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689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docx

湖南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卷

2009年湖南省六校联考

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常德市一中株洲市二中湘潭市一中

语文试题

时量: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加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泫然泪下xuàn  天裂地坼chè      囹圄wú      愤懑mèn

B.量体裁衣liàng   病入膏肓huāng    确凿záo     作坊zuō

C.乳臭未干xiù   毁家纾难nán       解剖pōu     自刭jǐng

D.强词夺理qiáng剜肉补疮wān        讥诮qiào    粳米jīng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由于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大大超过降雪的速度,人们担心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蹋,海平面将上升1-1.5米。

B.劣质节能灯寿命特别短,浪费了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造成情绪不稳,甚至发生病变,诱发癌症。

C.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倍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

D.我坐在开罗“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光下,俯瞰平静的尼罗河。

河上有白色三角帆的木船,静静地行驶,好像在玻璃般的水面漂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之后,王楠、张宁、陈艳青等体育界大腕纷纷退役,因为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已染指了几乎所有的冠军奖杯,其进取动力也就丧失了。

B.连续几年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洪战辉、丛飞、孟祥斌、李桂林……他们用行动影响着人们。

韬光养晦,不露锋芒,这正是他们的写照啊。

C.民营资本最容易被国有资产所湮灭,即算这些地方民营资本擅自闯入国有垄断领域,也千万不要试图用金钱与政府角力。

D.1950年,毛泽东和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谈话时就提到了“减负”,时隔60年,我们的孩子仍在宵衣旰食,挑灯夜战。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

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B.美元贬值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出口和美国整体经济,但从全球市场看,势必让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其他经济体雪上加霜,并促使其他一些国家货币随之贬值。

C.有资料统计,我省分布的爬行动物有85种之多,但是,其中很多物种多年来都未见其行踪。

这些物种是否在湖南已经灭绝,有待进一步核实。

D.令人痛心的是,人类的过度开发,让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就意味着大自然生物链的破坏,最终受威胁的将是处于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

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文学作品上常常有“跟月亮在一起”的记述。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所以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也爱念爱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烟笼寒水月笼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A.中国人觉得它是美的,因为它跟月有关,因此念起这些月的诗句来津津有味。

B.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中国人念起这些月的诗句来津津有味。

C.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中国人念起这些月的诗句来津津有味,。

D.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四川省共有水库6678座,位于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坝高159米,库容10亿立方米,并不是其中最大的水库。

自2009年1月17日《科学》杂志发表了《四川大地震是人类活动触发?

》一文之后,西方一些媒体立刻跟进,耸人听闻地报道:

“中美科学家研究表明:

造成9万人死亡的四川大地震是紫坪铺水库引起的。

”俨然世界上的科学家已达成共识。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就拿被《科学》杂志那篇文章引以为据的雷兴林、马胜利等人发表在《地震地质》的论文来说,这些作者并没有成功地证明“5·12”汶川地震是由紫坪铺水库造成的。

该文的第一作者雷兴林利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在一系列简单的假说的基础上,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加载(蓄水)或卸载(放水)过程对地下极浅岩石中断层面上剪应力的影响。

例如,假说岩石是开放的多孔介质,各孔彼此相连,岩石的渗透率为一常数,既不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也不在水平方向有变化;地壳内压力梯度忽略不计;岩石在研究的深度范围内是完全线性弹性的(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即使在这些极端理想的情况下,水库加载或卸载对地下4-5千米深度以下地壳中断层面上库仑应力的大小也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无论因水库荷重还是水沿断裂带往下渗透,只对近地表几千米厚的岩石中断层活动有微小的影响,这些都是行内人所公认的常识——水库加载或卸载或许会引发库区或周围小范围内断层发生较小的滑移,形成小地震。

事实上,雷兴林等人文章的主要科学意义是:

水库的载荷与水压的渗透对地下岩石中应力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在近地表几千米的地壳中可能会产生0.1-0.5bar应力的变化,但在深于10千米的地壳中,其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雷兴林等人很怕引起别人误解,多次强调:

“一个地区能否发生地震,关键在于该地区是否存在一定规模的活动断层,且其应力状态是否已接近破坏强度。

仅靠水库本身的重量和相应的流体压力是不足以使完整的地壳岩石发生大规模的断裂而产生强震。

”这也是行内人所公认的。

但是,雷兴林等人却认为:

汶川大地震迟早会发生,只是紫坪铺水库的建设和使用使得地震提前到来几十年。

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过于简单地把地壳中岩石破坏强度看成是一个常数,并且认为地壳中构造应力积累随时间是线性增加的。

大地震的发生与否,绝不像往骆驼背上加草那么简单。

事实上,水库的加载或卸载引起的微小的应力变化,立刻会被库区及其附近小范围内地壳浅部滑动强度很低的节理面和小断层吸收,使浅表岩块间稍有滑动,但绝对不足以触发地下19千米深处的巨震。

“5·12”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9千米。

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块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向四川盆地强烈推覆逆冲的结果,与紫坪铺水库无关。

水库的蓄水与放水或许会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场8级特大地震。

                                       (选自《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有删改。

6.下列不属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一项是()

A.批驳西方一些媒体“四川大地震是紫坪铺水库引起的”等耸人听闻的言论。

B.运用软件计算了水库的加载与卸载对地下极浅岩石中断层面上剪应力的影响。

C.指出雷兴林等人的文章的主要科学意义及存在的片面性。

D.得出“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场8级特大地震”的结论。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一个地区发生地震,关键在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活动断层,且其应力状态已接近破坏强度。

B.地壳中岩石破坏强度是一个常数,地壳中构造应力积累随时间是线性增加的。

C.西方科学家及媒体已达成共识:

四川大地震是紫坪铺水库引起的。

D.雷兴林等人文章的主要科学意义是:

水库的载荷与水压的渗透对地下岩石中应力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建设和使用紫坪铺水库,汶川大地震会推迟几十年到来。

B.汶川地震后,余震不断,是与四川众多的水库有关。

C.水库的蓄水与放水会诱发极浅源的小震。

D.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9千米,紫坪铺水库的载荷与水压的渗透,对这个深度岩石应力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

“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

”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

“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先生曰:

“《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④。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

“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临刑叹曰:

“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

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

何其贤哉!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

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

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

批驳。

②权子母:

“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③鼎革:

指明清易代。

④两“喟然叹曰”,一见于《论语•子罕》,颜渊感叹孔子伟大,育人有方,是“叹圣”,一见于《论语•先进》,孔子赞叹诸弟子独曾点志向与自己一致,是“圣叹”。

⑤金针:

比喻作诗文秘法。

度,授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衡文评书       衡:

评论

B.斫山固侠者流     固:

本来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

派遣

D.顾不伟耶         顾:

难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语斫山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子则为君助灯火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C.因为诗吊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遂以为戒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金圣叹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他非常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B.王斫山拿一千两银子给金圣叹,可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就被他挥霍一空了。

王斫山竟没当回事。

足见王斫山为人侠义,也可看出金圣叹为人洒脱。

C.金圣叹所作的评论并不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他的著述多到十万多字,但是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是有价值的。

D.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最出名的人有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他们至今受到人们的称赞,说明金圣叹的影响极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3)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13.作者认为金圣叹“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其功劳表现在哪里?

(4分)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

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

请简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4分)

15.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1)古文默写。

(必须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列传 》)

(2)古诗默写。

(共三小题,任选两小题默写)

①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②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公寓生活记趣①(节选)

张爱玲

①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两句词,公寓房子上层的居民多半要感到毛骨悚然。

屋子越高越冷。

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构成浴室的图案美,热水龙头上的H字样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呢,如果你放冷水而开错了热水龙头,立刻便有一种空洞而凄怆的轰隆轰隆之声从九泉之下发出来,那是公寓里特别复杂、特别多心的热水管系统在那里发脾气了。

即使你不去太岁头上动土,那雷神也随时地要显灵。

无缘无故,只听见不怀好意的“嗡……”拉长了半晌之后接着“訇訇”两声,活像飞机在顶上盘旋了一会,掷了两枚炸弹。

在战时香港吓细了胆子的我,初回上海的时候,每每为之魂飞魄散。

若是当初它认真工作的时候,艰辛地将热水运到六层楼上来,便是咕噜两声,也还情有可原。

现在可是雷声大,雨点小,难得滴下两滴生锈的黄浆……然而也说不得了,失业的人向来是肝火旺的。

②梅雨时节,高房子因为压力过重,地基陷落的原故,门前积水最深。

街道上完全干了,我们还得花钱雇黄包车渡过那白茫茫的护城河。

雨下得太大的时候,屋子里便闹了水灾。

我们轮流抢救,把旧毛巾、麻袋、褥单堵住了窗户缝;障碍物湿濡了,绞干,换上,脸盆里的水倒在抽水马桶里。

忙了两昼夜,手心磨去了一层皮,墙根还是汪着水,糊墙的花纸还是染了斑斑点点的水痕与霉迹子。

③风如果不朝这边吹的话,高楼上的雨倒是可爱的。

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风声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略有淡灯摇曳,多数人家还没点灯。

④恐怕只有女人能够充分了解公寓生活的特殊优点:

佣人问题不那么严重。

生活程度这么高,即使雇得起人,也得准备着受气。

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是比较简单的事。

找个清洁公司每隔两星期来大扫除一下,也就用不着打杂的了。

没有佣人,也是人生一快。

抛开一切平等的原则不讲,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个还没吃过饭的人立在一边眼睁睁望着,等着为你添饭,虽不至于使人食不下咽,多少有些讨厌。

许多身边杂事自有它们的性质。

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到菜场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复杂的,油润的紫色;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

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蔑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迎着亮,翠生生的枝叶在竹片编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联想到篱上的扁豆花。

其实又何必“联想”呢?

篾篓子的美不就够了么?

我这并不是要劝诱女人回到厨房里去。

不劝便罢,若是劝,一样的得劝男人到厨房里去走一遭。

当然,家里有厨子而主人不时的下厨房,是会引起厨子最强烈的反感的。

这些地方我们得寸步留心,不能太不识眉眼高低。

⑤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

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⑥然而一年一度,日常生活的秘密总得公布一下。

夏天家家户户都大敞着门,搬一把藤椅坐在风口里。

这边的人在打电话,对面一家的仆人一面熨衣裳,一面便将电话上的对白译成德文说给他的小主人听。

楼底下有个俄国人在那里响亮地教日文。

二楼的那位女太太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捶十八敲,咬牙切齿打了他一上午;钢琴上倚着一辆脚踏车。

不知道哪一家在煨牛肉汤,又有哪一家泡了焦三仙。

⑦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

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的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

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

较量些什么呢?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注】①:

此文写于1943年,战时的上海。

16.文章开头引苏轼的词有哪些作用?

(4分)

 

17.本文题为“公寓生活记趣”,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记叙了公寓生活的哪些趣事?

(4分)

 

18.结合全文,体会“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句的含义及“磨难”所指内容。

(4分)

 

19.张爱玲曾说,还没有过何种感觉或意态形致,是她所不能描写的。

请以第六段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事物或感觉的。

(5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0.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4分)

(1)赏析《公寓生活记趣》一文多元的主题

(2)赏析《公寓生活记趣》一文的语言风格

 

七、写作(60分)

人们常说: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悟?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请写作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自拟标题,自主立意,自定体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圄yǔ  C难nàn D强qiǎng)

2.D(A组:

蹋—塌 B组:

幅—辐 C组:

倍—辈)

3.C(染指:

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应改为“获得”。

韬光养晦: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应改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角力:

比赛力气。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很晚了才吃饭。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现多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应改为“闻鸡起舞”)

4.A(“好坏”对应“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两面对一面。

5.D

6.B这是雷兴林等人的做法。

7.A(B项是雷兴林等人片面的观点。

C项,原文此句后有“事实远非如此”。

D项应是“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而不是“增加”。

8.D(A项是雷兴林等人错误的观点。

B项属于无中生有。

C项,原文是指“或许会”诱发极浅源地震。

9.C打发掉(花掉)

10.D 两句中“以”均为介词,把A.乃:

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居然B.为:

介词,替;介词,对,向C.因:

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11.C原文说“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原文说“尤喜讲《易》……多至十万馀言”;原文说“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而不是说只有这几种有价值。

12.

(1)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予考虑。

(考查点:

“虽”“向时”“攒眉浩叹”“顾”)

(2)我大概是曾点这一类的人吧!

(考查点:

“其”“为”“流亚”,考查常用实词虚词含义及根据词语结构和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

(考查点:

“虽”“罹”“伤”,翻译语句不通顺扣一分)

13.

(1)金圣叹“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或答:

所评《离骚》、《南华》诸书,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2)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14.

(1)(3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

(1分)

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1分)

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

(1分)

(2)(4分)用“萧萧”“惨惨”叠音词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之景,也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萧萧”“惨惨”“惊”“压”,每处赏析1分)

15.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③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16.

(1)以“高处不胜寒”直接引出下面对“屋子越高越冷”的描述。

(1分)

(2)是后文组织材料的纲,后文所叙公寓生活诸事都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意蕴。

(1分)

(3)为全文营造了一种清幽冷冽、飘飘欲仙的艺术氛围。

让人感到文章写的虽是世俗生活场景,却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氛围。

(2分)

17.

(1)热水管系统失灵。

(2)下雨前积水成护城河,屋子里闹水灾,有时也可以感受到满屋的风声雨味。

(3)佣人问题不严重,没有佣人自己可以体会亲自买菜、下厨的乐趣。

(4)公寓是最理想的逃离世俗的地方,甚至可以站在窗前换衣服。

(5)爱管闲事的人可以偷窥别人的私生活。

(答出4点可得满分)

18.

(1)人生是短暂的,而社会、生活给人的磨难却是无尽的。

(2分)

(2)此文写于战时的上海,磨难:

外敌入侵,敌机轰炸,物价飞涨,失业严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漠。

19.文章在写邻里关系时,写一位太太弹钢琴,采用了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

(1分)以贝多芬指代贝多芬的音乐,又用“一捶使吧敲”、“咬牙切齿地打”将弹琴者制造出的声音的难听、刺耳描写出来。

(2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位太太不顾别人感受,吵扰邻居做法的不满。

(2分)

20.要点:

(1)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又将生活艺术化得人;她在文章中同读者拉家常,但始终保持距离,作品主题往往呈现出多样化。

本文主题可以有几个方面:

1.透露时局的艰难。

以战时的香港敌机的轰炸与上海类比,物价飞涨,煤气停了,用不起佣人等。

2.表现人情的世俗。

邻里关系是“高处不胜寒”,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邻里之间没有交往;人们又有着低俗的心理,想去窥探他人的私生活,从中发现乐趣等。

3.凸显苦中作乐的雅趣。

“一屋的风声雨味”“碧蓝的潇潇的夜”体现了作者在房屋漏水,门前成河的情形下对生活诗意的感受。

“翠生生的菜叶粘在篾篓子上”,在用不起佣人得自己下厨时仍能感受到的一种唯美等。

(2)张爱玲的散文,有着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人称“张氏风格”。

在《公寓生活记趣》中,我们总能见到她那不拘一格的文学想象力所造就的精妙比喻,那对汉语言音乐美的深刻领悟下所形成的音韵节奏控制,那弥散在字里行间的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韵味。

1、多姿多彩的精妙比喻;2、流转自如的音韵节奏;3、融会古今的独特韵味。

21.略

附文言文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

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

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

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

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

每次到讲堂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