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18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docx

商船学院及导师资料

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一、学院简介

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

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4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4个本科专业。

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0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8人。

具有博士学位19余人、硕士学位70余人。

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3人、大副证书9人、轮机长证书7人、大管轮证书5人。

专业实验人员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9人。

二、专业介绍

学院的学科专业:

图一:

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

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学科创建于1909年,办学历史悠久,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84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相关学科群和相关实验室群结构完备。

共有教职工48人,教授8名,研究员1名,副教授13名,高级工程师3名,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6名,近58%教师拥有轮机员证书,100%中青年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在读。

本学科在轮机系统仿真及控制、现代轮机管理和船舶冷藏运输三个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学科研究方向目标明确,相关性好,航运特色明显,学科梯队稳定,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内航运界居领先水平。

该学科近年来科研经费充足,近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论文近500篇,其中EI和ISTP收录28篇。

  在现代轮机工程教育和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目前设有七个实验室及一个创新基地,即主机实验室、辅机实验室、自动化机舱实验室、轮机模拟器实验室、船舶电站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轮机自动化实验室及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

自动化机舱实验室和轮机模拟器实验室同时又是交通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航运仿真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基地已成为我校学生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新建实验楼中,投资720万元自行研制的多船型船舶机舱模拟器已于2008年10月基本建成,投资622.5万元用于教学研究型的船舶辅机实验室已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的船舶综合机舱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目前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征、凸现航海教育特色、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轮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对船舶动力装置的研究。

如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

(2)对现代轮机管理的研究。

如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3)对船舶辅机工程的研究。

如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和海洋防污染法规;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

(4)对船机修造技术的研究。

如船舶主辅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周期预;(5)对轮机自动化的研究。

如船舶PLC、CAN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6)对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的研究:

包括船舶新能源的转换和储备、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太阳能、船用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电机控制装置等;(7)对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

包括真空绝热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冷藏运输与节能、船舶防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技术;(8)对轮机仿真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包括动力装置测试与分析、机舱数据融合、特种船舶仿真、远程故障诊断、维修管理、综合节能、机舱资源管理、船岸一体化、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9)对船舶与海洋新型材料及维修技术的研究:

包括新型防锈涂料、燃油和滑油添加剂、轮机维修工艺、新型复合船用管材等。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主要涉及船舶运用工程和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

船舶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船舶的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度、与交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船舶的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以适应重载、高速和高效船舶以及安全水上运输发展的需要。

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研究水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研究建设智能化、综合化的港口和水道交通信息控制系统,以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是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于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996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教授11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24人,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高素质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航海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1艘现代化实习船舶。

学科依托于我校“交通部航运仿真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对载运工具运用及其环境的仿真技术的研究。

如船舶结构、设备与性能研究及其仿真技术;航海模拟器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VTS、AIS、VDR等技术的研究等。

(2)对载运工具特性研究与运行环境保障的研究。

如船舶航海性能及航海环境的研究;船舶航行环境的安全性模拟;港口、航道设计中船舶适航性论证与安全评价;船舶最佳航线设计理论与技术等。

(3)对载运工具关键技术研究。

如船舶操纵自动化研究、国际海事法规与公约研究、船舶避碰与海事分析等。

(4)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系统的研究。

如航海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仿真系统应用研究,港航建设安全与效益论证研究等。

(5)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如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研究,航海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算法研究,航海设备信息采集与处埋研究等。

(6)智能运输系统(ITS)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如船舶驾驶自动化研究,综合船桥系统(IBS)设计开发研究等。

(7)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研究。

船舶货运管理自动化研究,船舶系统控制和故障诊断研究等。

(8)交通信息系统研究。

如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交通信息传输与处埋研究等。

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近20项,总经费约1l00万元,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特等奖1项(该奖项近五年一共仅颁发两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87篇,包括3篇进入国际四大检索系统。

主要研究项目有∶港口交管系统、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导航模拟器、舰船仿真训练系统,船位跟踪与监控系统等。

  

  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直接支撑本学科点,拥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模拟器,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GMDSS模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价值1200万元。

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基地。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从1984年起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硕士点主要依托轮机工程和工业设备管理两个专业,其中轮机工程是我院重点专业。

  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

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特色与知名度。

  本学科点拥有在国内,尤其在交通行业制冷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并已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其中博士和博士生3名。

近5年来公开出版著作10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5篇被EI国际核心期刊收录,承担部级以题6项,横向课题8项,共计研究经费400多万元。

获部级二等奖二项和其它奖多项。

  本学科点拥有制冷实验室,空调实验室,单机多库船舶模拟冷库,冷藏集装箱和自动化机舱及轮机模拟器中央空调系统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并有三艘万吨级现代化教学实习船。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对热力循环和制冷工质的研究。

如制冷与空调中的强化传热、制冷热力循环、制冷工质、蓄冷技术、船舶制冷的CFC替代等。

(2)船舶制冷技术及应用的研究。

制冷与低温设备的节能、空调设备的节能、船舶冷藏技术、冷藏集装箱节能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节能技术等。

(3)对制冷与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的研究。

制冷装置中的自动控制、空调系统中的自动控制、蓄冷中的自动控制、制冷循环的计算机模拟、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的计算机模拟、船舶制冷空调传热的计算机模拟等。

(4)对船舶低温储运技术的研究。

如低温技术、液化气贮运技术、液化气的热物理性质、船舶特殊运输技术等。

三、导师介绍

蔡存强:

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高级法院海事海商咨询专家。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

金永兴: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教授,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

主持并参加了省部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项,主要从事船舶运行安全与管理、水上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船舶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等方面的研究。

孔凡邨: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中国航海学会驾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航海学会理事等职。

主持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有:

“基于航行记录数据的船舶碰撞过程仿真系统”、“船舶自动识别技术(AIS)的技术研究”、“中国航海教育立法研究”、“中国航海教育发展研究”、“海空立体搜救体系研究”等10多项。

施朝健:

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带头人。

兼任上海市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航海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一项,辽宁省优秀发明一等奖一项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航海仿真、智能船舶和计算机图形图像等方面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工作。

肖英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

载运工具应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通航环境安全评估、应急预案、大桥净空尺度研究,跨江电缆、越江管道和锚地位置研究,航道论证系统等,近三年主持100多个港航与环境安全论证、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研究项目,科研经费超千万。

韩厚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大管轮,博士点分委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编委,教育部航海技术教指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通讯评议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制冷空调、船舶冷藏与冷藏运输、真空制冷技术及应用。

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奖、中国航海科技奖、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双效书奖和国家专利多项。

胡以怀:

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航运仿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社会荣誉:

上海市内燃机学会理事;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学组成员。

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项目、交通部人才基金项目及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多项科研项目,有9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入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层次和“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陈宝忠: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轮机管理、船舶安全管理、轮机节能技术等。

方泉根:

现为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模拟器教研室主任,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载运工具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研究及其模拟”和“航海教育与培训”。

邱文昌:

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船舶货运的教学和科研。

主持及完成的科研项目有:

“集装箱船配积载计划编制系统”、“海船货物系固有效性检验系统”,大型集装箱船舱面柔性系固系统的受力计算数学模型的研究,“危险品实验仪器研制”等多项。

詹玉龙:

教授,轮机长,硕士生导师。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机电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轮机管理、

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轮机仿真技术、海洋和港口环境保护以及航海教育研究等。

张秋荣:

教授,兼职律师。

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人事处处长。

专业领域主要有海事分析和处理、海事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等。

主要从事有关船舶避碰、船舶操纵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

郑华耀: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

    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上海造船工程学会船电委员会副主任。

孙文哲: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一项,辽宁省优秀发明一等奖一项等。

研究方向:

热工节能技术。

章学来: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目前正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空调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上海市教委项目“二元冰真空制备的研究”

江国和: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船舶动力机械振动冲击噪声控制、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数据库开发、船舶动力装置仿真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四:

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

商船学院始终坚持既瞄准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

航运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保证国家的航运产业发展,国家必然制定相关政策以培养最好的人才。

学校出资建立了多个先进国际规模的研究中心。

1.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整合商船学院、航海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的人力资源,建立3个研发实验室和3个中试基地,包括航海仿真中心、港航工程风险评估中心和轮机仿真中心3个方向;拥有5500平方米左右的研发和中试基地;稳定的研发队伍,共计100余人,其中固定研发人员60余人、客座流动研发人员40余人;拟建设能容纳80人左右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从事研发工作的平台。

项目总投资3742万元。

上海海事大学航运仿真中心大楼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轮机模拟器集控台

2.航海科学研究所

上海海事大学航海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属商船学院航海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有:

航海电子系统设计;航海模拟系统开发;航海应用软件设计;航海安全保障;自动导航;航道工程应用分析、港口安全航行论证、港口安全应急方案研究、港口通航密度研究、海事事故仿真等。

研究所以交通部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为实(试)验基地,拥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GMDSS模拟器”“航海雷达模拟器”等大型先进实验设备。

近3年共完成科研项目近400项,研制总经费计达一亿元。

上海海事大学民生校区航海模拟器操控台东海大桥船舶通航模拟试验研究项目

3.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国际海事的专门研究机构。

中心依托我校的师资和科研力量,跟踪国内外海事领域动态及相关组织制定的各种公约、法规以及国际海事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国际海事公约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为我国参与国际海事组织活动及其它类似的国际活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决策依据;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保障水路交通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咨询意见;为国内航运企业安全、有效地营运船队提供法规和信息服务;为本校及其他教学科研单位提供科研、教学及学科建设方面的参考信息与建议。

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米乔普勒斯先生非洲海事院校校长培训班在上海海事大学的开学典礼

4.船舶控制工程研究所

船舶控制工程研究所前身为我校的仿真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轮机模拟器和自动化机舱控制设备的开发,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人员12名。

该所10多年来在船舶控制技术和仿真技术方向上持续发展,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产学研奖、优秀发明共15项。

获得与轮机模拟器和船舶控制技术相关的国家知识产权专利24项,同时积极地将开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品遍及上海、南京、天津、镇江、大连、杭州、福州、广州、海南、宁波、北京、沈阳、丹东、珲春、佳木斯、合肥、武汉、惠州、秦皇岛、济南等地,项目经费逾4700万元。

仿真技术研究所在实验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遵循自主创新的道路,仿真对象从一种动力装置模式到多种模式,从大型集装箱船舶到油轮、从现代化的舰艇到电力推进船舶,从船舶机电设备的仿真到半实物的自动控制系统,开发路线不断朝高新技术提升,与时俱进,顺应着中国航运造船事业和航海教育事业的发展。

先后开发成功的产品有:

集装箱船舶轮机模拟器、电站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机舱大型管系图解屏、船舶电力拖动教学设备、气控操作演示图解屏、LNG船舶模拟器、化学品船舶模拟器、VLCC大型油船操作模拟器、电力推进船舶控制系统模拟器、6600伏中压电站模拟器、智能型模块式电子实验仪、船用灯光车钟、指针式传令车钟、舵角与传令操纵一体式全方位操作车钟、仿真培训教学软件和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同时为企业和高校开发了各种模拟器35项。

五.研究生能力拓展

学院从2006年至今相继主办或承办了若干国际性会议,我院研究生积极参与,无论从知识性及语言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1)2006年底,OEMT2006国际学术会议:

(2)2008年,第二十届国际海事英语大会(IMEC-20),会议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商船学院、外事处和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加拿大、克罗地亚、丹麦、埃及、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航海教育院校与教育培训单位近60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商船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

校长於世成教授致欢迎辞参加会议学者

(3)2008年,中日韩会议(ANC2008),由中国航海学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承办。

(4)2008年,非洲航海院校校长研讨班,由交通运输部与国际海事组织(IMO)联合举办、上海海事大学承办。

图为非洲海事院校校长培训班开学典礼现场

(5)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研讨班;来自国内外

航运界的60余位来宾参加了本次研讨班。

波罗的海航运公会下一任主席RobertLorenz-Meyer先生致辞

(6)2009年底,“第六届国际海事信息、技术与服务论坛(MITS2009)”,由商船学院与法国布雷斯特海洋科技园区、上海科学院以及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联合主办。

党委书记、校长於世成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者(英国航海学会会长PhilipWake先生)作论文交流

七.商船学院研究生就业现状

1、就业比例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的就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尽管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商船学院发动全院的老师,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不断提高我院研究生的就业率。

根据2006年和2009年就业的数据统计,我院研究生2006年和2009年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2、签约单位的性质:

基于我院自身的特色和性质,我院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如图所示:

3、商船学院研究生有代表性的就业单位:

安徽省地方海事局、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中国)有限公司、高尔登船舶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罗尔斯-罗伊斯船舶(上海)有限公司、美国船级社、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运总公司、青岛市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日本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舒海制冷空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舒海制冷空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双希海事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海研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阿尔西空调系统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润海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蓝博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市对外服务中心、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中国船级社舟山办事处、中国船级社温州办事处、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岳阳海事局、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