控制,吴俊生等,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塔型设备基础设计,石油化学工业部编,1975

塔设备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塔的工艺计算,石油化学工业部设计院,1977\

目录

第一章方案选定

1.1操作条件的确定

1.1.1操作压力·············································4

1.1.2进料状态·············································4

1.1.3加热方式·············································4

1.1.4冷却剂与出口温度·····································4

1.1.5回流比的选择·········································4

1.2设备的选择

1.2.1塔设备的选择·········································4

1.2.2再沸器,冷凝器等附属设备的安排·······················4

1.3流程的确定

1.3.1物料的储和输送·······································5

1.3.2参数的检测和调控·····································5

1.4热能的利用

第二章总体工艺设计计算

2.1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2.1.1原料及产品组成(xF,xD,xW,F)·······················6

2.1.2全塔总物料衡算······································6

2.1.3操作温度·············································6

2.1.4使进料达到泡点,预热原料液所需热·····················6

2.1.5相对挥发度(a)·······································7

2.1.6最小回流比(Rmin)·····································7

2.1.7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及操作线方程·····················8

2.2塔板数的确定

2.2.1理论塔板数···········································8

2.2.2实际塔板数···········································10

2.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2.3.1平均摩尔质量·········································10

2.3.2平均密度·············································11

2.3.3液相平均表面张力·····································12

2.3.4液相平均黏度·········································13

2.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2.4.1塔径的计算···········································14

2.4.2精馏塔有效高度计算··································15

2.5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2.5.1溢流装置计算·········································15

2.5.2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16

2.6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2.6.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17

2.6.2淹塔·····················································18

2.6.3雾沫夹带·················································18

2.7塔板负荷性能图

2.7.1雾沫夹带线···············································19

2.7.2液泛线···················································20

2.7.3液相负荷上限线···········································21

2.7.4漏液线···················································21

2.7.5液相负荷下线限···········································21

2.8计算结果汇总

2.9工艺流程图

第三章附属设备计算

3.1换热器热量计算

3.1.1塔顶冷却所需热···········································24

3.1.2原料液加热到泡点所需热量·································24

3.1.3塔釜加热所需热量·········································24

3.2塔顶冷凝器

3.2.1物性参数·················································25

3.2.2传热面积·················································25

3.2.3工艺尺寸结构·············································26

3.3进料预热器

3.3.1设计方案的确定···········································27

3.3.2物性数据·················································27

3.3.3传热面积估算·············································28

3.3.4工艺尺寸结构·············································28

3.4塔底再沸器

3.4.1设计方案的确定···········································29

3.4.2物性数据·················································29

3.4.3传热面积的估算···········································30

3.4.4工艺尺寸结构·············································31

3.5接管与法兰

3.5.1塔顶蒸汽出口管径·········································32

3.5.2回流液管径···············································32

3.5.3进料管直径···············································32

3.5.4釜液排出管径·············································33

3.6筒体与封头

3.6.1筒体·····················································33

3.6.2封头·····················································33

3.7人孔

主要参考文献

设计心得体会

第一章方案选定

1.1操作条件的确定

1.1.1操作压力

根据生产要求,本设计选择常压下的连续蒸馏。

常压操作对设备要求低,操作费用低,适用于苯-甲苯这类非热敏沸点在常温(工业低温段)物系分离,连续蒸馏集成度高,可控性好,产品质量稳定。

1.1.2进料状态

本设计采用泡点进料。

在29摄氏度时苯与甲苯的状态均为油状液体,所以采用q>1。

在进料前将冷液体通过预热器加热到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

1.1.3加热方式

由于蒸汽质量不易保证,采用间接蒸汽加热。

用饱和水蒸汽作为加热剂,选用较高的蒸汽压力,可以提高传热温度差,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1.1.4冷却剂与出口温度

冷却剂选用经济的常温水。

1.1.5回流比的选择

采用泡点回流。

根据实验和生产数据统计,一般最适宜回流比的范围为R=(1.1~2)Rmin,该物系属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所以在设计中把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1.5倍。

1.2设备的选择

1.2.1塔设备的选择

精馏操作课选用的塔设备有很多。

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由于浮阀塔具有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和操作弹性大、板效率高等优点,因而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优异的板型,所以本实验采用浮阀塔。

1.2.2再沸器,冷凝器等附属设备的安排

塔底设置再沸器,塔顶蒸汽完全冷凝后再冷却至回流入塔。

冷凝冷却器安装在较低的框架上,通过回流比控制期分流后,用回流泵打回塔内,馏出产品进入储罐。

塔釜产品接近纯水,一部分用来补充加热蒸汽,其余储槽备稀释其他工段污水排放。

1.3流程的确定

1.3.1物料的储存和输送

在流程中应设置原料槽、产品槽以及离心泵。

原料可有泵直接送入塔内,也可以通过高位槽送料,以免受泵操作波动的影响。

为使过程连续稳定地进行,产品还需用泵送入下一个工序。

1.3.2参数的检测和调控

流量、压力和温度等是生产中的重要参数,必须在流程中的适当位置装设仪表,以测量这些参数。

同时,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流的状态(流率、温度、压力)、加热剂和冷却剂的状态都不可能避免地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必须在流程中设置一定的阀门(手动或自动)进行调节,以适应这种波动,保证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1.4热能的利用

精馏过程是组分反复汽化和反复冷凝的过程,耗能较多,如何节约和合理地利用精馏过程本身的热能是十分重要的。

选取适宜的回流比,使过程处于最佳条件下进行,可使能耗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合理利用精馏过程本身的热能也是节约的重要举措。

若不计进料、馏出液和釜液间的焓差,塔顶冷凝器所输出的热量近似等于塔底再沸器所输入的热量,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这部分热量由冷却剂带走而损失掉了。

如果采用釜液产品去预热原料,塔顶蒸汽的冷凝潜热去加热能级低一些的物料,可以将塔顶蒸汽冷凝潜热及釜液产品的余热充分利用。

此外,通过蒸馏系统的合理设置,也可以取得节能的效果。

例如,采用中间再

沸器和中间冷凝器的流程,可以提高精馏塔的热力学效率。

因为设置中间再沸器,可以利用温度比塔底低的热源,而中间冷凝器则可回收温度比塔顶高的热量。

第二章总体工艺设计计算

以下设计计算中,A代表苯,B代表甲苯,苯、甲苯可视为理想溶液。

苯的摩尔质量MA=78kg/kmol甲苯的摩尔质量MB=92kg/kmol

进料液平均摩尔质量

2.1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2.1.1原料及产品组成(xF,xD,xW,F)

=0.32=0.93=0.02

kmol/h

2.1.2全塔总物料衡算

总物料

易挥发组分

解方程

解得

2.1.3操作温度

由上述操作条件知,在进料处采用泡点进料,蒸馏塔顶采用泡点回流。

所以根据物料组成,结合苯-甲苯的物系相图中的压强一定下(P=101.325pa)的温度组成图[t-x(y)图],可以查得:

冷液体进料温度=29oC

塔顶xD=0.93=81oC

塔板xF=0.32=98oC

塔底xW=0.02=109oC

精馏段平均温度=89.5o

提馏段平均温度=103.5oC

2.1.4使进料达到泡点,预热原料液所需热

泡点下的饱和液体进料则:

q=1

其中,苯的质量分数为:

则甲苯的质量分数为:

苯的比热容=1.7kJ/(kg·K)

甲苯的比热容=1.7kJ/(kg·k)

进料板xF=0.39,,=98oC所以所需热量为

2.1.5相对挥发度(a)

用安托因方程计算:

苯的安托因常数为:

甲苯的安托因常熟为:

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压

塔顶=81oC则代入数值得

2.0071.597

进料板=98oC

2.22231.8373

塔底=109oC

2.3491.979542.4029

则全塔的平均相对挥发度2.47

2.1.6最小回流比(Rmin)

平衡方程————A式

q=1则q线方程为————B式

联立A、B两式的

由此可得最小回流比为

操作过程中去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则

2.1.7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及操作线方程

kmol/h

kmol/h

由于泡点进料q=1

所以kmol/h

kmol/h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带入数值的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带入数值得

2.2塔板数的确定

2.2.1理论塔板数

苯—甲苯属于理想体系,可采用逐板计算法来计算理论塔板数,由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联立

得交点为

相平衡方程式即

第1块板上升的蒸汽组成

第1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第2块板上升的气相组成

第2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如此反复计算

因为所以第8块板为加料板

第9块板上升的蒸汽组成

第9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如此反复计算得

因为,所以总理论板数为16,精馏段8块,第8块板为进料板。

2.2.2实际塔板数

对精馏塔,采用相对挥发度与液相黏度的乘积为参数来表示全塔效率,相对挥发度与黏度取塔顶塔底平均温度下的值,对苯——甲苯双组份,由上述的计算可得相对挥发度,黏度为液相平均黏度。

则根据上面所述并查相关手册得:

=81oC

=109oC

已知

由得:

所以塔板的实际数为

2.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2.3.1平均摩尔质量

已知:

苯的摩尔质量MA=78

甲苯的摩尔质量MB=92

塔顶处:

进料板处:

塔底处:

精馏段气、液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提馏段气、液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总体塔的气、液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2.3.2平均密度

A气相平均密度,由理想气态方程计算:

塔顶

进料板

塔底

精馏段

提馏段

气相平均密度

B液相平均密度,计算公式:

塔顶=81oC

进料板=98oC

液相的质量分数:

塔底=109oC

液相的质量分数:

精馏段液相平均密度:

提馏段液相平均密度:

全塔液相平均密度:

2.3.3液相平均表面张力

液相平均表面张力计算公式:

塔顶液相平均表面张力=81oC

查图得

进料板液相平均表面张力=98oC

塔底液相平均表面张力=109oC

精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

提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

全塔平均表面张力:

2.3.4液相平均黏度

液相平均黏度计算公式

塔顶液相平均黏度=81oC

进料板液相平均黏度=98oC

塔底液相平均黏度=109oC

精馏段液相平均黏度:

提馏段液相平均黏度:

全塔液相平均黏度:

2.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2.4.1塔径的计算

气、液相体积流率:

C表示气体负荷系数(m/s)

根据

取板间距板上液层高度

则有

查图可知

取安全系数为0.7则

塔径

塔截面积

实际空塔气速为

2.4.2精馏塔有效高度计算

精馏段有效高度:

提馏段有效高度:

在精馏段、提馏段各设一人孔,其高度均为0.8m.。

所以精馏塔的有效高度为

2.5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2.5.1溢流装置计算

因塔径D=1.4m,可选用但溢流弓形降液管,采用凹形受液盘。

各项计算如下:

(1)堰长

由液体负荷及溢流形式可知,单溢流堰长满足,本设计采用

(2)溢流堰高度

溢流堰高度计算公式:

选用平直堰,堰上液层高度依下列计算公式

取上层液高度

(3)弓形降液管宽度以及截面积

由,得

所以

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的时间θ,一般不小于3~5s,以保证溢流液中的泡沫有足够的时间在降液管中得到分离。

在求的降液管截面积之后,应按照下列验算降液管内液体的停留时间,即:

带入数据得:

故降液管设计合理。

(4)降液管底隙高度

计算公式取

则:

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

2.5.2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

取阀孔动能因数F0=10,孔速为u0

每层塔板上的浮阀数:

其中为阀孔直径,取值为

取边缘区宽度Wc=0.06m,破沫区宽度Ws=0.07m,鼓泡区面积为Aa,即:

由于在阀孔的排列中,叉排气液接触较好,而且对于大塔,当塔板采用分块式结构时,不便按正三角形,所以对本设计的浮阀排列方式采用等腰三角形交叉,取同一横排的孔心距t=75mm,则估算排间距为

考虑到塔的直径较大,必须采用分块式塔板,而个快的支承与衔接也要占去一部分鼓泡区面积,因此排间距不宜采用67.6mm,应小于此值。

故去t'=65mm

按t=75mm,t'=65mm以等腰三角形叉排方式作图,得阀数

N=207

按N=207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动能因数:

阀孔动能因数变化不大,仍在9~12范围内。

塔板开孔率=%

2.6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2.6.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

可根据计算塔板压降

(1)干板阻力

临界孔速

因,则可按下式计算:

(2)板上充气液层阻力本设计分离苯和甲苯的混合液,即液相为碳氢化合物,可取充气系数,可得

(3)客服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因本设计采用浮阀塔,其很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气体流经一层浮阀塔板的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为:

单板压降

2.6.2淹塔

为了防止淹塔现象的发生,要求控制降液管中清夜层高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1)与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相当的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