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大碗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250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说课稿大碗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大碗茶.doc

《说课稿大碗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大碗茶.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稿大碗茶.doc

前门情思大碗茶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五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前门情思大碗茶》。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这首歌曲含有京韵大鼓的韵味,表现了远方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爱恋之情。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的特征和教材内容。

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

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各类装饰音。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

法、直观演示法、学科整合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法、总结反思发、自主探究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

1.赏析歌曲,导入新课(赏析)

播放歌曲说唱脸谱音乐,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带

着问题来欣赏。

说唱脸谱是八年级学过的一首带有浓郁京味的歌曲。

欣赏完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有什么特点,与以前欣赏过的京剧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

前门情思大碗茶。

2欣赏原唱,体验京味(原唱)

播放教学磁带前门情思大碗茶,让学生体验将京剧、音乐、歌舞节

目糅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

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歌曲学唱,突破难点(这个环节我又分为4个小步骤)(学歌)

1、用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跟琴模唱歌曲旋律。

2、用划拍子的方法学习节奏,用教师范唱与讲解的方法学习本节课的各种装饰音,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3、随范唱填词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仔细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特点,唱出远方游子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

4、在熟悉歌曲以后,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加深情感体验。

4.小组合作,大胆编创(编创)新课标要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这个环节,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竞赛,用独唱,对唱,齐唱,表演唱等形式来展示编创成果。

最后由学生互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这样,学生在欢乐热闹的气氛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

5.课堂小结(小结)俗话说: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

让学生再次领悟本节课所反映的生活情趣。

并告诉学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板书:

赏析—原唱—学歌—编创—小结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层次分明,简明扼要,重

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流程。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的艺术,成为同学们心中的花朵。

铺满同学们人生的道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二:

曲苑寻珍说课稿

《曲苑寻珍》说课稿

——106班杨芮莹

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第三单元《曲苑寻珍》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就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前门情思大碗茶》由阎肃作词,姚明作曲。

乐曲是宫调式,4/4拍,二段

体结构。

这是一首极富有北京说唱音乐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的歌曲。

其中有京韵大鼓,北京琴书的特色,并借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处理歌词,保证了字正腔圆、声声入耳。

在歌曲伴奏中使用了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等音,使作品京味十足,韵味无穷。

歌曲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已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土、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

二.说学情

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流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

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

在表达情感的方式方面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的变化。

在原有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上,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三.说理念:

按国家要求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将学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祖国的音乐文化,并且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如《前门情思大碗茶》,这是一首具有京韵大鼓特色的歌曲,学生通过欣赏、学唱和模仿,感受到“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唤醒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

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多彩。

四.说目标

结合以上几点和我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含义,特点以及历史。

(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这一层面)

2.学唱《前门情思大碗茶》,认识词曲作者以及乐谱中的装饰音(倚音,波音和

滑音)与切分音,体验并模仿歌曲中的京腔京韵,感受歌曲中对远方游子思念热

爱家乡之情,并用自己的表达方式配合伴奏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包含了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这两层面)

3.认识新型歌曲表现形式—戏歌。

学生能了解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培养

学生对我国的戏曲音乐的兴趣,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两层面)

五.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怀故乡、念故土、爱家园的

思想感情,能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时体验并模仿歌曲中京腔京韵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注意歌曲中每句乐句之前的空拍。

(2)注意每句乐句中的切分音与装饰音(倚音,波音和滑音)。

(3)演唱时简单学会模仿京腔的“儿化”音。

六.说教法

1.体验法

以音乐情绪,情感体验为主,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艺术美,进而使情

感体验外化。

2.演示法

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启发法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七.说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

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音乐。

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歌曲内涵、体味情

感。

2.通过拍手等动作来辅助学生学唱歌曲,注意乐谱中的空拍。

八.说过程

教学准备:

一个小鼓

1.导入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导出说唱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老师:

刚刚听的这首歌曲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那能告诉老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

它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

就像在说话一样、有唱有说的?

?

老师: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说唱音乐。

说唱又称曲艺,曲艺是中国有久远历史

的民间艺术。

它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

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

曲艺音乐的特点是以说和唱结合运用,唱居

主要地位。

(2)欣赏汉代俑类雕塑

说唱俑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是我国古

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

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

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

我国说唱艺术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

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很像后来说唱文学的结构。

说书俑,也证明东汉以前说

唱艺术即已存在。

2.新课学习

(1)老师提问: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

刚才看到的是哪里?

这首歌有什么特

点?

(2)播放mtv《前门情思大碗茶》,学生观看并聆听,看后讨论并回答问题。

(第一遍聆听歌曲)

老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老北京的景象,听的歌曲叫《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

首具有浓郁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

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的往事

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

这首

歌的特点是,它是一首带有戏曲风味的现代歌曲。

〔设计意图:

采用视听结合,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好奇,引起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3)介绍《前门情思大碗茶》的词曲作者

(4)出示歌曲曲谱,看着曲谱聆听并试着跟唱《前门情思大碗茶》。

(第二遍聆听歌曲)

(5)老师:

那同学们知道北京的前门在哪里吗?

有谁喝过北京的大碗茶吗?

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老北京

●逛一逛老北京前门大街——简单介绍前门大街,播放视频观看前门大街●喝一喝老北京的大碗茶——简单介绍北京大碗茶,观看图片及视频,配

合《前门情思大碗茶》的音乐。

(第三遍聆听)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知道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和老北京的文化,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思乡情意,对歌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

解,提高学生想唱的兴趣。

(6)聆听不同演唱者演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李谷一版本,刘心版本

思考全曲分为几段,分别是在哪里分开来的。

(第四遍聆听。

(设计意图:

使学生们多次聆听,回答问题,同时注意歌曲中的京腔京韵。

(7)学唱《前门情思大碗茶》

●朗读歌词,指导学生注意歌词中需要“儿化”音的字眼。

●学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唱完老师把每一句的装饰音和波音拿出来教,要求每

一句乐句开头空拍部分用拍手来表示,老师用小鼓敲打提醒空拍部分,同时再次

提醒学生注意“儿化”音,再次演唱。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歌曲

老师:

我们知道了歌曲分为两段,那么这两段的速度情绪有哪些变化呢?

乐曲是二段体结构。

音乐的前半部分(a段)从“我爷爷小的时候?

?

”至“就着一口大碗茶”,表达了归侨回到朝思暮盼的前门时,回忆起儿时和祖辈在衰草蓬生的北京所度过的灰色年华,如今再看到英姿挺拔红墙碧瓦的北京时,带着童心想再喝一口大碗茶的喜悦心情。

音乐开始带着叙述的口味,随着思绪起伏,有时显得十分激动,有时仿佛又回到难忘的童年。

音乐的后半部分(b段)从“啦啦?

?

”开始到结尾,旋律在高音区展开,表现出游子难以抑制的激情,通过“前门大碗茶”倾诉出华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祖祖辈辈都会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意愿。

●配合伴奏,分男女生两组,带有自己感情的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全体配合伴奏带有感情的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

3.

(1)介绍“戏歌”:

这是一种新型的的歌曲表现形式。

简而言之,就是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而创作得歌曲。

与我们熟悉的歌曲类型(艺术歌曲、通俗歌曲、民族歌曲)相比,戏歌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且易学易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这种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使戏歌散发出无可抗拒的魅力。

老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就是一首带有戏曲风味的流行歌曲。

下面老师在给同学们欣赏几首戏歌。

(2)欣赏视频《故乡是北京》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引起学生对戏曲歌曲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戏曲歌曲的热情。

《唱脸谱》说课稿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田中学杜玲

一、说教材:

1、近些年来,一种创新的音乐体裁颇受关注。

这种新的音乐体裁就是“戏歌”。

在戏歌中,《唱脸谱》为流传最广、颇有影响的一首佳作。

作品从各种人物的脸谱入手,进一步夸奖其生动形象,以赞美京剧艺术之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2、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

依字行腔,韵味十足。

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

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

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

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是京

剧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

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

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

提高鉴赏京剧及脸谱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

重点:

学唱歌曲的b段作为学习重点,关注的是感受歌曲的京剧韵味。

?

难点:

把握京剧最后一句长拖腔的独特风格和规律。

?

解决:

找出拖腔中的换音规律,同时用手势引领学生练唱拖腔中的“拐弯”。

四、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

但是学生面对五

颜六色的脸谱是有兴趣的,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欣赏时,讲述自己的理解和话题,学生是比较乐意的。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通过了解脸谱、学唱歌曲,从而了解

京剧文化。

五、说教学方法

?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把教法和学法

联系起来。

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多听,多想,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快乐音乐”的宗旨。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旧课,引出课题2初步聆听,感受美3教师范唱,学生随琴跟唱,解决

难点,巩固新知4思考与创作5课堂小结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mp3

九、板书

?

红色——忠勇正直——关羽?

白色——奸诈——曹操?

黑色——铁面无私——包公?

蓝色——刚强——窦尔墩

远看颜色近看花,不同的纹饰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性格。

十、教学反思

京剧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歌曲的距离,让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我们把此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时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

在学生们认真关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咿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了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

附谱例:

《说唱脸谱》篇四:

《想北平》说课稿

高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优秀说课稿

《想北平》说课稿华盛虹溪中学吕小恩说教材1、《想北平》是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中的一篇散文。

“大纲”规定:

散文的教学重点是总体把握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艺术手法,品味艺术语言。

《想北平》一文,描绘了一幅由山水、草木、街景、院落组成的“都市风俗画”,抒发了一个羁旅异乡的平民知识分子那份闲雅而热烈的“乡情”。

2、根据“大纲”要求与本文特点,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思想内容;(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散文笔法;(3)学习本文“对比”的手法;能力目标:

(1)“美读”散文,品味本文“平民化的京味语言”;(2)提高“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那份浓浓的“乡情”。

3、根据散文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将下列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那份浓浓的“乡情”;(2)提高“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以情驭景”的散文笔法:

(2)味本文“平民化的京味语言”;说教学1、评价一堂课的优劣的标准是多样的,我想有一点的不能被忽略的,那就是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引下真正动了起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法如下:

重点的突出方法:

(1)根据本文“情感先行”,易于把握的特点,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美读”与“画直抒胸臆的句子”的学法,完成重点(1)的教学;(2)在文章写景部分(4――7节),每一节都写北平的一个特点(即安适、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大自然),且有中心词或中心句,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

我设计通过“教师示范”的教法,学生“迁移模仿”的学法,来提高学生“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文“以情驭景”的写法是个教学难点,我计划通过与《故都的秋》比较学习来突破。

为什么要给学生比较点呢?

这是防止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我给出比较点――“从抒情与写景文字的分配上比较”。

学生很容易总结出结论――《故都的秋》“重写景,融情于景”,本文“重抒情,以情驭景”。

从而,体会本文“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见绚丽动人的光彩”的特点。

这个难点还要通过课外习作来巩固。

(2)本文的语言品味与语言特色分析也是教学难点,我计划让学生通过“品读-质疑-讨论-解疑”的信息反馈模式自主突破。

教师点拨两点:

a、《胡同文化》的“京味语言,例“虾米皮熬白菜——嘿!

”b、“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教具准备:

flash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3、教时安排:

一课时4、教学过程:

(一)导入“反馈教学法”的创始刘显国老师说:

“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是第一次信息反馈。

”我的导入用的是“情境教学法”。

根据本文所表达的“乡情”主题与“平民化的京味语言”,我用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来导入新课,也为体会作者情感与品味语言打下铺垫。

(二)简介作者师生同步,突出――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1950年因《龙须沟》的创作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三)美读全文“读好散文是学好散文的开始!

”读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我打算运用“教师范读-学生个读-齐读”相结合的“三类诵读法”完成散文的诵读,要求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四)理解与鉴赏文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发挥“穿针引线,架桥铺路”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重点(1)的学习中,声情并茂的诵读之后,我会问“本文的抒情是含蓄呢,还是直露?

”学生很容易认定是后者。

然后,让学生画出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总结出思想感情,体会那份浓浓的“乡情”。

通过散文的“情语与景语”的自然过渡到重点(2)的学习——在分析北平”特征之中进行“诵读-领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在此会以第四节为例,分析其“安适”的特征,让学生去用“迁移法”完成5-7节的分析。

在难点(1)

的突破中,运用“比较学习法”,老师给出比较点,学生就能很容易总结出“以情驭景”的写法的特点。

这一点,在下一难点——“品味平民化的京味语言”——的学习中会得到巩固。

在比较中,也会有许多学生会提及两篇文章都用到的“对比”手法,教师也应该加以强调。

突破难点(2)时,我放给学生去自己品味,我只在他们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给以点拨。

(五)回顾课堂,布置课外作业:

作业:

用“以情驭景”的写法,写一段有关“家乡”的文字。

字数不限。

教学效果估计学生大多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学。

老师可能讲的不过瘾,但学生学的一定很实在。

用当堂“美读”与课后习作的方法来巩固“以情驭景”的写法,一定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您正浏览的文章《高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优秀说课稿》由第一范文网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

难点:

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

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我想将这首诗改编成小话剧,并在课内演出,将比较抽象的诗歌改编为直观性很强的话剧;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2)创设情景教学

(3)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的改编和话剧的表演中,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

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前检查

1对原诗的改编是否忠于原作?

2能否把握基本矛盾?

3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三)安排学生表演

1剧本分两部分:

刘兰芝在焦府为第一幕,回到刘家为第二幕。

两幕之中可各分几场,让学生分组表演。

2结尾部分处理:

配乐朗诵,采用《化蝶》乐曲为背景音乐,由一位同学在背景音乐中用低缓压抑的语调来朗读:

两家求和葬,和葬华山旁。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用《化蝶》乐曲来演绎,使话剧难以表现的浪漫主义结尾得到了很好地处理。

朗诵的最后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既吻合原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意境,又表达出结尾部分人们美好的愿望。

如泣如诉的配乐朗诵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演出结束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1提问:

刚才演出的小话剧中,同是感情深厚,爱情专一,敢于反抗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

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和刘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异。

明确:

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对封建家长制有一定的幻想,性格比较软弱。

焦母体现的是封建家长的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