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7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docx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

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

1总 则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2

-

4基本规定 ..-

3

-

5工作程序和内容 ..-

5

-

5.1基本程序 ..-

5

-

5.2策划和准备 ..-

5

-

5.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

7

-

5.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9

-

5.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

12

-

5.6隐患排查治理 ..-

13

-

6持续改进 ..-

16

-

附录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

17

-

附录B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

18

-

附录C常见事故原因 ..-

19

-

附录D常见异常和紧急状态 ..-

20

-

附录E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

21

-

附录F安全风险判别指标 ..-

22

-

附录G风险矩阵 ..-

23

-

附录H风险分布四色图图例 ..-

24

-

附录I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26

-

1总 则

1.1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以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本指南。

1.2本指南规定了全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要求。

1.3全省各行业领域应根据本指南制定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0002.4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4部分:

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并危害警示标识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安全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3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4安全风险评估

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5固有风险

在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前存在的安全风险。

3.6残余风险

在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安全风险。

3.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理控制资源、管理控制能力及管理控制措施复杂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理控制层级的风险管理控制方式。

3.8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3.9三种时态

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

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影响程度,并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现在时态是主要是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来时态主要是指准备计划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

3.10三种状态

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

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即设备、系统故障或参数发生偏离的情况;紧急状态,即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

4基本规定

4.1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责任主体,应根据本单位

实际开展双重预防工作,构建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实施、全

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

4.2企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是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投入;企业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专项资金落实。

4.3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

废弃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

4.4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至少实现以下工作成果: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或数据库;

——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

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

4.5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不断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和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和一体化。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基本程序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具体流程见附录A。

5.2策划和准备

5.2.1工作机构

5.2.1.1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5.2.1.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一名熟悉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人员。

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

5.2.1.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制度应明确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

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5.2.1.4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

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企业各

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5.2.2人员培训

5.2.2.1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

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5.2.2.2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5.2.2.3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

5.2.2.4企业应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5.2.3资料收集

开展危险源辨识前应准备的基础资料: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

等);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5.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5.3.1危险源辨识

5.3.1.1应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

5.3.1.2为方便危险源辨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生产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和空间界限清晰的原则,将本单位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出辨识范围和对象。

5.3.1.3危险源辨识应从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生产系统等方面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并予以准确描述。

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附录B。

5.3.1.4生产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

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故障类型。

5.3.1.5危险源辨识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5.3.1.6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对照安全管理法规、技术规范、事故案例、未遂事件等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事故原因。

常见的事故原因见附录C。

——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

规活动。

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常见

的异常和紧急状态见附录D。

——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5.3.1.7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

5.3.1.8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结合GB6441给出的事故类型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5.3.1.9建立危险源清单,清单项目至少应包括责任部门、班组/

岗位、生产区域、生产设施、能量源或能量载体等内容。

5.3.2安全风险评估

5.3.2.1安全风险评估是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的每种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常见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见附录E。

5.3.2.2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和残余风险分别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前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3.2.3行业已经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或方法的,按其执行。

未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可选用适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也可参考附录F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采用附录G风险矩阵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鼓励企业采用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3.2.4小微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安全

风险评估。

5.3.3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5.3.3.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

5.3.3.2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

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

5.3.3.3所选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5.3.3.4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以最高的风险等级作为该网格的风险等级。

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分别形成固有风险和残余风险的四色分布图,图例见附录H。

当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应用简洁文字予以说明。

如技术可行,企业可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

5.3.3.5对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品运输等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5.3.3.6企业应对重大安全风险汇总、登记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5.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4.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

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

——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重大安全风险应由企

业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专项管控。

——安全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

——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

急处置的顺序控制和降低风险。

5.4.2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方案,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管控清单,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5.4.3企业应结合安全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工程技术;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5.4.4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清单的主要项目包括责任部门、作业班组、场所部位、生产设施、能量源或能量载体、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残余风险等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举例见附录I。

5.4.5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情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5.4.5.1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时,应明确不

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

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危险源,具备条件的企业,应立即制定安全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间,落实资金,将风险降低到一般风险及以下;不具备条件的,应制定计划,采

取有效防控措施。

5.4.5.2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一般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控制程序和措施已经落实,需要时可增加控制措施。

5.4.5.3残余风险评估结果为低时,维持现有管控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5.4.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作为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

——固有风险为重大风险;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各行业领域确定的其他重点管控对象。

5.4.7作为重大安全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的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

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

——制定重大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进行事故应急

预案演练。

5.4.8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化的安全风险分布图。

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与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

5.4.9企业应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和分析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风险,查找规划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实现安全风险全过程管控。

5.4.10企业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中的危险源,依据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至少应包括排查内容、排查标准和排查方法。

5.5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5.5.1企业应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针对辨识评估出的安全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者和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5.5.2企业应对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

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于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可采用设备风险告知牌和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等形式进行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5.6隐患排查治理

5.6.1企业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应将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5.6.2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完善资金投入和使用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

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评估、核销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5.6.3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

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5.6.4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5.6.4.1隐患排查计划应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

5.6.4.2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

5.6.5实施隐患排查

5.6.5.1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

5.6.5.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6.5.3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

规和标准确定。

5.6.5.4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5.6.5.5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

5.6.6隐患治理

5.6.6.1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5.6.6.2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5.6.6.3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

5.6.6.4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6.7隐患治理验收

5.6.7.1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

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

5.6.7.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5.6.8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

5.6.9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

5.6.10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6持续改进

6.1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一次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

6.2遇到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

化;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

——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

——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附录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策划和准备

安全风险辨识

与评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治理验收

后果严重程度分析

安全风险评估

可能性分析

隐患治理

实施隐患排查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方案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

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辨识

资料收集

人员培训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动态评估、持续改进

图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附录B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表B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类型

能量源

能量载体

1

物体打击

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

备、场所、操作

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

2

车辆伤害

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

运动的车辆

3

机械伤害

机械的驱动装置

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

4

起重伤害

起重、提升机械

被吊起的重物

5

触电

电源装置

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

6

灼烫

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

高温物体、高温物质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