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648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近竺可桢》名人研究课文档格式.doc

认识这些名人?

师:

大家知道吗?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推进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好吗?

2.出示人物画像,根据提示猜名人

a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之一

b中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奠基者。

被誉为“中国气象学之父”

(板书:

走近竺可桢)

提问: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名人?

(微课)

二、人物简介,了解名人

1.课件出示人物介绍,自由读一读,了解人物主要贡献。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

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他还在地理学、地震学等其他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他写的《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2.交流:

通过人物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基本信息、主要贡献)

3.小结:

作为卓越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竺可桢,不仅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的专门人才,还在历史地震学、自然科学史、文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可以说,竺可桢对中国学术和教育的贡献是卓越的。

(贡献卓越)

三、走进生平,解读名人

过渡:

要想深入地了解这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

那我们就走进他的一生。

(课件)

少年英才

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父亲望子成龙,便请人给他起了个学名“可份”,意思是让他今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899年,9岁的竺可桢进入学堂读书,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少年竺可桢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老师问“什么最苦?

什么最甜”,竺可桢回答:

“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富强最甜。

”1905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澄衷学堂。

从此他每天都学习到很晚睡觉,听到鸡叫就起床读书,

美国留学

通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入选了第二批“庚款留学”赴美的名单。

二十岁的他分析了中国的现状,认为中国应该“以农立国”,于是他进入美国的农学院学习,没想到当时的美国农业科技并不发达,所以毕业后又进哈佛大学地学系攻读与农业关系最密切的气象专业,为了了报效祖国,他刻苦研究,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1917年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还获得了奖学金。

1918年,他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回国研究

1918年,满怀报国之心的竺可桢回国后被中央气象站拒之门外,他只好到大学任教,在南京大学他建立了第一个地学系。

1927年,他任中央科学院气象所所长,他带着为国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发展我国的气象事业。

1928年2月,他在南京主持建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打破了外国人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垄断,为开创中国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气象科学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础。

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他以“求是”为校训,对校务进行改革,提出培养合乎今日需要的专门人才,聘请了一大批名教授任教,使浙大迅速崛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领全校师生签到贵州坚持上课,保证了教育质量和科研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的专门人才,浙江大学也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四所大学之一,并获得了“东方剑桥”的美誉。

抗战后,他支持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特务骂浙大是“共产党的租界”。

晚年生活

竺可桢老年时,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索。

1962年6月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竺可桢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一些古代的物候记录,基本上是反映黄河流域中部的情况,不适用全国。

于是,他出版了《物候学》,这本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972年,已经82岁高龄的竺可桢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了世界轰动。

出示课件:

竺可桢说:

我们人生的目的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小结:

回顾竺可桢的一生,他立志报国,用勤奋和努力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气象学家的尊重。

因此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

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求是”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地理人才,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他的一生还是“求是”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四、故事解读,感悟名人

过渡:

竺可桢的成就是卓越,这与他不平凡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解读他成功的秘诀。

1.自由读故事,说说感受。

小时候的一天,竺可桢正在学习,突然下起了小雨,他看着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留下里一排小水坑。

他非常好奇,就问妈妈,妈妈告诉她:

这是水滴石穿,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成。

于是竺可桢就把“水滴石穿”作为一生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竺可桢7岁开始写作文,常常写了一遍后觉得不好,再重新写一遍,一直写到他自己满意了才停笔。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竺可桢?

(具有水滴精神、坚持不懈)

这是一个具有“水滴精神”的竺可桢,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他一生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补充:

(课件)竺可桢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

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

2.故事二

回忆课文《第一朵杏花》,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竺可桢?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竺可桢这种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品质就是“求是”精神,正是他这种精神才使他在气象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故事三

竺可桢身为知名科学家,却一生过着俭朴生活。

在抗战最艰去的岁月里,身为大学校长兼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有一年的年夜饭吃的竟是霉米,却把所长应得的几千元的救济费平分给其他同事。

1974年初,病危中的竺可桢决定:

把以女儿竺薪名义存的一笔钱作为党费交给组织。

原来从1966年起竺可桢便以女儿名义把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存进银行,七年存款已达万元。

(生活简朴、爱党爱民)

是啊,竺可桢爱国爱党爱民,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科学。

三、总结延伸,探究名人

竺可桢是平凡的人,但他却有着不平凡的品格,让我们铭记竺可桢的水滴精神、求是精神,为自己伟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课后大家读一读《竺可桢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老师期待名人交流课上大家的精彩展示。

板书:

近生平经历水滴精神

竺伟大成就

可人格魅力求是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