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18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备考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一开始就不断增加,故错误;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反应一开始就有,故错误。

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这两种物质都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开始pH大于7,稀盐酸最后过量,最终溶液的pH将会小于7,故正确;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消耗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

C。

3.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曲线描述的是(  )

A.甲:

铜、锌的混合物乙:

稀盐酸

B.甲:

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

氯化钡溶液

C.甲: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乙:

D.甲: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A错误;

B、由于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故B错误;

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

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化铜完全反应为止;

与曲线所示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4.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M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

D.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两种

【答案】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根据题意,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开始沉淀增加,然后沉淀不变,最后沉淀减少一部分,然后保持不变。

A、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是硫酸和碳酸钠二者反应生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B、ab过程中沉淀不变,说明加入的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氢氧化钡显碱性,故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因为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故沉淀中没有碳酸盐沉淀,故无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D、d点溶液中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有盐酸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还可能有剩余的盐酸,故溶质不少于两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A、向pH=12的Ca(OH)2中不断加水,稀释Ca(OH)2,使碱性减弱,PH不断减小,但不可能会小于7,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故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质量不断增大,故B正确,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由于温度不变,故同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当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

6.向含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x轴表示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y轴表示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其中表示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o点

向含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等盐酸完全消耗,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结束。

A、a点表示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两种,不符合题意;

B、b点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一种,符合题意;

C、c点表示碳酸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o点时,没有加入碳酸钠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不符合题意。

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把一瓶打开盖子的汽水放在热水中,冒出大量气泡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

【答案】A

A、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时,氯化钾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把一瓶打开盖子的汽水放在热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因此冒出大量气泡,不符合题意;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Mg、Fe,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同,但镁反应的时间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会继续与盐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

几个反应在一起时,要分析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再根据相关反应进行解答。

9.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向pH=4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

A.向pH=4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pH会不断趋近于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

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

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

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

11.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值逐渐减小,无限的接近7,但是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

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12.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

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是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M点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钡,N点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这是因为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中,当加入9.5g硫酸镁溶液时,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18.5g-14g=4.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能够溶于胃酸中的盐酸,因此不能解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

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

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化合反应改良酸性土壤CO2+2NaOH=Na2CO3+H2O

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

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

B(氧化钙)能转化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可能是氢氧化钙,C(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碳酸钠;

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能生成A(碳酸钙)和F,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可能是氢氧化钠,将猜想代入框图,猜想成立。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的化学式是CaCO3;

(2)B→D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4)C与F反应生成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气体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固体俗称________。

(2)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B、C、D是同一类別的物质,则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

D→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答一种即可)。

【答案】干冰CO2+C

2CO吸热反应供给呼吸复分解反应

C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C是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为干冰。

(2)A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A可能是金属铜;

B、C、D是同一类別的物质,故B可能是氧化铜,D可能是一氧化碳。

经验证推理正确;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O2+C

2CO。

该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故是吸热反应。

(3)若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B是单质,则B是氧气,D是碳酸钠,A是水,故B的用途是供给呼吸;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5.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物理;

2NaOH+CuSO4=Cu(OH)2↓+Na2SO4;

NaNO3或硝酸钠;

排除SO42-的干扰(合理答案即可)

(1)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属于物理性质解答;

(2)①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解答;

②根据框图中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分析解答;

③根据Ba2+与SO42-不能共存分析解答。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②由白色粉末加足量水,过滤得到蓝色沉淀滤液A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向滤液A中加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B可知,将硫酸根离子反应完;

再向滤液B中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可知,原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钾。

故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NO3(或硝酸钠);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SO42-的干扰。

点睛:

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它结论。

1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漏斗引流CaCO3、Mg(OH)2NaOH、BaCl2BaCO3MgCl2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稀盐酸。

因为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滤渣全部溶解,可判断出滤渣中无硫酸钡沉淀,根据产生无色气体,可判断出含有碳酸钙沉淀,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x,

100:

44=x:

0.44g解得x=1g而滤渣的质量是1.5g,故滤渣a的成分是CaCO3、Mg(OH)2,氢氧化镁沉淀是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产生的。

向滤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沉淀只能是碳酸钡沉淀,可知滤液中含有NaOH、BaCl2,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BaCO3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沉淀中含有碳酸钙、硫酸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镁沉淀,故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氯化镁。

17.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SO4NaCl、Na2SO4MgCl2+2AgNO3=2AgCl↓+Mg(NO3)2MgCl2、NaNO3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原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FeCl3、MgCl2、NaOH;

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的黄色溶液可知,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Cl3、NaOH;

根据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1)由于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B的化学式是:

BaSO4.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铁,说明原物质中含有的碳酸钙、氯化铁、氢氧化钠已不A中,若原物质中含有氯化镁也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而硝酸钠不影响本题的现象,故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Na2SO4、NaCl。

(3)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OH)3+3HCl═FeCl3+3H2O;

(4)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NaCl+AgNO3═AgCl↓+NaNO3。

(5)MgCl2和NaNO3是否存在对本题的现象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MgCl2、NaNO3。

 

18.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金属氧化物,如图所示是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D.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举出E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答案】

(1)Fe2O3,CaO;

(2)FeCl3+3NaOH═Fe(OH)3↓+3NaCl;

(3)改良酸性土壤.

试题分析:

(1)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