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5102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2

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

第2.2.3条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

第2.2.4条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

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

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

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2。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

全园面积宜在5,20hm2之间。

第2.2.5条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2。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2。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

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2。

第2.2.6条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

3

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第2.2.7条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原状。

第2.2.8条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

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

第2.2.9条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

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m2之间。

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m2。

第2.2.10条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

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

第2.2.11条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第2.3.1条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

其绿化、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等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第2.3.2条表2.3.1中?

、?

三项上限与?

下限之和不足100%,剩余用地应供以下情况使用:

一、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

4

装场地、院落、棚架、花架、假山等构筑物;

二、公园陆地形状或地貌出现特殊情况时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增值。

第2.3.3条公园内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可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按表2.3.1规定值适当增大,但增值不得超过公园总面积的5%。

一、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

二、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

三、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

第四节常规设施

第2.4.1条常规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第2.4.2条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

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店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相适应。

第2.4.3条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大于10hm2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m2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

男女蹲位比例为1,1.5?

1;

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

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

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

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第2.4.4条公用的条凳、坐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

5

30%设置,但平均每1hm2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

篇二: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主编单位:

北京市园林局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1993年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6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

6

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

7

园设计。

在已有动物园

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游人参观、

8

休息、科普的设施;

第2.2.6条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第2.2.9条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

居住小区游

9

园面积宜大于0.5hm2。

一、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院落、棚架、花架、假山等构筑物;

10

第2.4.4条公用的条凳、坐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m2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

分布应合理。

第2.4.5条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其用地面积应根据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确定。

第2.4.6条园路、园桥、铺装场地、出入口及游览服务建筑周围的照明标准,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章总体设计

11

第一节容量计算

第3.1.1条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第3.1.2条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第3.1.3条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

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m2。

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第3.1.4条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第二节布局

第3.2.1条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计。

第3.2.2条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第3.2.3条出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

需要设置出入

12

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第3.2.4条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

第3.2.5条园路的路网密度,宜在200,380m/hm2之间;

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160,300m/hm2之间。

第3.2.6条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易于识别方向。

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

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

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

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要游览路交叉。

第3.2.7条河湖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

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

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

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码头位置;

游泳水面应划定不同水深的范围;

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和不同的水深要求。

第3.2.8条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的要求。

13

第3.2.9条建筑布局,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及市政设施条件等,确定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置。

第3.2.10条公园管理设施及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第3.2.11条需要采暖的各种建筑物或动物馆舍,宜采用集中供热。

第3.2.12条公园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

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第3.2.13条公园内不宜设置架空线路,必须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

二、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计划新栽的树木,应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施。

第3.2.14条公园内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第三节竖向控制

第3.3.1条竖向控制应根据公园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对其周围地形的要求,地形标高还必须适应拟保留的

14

现状物和地表水的排放。

第3.3.2条竖向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山顶;

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

水底;

驳岸顶部;

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

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

各出入口内、外地面;

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

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程。

第四节现状处理

第3.4.1条公园范围内的现状地形、水体、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必须进行调查,作出评价,

提出处理意见。

第3.4.2条在保留的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附近进行各种工程或种植设计时,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施和施工要求。

第3.4.3条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第3.4.4条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0m所围合的范围;

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二、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

15

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三、保护范围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处于阴影下的高大物体和排泄危及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四、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第3.4.5条原有健壮的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应保留利用。

在乔木附近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管线,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三的规定;

二、在上款规定的距离内不得改变地表高程;

三、不得造成积水。

第3.4.6条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保留并结合到园内景观之中。

第四章地形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地形设计应以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各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

第4.1.2条土方调配设计应提出利用原表层栽植土的措施。

第4.1.3条栽植地段的栽植土层厚度应(转载于:

www.XltkWJ.Com小龙文档网:

最新公园设计规范)符合附录四的规定。

16

第4.1.4条人力剪草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第4.1.5条大高差或大面积填方地段的设计标高,应计入当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

第4.1.6条改造的地形坡度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时,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的工程措施。

第4.1.7条在无法利用自然排水的低洼地段,应设计地下排水管沟。

第4.1.8条地形改造后的原有各种管线的覆土深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地表排水

第4.2.1条创造地形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的排放,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表4.2.1的规定。

第4.2.2条公园内的河、湖最高水位,必须保证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动物笼舍不被水淹。

第三节水体外缘

第4.3.1条水工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体的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闸门的标高,应保证适宜的水位和泄洪、清淤的需要;

二、下游标高较高至使排水不畅时,应提出解决的措施;

三、非观赏型水工设施应结合造景采取隐蔽措施。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

17

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五章园路及铺装场地设

第一节园路

第5.1.1条各级园路应以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路宽、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形以及路面结构。

第5.1.2条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1.2的规定。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

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

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

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

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

18

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拦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

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

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拦设施。

第5.1.9条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

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

第5.1.10条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第5.1.11条公园游人出入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宽度符合表5.1.11的规定;

二、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1.5m;

三、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另设安全门。

第二节铺装场地

第5.2.1条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

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作出不同设计。

19

第5.2.2条内容丰富的售票公园游人出入口外集散场地的面积下限指标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宜按500m2/万人计算。

第5.2.3条安静休憩场地应利用地形或植物与喧闹区隔离。

第5.2.4条演出场地应有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席位。

第三节园桥

第5.3.1条园桥应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确定通行、通航所需尺度并提出造景、观景等项具体要求。

第5.3.2条通过管线的园桥,应同时考虑管道的隐蔽、安全、维修等问题。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kN/m计算。

第六章种植设计

第6.1.1条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

建筑物的墙体、构筑物可布置垂直绿化。

第6.1.2条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

20

分布的要求为根据。

第6.1.3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

二、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

三、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