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629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端午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

这是什么?

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很了解,我们就让他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

“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ān”。

(5)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知道、据说、纪念,指名学生认读情况强调,“知”是翘舌音,“念”的声母是鼻音而不是边音。

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名学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独立出示本课中的13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字等方法加强生字的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师提出读书要求:

读完每个自然段后,想一想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吃粽子的时间。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粽子的构造及味道。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粽子的种类。

5、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吃粽子的来历。

6、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午、节、叶、米、真、分、豆。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在此过程中,师在给予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指导:

“真”字的中间是三横,要写紧凑一点;

“午”字的一竖上面不能出头。

4、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书写生字,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指导作者每逢端午节都要到外婆家吃粽子。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看看外婆都包了什么样的粽子。

第二课时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3、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每逢端午节,我们会到外婆家吃粽子。

3、师创设情境:

既然香香的粽子这么好吃,那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尝尝”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想:

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会”和“盼着”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从“总会”中可以看出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事物,“盼着”这个词则体现了外婆期望在传统节日中与亲人团聚。

(3)指导朗读:

第1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表现出了外婆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因此要在朗读中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分别从眼睛看外形、鼻子闻味道、嘴巴尝口感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同学们在描述一种食物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来进行。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

①读第一句话时要抓住“青青”“白白”和“红红”这三个词。

教师可相机出示粽子的图片。

②读第二句话时,要抓住“一……就……”这个关联词语,以及“掀”和“飘”这两个动词,读出句子的连贯性。

③读第三句话时,要读好“剥”和“咬”这两个动词以及“又黏又甜”这个词,体会ABAC式的词对粽子美味的准确表达。

(4)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

文中讲了几种粽子?

(2)文中讲了三种粽子,叙述时作者用了这样一组关联词语:

“除了……还有……”,你也来用这个关联词语讲一句话吧。

学生自由练习后,举手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个长句子,师提示学生在逗号处适当停顿。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

同学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可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请你们从第4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然后教师出示屈原的图片和资料,跟学生说屈原投江的故事。

三、积累短语,练习提升

1、师过渡:

这篇课文用了很多表示颜色的叠词来描写粽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后读一读: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2、师质疑:

如果我们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去掉,同学们呢发现呼有什么不同?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适当明确:

这些叠词既准确地描述出了箬竹叶、糯米和枣子的颜色,读起来还郎朗上口,非常富有音乐节奏。

4、同学们,你能用这样的叠词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名回答。

5、拓展练习

()的草地

()的天空

()的稻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还用“文字”感受了粽子的色、香、味。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看看在其他的节日里,我们还经常吃哪些传统食物,并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