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418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品德教案文档格式.docx

(1)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并给家乡家乡涂上颜色。

(2)看一看中国地图,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是别人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你怎么说?

(引导学生用“我的家乡在---省----市----镇”的形式来回答。

(3)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4)全班交流。

2.举例子:

出示湖北省地图,小组合作找家乡。

(1)过度:

我们湖北省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有好多地方呢。

那我们家乡的省会在那呢?

湖北省的版图像什么呢?

我们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哪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找找吧。

(2)小组合作,找家乡。

(3)全班交流。

(4)游戏:

“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教师小结:

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

3.认识地图图例、方位。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

教师介绍地图的简单图例、方位。

(2)开展“我们的邻居是谁”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家乡湖北与哪些省份相邻?

它们在家乡的哪个方位?

(3)小组代表发言。

(4)班级抢答赛:

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复习地图方位及家乡的邻省有哪些。

(5)完成39页填空,请学生独立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6)师介绍《小资料》,学生自主谈一谈,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常用的给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

2.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

一、回顾旧知,过渡谈话

1.说说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学到了什么。

2.交流谈话,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可爱的家乡的地理位置。

当我们长大以后,很多人都会因为学习、参加工作等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比如:

到外地上大学,到外地工作。

离开家乡的人,都会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

李白的《静夜思》就是诗人李白写自己思念家乡的一首古诗。

二、阅读古诗,交流讨论

1.学生齐读李白的《静夜思》。

2.交流谈话

李白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假如我们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那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家乡的亲朋好友联系呢?

3.学生讨论联系方式

(1)同桌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估计学生有如下的回答结果)

①可以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联系

②可以用发电报的方式进行联系

③可以用写书信的方式进行联系

④可以用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联系

⑤可以用QQ聊天的方式进行联系

……

4.自由选择一种联系方式,说说如何利用这种联系方式表达思乡之情。

5.讨论各种联系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三、了解书信,学习写信

1.教师以一封信的自述的形式,把“一封信的旅程”生动地讲给同学们听。

写信——投进邮箱——邮递员开箱取信——邮局分检——敲上邮戳——通过邮包送往各地——邮递员送信给收信人——收信人读信

2.教师以一封信作为示范,将书信的一般格式向学生介绍。

称呼——正文——结尾——落款

3.教师以一个信封作为示范,向学生介绍信封的一般格式。

左上角方框:

收信人邮政编码

左上角横线:

收信人详细地址

中间横线:

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

右下角横线:

寄信人详细地址、姓名

右下角啊方框:

寄信人邮政编码(壶镇镇的邮政编码为321404)

4.教师说明正确书写信封以及书信内容的重要性。

四、学生试写信封练习

1.学生试写信封,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结信封书写的总体情况,纠正普遍性错误。

五、课堂学习总结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教学反思

家乡美景家乡人

2014年3月3-3月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感激、敬佩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

能力: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

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不同地方的风景名胜图片、不同地方特色的歌曲、关于家乡的诗歌。

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完成话题“家乡的风光美”“家乡的光荣榜”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爱家乡山和水

[播放视频:

家乡颂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学生在小组里将收集到的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资料,贴在预先在纸上画的一张大的家乡轮廓图中,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后唱一唱歌颂家乡的歌曲。

(板书:

家乡风光美)

【设计意图: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并能找到它们在家乡的位置。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我是小导游

引导学生参照教材范例,开展“我是小导游”模拟活动。

结合收集到的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故事,在组内编写“我的家乡”导游词,从环境气候、地理特征、民俗风情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老家。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三家乡的光荣榜

1.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分别考察和搜集资料、图片等。

包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

家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

自己身边的、让自己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

夸夸我家乡的名人

引导学生参照范例,以表演、问题竞答、图片介绍、讲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收集到的故事、资料、图片在课堂上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令人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家乡的光荣榜)

3.开展一次题为“我为家乡做点啥”的小型演讲比赛活动。

小结:

回望过去,家乡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伟人,他们名垂青史,是家乡的骄傲。

放眼现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平凡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着力量,他们同样是咱们家乡的骄傲!

家乡的骄傲)

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关注身边为家乡建设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们,并对他们持有感激敬佩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光荣榜

家乡的骄傲

浓浓乡土情

2014年3月10-3月14

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感受家乡的可爱。

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知道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课件。

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工具;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

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第1课时

活动一家乡文化采风

[播放课件:

家乡文化采风]

(1)家乡文化大致有哪些方面?

(2)开展家乡文化节活动:

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戏曲;

做做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

展示家乡文化的图片等。

浓浓乡土情家乡文化采风)

从乡音、歌曲、工艺品等不同方面了解、认识和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和好奇心。

活动二找找家乡的老房子

1.课前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

2.[播放视频:

家乡的老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你们那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样的?

从不同的家居中,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老房子风格会不同呢?

学生可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房子,选择优秀作品办一期壁报,并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老房子的故事和传说。

家乡的老屋)

通过对家乡老房子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家乡的过去以及与人们现在生活的联系,理解它与家乡的地形、气候、历史以及人们的愿望和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懂得爱护家乡的文化遗产。

活动三追溯村名的由来

1.教师根据学生居住的状况,按区域分组考察自己所在村落、集镇、街道名称的由来。

2.课前分组采访当地人、查阅资料、访问村文化馆等,并做好充分的调查采访记录。

3.各小组将自己的图文资料进行整理。

4.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记者在行动》的有关内容,各小组可参照课本,用讲故事、说历史、讲传说等形式,为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成果。

5.小结:

每一处村名必有一个故事,每一条老街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老村、老街、老屋时时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情……(板书:

老街)

激发学生探索家乡地名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亲近感。

浓浓乡土情

家乡文化采风

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第2课时

活动一找找风味小吃和菜肴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家乡的美食佳肴》的内容情境进行讨论:

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美食佳肴?

学生自愿结合成组,以模拟社会的方式,在“美食城”里开设特色“餐馆”、“小吃店”、特色“食品店”,并选出“老板”向大家介绍本店的家乡特色食品。

家乡的美食佳肴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加深对自己家乡饮食文化的认同。

活动二美食与环境的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风味饮食?

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

它和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看来,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特色的美食佳肴,这和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物产种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加深对其他家乡饮食特色的认同,并了解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做做家乡菜

1.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饮食经验,选择一种简单易做的家乡美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制作原料,较复杂的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先做好。

2.根据自己选择制作的佳肴,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好课本中的制作单。

包括菜名、备料、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从哪里学会的、家长的评价等内容,在班上互相交流经验。

3.师生互相品尝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相互间做出评价。

通过制作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的美食佳肴

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与地理位置有关系密切

吃穿用哪里来

2014年3月17-3月2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能搜集、整理所需要的信息,分析、比较事物的发展过程。

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初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了解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生产工具的变化,感受生产与人的需求关系。

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了解工人、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教学课件:

工农业产品实物。

了解一两种工业、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第1课时

活动一追根溯源

毛衣从哪里来、被子从哪里来、馒头从哪里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观察,进行交流研讨:

我们每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是从哪里来的?

从上面三种生活用品的产生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也可开展“给生活用品找家”的活动,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扮演一种生活用品。

在教室里分成农业区、工业区、工农业混合区。

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说明自己所扮演的生活用品为什么属于这个类型。

学生们互相评价,看看选择的类别是否正确。

农产品来自农村,是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

工业品来自工厂,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成的;

而有些用品,则可以追溯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这两个过程中。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生活、学习用品都来自工农业生产,工农业生产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吃穿用哪里来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二不同的农产品

1.[播放视频:

农业与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

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农、林、牧、渔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捕捞、采摘、饲养)

柑橘和苹果]

从“柑橘”和“苹果”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看看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

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再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了解不同的农产品,知道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种类有所不同。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捕捞、采摘、饲养

第2课时

活动一到农村去看看

水稻的生产]

说说水稻生产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种农产品,画出其生产流程图;

也可以以拟人的手法,通过角色扮演,向大家汇报,如“我是一粒米”“大豆旅行记”等。

2.[播放课件:

农业生产方式今昔对比]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哪些不同?

为什么传统的农业方式要向现代农业方式发展?

未来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

农业生产)

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农民劳动的基本情况,体验生产劳动的艰辛、快乐等,感受应该珍惜农民的劳动,不要浪费食物;

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知道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保障。

活动二到工厂去看看

工业与生活]

你的家乡有哪些工厂,主要生产什么?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人们是怎样进行分工的,为什么要分工?

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市场要受到大家的欢迎,最重要的是什么?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工厂要采取些什么措施?

为什么要不断研发新产品?

使学生了解工业产品变化更新,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用品。

工业生产紧密相连)

感受工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工业产品都来自于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第五周3,24--3.28

第二课: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

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课前准备:

调查、访问

  1、让学生针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

  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3、问问父母或产品销售人员,这些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更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找一找电视机的变化

  活动目标:

让学生知道产品是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

  1、在课前我们就针对电视机做了一个调查,收获一定不小吧,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

  2、设计问题和学生交流:

  3、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

那么你们家换的是什么电视机呢?

又是因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

是现在这个电视机好呢?

还是以前的好?

但你想过没有以后还会换吗?

  4、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

你们家里有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5、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出示课件,黑白电视机的图片)你们觉得以前人们看着这种电视机会怎么想呀?

  6、(出示课件,彩色电视机的图片)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

为什么呢?

这么说还想换更好的了?

看来大家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7、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离子电视机。

(出示课件,各种电视机的图片)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了。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越来越高级呢?

  第二课时

活动二找一找其它产品的变化

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让学生知道生产的发展也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1、让学生读读教材上几个小朋友的讨论。

  2、小组讨论产品为什么会不断变化。

除了这些东西在越变越好外,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在发生变化呢?

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发现(学生开始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生说自己所发现的东西:

如手机、房子、书包、文具盒等等。

每小组得出一个结论。

  总结:

同学们很会发现,说得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电视机的发展变化,知道了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发展变化了。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把你想说的写在教材“我的总结”栏目里!

教学反思:

第六周3.31--4.4

第三课: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

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

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早餐真丰富!

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

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

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

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

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

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

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

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

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

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

假如……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

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