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420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doc

篇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40个左右),1平方米大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

我们先玩个游戏,伸出你的双手,听我的口令,看谁的反应快。

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背、手背?

?

师:

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利用了手的两个面,像这样的面还有吗?

生:

有。

二、面积概念

师:

在哪里?

你说。

生:

桌子的面,书本的面,铅笔盒的面?

?

(学生都有的可以摸一摸,摸的时候要把整个面摸完整。

师:

刚才咱们说的摸的都是物体表面(板书)。

再回想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

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糙的,有光滑的?

?

物体表面的大小(师补上“大小”)

师:

(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你认识吗?

依次出示,生依次说出。

师:

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生:

平面图形。

(板书)

师:

它们跟物体表面一样也有大小之分,这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面积。

完成面积概念: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面积单位

1、认识单位的必要性

⑴观察法

师:

现在咱们比较一下黑板和课桌面的面积大小。

生:

黑板的面积大,课桌面的面积小。

(说完整)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一看就可以知道的。

师:

直接看能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板书:

观察法)

⑵重叠法

师:

(出示正方形、圆形)这两个平面图形呢?

生:

重叠。

师:

你的办法真好。

(重叠)

⑶数格子法

师:

那这两个呢?

怎么比呀?

生:

剪、补。

师:

这个办法倒是很好,但有时也是行不通,像老师这两个图形各有用处,如果剪了岂不可惜了,换个方法吧?

生:

画格子。

师:

这位同学说的,老师也想过的,现在老师请男女生帮老师数数格子。

先请女生闭上眼睛,由男生帮老师数出格子。

男生:

9个

师:

换女生来数,请男生闭上眼睛。

女生:

18个。

师:

现在请同学们判断哪个大?

2、认识单位面积——1平方分米

师:

看来你们还是举止不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生1:

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生2:

格子要一样大小的才好比较。

师: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

如果让你去规定格子的大小,你要怎么样的?

生: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生:

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

师:

你所创造的这格子跟国际上规定的一个样。

好,那咱们来数数,这样的格子能摆几个?

生:

9个,8个。

师:

那它的面积是多少?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的单位用的是个。

生:

应该用平方分米。

师:

为什么这样想?

生:

因为我知道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而这个正方形有9个这么大,所以是9平方分米。

师:

(或)说不清楚,那咱们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吧。

(135页)

师:

(下发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方分米这个单位,它是什么形状?

有多大?

生:

(观察)

师:

看清楚了吗?

看清楚了就把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回想,1平方分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生:

(闭眼回想)

师:

在脑子里留下了平方分米的样子吗?

留下了就把眼睛睁开。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平方分米的。

生:

巴掌大小等。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分米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

(度量以后)课桌面大约有?

平方分米。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

(故意)请大家用平方分米测量下书本第135页的正方形图形,这样量,大家感到怎么样?

生:

用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测量书本上的图形的面积太小了。

师:

那,怎么办?

你们一定得想个办法。

生:

我想,有没有小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

有!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们观察,闭上眼睛,想想这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跟我们身上哪个部位最接近?

生:

指甲。

眼睛大小。

师: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1平方厘米去解决咱们刚才的的问题。

生:

(度量以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4、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师:

真好,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如果让大家用手中的两种格子去量教室地面面积,你们会感到怎么样?

生:

这个单位会太小,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

师:

你知道这个大些的单位吗?

说说你的理解?

生: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师:

你想象到的有多大?

用手比划一下。

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出示1平方米的白纸。

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生:

?

?

师:

老师有个想法,想知道这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几个人?

生上台站位。

师:

刚才我们学了三种格子测量面积,我想啊,为什么要用正方形的格子,而不用其他的格子。

比如说是圆形的。

生:

不行。

师出示圆形的,生测量发现会有空隙。

5、小结本课:

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知识?

生说:

我认识了什么是面积?

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

哪些是长度单位?

哪些是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什么?

2、练一练

书本136页。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篇二: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

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

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课件: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

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

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

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

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

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

(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

周长。

师:

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

(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

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生2:

想知道面积怎样算?

生3:

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4:

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

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

(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

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

(教师板书:

物体的表面)

师:

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

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面。

生3:

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师:

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

(板书:

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

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

师:

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

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师:

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

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

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

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②③

④⑤

师:

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

生:

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

(将第一排平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

教师及时总结板书:

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

:

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

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

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

(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

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

生:

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

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

生齐答:

对。

课件出示:

师:

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

不对。

师:

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

生说理由。

师:

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

生:

一样大。

师:

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教学,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或计算平面

篇三: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0页——74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

经过探究、讨论,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法:

实际操作与引导相结合。

学法:

实际操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具: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小黑板。

学具:

1、每小组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2、每组一袋学具,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学具若干。

3、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学习过程与引导:

一、课题与目标的出示:

1、介绍两个新朋友——面积和面积单位。

2、出示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二、自学与引导:

1、感知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想:

教师手中有两张纸,如果进行涂色比赛,你会选择哪○

一张?

(学生举手发言)

2摸:

摸学习用品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3看:

比较室内物体的面的大小。

归纳:

我们通过想、摸、看,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数学书面的大小就是书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学生说一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小黑板)○:

2引导: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

第4个图形能比较大小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

只有像1、2、3号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面的大小。

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2、操作探究,建立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自学指导1:

下面请组员互相合作,在组内想办法比较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面积的大小?

然后在组内说一说。

1分钟后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情况:

粉纸面积大;红纸面积大;一样大。

小结:

告诉学生比较的这个方法叫重叠法。

自学指导2:

操作验证。

每组利用你们学具袋里的小图形来摆一摆,在组内互相说说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是否正确,2分钟小组汇报。

请学生反馈可能出现:

用正方形、长方形摆,粉纸摆5个,红纸摆14个;

用小正方形摆,粉纸摆15个,红纸摆14个;

用圆形摆,粉纸摆15个,红纸摆14个;

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小结:

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用到的学具大小、形状必须一样,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2)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自学指导: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

是怎样规定的?

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里边找到答案。

2分钟后老师来检测。

引导: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

11平方厘米○

找:

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量:

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

说:

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汇报)

21平方分米○

从学具中拿出1平方分米。

(师贴1平方分米)说一说。

检测:

估一估,数学书的封面。

31平方米○

说说自己印象中的1平方米?

师展示1平方米。

估一估,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

(师贴1平方米)

三、

当堂训练:

1、练习:

课本76的2题

2、数学日记

前两天,我看到淘气的一篇日记挺有意思,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今天清晨7点钟,我从面积为3平方厘米的床上爬起来。

很快地刷了牙,用3平方米大的毛巾洗了约2平方分米的脸,然后爬在约1平方厘米的餐桌上吃了早饭。

背起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一辆大卡车。

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引导:

改正错误的面积单位,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3、作业布置:

小练习册49页得1、2题。

四、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