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7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docx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

试卷号:

1291;

资料整理于2020年2月28日,收集了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013年1月试题]

错。

德育过程不等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

并不是所有的德育过程都能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016年7月试题]

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018年1月试题]

错。

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

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德育中对人的陶冶,其内涵就是环境陶冶。

[2013年7月试题]

错。

德育的陶冶教育,不仅有环境的陶冶,还包括情感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及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2013年1月试题]

错。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它注重过程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个性化和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性评价带来的结果而不是根本目的。

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2017年1月试题]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好老师只需把课上好。

[2019年1月试题]

错。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2012年1月试题]

错。

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2014年1月试题]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2014年7月试题]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2016年1月试题]

错。

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2013年7

月试题]

错。

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因此,它不能超越国家、社会和历史而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014年7月试题]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016年1月试题]

3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019年7月试题]

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2017年6月试题]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2018年7月试题]

错。

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

课业及进程。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普通教育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2015年1月试题]

错。

普通教育学只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本学科。

教育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逐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育学科,另一方面它本身又逐步分化为许多相互联系的交叉与边缘教育题科。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2012年1月试题]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2013年7月试题]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2018年1月试题]错。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2012年7月试题]

错。

教育与社会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

[2014年1月试题]

错。

虽然在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强调: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班主任的选聘一定要符合以下条件:

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善与学生和家长等沟通;爱国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能力等。

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两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

[2015年7月试题]

错。

这个“两基”指的是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课改教材提倡的“多样化”,就是“多本化”。

[2012年7月试题]

错。

新课改的教材的所谓多样化,就是打破教材垄断,杜绝教材的低水平重复。

“多样化”不等于“多本化”。

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2015年1月试题]

对。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教育,即对3岁-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

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2012年7月试题]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2015年1月试题]

错。

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

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

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学校管理就是指教学管理。

[2018年7月试题]

错。

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

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

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2年1月试题]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3年1月试题]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4年7月试题]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6年7月试题]

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7年6月试题]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2019年1月试题]

错。

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韵衔接和关系。

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2017年1月试题]

对。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4年1月试题]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7月试题]

对。

隐性课程是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隐性课程非常重要,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出生期,女性就优于男性;直到初中前期,男生开始优于女生。

[2015年7月试题]

错。

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确实存在差异,但不能说女性在早期就全部优于男性,初中前期后男生开始优于女生。

事实是:

在早期,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而女孩的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育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