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58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docx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

走近翻译资格考试

  在翻译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高价高质量,低价低质量,无价无质量。

”据统计,目前在政府部门、国企的专业机构担任全职翻译的各类人才大概有6万人左右,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家对翻译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中译英和小语种翻译及高水平的翻译和定稿人员。

  而在现阶段,中国的翻译行业还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来管理,没有专门的法规来规范翻译市场。

笔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

目前仅北京市就有800多家翻译公司,除了新华社、外交部、中国外文局、中央编译局、中国对外翻译总公司等正规翻译机构外,翻译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翻译公司,一间屋子、两张桌子一拼,找些临时人员兼职就能开张。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翻译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和规范。

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副主任卢敏认为设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翻译市场,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建立国家翻译标准,引导翻译教学。

  2007年报考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一些数据很能说明翻译考试的发展历程。

  翻译考试自2003年开考至今,已举行8次考试,有5000多人获得翻译资格证书。

从2003年首次考试的1682人报考,2004年开设法、日文翻译考试,5000多人报考,2005年1万多人报考,到2006年上半年开设阿拉伯语翻译考试,下半年开考俄、德、西语考试,共18000多人参加考试。

据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估计,2007年5月的考试报考人数将突破上万人。

  很多台湾、香港地区的考生也在广州参加了这项考试。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网每天的点击量达上万人次,据统计,有来自55个国家的各行各业的人员访问过该网站。

在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举办的日语翻译考试中,有5个日本人参考,其中2人通过了考试。

  权威性与广泛性铸就翻译第一考

  作为国家人事部主办、中国外文局组织和实施的一个面向全国的,国家级翻译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翻译资格认证的权威性。

  此外,笔者从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了解到,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独特之处是深化职称改革。

过去获得职称必须通过评审,现在,如果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笔译或口译考试,就可以申请获得助理翻译职称。

助理翻译是翻译专业系列初级职称。

通过了二级笔译或口译考试,也可以申请翻译职称。

翻译职称是翻译专业系列中级职称。

  与四六级英语考试不同的是,翻译考试面向社会,报考条件没有年龄、资历、学历和专业的限制。

报考者可以选择考任何级别的口译或笔译的考试,获取翻译证书并申请相应级别的翻译职称。

一个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国家机关工作、还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司工作,获得翻译证书后,都可申请翻译职称。

  在校考生需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备考

  从近几年的翻译资格考试报考人员来看,有1/3的考生都是在校大学生,一般说来,他们缺乏翻译工作所需的实践经验,如何弥补这个不足,成为摆在大学生报考翻译资格考试的首要问题。

  对此,有关专家给出建议,首先,大学生要重视翻译考试大纲,根据考纲要求和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从考生人数最多的英语翻译考试来说,在笔译的英译中练习时,可以在互联网上阅读国外书刊、报纸等材料,少而精,但需注意选材面要广,政治、外交、法律、贸易、科技、工业、农业等文体都要有所涉及,然后选一小段,根据自己所学的翻译技巧动手翻译。

翻译后可找业界水平较高的老师、专家或外籍人士帮助核对、润色,对照高手的用词、句子结构、译法等,进行分析,找出差距,系统总结,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吸收别人的好的译文,积累翻译经验。

中译英方面,专家建议考生可以找一些国内出版的外宣材料、中国出版的报刊、书籍,一般是反映中国国情、大政方针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材料。

练习笔译,一定要阅读大量中、英文素材,不光是阅读Time、Newsweek,听BBC、VOA、CBS、ABC等,更应多阅读中文材料。

  口译方面,和笔译一样,希望考生能扩大知识面,同时重视中文。

建议考生通过现场录音、人机交流的形式来加强口译训练,注意语音、语调、语速。

另外不要忽略在口译说中文时,一定要说标准普通话。

  报考方面,专家建议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三级笔译或口译考试,研究生可以参加二级笔译或口译考试。

推荐:

三级笔译复习经验及备考建议

  作者:

Mémoire_bleue

  内容:

>>查看历年真题

  一、第七届人事部三级笔译考试内容回忆

  二、具体细节问题18话(附报考流程)

  三、结课后复习建议

  一、2006年11月12日三级笔译考试内容回忆

  补充及强调的内容:

  综合部分

  1.机读答题卡

  

(1)练习时:

留出五分钟富裕。

  

(2)考试时:

随做题,随填涂,避免时间不够或造成遗忘。

  2.“第一感觉优先”原则

  做选择题时,第一感觉、第一判断极为重要,不要轻易修改答案,除非正负看反了。

  3.拿到试卷后先浏览一遍,好计划好时间,看什么:

  

(1)此次题型是否有变化----确定跟平时模考时是否采用同样策略

  

(2)阅读共几篇文章----确定阅读时间分配(必须定上限)

  (3)阅读难易文章的分布----确定先做那篇(考虑到“热身”和“简单题、高分题先拿下”原则)

  实务部分

  1.不要做得太快

  也适用于综合考试。

不要过分指望做完后去检查,再去找补,就像学习时不要指望“以后再深入学习”的道理一样,就此时此刻把握好,不要再等以后,没有以后。

  2.英译汉:

与课上的大绿本P16页《中国促进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段、第五段和第六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考试时换成英译汉了。

  一点启示:

重视人事部的指定教材。

  汉译英:

与2005年5月真题“西藏高原”那篇在描述中国经济发展方面有些相似。

  一点启示:

千万不要忽视考过的真题。

  3.专有名词(包括中英文节日的表达法)即使再熟悉,也要查查字典,往往这些英汉译文长期以来已有固定的翻译方法。

第一,不要凭印象、凭感觉随意翻译;第二,要保证英文、中文书写正确,即不能有错别字。

除非“中国”这样的汉字专有名词可以不用查。

(“美国”、“英国”的几种英文表达方法,最好事先查查,也许会有新的收获。

  二、具体细节问题补充和强调

  1.卷面修改问题

  

(1)绝对禁止使用涂改液和胶带:

这些“作案工具”不要带入考场。

后果:

涂改液改后很难看,胶带若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窟窿。

  

(2)如何修改:

用尺子在字的中央划一条横线;若仅删除一个字,也可打一条斜线。

两条线不好。

切忌“团”,即涂黑疙瘩。

  2.空行

  根据纸张的数量而定。

第七届考试时没有空一行一写的地方。

请注意,没有多余纸张提供,也不提供草稿纸,更禁止自行携带或字典里夹带!

  3.字体

  中英文对字体的要求没有限制,但一定要写清楚,能让一个正常人不费力地进行辨识即可。

切忌写得太连,无法辨识。

  4.字号

  无明确要求。

但建议:

  

(1)正常行文时,写到两行(每行卷面均划了横线)之间的2/3为宜。

  

(2)增补时,适当写小一点,约1/3为宜,但要保证肉眼可以辨识。

  5.汉字不能倾斜

  有些人一拿到纸,不是把纸向右就是向左倾斜45度再写。

如平时有此习惯者,只要能保证汉字与横线写得相对垂直即可,此习惯无需刻意纠正。

  6.繁体字不能接受

  7.用笔问题

  

(1)用什么笔:

  圆珠笔、红笔、铅笔禁止使用;

  钢笔不建议使用;

  建议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中性笔);

  字体写得实在太差的同学,可以多考虑一下蓝色签字笔,写出来的字看着比较整洁。

  

(2)用多粗的笔:

  0.3的太细,0.7的太粗(尤其在修改时),建议使用0.5的。

8.纵向对齐问题

  

(1)书写中文:

建议每一行跟每一行字的左右两边要对齐,这样很整洁。

如有习惯用铅笔打竖线为了对齐的考生,一定要擦掉铅笔痕迹。

  

(2)书写英文:

无法做到对齐。

如果遇到较长的词在一行的结尾,如comprehensive,第一行行末写成“com-”还是“comp-”还是“compr-”还是“compre-”?

英语的换行有若干个规则,我建议,与其去记那些规则,不如就把这个词写在第二行,第一行结尾多留出一些地方。

因此书写英文时不一定要行行对齐。

  以上1-8点是关于卷面的问题,水平在60分上下的同学,全面整洁、书写规范此时就显得更加重要。

大家进行过专业训练,在考场上一定要表现出“老道”、“专业”、“有经验”。

一份干净的试卷,会给批卷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有可能该考试你就会涉险通过。

做翻译,一定要照顾你的读者!

  9.手机问题

  

(1)按规定不得带入考场。

如执意带入,我建议在进考试楼之前将电源及闹钟关闭,进入考场时无需上交,但任何时间不能让人看到。

考试时手机一旦作响,考试立即结束。

  

(2)考前练习时最好不要养成用手机看表的习惯。

  10.字典问题

  

(1)上午综合考试:

一定不要带字典进考场。

如带入,放到前面的讲台上,写好名字,防止遗失。

  

(2)下午实务考试:

一定要带字典,数量为2本。

  (3)平时练习:

一定要熟悉“如何查字典”,“我的字典里都有什么货”。

(这绝不是玩笑)

  11.绝不要迟到(见考前准备—“如何踩点”的内容)

  迟到30分钟不得进考场。

  12.绝不要提前交卷

  考试通过的,往往都是坐(做)到最后时刻的考生。

  13.生物钟

  

(1)保证上午2个小时(9:

30—11:

30)和下午3个小时(14:

00-17:

00)精力高度集中。

个别昼夜颠倒的同学,请于考前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调整作息时间,否则即使不迟到,考试时状态也会不佳。

  

(2)午休习惯不利于考试:

考场中午往往封楼,一部分考点也不提供候考室,不利于午休。

平时养成午休习惯而在考试当天又不能午休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长达三个小时的下午实务考试能保证精力充沛吗?

  14.厕所问题

  

(1)如遇到需要去厕所的情形,举手示意,你会在同性监考老师(每个考场共2个监考老师,一男一女)的陪同下,一起去洗手间。

  

(2)如今后考务制度发生变化,不允许中途去洗手间,则你需要让监考老师意识到你所遇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其发展下去对整个教室环境问题的不利影响,为了大局,你会得到特殊批准的。

  (3)建议少喝水,能不去尽量不去,不要耽误考试时间。

  15.桌椅

  人事部考试所租用学校教室的桌子通常很小,椅子不太舒服,考前最好适应一下。

  16.饮食和衣着

  

(1)对于5月13日考试的同学:

夏天食物容易变质腐烂,注意午餐要卫生。

  

(2)对于11月11日考试的同学:

冬天天气比较寒冷,中午在外边地上坐着候考时,注意衣着。

  17.住宿和交通

  

(1)外省市考生来京考试:

注意提前一天到达考场,在考场周围落实酒店入住问题,要考虑交通、安全、叫醒等因素。

  

(2)交通(见考前准备—“如何踩点”的内容)

  18.考试当天携带的物品

  谢老师提出了“八大件必携带”,我补充一样考试当天可带可不带但是早晚你得上交的东西—申报表。

(此外,手表愿意带就带,有些条件不佳的考场黑板上方没有挂钟。

  根据第七届三笔考试的经验,我顺便谈谈报考的整个程序(北京地区适用)。

  ①考前3个月左右接受现场报名,详情登陆(主办方),报名截止日约为考前2个月。

  ②现场报名的考生

  A.须携带:

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中国大陆考生)、2寸照片1张、考试费460元人民币(价格由各城市物价局制定,今后可能有上涨的趋势,且各城市不一样)。

  B.当场进行:

在报名的房间里,自己面对电脑填写个人详细信息

  C.将得到:

收据一张、申报表一张(事后也可登陆-考务管理方-自行打印)、报名注意事项一张

  ③从考前一周的周一便可登陆自行打印准考证

  ④考试当天必须携带的证件:

  有效期内的、与报名时号码位数相同的身份证原件

  申报表(贴上与报名时上交照片的同底板照片1张)

  准考证

  考试时,监考人员会下发正式机打收据(注意不是发票),同时收取申报表。

  ⑤考试当天没带申报表或者没贴规定照片的同学,于考后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亲自上交(注意不接受传真和邮寄),详情必须问询主考老师。

⑥考后约七八十日,登陆查询分数并自行打印成绩单,成绩也会提前数日在上公布,数据库是一致的。

  ⑦再过约二十天,登陆查询证书领取有关事宜,并自行打印证书领取凭条。

  ⑧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准考证和领取凭条领取证书(三级证书:

深蓝皮,类似港澳通行证;二级证书:

棕红皮,类似护照),结束。

  可以看出,整个过程很乱,看上去很繁琐!

此考试现在还不是很成熟,工作效率极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报名到拿到证书需要长达六七个月,所以大家安排好学习和就业计划。

  以上细节问题,老师、其他以前做心得介绍的师兄师姐们以及我,尽量为大家想到每一个细节,大家看一遍,知道了就行,避免考试时犯我们以前犯过的错误。

如有想的不周全的地方、不合适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在谢老师的博客里面留言补充。

为了后来人,我们大家都尽一份力。

  三、结课后的复习建议

  1.单词

  

(1)平时:

如何背单词

  

(2)考试时:

什么样的单词需要在什么时候查字典

  我想强调一点,课下有位女生问我考前是否需要把汉译英比较常见又相对比较固定的英文译法背下来。

我也有过类似疑惑,不过现在我认为,不能带字典的翻译类考试,这些词语的积累是越多越好,因为这种考试是在考你实打实的英文功底,积累了这些词你的表达会更地道。

难度是,记忆量较大,而且具体划分这类词语的标准很难量化。

  像人事部三笔这样的考试可以查字典,你只需要混个眼熟就行,这样以便查字典时,该选择字典里的具体哪个词会比较得心应手(例如: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你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ontheroofoftheworld而不是其他一些词),查字典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如果你能把这些词语记忆准确,那就更好了,考试时就不用再查字典,能节省更多宝贵时间。

  2.保持上课的一种持续状态—实践

  我是BY008班的学生,结课后我在中国人校友录上建立了该班级(网址是,大家可以以班级友人的形式加入,共同分享翻译的苦与乐),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大家就觉得把老师教的东西又还给他了,不过我还是坚持:

  

(1)结课后,考试前—需要实践

  上课不同老师都讲授了不同方法,这些理论是他们经过了无数实践得到的精华部分。

大家在考试前一定要重温老师讲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像平时老师上课按照这些方法带着我们翻译的每一篇文章一样,用这些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用这些方法带动我们所做的每一篇翻译。

  

(2)考试后—仍需实践

  考试不是终极目的,大家来学翻译都是为了以后职业生涯做准备,所以不管三笔考试通过与否,以后都还是要用英语的。

因此,考试结束后,大家也要尽量保持考试前的持续状态,用老师教的方法去实践你的翻译。

考试结束了,翻译的路、英语的路还长着呢。

  以上说的话看似有些空泛,具体建议这样操作:

  

(1)课上讲过的文章:

这些都是短短45个小时老师讲过的精华文章,要彻底消化。

用笔译和视译结合的方法,重现上课老师分析句子的思路。

英译汉一篇文章,再汉译英把它译回去,品味其中固定结构套用和选词用词的韵味。

  

(2)新文章:

以后大家遇到的全部都是没有遇到过的文章,在到达一定水平之前,争取每一篇文章都要动笔进行笔译。

不能只看不写,不能只做视译不做笔译。

我感觉一到动笔写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差的不只是英文,中文水平也不怎么样,就连一句中国话都说不利落。

所以平时只是读读看看、只追求心理上的理解,跟译出来并写下来这种感觉相去甚远。

此外,所选择的这些文章一定要有比你水平高出很多的人士给出的参考译文以便找差距。

没有参考译文的文章,除非你要挣钱,否则最好别耽误时间翻译了。

  具体“量”上的要求:

对于参加5月13日三笔考试的同学,建议每周至少要保证3次,每次3个小时(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严格控制长度和时间。

这样在考试之前才能持续保持一种良好的考试状态。

  3.用书问题

  

(1)用什么书:

课上的教材、浅绿色的老《实务》即可。

这本书的难度,尤其是正文部分要比考试难,总之正文和练习都适合训练。

深绿色的新《实务》作为辅助教材,难度适合考试,但建议在老《实务》的文章都做完的基础上再买本新《实务》练练。

  

(2)怎么用这本书

  A.课文和练习的文章

  课上老师会强调哪些文体跟考试比较接近,重点练这类文章;不是太接近的,每种题材的都要练练,说不定以后工作就会遇到这类文章了。

  B.如何利用答案

  课上老师讲得很详细、很具体,我小补充一点。

永远不能追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与其叫做“参考答案”,更准的叫法是“参考译文”。

翻译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意思忠实原文,话怎么说都行。

也不要觉得总是跟参考译文相差很远而产生自卑心理.

  英译汉时:

  第一,比较你的翻译和参考译文在意思方面的差异,如存在差异,很有可能是你理解原文就错了。

  第二,看参考译文的用词是不是有可借鉴的地方,学学中文。

  汉译英时,学得东西就更多了:

  第一,看看你定的主干结构跟参考译文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这么定。

  第二,它把一个一节一节类似于竹子似的汉语小碎句在整合到一个大树似的英文结构中,各个树枝的节点是怎么连接、整合起来的。

  第三,我的用词为什么跟它的不一样,是不是它的用词更地道。

  C.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技巧部分

  跟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课和很多翻译书一样,这本书也列出了几种翻译技巧,挺实用的,有时间可以看看。

不过这些只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英译汉、汉译英的最基本、最实用、最易学的技能,这最实在!

  结束语:

  祝所有置身于翻译的朋友们考试顺利、学有所成、人生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