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19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人教版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

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

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

濒临哪些海洋?

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

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

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

与哪个大洋相临?

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

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

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

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

最北接近哪个带?

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

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

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

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

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xx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习】看投影片④,完成练习2和练习3。

练习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

陆上接壤的国家:

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习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三、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附表:

表1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表2世界主要国家海岸线比较表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 下列行政区,按

(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

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

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

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 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 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

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

(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

(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

(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

投影(4)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等内容。

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师给出数据(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

引导学生回忆历史课上讲过的:

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这些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

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板书】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并设问:

(1)指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由学生根据地图提供的信息,归纳出: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板书】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教师提供以下信息:

(1)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

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3)我国宪法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师设问】根据以上的资料和信息,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活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组的结论,经过全班评议,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板书】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比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总结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结得很好。

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复习巩固】同学回家以后。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

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

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

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师:

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评: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

师:

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请同学们翻书P.33、P.34。

师:

什么叫地形?

什么叫地势?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地形与地势(板书)

生:

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

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评:

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师:

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

(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师:

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

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

(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

评:

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

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

师:

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

)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

生:

相对高度小。

(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

评:

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

师:

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

海拔高度。

师:

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评:

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

师: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

评:

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

师:

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

山地:

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

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

从海拔看:

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

师:

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

相对高度。

师:

对。

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

师:

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

生:

山地和平原。

师:

对。

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

生:

四周高,中央低。

(师填表,并绘图)

评:

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

师:

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

(师填表),像脸盆一样。

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

所以福州盆地有:

“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

评:

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

(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

评:

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

如此小结方式新颖。

师:

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

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

师:

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

1.特点:

(板书)

(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

评:

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

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

注意地图上的颜色。

师:

(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

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

评:

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

师:

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

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

评:

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

(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师:

大体可分为几级?

;。

生:

可分为三级。

师:

这是第一级阶梯(示复合幻灯片,片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