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793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 声现象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B.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C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A.乙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甲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错误;

C.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正确;

D.丙和丁的振幅不相同,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

D.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

A.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C不符合题意;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

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

【答案】BCD

A.铃的振动发出声音,所以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A不符合题意;

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不可以直接对话,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B错误;

B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装置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只能测量出噪声的等级,故C错误;

C符合题意;

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听不到的,故D错误;

D符合题意。

故选BCD。

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声呐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

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

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

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系统是超声波应用的一种,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

(4)假设开始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此时信号频率不变,此时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且传播速度不变)。

接下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在向潜艇A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请问声波频率变低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Hz-20000Hz能量真空不能传声7500远离8700

(1)[1]由材料可知,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2]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

(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4]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

10s=15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1=

=7500m;

[5]由材料可知,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A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远离潜艇A;

[6]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sB=vBt=20m/s×

60s=1200m,

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

s2=s1+sB=7500m+1200m=8700m。

8.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

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3230

空气(15℃)

340

3750

煤油(25℃)

1324

5000

水(常温)

1500

5200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答案】

(1)空气;

(2)2.5s;

(3)5000m/s,铝。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则传播相同的距离,速度小的介质中需要的时间多;

(2)利用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3)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故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

则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

查表知:

金属管是由铝制材料制成的。

答: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2.5s;

(3)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为5000m/s;

该金属管是由铝制成的。

9.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

(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960m

由速度公式

得汽车的行驶路程为:

声音得传播路程为:

则鸣笛时汽车到高山得距离为:

所以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到高山距离为:

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10.长沙市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1)85m;

(2)17m;

(3)20m/s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0.25s=85m;

(2)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0.2s=68m;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

(3)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t′=△t−t1+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

=20m/s。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米;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17米;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F

100

B

0.89

G

80

1.02

C

H

尼龙

D

I

E

J

 

【答案】ABCADF801.02控制变量法

(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

[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

(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

(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2.下面是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正确作答.

(1)如图甲,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此实验是用来探究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_____,若瓶内已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小明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看到小纸片跳动的幅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鼓面振动的_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4)如图丁,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_____(选填“大”或“小”),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

【答案】A减小真空不能传声变大幅度小频率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故选A;

(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减小,若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4][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幅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

(4)[6][7]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3.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信息 响度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声波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4.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

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_____;

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 

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写出一种)

【答案】逐渐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

[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所以将会发现声音逐渐变小;

[2]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3]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或空气抽不干净。

15.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的性质。

【答案】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1][2]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超声清洗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回声定位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二、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6.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装有大量的碎冰块,把装有少量碎冰块的试管插在大烧杯的冰块中,在烧杯底部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烧杯和小试管中的冰同时熔化

B.小试管中的冰先熔化,大烧杯中的冰后熔化

C.大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小试管中冰才开始熔化

D.小试管中冰始终不能熔化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若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将升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能熔化.故C正确.

故选C.

17.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提物工具——“差动滑轮”,俗称“神仙葫芦”。

它的上半部分是由固定在一起的半径分别为r和R的两个齿轮组成,能绕中心轴O转动,下半部分是一个动滑轮。

封闭的链条绕过滑轮,动滑轮下面悬挂着质量为M的重物,已知r:

R=1:

4。

悬挂动滑轮的链条处于竖直状态,滑轮与链条的重力及轴O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现用大小为F的拉力以速率v匀速拉动链条。

则错误的判断是()

A.悬挂动滑轮的链条每根弹力大小都为

B.拉力F的大小为

C.重物上升的速率为

D.拉力F的功率为

A.由于有两条链条悬挂动滑轮,滑轮与链条的重力及轴O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重物的重力为

,那么链条每根弹力大小都为

,A正确,不合题意;

B.可知拉力F做的功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物体上升

,那么力F的作用端移动的距离为

,可以知道拉力做的功为

,重物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即

拉力

,B正确,不合题意;

C.以速率v匀速拉动链条,那么重物上升的速度为

,C正确,不合题意;

D.拉力F的功率

D错误,符合题意。

18.如图所示,在大玻璃瓶与小玻璃瓶内各装入适量的水,将小瓶瓶口向下放入大瓶,使小瓶恰好悬浮。

塞紧大瓶瓶塞,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小瓶会_____(选填“下沉”、“上浮”或“继续悬浮”);

继续打气直到瓶塞跳起,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相同。

【答案】下沉做功

[1]由题意可知,小瓶相当于一个“浮沉子”,其原理为:

用气筒向大瓶内打气,大瓶内水面上方气压增大,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小瓶中的空气压缩,这时小瓶里进入一些水,其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

[2]当瓶塞跳起时,此过程大瓶上方的气体对瓶塞做功,大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瓶塞的机械能增大,即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又因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19.有一只不准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为2℃,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为98℃,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显示为30℃,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由题意可知温度计每一刻度表示的温度是

当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30℃时,实际的温度是

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显示为30℃,则实际的温度约是

20.我国研制的大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发动机巡航推力为3.6×

104N,巡航速度为920km/h。

(1)飞机水平匀速巡航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若飞机以巡航速度飞行0.5h的过程中,耗油1800kg,求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燃油热值q取4.6×

107J/kg)

(1)3.6×

104N;

(2)20%

(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判断出受到的阻力。

(2)根据

算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

算出移动的距离,根据

算出发动机传递给飞机的推进功,根据

算出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1)飞机水平匀速巡航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发动机巡航推力与受到的阻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则受到的阻力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发动机巡航的距离为

飞机的推进功(推力所做的功)

发动机的推进效率

(1)飞机水平匀速巡航时,受到的阻力是3.6×

(2)若飞机以巡航速度飞行0.5h的过程中,耗油1800kg,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机械效率20%。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应用、热量、速度、功、效率的计算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难点是效率的计算。

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步进入普通家庭.若某轿车以20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0s,消耗汽油2L.[已知ρ油=0.7×

103kg/m3、q油=4.6×

107J/kg,c水=

].求:

(1)轿车做的功;

(2)汽油机的效率;

(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中有4.2%被水箱中的质量为7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多少℃(1个标准大气压)?

(1)

(2)

(3)

(1)由题意可知,轿车做的功为

(2)消耗汽油的质量为

消耗汽油2L放出的热量为

汽油机的效率为

(3)设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

,由题意可知

可求得

由于这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高温度为100℃,所以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

(1)轿车做的功为

(2)汽油机的效率为

(3)如果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中有4.2%被水箱中的质量为7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大约升高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