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73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年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精心整理.docx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

研究对象 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人文社会科学里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 的辩证统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辩证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辩证统一。

3.在抽样类型中, 系统抽样 方法就是从名单上每隔一定的数抽样。

4.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时代主体随之三度转换,其中 和平与发展 是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哲学思潮是:

科学主义

(或实证主义)思潮和 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 思潮。

6.美国“新史学派 ”的创始人鲁滨逊认为历史运动是由经济的、地理的、心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历史学的内容应当无所不包,历史决不仅仅是“政治史”。

7.如果说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是区分“言语”和“语言”开始的,那么,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强烈震动则始于他对“语言行为 ”和“语言能力 ”的划分。

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9.英国哲学家培根 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 教育哲学 是教育与哲学的交叉学科。

11.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孕育阶段,二是 生成 阶段,三是拓展阶段。

1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整体联动(或综合发展) 。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产生了两大哲学思潮,它们是:

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 思潮和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14.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 兰克 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15.20世纪,由索绪尔开创的 结构主义 语言学揭开了现代语言学的序幕。

16.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认知心理学 ,一般特指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

17.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

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思潮。

18.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与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9.杜威的学生 陶行知 ,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实践出发,积极倡导生活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学的现代化和本土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20.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一是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 行为主义 ;二是起源于格式心理学的认知主义;三是人本主义。

21.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

研究对象 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2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

的辩证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辩证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辩证统一。

23.在抽样类型中, 系统抽样 方法就是从名单上每隔一定的数抽样。

24.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时代主题随之三度转换,其中,

和平与发展 是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2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哲学思潮是:

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思潮和 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 思潮。

26.美国“ 新史学派 ”的创始人鲁滨逊认为历史运动是由经济的、地理的、心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历史学的内容应当无所不包,历史决不仅仅是“政治史”。

27.如果说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是从区分“言语”和“语言”开始的,那么,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强烈震动则始于他对“ 语言行为 ”和

“ 语言能力 ”的划分。

28.《 资本论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著作,侧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9.英国哲学家 培根 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30. 教育哲学 是教育与哲学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

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总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3.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4.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5.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它的主要内容有全程教育、全城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四个方面。

6.人文科学

人文主义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

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7.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8.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9.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也就是唯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者把对科学的信赖推向极端,他们认为科学应该“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救世主而逐渐受到崇拜”。

科学主义者宣称,“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科学地解决,甚至能解决精神、价值和自由问题”。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10.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1.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具有某种综合性质的研究,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现代社会学越来越集中地探究社会生活总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社会学研究往往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

13.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14.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5.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它的主要内容有全程教育、全城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四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B)。

A.管理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A )

A.理论 B. 实践

C.社会环境 D. 人的素质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A.美国 B. 韩国 C. 泰国 D. 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D )

A.定量研究B. 定性研究 C. 自觉领悟D. 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D)

A.完全参与观察

B.

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

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A.维纳 B. 申农 C. 贝塔朗菲D. 普利高津

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C)。

A.科学哲学

B.

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

结构主义哲学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

A.科林伍德B. 克罗齐C. 鲁滨逊 D. 布罗代尔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A.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 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D.一种生理心理学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

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

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D)。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 D. 自我实现

13.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

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D)。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 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 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是(B)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15.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A )。

A.孔德 B. 迪尔凯姆 C. 韦伯 D. 帕森斯

16.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

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A)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B. 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 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

A.欧文 B. 圣西门 C. 赫尔姆霍兹D. 卢梭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 )。

A.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9.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B )。

A.乌申斯基B. 杜威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2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时是一位教育学家。

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A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B. 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 D. 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A)。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 边缘学科

C.交叉学科 D. 专业学科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

A.15世纪 B.16 世纪

C.17-18世纪 D.19 世纪

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4.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中,其主流至今仍是(C )。

A.存在主义哲学 B. 现象学

C.分析哲学 D. 解释学

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 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 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

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正以(D)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A.客体论

B.

价值论

C.方法论

D.

主体论

7.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B)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A.冯特 B. 弗洛伊德

C.格式塔 D. 华生

8.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

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C)。

A.新闻传播学 B. 人类学

C.历史学 D. 社会学

9.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A )。

A.夸美纽斯

B.

培根

C.昆体良

D.

赫尔巴特

10.(C)是介于经济学和教育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看重对教育进行经济分析的交叉学科。

A.教育政治学

B.

教育心理学

C.教育经济学

D.

比较教育学

11.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12.发动了早期有组织的全球问题研究活动并陆续发表《增长的极限》、《回答未来的挑战——学无止境》等一系列著名的研究报告的学术团体是(A )。

A.罗马俱乐部

B.

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

C.兰德公司

D.

赫德森研究所

1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的时期是( D)。

A.“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B.20 年代

C.50年代 D.80 年代之后

14.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

管理学

C.历史学

D.

政治学

15.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 海德格尔·萨特

C.弗洛伊德 D. 罗素·维特根斯坦

16.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D )。

A.英国剑桥学派

B.

德国兰克学派

C.美国新史学派

D.

法国年鉴学派

17.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B)。

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

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

18.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B

)。

A.美国人 B. 英国人

C.德国人 D. 法国人

19.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B)。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C.“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20.“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D )。

A.洛克 B. 笛卡儿

C.斯宾塞 D. 培根1.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B)。

A.管理学 B. 经济学 C. 法学 D. 政治学

2.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A.政治学、历史学 B. 法学、新闻传播学C.伦理学、人类学 D. 语言学、考古学

3.人文社会科学在思想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何种力量?

(A)

A.理论 B. 实践

C.社会环境 D. 人的素质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A.美国 B. 韩国 C. 泰国 D. 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D )

A.定量研究B. 定性研究 C. 自觉领悟D. 情感激发

6.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D)

A.完全参与观察

B.

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

抽样调查

7.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8.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A.维纳 B. 申农 C. 贝塔朗菲D. 普利高津9.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主流是(C)。

A.科学哲学 B. 哲学解释学

C.分析哲学 D. 结构主义哲学

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

A.科林伍德B. 克罗齐C. 鲁滨逊 D. 布罗代尔

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生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A.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B. 一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 D. 一种生理心理学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

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

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D)。

A.“归属和爱的需要”的实现B.“认知需要”的实现

C.“审美需要”的实现 D. 自我实现

13.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

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D)。

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

B.

偏重于体质人类学

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

D.

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14.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是(B)

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 B.“凯恩斯革命”

C.“萨缪尔森革命” D.“瑞典学派革命”

15.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A)。

A.孔德 B. 迪尔凯姆 C. 韦伯 D. 帕森斯

16.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

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

(A)

A.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B. 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D. 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17.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

A.欧文 B. 圣西门 C. 赫尔姆霍兹D. 卢梭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观点出于(A)。

A.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19.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B )。

A.乌申斯基B. 杜威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20.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时是一位教育学家。

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A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B. 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 D. 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四、多项选择题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

(ABC)。

A.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B.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C.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历史的治乱交替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兴衰的辩证统一

E.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2.20世纪上半叶,人文社会科学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

这主要表现在(ABD ):

A.意识形态背景的分化 B. 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

C.各民族语言的分化 D. 学科——流派的分化

E.研究人员的分化

3.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BCD )。

A.宗教开始占据人文社会科学的首要地位B.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C.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D.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E.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4.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分别于19世纪70年代发表名著(AB ),阐述人类历史变迁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

A.《古代社会》 B. 《原始文化》

C.《金枝》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E.《资本论》

5.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这棵大树分成了两大枝干,裂变为两个体系:

(CD )

A.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