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469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doc

篇一: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

课文的语言简洁。

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注意了以下几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

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

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

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

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

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2、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

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

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

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金色大

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这些感性的东西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效果不错。

3、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在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抓住关键的语言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如,我指导学生抓住“到处”、“许多”、“就连?

?

也?

?

”来体会维也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音乐。

再提出:

“假如我们漫步在维也纳,我们会看到什么?

除了课文描写的,你还看到些什么?

”等。

我们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使学生将已经内化的语言再外化,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篇二: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寺头中心学校武春霞

4月3日,我在本校的公开课上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

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教学中,我本着上“素课”、“真课”的思想,以“课标”为抓手,围绕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拓展写话、说话训练,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紧扣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以“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作音乐之都”这一中心问题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设疑、解疑,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理想的课堂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1、课堂上注重了10分钟写的训练,说的训练,读相对来说就显得不够丰满。

2、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要关注细节。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随时记笔记的习惯,批注批重点词等。

4、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于提高,如课堂评价语言贫乏,课堂指令不够具体、明白等。

篇三: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1]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丁桥中心小学胡丽丽

4月22日,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由于教学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教学上,对课文内容只能整体感知一下。

教学中,我以音乐《蓝色多瑙河》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后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去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生字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去画出生字和词语,通过指名读、领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去掌握字音字形。

在词语理解方面,通过学生互相帮忙解决的。

整个过程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

在生字书写时,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字难写,再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其他学生在随堂本上完成,对写字的评价还是放手给学生,学生讲的不全面时,我再进行补充,随后请那几个学生再次书写,最后我对学生书写仍存在难度的字进行范写。

但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1、课堂上注重了写的指导,写的训练,但时间稍短。

2、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要关注细节。

比如设置阅读要求不够明朗,板书不够美观等。

3、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随时记笔记的习惯,批注批重点词等。

4、教师自身的素养还有待于提高,如课堂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重复学

生语言的现象比较严重。

篇四: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

张中行教授曾指出:

读好文章,要从两方面学:

一方面是内容,要透彻了解它传播了什么知识,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表达,也就是在写法和语言文字上有什么可取。

苏教版第十册《音乐之都维也纳》从内容上来看,只是希望学生能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审美情趣。

但从表达上来看,这一课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及有序描写建筑物的写作方法表现得十分典型。

从全文通读,围绕一个中心“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作者从她的地理位置写起,“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读这两句我们似乎就可以知道:

正是山灵水柔的自然环境,才赋予音乐以灵感,使得维也纳有了成为欧洲古典音乐摇篮的可能。

接着,文章就从维也纳特有的人文景观,如城市的历史、城市的装饰、市民的习惯以及歌剧院具体描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层次之清晰,角度之全面,让人不得不概叹她为音乐之都。

名”、“就连?

?

也用?

?

”,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乐装饰着。

尤其是“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这一小节,既是赏读训练的好材料,又是写作训练的好范例。

它的段落结构与前一小节相仿,但比之又更富有诗意。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欢乐还是庄严,古典音乐从时间、空间、场合上多维地渗透进维也纳人们的生活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更有趣的是”与上节“就连?

?

也用?

?

”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深一层地突出了维也纳音乐的无所不在。

应该说,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

但同样也离不开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

因此,就本文而言,音乐之境的创设必不可少。

第一小节,可请学生欣赏小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赏读第四小节时,可用小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之助读,助悟。

最后,更是可请同学们欣赏每年新年音乐会必奏的结束曲——老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音乐的创境,是为了让学生从形象上更深地感受音乐之都,也为了让学生形成一

篇五: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与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天王中心小学周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维也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陶冶情操,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弄清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初步教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去了解维也纳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反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周老师心里特高兴!

没有什么好的见面礼送给大家,只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

生:

想(齐声)。

音乐欣赏。

播放名曲《蓝色多瑙河》。

师:

大家觉得好不好听?

生:

好听。

师:

以前听过吗?

生:

没有。

(少数说有)

师指一名说“有”的同学:

你说说,这首美妙的音乐叫什么名儿?

生:

(想了一会儿)不知道。

(笑)

师:

(笑)只是觉得耳熟,似曾相识对吗?

生点头。

师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板书: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

齐读课题。

师: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

生默读。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全面。

你最想了解哪个方面?

为什么?

生1:

我想了解维也纳究竟是怎样用音乐做装饰的,因为我很好奇。

生2:

我最想了解一下金色大厅,因为光听名字就觉得应该很漂亮的,想去欣赏一下。

二、浏览网页,自主学习。

师:

那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小小愿望。

我这里有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专题学习网页,打开它,你将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采的世界。

生:

点击电脑桌面internetexplorer(自动弹出学习网页)

师:

大家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看看自己能不能学好,你可以边学习边把你的感受或收获用笔记下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学。

(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巡视。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师:

刚才我们走进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徜徉在这座充满着音乐的城市,我想每个同学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探究吧。

白板出示“音乐摇篮”页面,通过屏幕广播将页面切至学生电脑。

师: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文。

师:

你能找到这段的中心句吗?

生: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根据学生回答,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师:

(白板上圈出“摇篮”)摇篮是什么?

生:

婴儿的床。

师:

是婴儿诞生的地方,是婴儿成长的地方。

这里的摇篮也是婴儿的床吗?

生:

(笑)?

?

生:

不是。

这是在打比方。

生:

把维也纳比喻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相机在白板上做记号)

师:

那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

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

师:

说的真好,你形容得十分准确。

那可不可以把咱们句容比喻成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生1:

(吃惊)不能?

?

生2:

因为句容不在欧洲。

师:

(笑)你挺专业的嘛!

好吧,巴黎在欧洲,行不行?

生3:

不能。

因为有许许多多有名的音乐家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写过很多著名的音乐。

指生3读相关文字。

(白板上画线)

生齐读。

师小结:

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

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

师过渡:

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

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师:

先前大家通过自学,相信对这些音乐家都不陌生了,你最喜欢哪位音乐家呢?

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创作了什么乐曲)让我们欣赏一下怎么样?

生:

根据网页提示作简要介绍。

在音乐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白板出示:

“音乐装饰”页面。

师: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文。

师: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生: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根据学生回答,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师:

(白板上圈出“音乐装饰”)音乐果真可以用来装饰城市吗?

还是这里的“音乐”有所特指?

生:

我认为这些用来装饰的音乐指的就是音乐家们的石像、铜像。

生:

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也是。

师:

还有吗?

生:

还有王宫花园草坪上巨大的音乐符号。

(白板上画线)

师:

都是从文中有所发现的,对吗?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音乐装饰?

生:

想。

(打开网页中的flash链接)学生欣赏。

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生齐读第三小节

白板出示“音乐生活”页面。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读得美吗?

生:

美(齐声)。

师:

其实,维也纳人崇尚音乐的生活更美。

这段的中心句大家一起说!

生:

维也纳几乎一天夜里不开音乐。

(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师:

(圈出“离不开”)从这三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了维也纳人非常热爱音乐。

师:

对。

热爱音乐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白板上板书:

如痴如醉)大家尝试着想象一下,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夹杂着花草的芬芳,随风而来,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

我觉得美。

生2:

我觉得我好想快乐地飞起来了。

生3:

我感觉我的心陶醉了。

师:

带着你的感受齐读第3句话。

生齐读。

当一家人欢聚一堂,演奏一曲优美的音乐,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1:

我感受到了幸福。

生2:

我感受到了温馨。

生3:

我觉得这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

师:

说得真好。

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齐读第4句话。

师总结:

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人更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人的心中。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

师过渡:

维也纳到处回荡着优美的旋律。

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都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

(取消屏幕广播)

师:

点击“音乐圣殿”,借助右边国家大剧院、金色大厅相关背景知识,自学5、6、7段。

生:

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

这是怎样的歌剧院?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歌剧院?

生1:

这个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生2:

“美观大方”、“色彩和谐”、“艺术品”等词语都可以形容它。

(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生3:

还可以用“规模宏大”形容。

师:

这个词语文中没有,你从哪看出来它规模宏大的呢?

生3:

从文中的三组数字。

(读)(师在白板上对应画线)

师:

同学们回答的真棒。

课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厅”的特点描写出来了?

生:

第六自然段整段写的都是金色大厅的特点。

师:

一点儿没错。

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吗?

生1:

?

?

生2:

美。

生3:

金。

师:

对。

就是“金”字。

自已找找这段文字一共用了多少个“金”字?

生:

7个。

师:

真不愧是“金”色大厅呀。

一起来看看这美轮美奂的建筑吧。

(打开屏幕广播,网页切换ppt)

生:

欣赏“金色大厅”。

师:

真是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啊。

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歌剧院,欣赏着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1:

我感受到非常的兴奋。

生2:

我的感受是很荣幸,很骄傲。

师:

是啊,不光是你,我想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都觉得荣幸,都觉得骄傲。

如果你是一位音乐家,你想不想去哪里搞场自己的演奏会啊?

生:

想(齐声)。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去那里表演就会出名,像贝多芬那样出名。

师:

(笑)肯定会的。

生2:

我也想。

因为那里是音乐的圣殿,是音乐的天堂,我很向往。

师小结:

说得好。

那里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带着荣幸,带着向往之情齐读这一段。

生:

齐读最后一段。

师:

大家都认识宋祖英吧,每年春晚都能看到的民族歌唱家。

她拿过不莱梅奖(音乐领域的最高奖),也在金色大厅表演过。

我们一起来欣赏。

(打开网页中的“中国民歌音乐会”链接)

生:

欣赏《好日子》。

四、回归整体,反馈成果。

师: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音乐的文化之旅,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维也纳这音乐之都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难怪小施特劳斯说:

“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

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

”这是他的感受,今天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点击“互动的论坛”,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发表。

生:

动手操作,发表学习感受。

生1:

维也纳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城市啊!

那儿的金色大厅是多么漂亮啊。

生2:

维也纳的音乐太好听了!

生3:

如果让我们选一个旅游的地方,我们第一个就要去音乐之都维也纳。

生4:

听到这里的音乐我仿佛身临其境,音乐之都维也纳真美!

~~~

?

?

?

?

师:

同学们,你们发表的是学习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

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出了

极大的学习热情,让老师有理由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能实现这样的愿望。

最后让我们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堂课。

下课。

【教学反思】

知道自己将要参加这次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专业课比赛,内心有些忐忑。

虽然听过类似的“课堂整合课”,但相比这次竞赛的要求而言都是不可企及的。

打听下来,我们学校竟然没有人参加过这样的比赛,估计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

这样一想,让我恢复了一些自信,让我有了“开好头”的动力。

以后的日子里,也确实在网络技术、白板应用上花了不少精力,不少同事给予了我帮助。

现在想来,电脑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

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这节课之后的几点反思和感受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浏览网页,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我要求生点击“阅读提纲”(是对学生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的链接),根据右边分好的组(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互动论坛),按照学习要求去阅读、学习、拓展。

这样安排既培养的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又教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点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阅读,找到相关的延伸知识进行补充性学习,通过欣赏图片、视频、音乐直观地感受到维也纳的魅力所在。

而这些,仅仅通过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是不可能做到的。

2.利用电脑、白板技术,创设乐学氛围,打造便携式课堂。

电脑、白板技术的熟练运用,让我在课堂上的引导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学生无论是欣赏,还是理解都能快捷方便,也能让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最后,同学们通过论坛的形式交流感受更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交流的高级形式,学生也更乐于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

这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在“音乐装饰”、“音乐生活”两个板块上多花了一点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论坛交流仍然有些赶(通过多次试上,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这次还是高估了学生的打字速度。

我想,如果前面再“精减”一点,节省个两三分钟下来,我应该会更加从容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