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394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美家风事迹材料.doc

“传承良好家风点亮民族希望”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温泉小学四年级汤莹

我叫汤莹,今年11岁。

是温泉小学四年级学生,我品学兼优,去年期末考试年级第一。

我在家中乖巧听话,总是想方设法为父母分忧解愁,是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我勤奋好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且成绩显著,是老师的好助手和同学的好榜样,同学们都喜爱我,这离不开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

我三岁时,爸爸因病去世,我、哥哥、妈妈相依为命。

家里生活困难,妈妈虽然爱我们但对我们要求严格,这使我们比别人更懂事,使我受益匪浅。

家规一、凡事一定要让着弟弟并照顾好弟弟。

妈妈现在为我又生了个小弟弟,妈妈要求我们凡事都要让着弟弟,妈妈常常说,家里人多,生活不富裕,不能和弟弟一样,弟弟吃什么我也吃什么,那样吃不起,有条件妈妈会给我买的。

开始我很委屈,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有时妈妈给我买我也不要,说:

“我不想吃”。

要是妈妈给我钱,叫我也买吃的,我又偷偷留下,买本子和笔。

妈妈总夸我说“真是懂事的孩子!

”现在,我还帮妈妈照顾小弟弟,妈妈忙时,我帮妈妈带孩子,擦屁骨把尿的事情经常干,哄弟弟睡觉,带弟弟出去玩?

?

邻居们也都夸我懂事。

家规二、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尽管爸爸去世了,可妈妈年、节都和奶奶走动,给奶奶买好吃的。

妈妈教育我们要孝敬老人,老人不容易,她要替爸爸尽孝。

在她的教育下,我们跟奶奶格外亲。

由于爸爸早逝,妈妈心情不好,活计劳累,现在也体弱多病,我和哥哥最怕妈妈生病了。

以前哥哥照顾妈妈,现在哥哥到石家庄去上学,现在的爸爸又出门打工,我担起照顾妈妈和弟弟的重任,妈妈生病了,我给妈妈拿药,递水;还经常给妈妈捶背、捏腿,揉手,想办法逗妈妈开心;有时还帮助做饭,每天收拾房间,洗碗筷是经常的事。

自己的事更是自己做了。

我得到了锻炼,我比同龄人多会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我懂得关爱亲人。

家规三、勤俭节约,不攀比。

我家不富裕,我穿的衣服大多是别人给的。

看到小伙伴门花枝招展的,我很羡慕。

妈妈教育我说:

“衣服不怕破,只要干净就好,不能攀比,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你们三个比人要多花很多钱啊,妈妈攒钱供你们上大学。

”我渐渐的明白妈妈的苦心,不再要新衣服,而且学习努力,更勤奋了。

家规四、认真做事。

爸妈对我要求极为严格,既要做好功课,又要照顾好弟弟,还

要承担部分的家务。

妈妈耐心地教我如何收拾卫生,妈妈经常对我做的事情予以评判,做好的表扬鼓励,做的不够好便及时指正。

家规五、礼貌待人。

家里来客人时,要求我们起身向客人问好,客人走时要求我们起身说:

“再见!

”对在路上遇到的熟人,也要打招呼或问好。

家规六、困难面前不低头。

妈妈教导我们,困难面前不低头。

做人要勇于克服困难,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她说: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我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从不服输,想办法解决,这让周围的人都觉得我聪明,什么都会。

其实是我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良好的家规家风,会使我终身受益,我为生活在这样的让家庭里感到快乐,虽然生活不太富裕,但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弟弟,虽然我苦点累点,但我学到了别人没有的生活本领,我爱我的亲人。

使我懂得要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人,我相信我会对祖国有用。

篇二: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

传承好家风材料

俗话说:

“身教胜于言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好品质、好习惯养成都需要在家里由家长正确引导和督促。

下面是我们引领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

因此,我们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平时,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镜子。

并常对孩子说,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做好事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都要好好相处,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要乐于帮助同学,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喜欢同学,同学才会喜欢自己。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态度。

二、温馨和睦,创造良好家庭氛围

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优秀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为此,和家人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起一个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在室内环境的布置上也充分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如挂上孩子的奖状,以激励孩子;挂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

家里有什么大的事,提出来和孩子一起商量,增强孩子的民主意识。

夫妻之间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对孩子的要求上做到统一,明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道理,平时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当然,对于违反原则的错误,则决不妥协,及时讲明原因,使其认清错误,下不为例。

三、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保证。

在孩子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孩子要完成当天的作业。

在做作业时必须是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

之后要把第二天上课的文具和课本准备好。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定期带孩子到学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借书、购书,在阅读中学习做人的原则,培养爱心。

现在每天闲暇之余,齐修远总能津津有味地捧起本课外读物进行阅读。

为了增加孩子读课外书的兴趣,我们还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使孩子明白看课外书会使人更聪明,更能干。

四、肯定鼓励,树立孩子自尊自信

俗话说: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我们深知此道理。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给予肯定、赞赏。

自觉地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但学习上她对孩子进行鼓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她都是这样做的。

使孩子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我儿子行,只要你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学校和老师安排的各项活动齐修远都能完成得特别出色。

五、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很早就注重孩子的全方位发展。

从幼儿园起,孩子先后学习了国画、水粉、电子琴、吉他。

周末我们经常和儿子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

目前齐修远在画画、音乐、体育方面都有很浓的兴趣。

六、走近自然,拓展视野提高境界。

尽量抓住和创造机会就带孩子外出旅游,见识外面的世界,平时经常带孩子去附近的景点、公园或乡下老家,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带孩子去池塘里捞鱼,到大自然聆听鸟语虫鸣,春秋时节到地里看庄稼,让他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现在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大队部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学习成绩在学校也一直是名列前茅,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为此,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出色。

1篇三: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高里街道肖家营dmg希望小学

五年级肖菊双

传承好家风好儿童事迹材料

肖菊双,今年11岁,她是高里街道肖家营dmg希望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

娴静的外表,稚嫩的身躯,并不引人注目,但她心中蕴藏着的无穷力量足以让她熠熠生辉。

这个看似柔弱但坚强乐观的女孩,有着不幸的身世遭遇:

妈妈因从小罹患大脑炎导致现在患有癫痫病,手脚都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爸爸年过六旬,没有别的生活技能,只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还有八旬多的爷爷要照顾,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

在成长中她懂得了爸爸的辛苦,一个喜欢获取爱却更愿意付出爱的女孩--自幼缺乏正常母爱的她,为营造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庭默默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力量化作了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一次次至真至善的体贴,一件件普通又不平凡的小事中。

细心乖巧的她,吃饭时无论多饿,总是等爷爷、爸妈坐下后再吃;吃完饭后帮爸爸收拾碗筷,擦桌子;有好吃的东西,她总是先让爷爷、妈妈吃;经常帮爸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像叠被子,收拾书柜,自己穿衣服、洗衣服、洗鞋袜等。

“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从小照顾她的姥姥哮喘病复发,生活不能自理。

这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缺人照顾的家,真是雪上加霜。

自从姥姥发病后,坚强的她不仅学会了生活上的自理,而且要一边照顾姥姥,一边帮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艰难的的日子里,白天她在校上课,晚上回家她还要做饭、洗碗、扫地、洗衣服、照顾爷爷、姥姥、妈妈的生活?

一个九岁的孩子俨然像一位大人担起了这个家。

她在心里激励自己:

“我要坚强,我不能向生活低头”。

肖菊双的事情被学校其他同学知道后,在校园里广为传颂,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她,都为她的精神而感动。

而这个女孩面对大家的夸赞,从不骄傲,她继续保持着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的生活作风。

作为班干部,肖菊双同学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违反校纪校规,起到少先队员模范带头作用。

她工作尽职尽责,老师交代的工作她都能乐意接受,并且认真去完成。

她是英语课代表,她的作业总是收得最齐,她做的清洁总是最干净,她执勤的时候,教室里总是最安静。

她的工作受到老师们的交口称赞,都认为她有管理才能。

她因此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肖菊双同学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女孩,她性格开朗乐观,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喜欢她,信任她。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班上有几个同学,成绩跟不上,他们很着急,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肖菊双发现后,就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同学,耐心的给他们补习功课,同他们探讨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在她的带动下,这些同学学习上有了劲头,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与此同时,这些同学也成为了她的朋友。

在学习上,肖菊双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她是最活跃的分子,积极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经常热情地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做到了新知识课堂上消化理解,同时也带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在课下,她从不搞疲劳战术,每天都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完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地请教,弥补不足。

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她逐渐养

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她非常喜欢看书,是个十足的小书虫,一有空就会捧起厚厚一本书看起来,看书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几乎两天就能看完一本书。

中国十大名著和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她大都看过。

像杨红缨、曹文轩、郑渊洁等这样的现代著名作家,她一口气能说出十几个。

由于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加上较好的学习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矛。

肖菊双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在班级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还是校园篮球队的主力队员,还被高里街道中心校选拔去参加寒亭区小学篮球比赛。

这个阳光快乐的小女孩,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无论风吹雨打,都能闲庭信步。

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

肖菊双有一颗纯洁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追求纯真、无私无邪。

在家里,她有一份孝心,听话、懂事,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

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

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有时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

在社会上,她是一位热心公益、拾金不昧的小公民。

上学期一个中午,肖菊双在去上学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一个小纸卷,捡起来一看,里面包着七十多元钱。

不知是谁粗心遗失的,一定非常着急。

她想了想来到学校,把钱交给了老师。

后来才知道,是一

位同学带的服装费用,不小心掏掉了。

肖菊双同学拾金不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尊师也是孝顺的一种,尊敬老师就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一样,老师讲课,她能认认真真地听;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细致地完成。

还积极参加各种班活动,为班级争光,为老师添彩,做老师的小助手。

走过了艰辛的成长之路,肖菊双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少年时光,她勇敢地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肖菊双却毫不畏惧,她在日记中写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我要与那雏鹰一样,用大自然生存的残酷历练心智,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信仰。

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如今,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真诚地希望她这朵孝顺之花越开越艳,越来越美,越开越芬芳怡人!

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篇四: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篇五: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作者:

来源:

兵团网日期:

2014-04-28陶德萍,女,中共党员,1964年7月26日出生,1985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近30个年头,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其丈夫欧强同志在兵团机关工作,两人自1989年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爱岗敬业、相互促进,无私奉献

陶德萍1985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她人生的目标,做一名优秀教师,是她一生的追求。

近30年的时光中她扮演三种角色:

一是孩子的亲人(从大姐姐到慈母),处处关心他们,注意培养他们各种良好的习惯。

二是做孩子的导师,处处引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引导他们追求上进,掌握学习的方法;三是做孩子的朋友,用诚心去交换童心,让孩子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乐意与老师交流。

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和朴实中奉献着,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兵团农三师中学的16年教学生涯中,曾多次获得了诸如优秀班主任、师级先进教师等多项殊荣,特别是2001年8月调入兵团二中,六年的班主任工作和近七年的年级主任工作让她倍感忙碌和充实,她克服种种困难,踏实付出,年年坚持出满勤,特别是2006年和2009年两次查出身体病兆(多发性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需要动大手术,但她怕耽误学生中考,一直拖到暑假才去医院做了摘除大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至少在家休息一个半月,可她放心不下毕业班,只在假期休息了10天就撑着虚弱的身子来到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被她深沉、无私的爱所感动,更加用心的投入,加倍的努力,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她为陶妈。

年级组的工作繁杂、琐碎,需要用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意识,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她奉行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蜜蜂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精神,率先垂范,年级组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年级组工作进展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她勤奋努力,踏实工作,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2013年获得兵团二中首届德育标兵荣誉称号。

常言道:

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

陶德萍的丈夫工作忙,经常出差,工作时有变动,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丈夫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

1999年,她丈夫因工作需要到兵团机关工作,当时孩子尚小,父母年老有病,公婆忙

于工作,弟妹都还没有固定的工作,可谓困难重重,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协商,做好教师慈母、孝女、贤妻、好媳各种角色,解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使丈夫的工作才干的以发挥,深得单位领导的认可。

两年后家人才得以团聚,生活步入常规。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女儿快乐成长,顺利考上北京重点大学,毕业后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家庭成员共同相助,若说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人支持,这应该是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支持。

面临新疆当前严峻的反恐形势,他们积极支持乌鲁木齐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她丈夫积极报名下乡,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的和田农十四师47团连队为民服务,她唯一的弟弟也下乡去了阿克苏温宿县的一个乡镇,家中留下了年老多病的老母亲和老婆婆,可她没有任何怨言,更加努力工作,尽心照顾老人,勤俭持家。

二、互敬互爱,和谐为家,弘扬家庭美德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

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

陶德萍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她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

由于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为方便照顾父母,夫妻两将他们从团场接到自己并不宽敞的家中共同生活。

1996年陶德萍年迈的父亲身患癌症,要动手术治疗,他们悉心照料,四年中精心治疗,虽为父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巨额的医疗费,但父亲最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从此他们更加用心的照顾老人,一边工作一边尽孝。

2011年,陶德萍唯一的妹妹与丈夫离异,一人带着儿子调到昌吉工作,面临很多困难,为让妹妹安心工作,他们又主动将外甥带在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辅导他的学习,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他们没有任何怨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外甥去年考上了北京内高班,老母亲的生活状况很好。

众人交口称赞。

陶德萍对自己的娘家尽心尽力,对婆家也是无可挑剔。

有人说:

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陶德萍的言行对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作为长嫂,一身作则,日常生活中她对公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公婆红过脸,婆婆患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她细心照顾,只要回家看公婆,总是抢着干活,做饭。

为方便照顾婆婆,他们在乌市为婆婆买了房子,让婆婆来到身边居住。

2012年她的婆婆因高血压、心脏病在兵团医院住院,她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婆婆,因两位叔子和小姑子均远在喀什,身边只有她和丈夫两人,所以忙得团团转,平日下班赶到医院看望,休息日全天伺候,最终婆婆痊愈回家。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综上所述,陶德萍同志家庭事迹典型,各方面表现突出,特评他们家庭为最美家庭,呈报上级组织表彰,同时也愿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为最美家庭,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满。

最美家庭推荐表

推荐单位:

兵团二中

户主姓名陶德萍家庭人口3人联系电话18997913711

家庭住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日月星光月光小区5-2--901

家庭主要成员

概况公公:

陈义勇已退休婆婆:

欧观风已退休

母亲:

苏邑举家属

丈夫:

欧强,中共党员,兵团机关干部,现下乡在兵团农十四师47团为民服务。

女儿:

欧倩文,共青团员,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陶德萍,女,中共党员,1964年7月26日出生,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恳尽业,默默耕耘,其丈夫欧强同志在兵团机关工作,两人自1989年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爱岗敬业、相互促进,无私奉献

陶德萍1985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在平凡和朴实中奉献着,特别是2006年和2009年两次查出身体病兆(多发性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需要动大手术,但她怕耽误学生中考,手术后只休息了10天就撑着虚弱的身子来到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被她深沉、无私的爱所感动。

她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2013年获得兵团二中首届德育标兵荣誉称号。

她努力做好教师慈母、孝女、贤妻、好媳各种角色,解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使丈夫的工作才干的以发挥,深得单位领导的认可。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女儿快乐成长,顺利考上北京重点大学,毕业后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家庭成员共同相助。

面临新疆当前严峻的反恐形势,他们积极支持乌鲁木齐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活动,她丈夫积极报名下乡,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的和田农十四师47团连队为民服务,她唯一的弟弟也下乡去了阿克苏温宿县的一个乡镇。

二、互敬互爱,和谐为家,弘扬家庭美德

为方便照顾老人,将他们从团场接到自己并不宽敞的家中共同生活,在乌市为婆婆买了房子,用心的照顾老人。

2011年,陶德萍唯一的妹妹与丈夫离异,一人带着儿子调到昌吉工作,他们又主动将外甥带在身边,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外甥去年考上了北京内高班,老人的生活状况很好。

众人交口称赞。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