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74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

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资源:

 PPT课件  扇形统计图  圆规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

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

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

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

说明:

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

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

(1)圆代表(     );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

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

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3.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

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

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

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

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

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

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

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人数80687456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身高/cm125129135140150153

A用()统计图B用()统计图C用()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

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圆柱的侧面积

例3圆柱的表面积例4圆柱的体积例5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1.课件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

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

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谈话:

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

板书:

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

(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

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

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

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

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

底面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1个曲面

高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

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

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

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

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

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

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

你能发现什么?

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

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

底面1个圆形

侧面1个曲面

高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是圆锥?

为什么?

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二第1题.

“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第一网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

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

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

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

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

(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

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

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

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

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

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再次追问:

为什么?

(补充板书)

⑥小结:

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新|课|标|第|一|网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

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④小结:

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①动手贴出圆柱表面积:

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

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

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

②动手画出圆柱表面展开图:

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回答.师板书.新-课-标-第-一-网

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情提醒:

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

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

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

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

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指出:

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

半径:

2.5厘米.高:

12厘米.求铁皮用料.

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

过渡: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

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

2.练习二第6题.(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侧面积、底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使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2底面积)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xKb1.Com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

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

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

截成3段截了几次?

一共多了几个面?

几个什么样的面?

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

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

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

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

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

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猜想一下:

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怎么算?

3.引入:

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

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

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

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

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