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81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docx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板报资料

一、革命先烈的故事

1、黄继光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

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

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牺牲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

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

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他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2.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

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当上儿童团长。

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

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

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

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

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

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

“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

”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

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

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

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

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

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董存瑞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亲切接见了董存瑞的父亲。

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0周年,聂荣臻题词:

“舍己为国,人之楷模”。

张爱萍题词:

“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3.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

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

“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

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

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

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

日本军官狠狠地说:

“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

”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4.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

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

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5.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不到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道:

“一个样”。

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6.邱少云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

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

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

“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

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

“祖国人民的光荣”。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

“光荣之家”。

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

“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

“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二、革命烈士名言

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

——李大钊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蔡和森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翰

死里逃生唯斗争,铁窗难锁钢铁心。

——王若飞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肖楚女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三、革命烈士蒋光慈的诗:

愿我的心血化为狂涌的圣水,将污秽的人间洗得净净地!

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

愿我的鲜艳的心血之花,香刺得人们的心房透透地!

愿我的荡漾的心血之声,飞入了人们的耳鼓深深地!

革命烈士夏明翰: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戚继光的名言“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热的心会把冰雪溶消。

————《革命烈士诗抄》

烈士裘怀古英勇就义前的一句名言:

“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牢底坐穿!

革命烈士邓中夏名言:

“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莫待萧萧两鬓丝——朱学勉《有感》《革命烈士诗抄》

革命烈士李大钊同志的名言: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