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715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同市城市规划报告书Word格式.docx

启边关之贸易,盛世气象。

大帝国落日余晖,国祚式微;

多尔衮戊子屠城,时运可危。

己丑建国,历史翻新。

中华煤都,再现辉煌。

文化名城,古韵新章。

一轴双城,无限风光。

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生态一体。

奋皇城古都之余烈,振大同崛起之长策。

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创优发展环境,集聚天下英才,建非常之功;

打造产业园区,吸纳八方投资,立不朽之业。

改革旧制,与时偕行;

开放图强,再造乾坤。

呜呼!

大同之道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乐业安居,和谐包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大同最早为代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面临边,最号要害。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

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

金沙滩(今属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

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

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

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

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

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1、石器时代

在大同地区发现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许家窑村南发现许家窑人遗址。

据专家考证,许家窑人是北京人的后裔,约在10万年前西徙时,遇大同湖阻隔,远在10万年前,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

2、夏商  

夏商之际即有居民在此定居。

最早见于《尚书·

禹贡》中记载。

3、春秋战国  

为北狄所居。

北狄系指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楼烦。

战国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

《史记·

赵世家》载:

“(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据《史记·

匈奴传》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北破林胡、楼烦。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赵名将李牧"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当时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大同其地由赵武灵王开辟即公元前300年为大同设置行政管理之始。

至今建城史已有2300多年。

4、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大同分属雁门郡、代郡。

秦始皇北逐戎狄,为了防备匈奴侵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大同设立平城、代(灵丘东北)、善无(今右玉旧城)、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大同西南)、马邑等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水经注》。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为镇压陈涉、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抽调了大批兵力,造成了边防空虚,致使匈奴乘虚占领了大同。

5、西汉

置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为代国都城,以云中、雁门、代郡53县为代王国封地代国是汉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

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燕.设东部都尉治,治所在大同城东2.5公里处设东部都尉治,治所在大同城东2.5公里处。

汉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均在平城一带与匈奴作战。

白登之围发生于此。

王莽(新)时,平城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6、东汉

仍称平城县,属雁门郡。

东汉灵帝末年,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平城毁于兵火。

7、三国

大同为乌桓、鲜卑等部族占据。

8、两晋十六国

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永嘉四年(310)晋并州牧刘琨,以拓跋猗卢有救援之功,上书晋怀帝,请封鲜卑拓跋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

修秦汉故平城为代国南都,平城复还故治。

此为大同建都之始,后历经北魏代京,辽,金,元西京,大同共426年建都史。

9、北魏

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王圭)迁都平城,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

这时,平城以京都兼司州、代尹治故京都平城又称代京。

太武帝延和元年(公元432年),改为代尹为万年尹。

“平城”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

10、北齐

天保元年(550)东魏被北齐所代,大同为北恒州、北朔州地,属县未有大的变化。

天保七年(556)改北恒州为恒安镇(今大同),又名东州城,隶属恒州太平县,徙豪杰三千家以实之。

翌年废镇,仍为北恒州。

11、北周

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代替。

建德六年(577)灭齐后,州县并废,复置恒安镇,改朔州置北朔州总管府。

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此大同称云中之始。

由汉末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的云中城,汉末侨徙至原平东南,北周时徙置于此)。

灵丘属蔚州,为灵丘郡治。

12、隋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由于文帝父亲名忠,所以避讳“中”字,改云中县为云内县,大同仍称恒安镇,属马邑郡。

13、唐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此置北恒州。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改名为定襄县,兼为云州治,至永淳初年被废。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称之为云中县和云州。

14、五代

其地为后唐所占,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

清泰三年(936)叛将河节度使石敬瑭,拜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借契丹兵灭后唐,称帝,国号晋。

以契丹有助援之功,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云州陷落。

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统治者统治长达433年,使中原汉族统治从此失去北方屏藩。

15、宋

淳化五年(994年),改道为路,因宋、辽对峙,大同在辽的统治区域,故宋宣和五年(1123年)预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统云中及武(神池县)、应(应县)、朔(朔州)、蔚(蔚县)、奉(新保安)、归化(呼和浩特市东)、儒(永宁县)、妫(延庆县)等八州,与云中合称山后九州。

结果预置未成事实,故来的"

云中府路"

形同虚设。

16、辽

947年耶律德光建立大辽国。

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并设西京道大同府作为辽的陪都,从此称为大同。

辽对大同非常重视,派重兵把守,“非亲王不得主之”,“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大同为辽之边防要塞。

辽西京大同城,是在北魏平城京城故址上建筑加固,“因建西京,敌楼棚橹具广袤二十里”,建四门:

东曰迎春,南曰朝阳,西曰定西,北曰拱极。

西京设留守司衙,衙南称西省。

北门东部为大同府,西部为大同驿。

17、金

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国。

辽保大二年(1122)金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为西京,兼为大同府治和西京路治。

在辽、金统治期间,大同为中国北方西部的一个政治、军事中心。

辽金时陪都西京再度兴盛于北方,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

18、元

  初大同仍为西京(陪都)。

太祖七年(1212)置警巡院。

至元世祖二年(1265)省云中县入大同。

元划为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至元世祖二十五年(1288)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管辖一领事八州。

元初,成吉思汗三次攻打大同,大同城池破坏严重。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洋诸国,路经大同。

他在《马可·

波罗游记》中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又美丽的城市”,并说“这里的商业相当发达,各样的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军需品更加出名”。

19、明

改路为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明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境安全,把大同列为全国“九边重镇”之一,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并派大将军徐达镇守于此。

为了防范北元残余势力的南下侵略,明王朝又在大同以北整修了长城,构筑了宏赐堡、镇川堡、得胜堡等二十多座屯兵堡和上百个烽火台。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改封他的第十三子豫王朱桂为代王,坐镇大同(封藩于大同)。

此际,大同又开始了大兴土木,兴建和修整寺院庙观和楼阁府邸。

当时大同有新旧寺院、尼庵、道观上百座。

真可谓是寺庙林立,殿堂壁连,香烟缭绕,经诵不绝,这座古城俨然是佛国胜地。

同时,由于大同是蒙古通往晋冀鲁豫的咽喉要道,因而在嘉靖与隆庆年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

使大同成为蒙古与中原、蒙古与西域地带的贸易集散地。

20、清

清初因明治,领四州七县清朝推行省制。

大同为山西省大同府府治大同县辖二州七县和丰镇厅。

公元1649年,由于明大同总兵姜(王襄)先率部投降清军后又反清失败,大同惨遭清兵“屠城”之灾。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王派恭顺候吴惟华攻大同,姜襄将驻同农民军将领张天琳等杀死,投降清军。

顺治五年(1648)姜襄降而复叛。

次年,多尔衮亲自督战围城达9个多月,城破后,清军对大同进行了最野蛮的“屠城”,除杀献姜襄人头的杨震威等23员及其家属外,其他所有官司吏兵民尽行杀戮,并将大同城墙拆去5尺。

大同变成一座荒城,大同废,不立官,府移治阳和卫,名阳和府。

大同县移治怀仁县西安堡。

使这座历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城市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直到顺治九年(1652)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

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与新建了楼阁寺观和街道。

清世祖顺治十三年(1656)对大同城进行全面修治”顺治八年(1651)重修云冈石窟。

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农历七月清政府下令,恢复北岳恒山在大同浑源的祭祀,纠正了在河北曲阳恒山之假说。

康熙二年(1663)建圆通寺;

八年(1669)建马王庙;

二十二年(1683)建武成王庙;

康熙三十五年(1696)亲征厄鲁特噶尔丹,冬十二月回銮,九日幸石窟寺,题“庄严法相”匾。

十日幸大同。

嘉庆十年(1805)建灵感白衣寺、海藏寺;

二十二年(1817)建清凉寺;

道光年间建龙王庙、太平寺、天尊庙及火神庙等。

明清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俨然是个佛国世界。

“大同可为福地宝城”。

21、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

民国2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

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

10月15日成立伪"

晋北自治政府"

,统辖雁北13县。

1939年改为伪"

晋北政厅"

,隶属为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43年又改为伪"

大同省公署"

隶属伪“蒙古自治邦政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以北同蒲铁路和京包铁路为界,建立了东西大同县。

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

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

,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

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

八、十、十一"

三个专署,大同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大同县下辖5个区、7个乡、70个治村。

"

雁北专员公署"

、"

雁北防卫司令部"

驻在大同城内。

22、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这座塞上古城从此获得了新生。

析大同县,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

全市划为5个区。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划归山西省,为山西省省辖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1982年2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

1993年的7月,原雁北行署撤销,原雁北地区所属七县,划归大同市。

(二)城市总体规划

近代以来,大同市共经历了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展示在第二展厅。

1、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是在1938年制定的,城市性质是晋北地区中心城市,是政治、军事、交通、商业、轻工业、文化观光等中心城市;

是以开采煤炭为目的的煤矿城市,以及利用煤炭发展工业的城市。

规划期限:

20年

城市规模:

大同区域面积480平方公里。

新城区35平方公里。

旧城区3.06平方公里。

环城绿化带73.26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26万(其中新区20万)

城市发展方向:

旧城以外,沿西北环绕至西南扇面形发展方向。

空间结构:

保护古城,开辟新城,建立卫星城。

新城设于古城西边,与其完全分开,新城居住区环绕至西南呈扇形面展开布局,在古城东西延长轴线上开辟新城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服务娱乐设施沿御河布置,新城与九城外围设定大面积的绿化区域。

工业都市安排在御河、十里河以南区域,矿业都安排在口泉区,其间以大片绿化隔离,形成放射状交通网络、通过高速度工具高速、便捷联系。

规划特点:

(1)从区域角度出发,研究了大同在晋、冀、蒙区域乃至国家整体兴旺中的重要关系,提出了控制缓解中心都市过于膨胀,不宜建设大城市,多见卫星城市的前瞻理念。

(2)对古城保护高度重视,提出了“对如此贵重的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保护是我们的文化使命”,确定了“避开古城,在城外建设新城”的空间布局,对古城的整体保护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3)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与宜居城市建设。

提出了在云冈石佛寺观光一带山谷建立国立公园与环城绿地相联系的生态目标,将工业区安排在远离古城的十里河以南。

古城、新区、工业区、云冈石佛寺之间辅以大片的生态绿地。

(4)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虑了规划的弹性发展。

提出了“规划能应对多变事态,要有伸缩性”

(5)强调城市的生态宜居性。

提出“以杰出艺术才干来构筑我们人类赖以安心生活的宜居环境的目的”

(6)对城市未来人口规模预测不准确,但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了可生长的空间。

2、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

1954年,大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编制了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

大同是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制造的工业城市:

是京包、同蒲线上的重要城市。

1954年—1972年

建设用地:

30.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8万

旧城以及城外周边

“两轴、一心、外包围”,“两轴”是就成南北、东西轴线延伸,“一心”是以旧城为中心,“外包围”是工业用地由城西、御东向中心区包围。

(1)先生产后生活,偏重工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2)规划层次与内容明显欠缺,似为建设计划;

(3)典型的“摊大饼”式的空间结构;

(4)忽略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3、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

1984年,大同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和大同市建筑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九零年七月三日批复。

大同市是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是以煤炭电力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

是华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市的工业为重型结构,在发展主导工业的同时,注重轻工业的发展。

1984—2000年

5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50万

城市规划区范围:

东至文瀛湖,西至泉口、云冈沟,北起孤山南至怀仁县界,包括城区、矿区、东郊风景区、城北水源区、城南近郊蔬菜副食基地,总面积600平方公里。

向旧城以外的南部、西南部发展,御河以东地区为城市发展预留地,避开来老城独立发展新城。

旧城、口泉—主—副,变单中心为多中心结构;

形成“五轴、外环、西南延伸连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1)规划预留了御河以东区域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2)提出了绿化系统及文瀛湖风景浏览区生态目标

(3)划定了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森林保护区等长远发展保障目标

(4)古城内划分例外分级保护区域和特色保护片,对文物古迹划分了保护范围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目标不够明确,原则不够清楚,控制不够严格

(6)放弃了古城整体性,真实性的保护理念,由整体性保护降为了片区和点状保护,此形成了对古城整体风貌大面积建设性破坏的开端;

(7)未能将御东区域纳入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范围。

4、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2006年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大同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大同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10月12日批复。

大同市是山西省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能源城市。

2006年—2020年

12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135万

包括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县周士庄镇、倍加皂镇、党留庄乡,总面积2357平方公里

以御东以东地区为城市主要的发展方向。

“一主两副,扇形组图”。

由主城区、御东区、口泉区组成组团式布局结构。

形成“六横、一环、十二竖”的综合交通体系。

(1)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所加强,强调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

(2)城市定位中强调了历史文化名城;

弱化了重工业城市的特征;

提出了由能源基地退为能源城市。

(3)城市空间布局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御东新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

(4)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建设御河生态公园、文瀛湖公园,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目标更为明确。

(5)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划定了六大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街区。

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起点不高,只强调片区和点状保护,未提出对古城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导致在城墙外为建设了较多的多层建筑,造成了对古城整体环境的连续性建设性的破坏。

(6)对城市发展目标预期明显不足;

对区域地位下降面临的边缘化威胁认识不够;

产业结构依然单一,经济发展缺少动力;

城乡一元化结构不够明确,空间结构主城单一集中,城市特色缺乏张力。

(7)在主城区内散点布置建设的各类大型工业,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不利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三)其他方面的规划设计

除了第一、第三展厅的规划设计之外,大同市的规划设计还包括第二展厅的“文化复兴”,用1:

650的模型展示了明清时期大同城市的建筑全貌。

第四展厅的“绿色崛起”展示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安置区的建设成就。

第五展厅的“展望未来”展示了大同未来20年的远景规划。

第六展厅的“4D影院”利用虚拟技术实现的城市仿真影片《大同魅力》。

立体化呈现出大同城市的灿烂未来。

七、实习感想

走进大同市规划展览馆。

大厅内,一个巨幅的青铜底色的书页上镌刻着《大同赋》,后面映衬着10米高的云冈壁画浮雕。

黛蓝的天幕上灯光如繁星点点,置身此景吟咏《大同赋》,仿佛阅读着大同的历史。

通过参观使我对家乡的认识有了四方面的提升。

一是史。

儿时就知道我的家乡是一座福地宝城,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

通过讲解人员的讲解,使我了解家乡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

从鲜卑族拓跋氏迁都平城,到辽金“两朝陪都”,明清重镇,历史的辉煌在大同这片古老的土地形成鼎盛。

使我深刻感受到福地宝城蕴涵的那些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二是博。

大同是一座物产资源丰富、艺术内涵浓厚的名城。

那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著名的北岳恒山,名胜奇景悬空寺、大同旺火、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孩儿”、大同铜器、云冈绢人、踢鼓秧歌、黄芪等等,使我不禁感慨家乡用她的博大胸怀和包容,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300多万百姓们。

三是情。

大同地处山西北端,七县四区星罗分部。

儿时的我对老大同人的评价就是喜欢捣古,你要是问个路吧,他们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

张嘴就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

从上到下透着诚恳和热情;

回想那老大同院落里,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和,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使我们无比羡慕那美好与和谐。

所以请不要让高楼大厦掩盖了大同人民真正淳厚、温和、谦逊的民情。

四是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大同城的美无处不在。

大同市正以大手笔和高视野为城市未来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和预期安排。

在参观第三章《转型发展》中,使我这个“80后”深刻感受到《城乡一体化》、《双城新纪元》、《城市新路网》、《御东新明珠》、《绿色新环境》、《功能新提示》这些规划展示中所展现出新大同、新发展、新变革带给我们的新生活、新环境、新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