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42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6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doc

徐州市暑期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小学语文)

2020年8月测试特别版

题库组成目录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2-26页

包含:

填空题、基本概念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共计190道

2、统编教材古诗文及经典名句………………………………27-39页

包含:

最新统编教材六年十二册古诗文及经典名句。

3、《学讲计划》专项知识……………………………………40-46页

4、历年业务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47-66页

包含:

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解读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4、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字左右。

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篇。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20、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6、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7、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8、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3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31、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2、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3、教学时,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34、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5、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6、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7、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8、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9、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40、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41、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4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4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8、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49、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0、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5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5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3、能用简短的(书面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5、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56、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

57、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8、(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59、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60、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

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61、小学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6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6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6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6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6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

6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6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7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7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7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7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7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7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8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8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

8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8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

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8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8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8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9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

9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9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9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9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9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9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97、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

9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99、(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

10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10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

10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10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感知能力不成熟)。

10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10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7、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108、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

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109、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10、《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11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第二学段)提出的。

112、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

11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145万字以上)

11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15、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116、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18、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11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2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2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22、(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12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

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