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434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doc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

1、文学常识题:

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号秋实。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背影》《欧游杂记》等

B.《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C.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词开豪放派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苏洵、苏轼、苏辙。

D.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以其号命名。

其作品有说理散文《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

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答案C

分析:

A项,《踪迹》是散文集。

B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

D项,《伤仲永》不是散文。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

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

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泰戈尔是印度的“诗圣”,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小说《素芭》中的主人公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又聋又瞎的姑娘。

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等多种手法。

 

C.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中国第—部用白话文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展开情节。

其中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情节都与林冲相关。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延宕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因为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而优柔寡断的。

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迷惘、矛盾和痛苦的心境。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材料选自必修3.4,《外国小说欣赏》。

B素芭是聋哑姑娘,不是“又聋又瞎”。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3、《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妙地用了        计和        计,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

(填空,每空1分,共2分)

答案连环计,美人计。

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古典名著的内容与人物的积累作答。

本题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要根据“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的内容提示,从与之相关的连环计与美人计角度组织答案。

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却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B.爱罗先珂、赵秀才、方玄绰、N先生、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风波》《白光》中的人物。

C.《欧也妮·葛朗台》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他对拿侬说:

“那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压惊吧。

”表面看,他似乎很慷慨,实则反衬他的吝啬。

D.茶馆的房主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为人处世,多作揖,多鞠躬,态度谦恭,办事圆滑,但最终还是保不住他的茶馆。

E.《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其用意是表现老人从不灰心,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同时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答案BD

分析:

B.N先生是《头发的故事》中的人物;D.房主是秦仲义,王利发是掌柜。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5、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3分)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案D

分析:

A第一组选自李商隐的《筹笔驿》,第二组选自杜甫的《蜀相》歌咏的都是诸葛亮;B第一组选自王安石的《明妃曲》,第二组选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歌咏的都是王昭君;C第一组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第二组选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歌咏的都是杨贵妃;D第一组选自杜牧的《赤壁》歌咏的是周郎,第二组选自杜牧的《题乌江亭》,歌咏的是项羽。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列入“四书五经”。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三国演义》以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为创作背景,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张良、诸葛亮、周瑜等艺术形象。

C.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贾敏)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小说《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之一。

D.《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作品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一个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

答案B

分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文学常识题,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名家名作。

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B项,“西汉末年”应改为“东汉末年”。

所以选B。

7、为美国浪漫爱情电影《BathingBeauty》注翻译片名,下列准确反映影片内容,又蕴涵传统文化色彩,使中国观众更易于接受的片名是(3分)

A.水上芭蕾B.出浴美人C.出水芙蓉D.水上盛典

【注】Bathing:

洗浴。

Beauty:

美女。

电影《BathingBeauty》讲述的是作曲家史蒂夫与美丽的芭蕾舞教练卡罗琳一见钟情的故事。

答案C

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得体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题干提示及要求,根据注释分析,从影片的主题内容与浪漫爱情有关,故可排除AD项;出浴,虽为“Bathing”的翻译,但此词语过于俗气,体现不出传统文化色彩,也不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故可排除;荷花。

刚开放的荷花。

比喻诗文清新不俗。

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故出水芙蓉符合语境。

故选C。

8、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为了彻底除掉袁尚、袁熙残军,曹操决定西击乌桓,曹操听取了荀彧的意见,没有大动兵戈,辽东太守公孙康自送二袁首级至处。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诸葛亮在新野打败曹军,使得曹操大怒,发动三军直奔新野,并齐取樊城。

刘备依孔明建议弃樊城,奔襄阳。

至襄阳东门,刘琮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命军士向城外百姓射箭。

忽有一将魏延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叫刘备等人速入城内。

D.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和张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卧龙先生,卧龙先生与三人同回荆州,共论天下大事。

E.邺城的铜雀台完工,曹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

曹操让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在铜雀会中被曹操称作是“吾家千里驹也”的武将是曹休。

答案B.D

分析:

B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D“张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错。

9、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答案B.E

分析:

B项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E项描写的是吕布。

10、《红楼梦》中贾宝玉为  A  (人名)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言于刘备: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    B  (人名);七斤嫂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作品     C   (篇名)的人物。

(3分)

答案A晴雯;B庞统(士元);C《风波》(一空一分,3分)

分析: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根据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

1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赵云打败张郃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口令,借故杀了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B.《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

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C.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林黛玉。

D.《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答案C

分析:

A.不是赵云,是张飞。

B.应是鲁肃之计。

D.宝玉很不喜欢。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章回体小说,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是由施耐庵整理编著的。

B.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是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道

理的。

D.陶渊明,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出色的田园诗人。

答案A

分析:

《水浒》作者尚存争议。

13、填空题(每空一分,共5分)

(1)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         ”图册后,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

宝玉依警幻仙姑之言,与仙女秦可卿结婚。

婚后,二人正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

“可卿救我!

”方从梦中醒来。

 

(2)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

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

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

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          (结局)。

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3)前一天晚上,林黛玉敲贾宝玉的门没有开,觉得被贾宝玉冷落了。

第二天,她一个人悲悲泣泣地葬花,并哭着吟了一首《         》,正好被贾宝玉听到了。

贾宝玉不觉痴倒,也大哭了一场。

宝玉、黛玉因此清除了误会,遂相好如初。

(4)贾母生病,偏有传来迎春死的消息,病势日增,终离世而去,          求凤姐把老太太的丧事办得风光些。

(5)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决定____________,娶宝钗为媳妇“冲喜”。

袭人进言说怕害了宝黛钗三人,贾母为难,凤姐献了一个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获得贾母同意。

答案

(1)金陵十二钗

(2)吞金自尽 (3)葬花吟(4)鸳鸯(5)以金配玉

分析:

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答案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还要注意字的正确写法。

例如,陵、吟、鸳鸯。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柳湘莲为了摆脱薛蟠对自己的骚扰,假意让薛蟠跟从自己去寻欢作乐,把他骗到北门外的塘边,糊弄薛蟠发誓结义,趁机狠狠教训了呆薛蟠。

不仅打了,还用马鞭抽了,灌了他几口脏水。

薛蟠大吐酒水,全身疼痛难禁,后悔自己的认错人。

薛姨妈要告官,被宝钗拦住。

B.袭人见宝玉人性恣情,不务正业,便以生气要回到贾母身边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大意是,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花,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

宝玉吞吞吐吐没有全部答应。

C.宝玉来看黛玉,黛玉觉得宝玉对自己的态度忽冷忽热。

无意中听到雪雁说宝玉定亲的传言,千愁万绪堆上心头来,便打定了主意,将身子糟蹋了下去,一死了之。

众人请医问药,宝玉实言安慰,都不管用,直到饭也绝粒,粥也不喝。

奄奄一息,垂毙殆尽。

听到侍书说是要和园子里的姑娘定亲,要“亲上加亲”,顿时清爽许多,病也渐渐好转。

D.香菱和众人斗草,不小心把裙子弄赃了。

其裙为宝钗所赠,怕辜负了宝钗的心,又怕薛姨妈责备,贾宝玉便建议香菱换一条一样的裙子。

正好袭人有一样的裙子,便把裙子换与香菱,又将脏裙子拿去收拾。

香菱临走时,让宝玉不要告诉薛姨妈。

E.中秋家宴冷清,湘云与黛玉去凹晶馆赏月联诗。

黛玉发现池中有黑影,湘云便捡个小石片打过去,却飞起一只大白鹤。

湘云灵机一动,便联出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寻思半日对道:

“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称奇,但又觉太颓废。

后妙玉从山后转出,说这句子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让她们不要再联下去而请到她那里喝茶。

答案BD

分析:

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B项,“便以生气要回到贾母身边之事”应为“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宝玉吞吞吐吐没有全部答应”应为“宝玉一一答应”;D“宝钗”应为“宝琴”,“薛姨妈”应为“薛蟠”。

故选BD。

15、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贾母死后,鸳鸯伤心欲绝,哭的昏死过去,醒后便说,“太太疼我一场我便跟了去”的话,众人不在意,后鸳鸯就在自己的房中割腕自尽。

B.夏金桂要暗地里害死香菱,香玲生病,金桂让丫头宝蟾做了两碗汤,要和香菱同喝,却在其中一碗下了砒霜,宝蟾不知情,为泄恨给香菱的汤多加了盐,却把两碗汤对换了。

夏金桂误喝了毒汤而死。

C.一伙贼人半夜里潜进贾府,抢了好些金银财宝。

其中一贼人想着妙玉,便于次夜跳墙而入,用闷香将妙玉熏住。

妙玉手足麻木,动弹不得,口里也说不出话来,被他背着掇弄了去。

D.吴荪甫忙于去见赵伯韬而离开,离开了吴少奶奶。

雷参谋突然来访,他是吴少奶奶以前的恋人,趁着吴荪甫不在家,他忘情地对她倾诉爱意,并赠给她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

E.靠《太上感应篇》作精神依托,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因与儿子吴荪甫在观念方面的矛盾发生争执,生气,病倒,最后死去。

答案AE

分析:

A项,“鸳鸯就在自己的房中割腕自尽”应为“鸳鸯在贾母死后悬梁自缢”。

E项,“与儿子吴荪甫在观念方面的矛盾发生争执”,应为二十五年不曾跨出书斋半步的吴老太爷,实际上已是一具古老的僵尸,一到上海,他就受到强烈的刺激。

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

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

1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称荀卿,主张“人性本恶”今存《荀子》是有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师说》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

C.《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原名郁文,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

D.《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南宋,在谪居黄州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答案D

分析:

D苏轼是北宋人。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派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

其中戴望舒被叶圣陶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也因此得到“雨巷诗人”的称号。

B.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他的《阿房宫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在结尾部分议论,寄托了讽喻之意。

C.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更多的理性思考。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北宋效力的壮志。

答案D

18、下列各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李玉亭见到赵伯韬之后,心里很踌躇,既想不辱吴荪甫所付托的使命,又不想得罪赵伯韬。

经过一番交谈,未探得赵伯韬的口风,反而被赵伯韬一口道破来访的目的。

《子夜》

B.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吞并计划。

吴荪甫只有屈服,携妻子离开上海。

《子夜》

C.“难怪你忽然对两位姑妈恋恋不舍,在她们家住了一个礼拜。

”申包克看到卡秋莎,对涅赫柳多夫说。

“我要是处在你的地位,也不肯走了。

真迷人!

”涅赫柳多夫以为申包克猜到他同玛斯洛娃的关系,这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复活》

D.玛斯洛娃在监狱见到第一次来探监的涅赫柳多夫,把他当作风月场上的男人,向他要钱,之后又几次向他要钱。

后来是因为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而感动她,使她重新爱上她。

但最后为了不拖累涅赫柳多夫,她还是决定和西蒙松结婚。

《复活》

E.在对待土地问题上,复活了的涅赫留多夫认为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

于是他乘火车去库兹明,以便宜地租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们马上接受了他的方案,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满意。

《复活》

答案BE

分析:

B吴荪甫并没有屈服,而是孤注一掷,做最后的决斗,但因为大势已去,几欲自杀,不得不携妻离开上海。

E农民们并没有马上接受,而是感到怀疑,他们也并不满足,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好处。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到对名著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1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高老太爷应允了冯乐山侄孙女与觉民的亲事,觉民正与琴热恋,于是请觉新、继母帮忙拒婚,可是失败了。

觉新劝觉民屈从,觉民在觉慧的鼓励下离家出走,最后在黄存仁的帮助下前往上海。

(《家》)

B.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即将被施以绞刑时,伽西莫多站在门廊的尖形拱顶上,把一条粗绳栓在柱廊的一根柱子上。

就在刽子手的助手即将动手时,他抓住绳子迅速地滑落下来,将助手打翻在地,抱起爱斯梅拉达一闪便跳进了圣母院,解救了她,嘴里高呼“圣地!

圣地!

”(《巴黎圣母院》)

C.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犯,西蒙松也爱上了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意识到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做选择。

她感到:

聂赫留朵夫是因为爱她而爱她,可是西蒙松是真正同情自己的人。

于是,她接受了西蒙松的爱。

(《复活》)

D.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

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

每年11月1日那天才答应生火,到第二年3月31日就必须熄火。

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

女儿已23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安排亲事。

(《欧也妮·葛朗台》)

E.吴荪甫冷峻打量屠,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

吴暗暗赞赏。

后记起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因而厌恶他,又因屠透露减削工钱的事而想开除他。

但屠的机警、镇定、胆量以及随后的据理力争分析形势,使吴荪甫非常赞许屠维岳,并决定冒险让他担任丝厂主要管理人员。

(《子夜》)

答案AC

分析:

名著选择题一般是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两项。

误区主要有时间地点错位、事件张冠李戴、因果关系、先后关系等等,错的点往往很小,读名著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过什么事。

A项,高老太爷临死前允诺不提亲事,觉民回家。

C项她感到:

聂赫留朵夫是出于慷慨,又由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才向她求婚。

可是西蒙松是因为爱她而爱她。

20、下列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

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

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B.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从荀彧“二虎竟食”计,封刘备为荆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

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假借汉帝手诏让刘备攻袁术。

刘备听从诏书,领关羽攻打袁术,留张飞守徐州。

C.孙策在与刘鳐作战的过程中,不过三回合生擒部将于糜,在得知背后遭人暗算后,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

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D.张飞长取长沙,不杀马下黄忠。

黄忠次日射张飞盔缨,报张飞不杀之恩。

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太史慈所杀,继而降关公。

刘备亲往黄忠家探之,黄忠降备。

E.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

诸葛亮在刘备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

“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答案A.D

分析: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题中,A.糜夫人投井自杀;D.张飞应为关羽,太史慈应为魏延。

21、“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答案B

分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读懂题中各项诗句的意思。

不难看出,B项的“有约不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并未涉及“月亮”。

22、指出下列诗词描绘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些文学形象。

(3分)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   )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

(3)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

答案贾宝玉探春 王熙凤

分析:

文学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