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75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2014年第一学习阶段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社会语言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试题:

就某地的语言兼用(双语)现象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100分)要求:

1.调查数据准确无误,真实可信;

2.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调查报告必须附上调查问卷样本和典型的访谈材料;

4.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行文规范。

2014年第一学习阶段

凤凰县七良桥乡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湖南省凤凰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苗、壮、侗、土家、汉五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较少。

每个民族都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少数民族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汉语是汉族的主要语言工具,但是也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七良桥乡七良桥村是一个土家族村子,其中也居住着少数汉族。

本文在对七良桥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理资料,对土家族语

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做出了分析,以此反映该地区的语言和谐状况。

一、 调查情况概述

1.调查情况概述

2010年7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调研团共10人,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翠里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其中包括七良桥乡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的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结合田野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为七良桥乡的详细调查报告。

2.七良桥村情况概述

七良桥村全村共98户,390人,两个自然村。

七良桥村村委会所在地约81户。

其中有一个自然村叫安吉。

在村中,男女老少均讲土家语,儿童入学前大多不通汉语,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一部分也不会讲汉语。

周边村寨有宰垮、宰转、乌雅。

跟瑶族交流主要用客话(汉语方言),跟侗族交流主要使用侗语,跟苗族交流可以使用苗语,但苗族会讲土家语的比较少。

土家族(潘姓)自称从贵州黎平迁到湖南凤凰。

平时本村交流均用土家语,在集市上,认识的人用土家语,不认识的人用客话。

每年节日有春节、元宵、村社(时间不定,根据通书来确定)、清明(不过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初二、七月十四、八月中秋,九月以后没有节日。

族际通婚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通婚对象为苗族和侗族,少数为汉族和瑶族。

外出打工者一般到广东、桂林、玉林、石家庄、山西等地。

村中有小学一所(一至六年级),老师主要来自本村,也有从外面调进来的。

低年级的儿童要用母语进行辅导教学,没有推行过壮文,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壮文读物。

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来人,大多数人上过高中,解放前没有出现过请私塾先生教书的情况,因此,老一辈人大多是文盲。

经济收入除主要依赖外出打工以外,就是靠栽种椪柑,基本上每户都种植。

3.受访者基本信息概

社会语言学第1页共3页

受访人数比例

所占百分比(%)

46/84

54.8

38/84

45.2

土家族

81/84

96.4

侗族

1/84

1.2

苗族

1/84

1.2

瑶族

1/84

1.2

10-30

38/84

45.2

30-50

33/84

39.3

>50

13/84

15.5

文盲

11/84

13.3

小学

23/84

27.7

初中

38/84

45.8

高中

8/84

9.6

中专

1/84

1.2

大专以上

2/84

2.4

务农

52

61.9

学生

23

27.4

其他职业

9

10.7

样本分析

基本信息项

性别

民族成分

年龄段

文化程度

职业

二、七良桥村语言使用情况

为了解七良桥村的语言使用情况,我们分为个人、家庭,社区以及跨社区四个方面对其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据此次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由于生活地、工作和学习等原因,调查对象几乎为双语或多语使用者。

在语言使用上,他们会根据场合、对象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呈现出双语或多语使用的特点,单位和学校语言社区的特点,语言使用环境类型层次分明。

在村中,他们均使用本民族语即土家语,也使用汉语方言,少数年轻人和学生会使用普通话。

呈现出本民族语、汉语方言、普通话三种语言共同运用的现象。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个人语言使用情况

非常流利

表1:

语言程度调查

比较流利 一般 听得懂不会说

听得懂一点

完全不懂

土家语(%) 91.7

7.1 1.2 0

0

0

汉语方言(%) 45.2

25 23.80

2.4

0

表2:

人能使用的语言统计

能使用的语言(%)

土家语

98.8

汉语方言

96.4

普通话

63.1

其他语言

66.7

说明: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本民族语非常熟悉并且运用得非常好。

对于汉语方言,很多人也是能够掌握,运用水平也不错。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人都能够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语言使用范围较广。

(2)家庭语言使用情况

表3:

家庭语言使用调查

土家语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其他语言

在家常使用的语言(%)

97.6

7.1

1.2

0

说明:

调查对象均为双语使用者,调查对象在语言使用明显的年龄指向性。

此次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年龄30岁以上的人约占54.76%。

这类调查对象已经为人父母,家庭结构以三代人为主,在家几乎都使用土家语即本民族语,少数人会使用汉语方言。

一些学生在家则希望使用普通话。

语言使用因为自身的需要和家人的期望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语言使用的多样性。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家讲汉语,认为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帮助。

(3)社区语言使用情况

表4:

社区语言使用调查

土家语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其他语言

在村里常使用的语言(%)

97.6

6

0

0

跟好朋友交谈常用的语言(%)

84.5

35.7

10.7

10.7

跟不熟悉的人交谈常用的语言(%)

11.9

76.2

28.6

4.8

说明:

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在社区语言使用上跟调查对象与对方的熟悉程度有着主要的关系。

同时,大多数人表示,社区语言的使用跟对方和自己交谈时使用哪种语言也有关系。

(4)跨社区语言使用情况

表5:

跨社区语言使用情况

土家语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其他语言

到附近本民族村寨常用的语言(%)

86.9

15.5

3.6

3.6

到附近其他民族村寨常用的语言(%)

16.7

78.6

15.6

46.4

去赶场时常用的语言(%)

35.7

85.7

9.5

32.1

到乡政府办事常用的语言(%)

7.14

71.42

15.74

0

说明:

在对方是本民族并且使用本民族语时,大多数人都会使用本民族语。

如果遇到的是其他民族,大多数人会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

到乡政府办事时,很多人都会使用汉语方言。

赶场时会遇到不同民族的人,他们会根据对方使用哪种语言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比如,对方讲汉语方言,他们就讲汉语方言;对方讲侗语,他们就讲侗语。

总结:

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中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造成的部落迁移使得本民族的语言或多或少存在差异,有的差异很大,甚至不能沟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碰到土家族同胞时都愿意用土家语进行交流,但是由于属于不同的民族支系,所使用的民族语也有差异,甚至有的互相之间已经不能通话的时候,便会借助另外一种大家都能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此外,民族通婚的情况使得家庭语言使用上产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教育、经济发展的因素的影响,在社区和跨社区语言使用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而在汉族居多数的地区,汉文化的影响融入各个地方,汉语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大家除本民族语外的常用语言。

三、七良桥村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对母语和兼用语的主观评价、其在语言选用方面的行为倾向以及被调查者的语言能力。

1.主观评价

我们所说的主观评价主要是指被调查者对母语和兼用认知程度和情感认同。

为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情况,围绕认知程度和情感认同两个点,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方面的内容,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1:

你认为自己最熟练的语言是哪种?

结果:

表6

土家语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其它语言

总计

具体人数(人)

75

8

1

0

84

所占百分比(%)

90

9

1

0

100

问题○2:

与汉语相比,自己哪种语言讲得更流利?

结果:

表7

土家语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其它语言

总计

具体人数(人)

71

10

3

0

84

所占百分比(%)

84.5

12

3.5

0

100

说明:

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土家语(母语)的认知程度很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掌握并且运用它。

在跟汉语(兼用语)相比时,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土家语的使用能力要比汉语语强。

可见,在生活中土家语对于母语人来说是主要的语言工具,而汉语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

问题○3:

在县城听到有人讲土家语你是什么感觉?

结果:

表8

很亲切

有点亲切

无所谓

无特殊感觉

总计

具体人数(人)

66

4

8

2

80

所占百分比(%)

82.5

5

10

2.5

100

说明: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土家语(母语)有着很深的感情。

能在村子之外的地方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很开心的。

调查中很多人都说:

“听到别人讲土家语,就感觉一家人一样,没有什么距离。

问题○4:

你与别人用土家语交谈时,对方改用汉语,你怎么做?

结果:

表9

坚持用土家

劝对方用土

家语

觉得无所谓

马上改用汉语

总计

8

6

28

30

84

10

7

33

36

100

不舒服

具体人数(人)12

所占百分比(%)14

说明:

从表中看,基本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希望或坚持对方讲土家语。

在对方会讲土家语时更倾向于讲土家语。

另一种则是认为,只要能听懂能交流,讲什么语言都可以。

他们对母语和兼用语有良好的认知和认同。

问题○5:

你觉得你会讲的语言中那种最好听?

结果:

表10

土家语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其它语言

总计

具体人数(人)

42

11

26

5

84

所占百分比(%)

50

13

31

6

100

说明:

从数据中可看出,有一半的人给予了自己的母语很高的评价,认为土家语是自己接触并运用得最多的语言,自然觉得它最好听。

这种想法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的。

其次是觉得普通话最好听,认为它很标准,如果自己能说好普通话是很不错的。

少数人觉得汉语方言最好听,自己也很喜欢。

有外出打工经历的人则会有不同的答案。

记得在访问一位到过广东打工的年轻小伙时,他则表示粤语是最好听的。

问题○6:

有其他民族的人向你学习土家语时,你会怎么做?

结果:

表11

很高兴教

只较简单的

不愿意教

总计

具体人数(人)

80

2

2

84

所占百分比(%)

95

2.5

2.5

100

说明:

除极少数被调查者外,他们很乐意教别人学习土家语,对于自己的母语能作为第二语言使用他们感到很高兴。

有些被调查者很朴实,还担心自己教不好。

只教简单的或不愿意教的人则是担心别人学不会。

总结: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所得到的数据,被调查者对于土家语,即自己母语有着很好的认知态度和很深的情感,对它的评价也普遍高于兼用语,比如汉语方言、普通话或其它的语言。

而对于兼用语则是表示认同并不排斥,他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兼用语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在生活中是很重要也很实用的语言,也给予了它一个不错的评价。

2.行为倾向

为了解被调查者在语言选用方面的行为倾向,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相关的的题目,询问被调查者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将会选用哪种语言,备选项为“土家语、汉语方言、普通话、其它语言”四项。

被调查者需要考虑以下七种情况:

与家人交流时;与本民族长辈交流时:

与最好的本民族朋友交流时;与一般朋友交流时;与机关干部交流时;到本地赶场时:

到县城与本民族同胞交流时。

若调查者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则还需考虑外出打工时往家里打电话的情况。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表12:

语言选用情况

跟家人交谈时

土家语

78

汉语方言

4

普通话

2

其它语言

0

合计

84

跟本民族长辈交谈时

81

2

1

0

84

跟最好的朋友交谈时

80

3

1

0

84

跟一般朋友交谈时

55

21

7

1

84

到政府机关办事时

7

59

13

0

79

赶场时

17

57

7

3

84

到县城时

61

14

6

0

81

外出打工

30

1

0

0

32

(注:

调查总人数84人,其中31人有外出打工经历,极少数人没有去过乡政府或县城。

单位:

人)

说明:

(1)在与家人交流时,有78人会选用土家语,即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占调查总人数的93%;有4人会选用汉语方言,2人会选用普通话,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和2%。

可分析,在被调查者中绝大部分在家都会讲土家语。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

自己是土家族人,在家里当然是讲土家语最方便。

有少数人选择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则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这两种语言的使用能力。

(2)在与本民族长辈交流时,有81人会选用土家语,占调查总人数的97%;有2人会选用汉语方言,

1人会选用普通话,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和1%。

可见,在被调查者中几乎所有人在跟长辈交流时都选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

他们认为长辈和自己都是土家族人,用土家语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情。

选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少数人表示:

习惯或喜欢讲这两种语言。

(3)在与最好的本民族朋友交流时,有80人会选用土家语,占调查总人数的96%;有3人会选用汉语方言,1人会选用普通话,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3%和1%。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绝大部分的人选用土家语,并表示大家既然是土家族好朋友,自然是讲土家语了。

而选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少数人则是年轻人,喜欢讲这两种语言,并且对方也是这种情况。

(4)在与一般朋友交流时,有55人会选用土家语,占调查总人数的65%;有21人会选用汉语方言,占调查总人数的25%;有7人会选用普通话,占调查总人数的8%;只有1人用其它的语言。

大多数人表

示:

作为朋友,如果对方懂土家语,自己很乐意用土家语交谈。

若不是很熟悉,就会用汉语方言或其它自己会的语言交谈。

(5)到乡政府与干部交流时,有7人会选用土家语,占调查总人数的8%;有59人会选用汉语方言,占调查总人数的70%;有13人会选用普通话,占调查总人数的20%。

被调查者大多数会选择汉语方言和机关干部交流,少数年长的人会用土家语,一些懂得普通话的村民则会用普通话。

(6)赶场时,有17人会选用土家语,占调查总人数的20%;有57人会选用汉语方言,占调查总人

数的68%;有7人会选用普通话,占调查总人数9%;只有1人选用其它的语言,比如侗语、苗语。

很多被调查者都表示,对方用什么语言,自己如果会便使用对方所使用的语言。

(7)到县城遇到土家族同胞时,有61人会选用土家语,占调查总人数的73%;有14人会选用汉语方言,占调查总人数的17%;有6人会选用普通话,占调查总人数的8%。

当中很多人认为在县城遇到同胞应该讲土家语,若对方讲别的语言也可以。

(8)在被调查者中,有31人有外出打工的经历。

在这31人中有30人在打电话回家时都会讲土家语,认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1人会讲汉语方言,他认为讲汉语方言也没什么不好。

另外,针对中老年调查对象,我们还设计了两类问题。

一是对自己的孩子放学回家或外出打工回来讲汉语的反应;二是对村里人外出打工回来后讲汉语或普通话的反应。

在第一类问题中,如果孩子放学回家讲汉语,有16人觉得很高兴,有12人会用汉语和孩子讲话,有8人会用民族语和孩子讲话,有4人觉得无所谓,只有2人会骂孩子(总计35人)。

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是希望并且支持孩子讲汉语。

一位母亲说:

“孩子能够把汉语学好,我们感觉很高兴。

”如果孩子外出打工回来讲汉语,有14人觉得很高兴,有11人会用汉语和孩子讲话,有8人会用民族语和孩子讲话,有5

人觉得无所谓,只有2人会骂孩子(总计35人)。

可分析,大多数人还是同意孩子打工回来讲汉语,认为孩子从外面回来能讲汉语也是一件好事。

在第二类问题中,如果村里有人外出打工回来只讲汉语,有13人觉得无所谓,有5人不搭理他/她,会用土家语、汉语跟他/她讲的或觉得很高兴的分别有8人(总计42人)。

如果有人打工回来只讲普通话,有17人觉得很自然,有12人觉得很高兴,有6人觉得很奇怪,有5人不搭理他/她,有2人会跟他/她讲

普通话(总计42人)。

由此可看出,对村里人和对自己孩子的态度显然不同。

对孩子,很多被调查者都是希望他们学的越多越好。

对村里人的态度却参差不齐。

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大的看法。

一种是认为在外面打工回来不说土家语也很正常。

一种是认为回到村里就应该讲土家语,不然就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会觉得他/她有些忘本。

3.语言能力

语言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指语言人对母语和兼用语的熟悉程度及在实际生活交流中的运用能力。

语言能力在生活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语言人能否与人沟通交流,同时,它和语言人与本民族成员、非本民族成员的关系息息相关。

具体语言能力调查结果如下:

(1)、对母语(土家语)的掌握情况

七良桥村是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翠里乡的一个土家族村子。

土家语是村民的母语。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对母语的掌握情况做了相关调查。

根据问题○1:

你认为自己最熟练的语言是哪种?

问题○2:

与汉语相比,自己哪种语言讲得更流利?

的数据统计分析,有90%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最熟练讲得最流利的是土家语,即他们的母语。

可见,被调查者的母语使用能力很强。

记得在调查中,当我们提到以上两个问题时,

很多人这样回答我们:

我们是土家族,从小在家里村子里都是讲土家语,当然是土家语讲得最好。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能听到他们之间用土家语交谈。

这可以说明,七良桥村人的母语能力很好。

(2)对兼用语的掌握情况

七良桥村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同时还会不同程度地使用汉语方言、普通话或其他的语言,比如苗语、侗语。

为了解七良桥村对兼用语的掌握情况,我们对其提出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我们了解到如下情况。

虽然在家里村子里他们讲土家语,但是如果去赶场的话,在被调查者中有占68%的人使用汉语方言。

到乡政府与机关干部交流的话,有70%的人使用汉语方言,20%的人使用普通话。

可见,除了土家语,他们还掌握汉语方言、普通话。

其中,汉语方言的使用频率比普通话高,使用能力比普通话强。

很多人说,如果对方不讲或不懂土家语时,他们都会用汉语方言或普通话跟对方交谈。

除此之外,有的人在遇到其他村寨的人时,还会说苗语或者侗语。

这说明,他们的兼用语范围比较广,使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比较强,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四、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丰富了专业知识,将平日所学转化到实际应用中。

其次,还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协作性、创新性,开脱了视野,激发潜质。

并且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研究丰富了资料,为推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但也存在不足,如对调查对象的选取可能在年龄层次上还欠完善,对有些问卷问题的表达有失偏颇而导致部分问卷无效,导致了无效的工作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完善的经验借鉴。

2014年第一学习阶段

姓名

社会语言学第2页共3页

22014年第一学习阶段

姓名

社会语言学

第93

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