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52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docx

创新型经济材料汇编

创新型经济

创新型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作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的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作为标志的经济,现在谈经济转型升级。

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增长方式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主要靠物质投入的推动转向创新要素驱动。

这个创新型经济有三个特征,一是以创新知识密集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作为标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结合,第三知识创新为主体,也就是大学、科研机构同技术创新主体紧密合作。

在领先发达的地区应该领先发展创新型经济,这里概括沿海过去两次机遇,第一次机遇是沿海经济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农村工业化。

第二次机遇,开放型经济,实现经济的国际化。

现在这两个发展经济的活力和动力在沿海地区充分释放,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创新型经济成为第三个发展机遇。

创新型经济:

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中坚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当前,苏州在经历了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开放型经济两个重要阶段以后,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为赢得挑战,加快发展以全面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重要与紧迫。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引领主战略,加快实现创新型经济的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效率高、创新辐射广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把握住五个环节是至为关键的。

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产业,是创新型经济的主体。

截止2010年底,苏州新兴产业在建项目1200个,占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必须进一步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推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一方面是加快构筑新兴产业先发优势。

目前苏州已确定8个新兴产业,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集聚国内外各种资源,加大有效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求在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是确立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路线。

组织联合攻关,开发重大关键技术,加快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以技术领先占领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同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

再一方面是以推进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打造新亮点。

围绕建设自主创新之区、优势产业之区和功能提升之区,营造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金融支持、配套服务、政策激励等综合环境,规划建设好30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和8个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扶持推进发展趋势好、增长潜力大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快打造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新亮点。

优先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以人才高地锻造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发展创新型经济,集聚人才是关键。

我们明确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的思路,以人才高地造就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一方面是加快推进企业集聚人才。

突出企业引才主体地位,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开发重大项目,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形成高层次人才向创新型企业、新兴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是加快搭建长效揽才平台。

高标准建设“姑苏人才”服务中心,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释放出“集聚人才、培育产业、建设高地”的链式效应。

再一方面是加快增创引才品牌优势。

重点实施“1010”人才工程,以“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创业天堂”为主题,深化开展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把开展活动与宣传推介苏州新形象结合起来,凸现苏州“新经济、新产业、新城市”特点,使苏州成为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人才天堂”。

建设宜居创业新城市,全面增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载体功能。

作为紧靠上海的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苏州当前正处于城市现代化快速提升期。

这为高效率地集聚自主创新要素、支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建设。

深入实施“东融上海、西育太湖、优化沿江、提升两轴”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城铁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快速路系统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水环境治理、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空气污染防治,提升城市便捷功能和人居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加快提高城市智能化程度;打造数字城市信息平台,建立科学、精细、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加快构建“智慧苏州”生活体系。

再一方面要切实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保护传承好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加快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形成新的文化优势,使城市更富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

同时大力弘扬“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城市精神,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快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业、不断创优的城市氛围。

营造一流新环境,加快突破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环境营造不仅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重要内容。

只有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才能切实提升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环境竞争力。

首先是创新政策环境。

强化产业、技术、人才发展政策的创新和突破,促进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加速向创新型经济流动和集聚,到“十二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其次是创新投融资环境。

加强产权、股权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自主创新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推动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和引进创业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机制,拓宽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金融与创新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做大做强创投产业。

再次是创新服务环境。

探索构建“大调解、大防控、大服务”机制,加快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转移、科技信息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对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和谐氛围。

打造新型领导干部队伍,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坚强保障。

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创新型经济,发挥根本性作用的是一支既具有创新思路、又善于创新实践,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队伍,这是苏州创新型经济加快崛起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创优意识,不为已有经验所束缚,不为取得成绩而自满,不为面临困难所吓倒,积极谋划新思路、新举措,勇于并且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发展。

要着力增强勤学敏思意识。

要把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关键举措,切实改变领导干部学习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浅尝辄止、学用脱节的现象,倡导良好学风,加快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统揽全局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协调性。

要着力增强求真务实意识。

面对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苏州全面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担重任,切实增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自觉性、坚定性,不因事难而怕为,不因事急而盲为,不因事杂而乱为,努力在见效上下功夫,在执行上求速度,在落实上见高低,扎扎实实推进苏州创新型经济的跨越发展。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四个趋势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逐渐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与此相适应,21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步转变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不再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而是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创新构想和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型经济,主要是指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持续、均衡、健康发展的经济。

其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1)创新已经从驱动经济增长的一种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并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从而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

因为创新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产生了任何其他因素都难以比拟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知识和人才是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支撑要素,知识是创新的源泉,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可以说,创新就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或者说是知识的积累与人的创意和创造的融合。

(3)创新型经济本质上是“人本经济”,它体现了对人的自由和价值的尊重,核心理念是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型经济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对未来影响深远,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创新系统化。

创新型经济能否顺利成长关键在于: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能否创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系统来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

所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识别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实物资源、科学和智力基础、文化和制度因素、市场机会以及寻找市场机会的战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链。

发展低碳化。

低碳发展,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之路,这也是创新型经济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主要特征。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也在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发展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事关国家未来的一种战略选择。

顺应低碳发展趋势,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产三产化。

所谓“二产的三产化”,是指原来与第二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脱离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开始实施专业化分离,应该留在第二产业的留在第二产业,形成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应该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全部分离出来,交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第三产业来运作,其实质就是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5次产业”的兴起,就表明以服务为主体、与工业生产或工业生产者联系密切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工程、研发、广告、咨询、设计等行业的发展,不仅在改变服务业的结构,而且也在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创意化。

后危机时代,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竞争力日益显现,以文化、设计、智慧、思想为主要要素的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并以极快的速度扩展、渗透到其它产业,成为引领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已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产业创意化的趋势锐不可当。

迎接新增长周期:

发展创新型经济

[摘要]走出后危机阶段的关键是提振产业投资信心和明确产业投资方向。

危机过后,新产业革命将推动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新产业革命推动的产业创新目标是发展知识密集产业和开发绿色技术产业。

产业创新依赖于创新型经济。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性结合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创新型经济牵动增长方式的转型,创新型经济仍然需要投资推动,但要求投资方向转向推动创新。

创新型经济不否认开放型经济,但需要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在新增长周期,地区竞争力指的是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

这种能力特别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培育。

[关键词]产业创新经济

[作者简介]洪银兴(1950—),男,江苏省常州市人,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中国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已经进入到后危机阶段,后危机阶段即经济停止下滑、复苏尚未开始的阶段。

危机是短期的,发展是长期的。

进入后危机阶段,意味着需要及时地由保增长转向求发展。

后危机阶段有多长,很大程度上看迎接新增长周期的发展性投资的强度。

研究投资结构发现,中国在危机阶段刺激经济主要是靠政府投资,企业和民间投资不足。

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从2008年1-9月的33.7%提高到2009年1-8月的82.7%,同期外资的增长率由6.8%下降到-12.1%,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增长率由24.0%下降到11.0%。

显然,进入后危机阶段后,必须解决好企业和民间投资问题。

如果企业和民间投资没有大的增长,不能成为主体,经济复苏是困难的,而且,政府为刺激经济扩大投放的货币,没有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响应,后危机阶段可能要停留较长的时间,甚至有通货膨胀的威胁。

现在房地产市场热、资本市场热,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和民间产业投资的信心不足和投资方向不明。

须知靠虚拟经济的投资热度,没有实体经济的投资热度,是走不出后危机阶段的。

因此,走出后危机阶段的关键是提振产业投资信心。

产业投资光有信心还不够,更需要明确产业投资方向。

由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对一个时期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新的产业投资必须重点投向产业创新领域。

一、新增长周期和新产业革命

提振产业投资信心,明确产业投资方向,需要明确危机是暂时的,发展是长期的,危机过后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需要寻求支持下个增长周期的新的动力和活力。

从经济周期分析,每一个增长周期的增长都有新兴产业支持。

这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具有长周期的特征。

长周期是五十年左右一个周期,一般是以类似于产业革命的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增长效应所支持的时间来说明的。

熊彼特依据长周期理论把百余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概括为三个长波,与五十年一个周期相吻合。

第一个长波大约从1783-1842年,即第一次产业革命产生了蒸汽机,支持了五十年的经济增长,其间发生1825年的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第二个长波从1842-1897年,即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机后进人钢铁和铁路时代,又支持了五十年的经济增长,其间发生了1875年的第二次经济危机。

第三个长波从1897年开始直到熊彼特1939年提出这一理论后没有结束,一般认为是20世纪40年代。

其特征是电动机和内燃机普遍应用后进入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又支持了五十年的增长。

其间发生了30年代的大危机。

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长波可以从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算起,这个长波的特征是产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特别是到20世纪末,产生了电子信息网络,就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支持了五十多年的经济增长。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意味着由电子信息网络所支持的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下降。

这意味着危机过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必将是由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来推动。

在下一个增长周期中新产业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的概括,新产业革命主要涉及以下领域:

第一,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的集成电路,将于2016年达到技术极限,2019年达到物理极限,人类必须发展新一代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产业。

因此,下一轮的产业革命需要解决的是新一代的信息载体,新一代的信息产业。

从近年来“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的提出,我们会发现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方向。

第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已经面临枯竭,特别是由于使用化石能源造成了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异常。

这个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和安全。

因此,人类必须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廉价电力的新能源,要提供代替石油的新一代的燃料和高密度储能的材料、器械和技术,提供低碳经济的技术。

第三,当今全球人口达66亿,到2050年将达到90亿,必须增长50%以上的粮食,同时还必须应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疾病传染。

因此,人类必须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以确保人类的温饱、健康和生存,这就涉及生物技术革命。

显然,新产业革命是由人类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

其目标是发展知识密集产业和开发绿色技术产业。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已见端倪的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环保技术在开发和利用上的突破,正在推动新一轮产业创新,支持下个增长周期。

过去每一场新科技革命都是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因此,我们不可能与这些国家进入同一起跑线,只能是在发达国家之后,发展新兴产业。

现在情况不同了。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创新没有国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会对各个国家都是均等的,不像过去,产业革命的机会只是给发达国家。

中国也有这个机会和条件。

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对国家的经济地位是一次大洗牌。

中国的经济总量从危机前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危机过后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虽然人均GDP还不高,整体实力还不如发达国家,但在发达地区,在领先发展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和发达国家有同样的发展机会,进入同一个起跑线。

过去由于发展水平的原因,中国错过了新产业革命的机会,这次不能错过。

二、创新型经济和产业创新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产业革命和新增长周期,需要通过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创新型经济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创新型经济反映增长方式的转型,由主要靠物质投入推动增长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增长。

其基本特征有三个:

(1)以创新知识密集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为标志;

(2)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动结合;(3)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紧密合作。

创新型经济是在已有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经济。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要以开放的制度和政策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但隐含的含义是我们现有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要通过开放向他们学习。

而发展创新型经济就意味着,我们与发达国家处于同等的地位,进入同一个起跑线,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发展新兴产业。

迈克尔·波特强调:

竞争力是以产业作为度量单位的,国家和地区竞争力通常针对特定产业。

创新的新兴产业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看你有没有发展这个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标志。

产业创新不只是产生在该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而是要求这些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产业地位,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现阶段,上述新产业实际上在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但要成为主导产业还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是新产业的规模经济问题。

新兴产业目前是星星点点,尽管全国加总可能达到相当的规模,甚至有人惊呼产能过剩。

而事实情况是,一方面每个地方的新产业都没有形成集群,得不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是新产业从研发到制造到采用,没有形成产业链,达不到范围经济。

因此,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规划和市场的力量优化布局,不仅要推动同类产业形成集群,还要通过分工和合作形成产业链。

这里特别要强化市场竞争机制。

新产业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根源在地方保护。

打破地方政府的保护,充分展开竞争,新产业的集群在全国范围内才能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才能建立,新产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第二是新产业的成本控制问题。

虽然新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在其产生初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成本太高。

这里面既有研发成本的补偿,也有生产所用的资源(材料)成本,特别是还有沉没成本。

因此,其价格大都处于高位。

市场一时难以接受,由此直接影响新产业的发展。

针对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现并应用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介入,由于新产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本身就具有外溢性,全社会都能得到其收益,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新产业技术研发必要的补偿和投入,从而降低新产业对研发成本的补偿。

同时,为推广新产业产品,政府也需采取一些鼓励和补偿政策,来降低沉没成本。

例如,对一些原来使用化石能源的企业转向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所进行的技术的改造提供必要的补偿。

第三是创新产业需要足够的空间,这属于范围经济。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工业化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有的工业项目几乎已经布满,经济能量超出了国土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创新型经济项目就存在空间不足,范围不经济问题。

为此需要从范围经济的角度扩大创新产业的空间。

其途径包括:

(一)淘汰和转移传统制造业,腾出空间来发展新产业。

特别是在各个开发区,孵化出的产业和企业没有必要都留在开发区,孵化出来的产业和企业到一定阶段就要“飞出去”。

只有这样,才能使开发区不断地创造新产业、新企业,保持创新活力。

(二)扩大创新型经济的势力范围,把一部分制造环节放到其他地方去,品牌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留在本地,就可大大扩大创新型经济的范围经济。

产业创新也包括传统产业。

创新就是创造性毁灭。

传统产业要在新产业革命中不被毁灭,就要创新,就要升级。

其途径包括:

首先是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碳和低能源消耗升级;其次是传统制造业进入新产业的产业链,比如,装备制造业转向新能源的装备制造;再次是传统产业采用新产业的技术,这样,传统产业就能通过创新进入到创新产业的行列。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性结合

科技进步的趋势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从上百年缩短到几十年、十几年、几年。

现在一个科学发现到生产上应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一个科学突破很快就成为技术上的突破,并形成新的产业。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几乎同时进行,两者的互动性结合是当前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创新要素的支持。

《世界是平的》一书总结了美国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素和制度保障,其中:

一是拥有很多具备科研能力的大学,它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实验结果、创新成果和科学突破。

二是建立大学一企业科技中心,该中心可能涵盖很多学校和企业,最终将带动新产业的繁育,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的运用。

三是拥有全球监管最严格、效率也最高的资本市场,新产品和创新很容易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

四是社会的开放性,可以吸引众多的外国创新人才。

五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可见,创新资源涉及提供科教资源的大学、创新创业的人才、创新的空间和平台、创新的制度等。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过程。

创新型经济的特征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体化推进。

科技创新包含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

产业创新需要直接采用科技创新的成果。

其主要说明要素在于,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科技的国际差距小于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

在高校和科学院发现和掌握的高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像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那么大,从大学和科学院获取最新高科技成果是创新产业的捷径。

由于存在各种原因,科教资源特别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高科技资源的区域发布是不均衡的。

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各个地区依据各自的禀赋资源在吸引科教资源方面创造了不同的模式。

在禀赋的科教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南京创造了就地利用科教资源进行自主创新的模式,建立起高校的知识创新资源向企业顺畅流动和转移的机制。

其主要形式是在研究型大学周边建立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在南京甚至有“满城都是科技园”之说。

在禀赋科教资源缺乏的地区,吸引科教资源的方式大致有深圳和苏南两种模式:

一是深圳模式。

在深圳,禀赋的政策资源丰富,其特点是依靠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进行,把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形成“四个百分之90%”以上: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二是苏南模式。

在苏南,地方政府作用强大,其特点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吸引外地的科教资源。

例如,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或是新建科教城,或是以原有的开发区、工业园吸引大学和科学院进入建立与当地合作的研究院。

产业创新需要产学研合作创新。

长期以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脱节的,科学家的研究停留在知识创新阶段,企业要采用现成的技术,中间阶段是梗塞的。

发展创新型经济就意味着大学的知识创新延伸到了产业创新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延伸到了产业创新阶段。

这样在产业创新上形成企业家和科学家的互动合作。

两者的互动即相互导向。

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追求学术领先和重大科学发现。

企业家追求的是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

两者的互动就把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结合起来,使创新成果既有高的科技含量,又有好的市场前景。

创新型经济与投资推动型经济不是对立的,不能以为创新驱动就不要投资推动。

创新型经济同样需要投资推动,关键是要求投资方向转向推动创新。

除了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的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