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41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一: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

它既承接了前面

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埋下了伏笔。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对历史现象的认

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

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

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

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

的潮流。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

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

与探索。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但之前所有

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

旧没有改变。

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

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

前途何在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

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思想观念,重铸国魂。

于是,

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展开。

它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

段历史。

【设计意图】引出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二)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1.《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袁世凯祭孔和祭天坛的影像资料。

教师设问:

为什么要祭孔、祭天坛

学生回答:

为了复辟帝制。

教师点拨: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与民主共和观念是势不两立的。

教师设问: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当时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学生回答:

结合教材53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政治方面:

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

(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再让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

原因。

(2

)概况

要求学生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设问:

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

了怎样的办学方针

学生回答:

学生依据教材54页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

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

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点拨:

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

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影响作铺垫。

2.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前期内容

?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教师设问:

“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

倡什么吗

学生回答:

学生结合教材54页的注释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

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

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

与愚昧。

这也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此外,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物

质文明、制度文明层面深入到思想文明层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

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即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联系起

来。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教材P55之资料卡片)

材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

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教师设问:

这段材料共同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什么主张

学生回答:

学生联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

代表的儒学就是封建文化的象征。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材料二: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

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

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学生活动:

同学们开始情不自禁地朗读这两段材料。

教师设问:

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

方面有哪些区别

学生回答: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

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新思想、新文化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

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

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二者的区别,很容易

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师生合作探究:

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活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2.后期内容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相应图片和材料: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图片、材料并思考。

教师强调:

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

极力宣传十月革命。

1918年,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的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师设问:

我们应如何去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

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学生活动:

学生开始认真地读材料并联系教材思考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

学生先相互讨论,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图表材料的能力。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归纳小结,情感提升

课堂总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知识要点(背景、概况、新文化运动内容、意义)。

教师强调:

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

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

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四)学以致用,巩固创新

1.教材后的测评题和材料题。

2.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非常丰富,有人说,这又是一

场新文化运动。

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圾。

你对此有何看法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小结

(一)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理论修养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问题情景和反馈练习中设置了

不同的思维含量,引导鼓励学生整体进步,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激励功能,促使学

生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

(二)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构建及反馈课题的设置,试图体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

历史课题研究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衔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更新,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及人文素养。

篇二: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案《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

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

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

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

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

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

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

出现倒退的现象。

【板书设计】

一、背景

二、兴起: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3、运动中心

4、学术方针

5、指导思想

三、内容

四、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

动及其结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

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一、背景

1)政治方面: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

复辟帝制。

【知识链接】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三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

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当选。

达到目的

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

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

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2)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知识链接】

以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

90年代,全部海

外资产约合白银70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谓“富可敌国”。

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

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

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

状。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袁在文化领域中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

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原因:

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

集北大)

4、学术方针: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

的阵地。

5、指导思想:

民主和科学。

(前期)

【探究活动】之一“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

近代欧

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

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新青年》是一本主要宣传什么思想的杂志

提示: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杂志)。

民主:

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三、内容

1、新文化运动前期:

民主和科学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

提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概况:

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月革命:

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思考:

前期新文化主要“新”在哪?

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时代又赋予了她新的

内容,“新”在何处

提示: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

1、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也是一场文

学革命运动。

2、意义

1)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②各种新思想的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民对政治事务的关心。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局限:

(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探究活动】之二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何

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提示:

1)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2)认识:

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3)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活动】之三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性质: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②根本目的:

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方法:

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

(具体主张)

①维新变法: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辛亥革命:

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者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

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小结】

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

怎样

教师总结: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

国,发展资本主义激进派—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思考: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造成

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点:

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

(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级上层.

激进派代表民族资级中

下层.

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篇三: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掌握:

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

)了解和学习先辈。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设计(音乐送别)

方案一:

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

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

(他们当时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民主共和仍与中国擦

肩而过,的阻碍。

为了刷新国民的观念,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方案二

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

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展开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但在甲午海战日本的打击下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兴民权倡新学”的维新变法运动,最终以戊戌六君子喋血的悲剧而告终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新的结论:

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

为了刷新国民的观念,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

这节课我们进行一场知识竞赛,

一、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的中国是那些因素促成了这场运动的发生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去追问那个特定的时代,)(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下面的资料及图片,看看,想想,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谈谈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学生总结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自主学习)

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在政治上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

政治方面:

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师:

但是民国还不到三年作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导演了这样一幕。

视频中袁世凯祭孔、祭天。

大搞尊孔复古,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

当皇帝,②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政治黑暗。

思想方面:

①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师: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世凯实行倒行逆施的反动政策。

②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

教师过渡:

面对社会出现倒退的现实,当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

辛亥革命中革命派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封建帝制推翻,但人们头脑中的封建观念确

不是马上就能改变的。

而思想的保守观念的落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又怎能建立起呢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格,于是,一场宣传新思想,批判旧思想的运动开始了。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里说的激情洋溢的刊物是指得什么

生《新青年》师:

对,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点出图示逐层点出:

代表人物,活动基地

(图片:

《新青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为新文化运动竖起了两面大旗,他借用英文发音形象的称他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设问: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A,蔡元培任校长间,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倡导师生进行学术研究,推动了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

B、聘请有名望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任教、讲学,促进了思想活跃,使北京大学成为全国学术研究中心、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活动基地

20世纪初国民性格(搜索国民的劣根性)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所谓吃人,在他看来,既是指中国古代野蛮残酷的风俗,但更多地是指对独立自主人格和自由平等权利的否定或抹煞。

他指出,封建统治者不但从肉体上奴役人民,而且从精神上压抑人民,千方百计扑杀人的主体性。

3、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0世纪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