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5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docx

临澧县职业中专校发展简史

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发展简史

一、学校沿革

二、历任校长

 

学校名称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临澧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

朱远登

1975.8-1977.9

毕科喜

1977.9-1981.7

临澧县农民技术学校

毕科喜

1981.7-1983.3

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陈雨林

1983.3-1983.9

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吴家泉

1983.9-1984.9

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临澧县农民中专学校

孟祥云

1984.9-1985.9

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临澧县成人中专、临澧县第一职中

马宗禹

1985.9-1990.7

彭子鳌

1990.7-1990.10

张升松

1990.10-1991.12

陈集中

1991.12-1999.7

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王晓云

1999.7-2002.3

龙建华

2002.3-2012.3

祝爱农

2013.3-

学校名称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临澧县第一职业中学

吴先云

1984.-1985

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正校长空缺

学校名称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临澧县供销学校

尹大柏

1980.-1985

临澧县财贸学校

刘如祥

1985-1987

李宜喜

1987-1988.7

王晓云

1988.7-1990.12

县财贸职业中专学校

辛继和

1991.1-1991.12

王晓云

1991.12-1994.2

学校名称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临澧县工交职工学校

邢光寿

1982.1-1987.9

常务副校长支部书记主持工作,校长由经委主任兼任

临澧县工交职业中等技术学校

汪盛祥

1987.9-1989.1

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校长由经委主任兼任

吴传立

1989.2-1990.12

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

夏乃浓

1991.1-1991.5

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

临澧县工业职业中专学校

洪家福

1991.5-1994.2

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校长由经委主任兼任

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洪家福

1994.2-1995.1

王晓云

1995.1-1999.7

 

三、成长经历

(一)、萌芽时期(1974.12——1986.9)

临澧县职业中专始于临澧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

1974年12月,临澧一中组建临澧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筹备小组)(简称“共大筹”),在临澧县城郊区九姊大队麻雀冲征地120亩,县委还从邻近农村划拨一个人口60人、土地220亩的生产队,作为“共大筹”学朝农、办分校的基地。

1975年上半年“共大筹”在学农基地修建砖瓦平房20多间,油砧棚10间,开恳梯地100亩,种植果树上万株。

1975年8月,临澧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临澧共大”)正式成立。

总部在原临澧一中,分校设在麻雀冲学农基地(简称“共大分校”)。

“共大”及“共大分校”开设农、林、牧三个专业及师训、文艺、写作等三个师资短训班。

学制长则二年短则半年。

采用“本人报名、社队选送、学校录取、县委审批”的办法,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初中毕业的回乡知识青年。

学员学习期间半工半读。

劳动收入实现粮、油、菜、肉自给。

学杂费由县财政按每班每年2000元的标准补助。

学生所在生产队还给在校学生家庭一定的经济补贴。

学生毕业后,哪里来哪里去,由所在社队安置。

这些专业班和短训班的开设,为临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民办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党政机关文职人员的发展等都作出了较大贡献。

其办学成果曾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

1977年10月,全国恢复高考制度,教育教学走上正轨。

“共大”恢复“临澧一中”的校名。

“共大分校”与临澧一中分离。

1978年,“共大分校”移址在县城北郊九姊山头,征地174亩。

从这一年起,省、县两级每年投资12万元。

78年底修建教室28间、宿舍30间、食堂15间,共计2544m2。

1981年7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指示,临澧“共大分校”更名为临澧县农民技术学校。

1983年10月,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司在临澧县农民技术学校召开中南十省、市、县办农民技术学校专业课教材编写现场会。

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司温司长及湖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1984年6月,临澧县农民技术学校首批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临澧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农民中专”)。

开设农作、果林、畜牧3个专业,在校学生150人。

时任校长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孟祥云设计论证所建立的“种——养——沼——菌多级循环生态模式”使不少农户脱贫致富;他撰写的《对科技兴农的几点思考》在县科学大会上交流;他撰写的《棉种脱绒技术》、《油菜田种平菇技术》、《果树高接换种技术》等分别在《农村实用技术》杂志上发表;《提高鲜菇产量新技术》被录入《中国农业文库(下)》;《对科技兴农的几点思考》录入《中国当代学者论文选》;《农村成人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探讨》被省教委职成处评为二等奖;他主编的《种植实用技术》一书发行全省。

198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同年11月,临澧县第一职业中学成立(简称“临澧一职中”)。

属科局级事业单位。

校址在离城15公里的佘市桥镇。

1985年1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一职中的易址迁到县城,在新校舍落成之前,寄居临澧县农民中专。

1985年10月,县委、县政府考虑到县一职中与农民中专的专业设置相同,招生来源相同,资金渠道相同,决定两所学校合并办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校格局。

两校合并以后,专业门类增加了,学校规模扩大了。

专业设置有农学、果林、兽医、家庭经营、家用电器、工艺美术、财会、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

学制三年,在校学生600多人,教职员工60多人。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在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各条战线都急需专门技术人才的形势下,经委、财委两大战线率先开办了职业技术学校。

1980年,县供销联社在远离县城的新合乡金岗大队,征地4亩,建成五间三层楼房一栋和4间平房一栋,其本意是便于县委领导接待来金岗(该地的唐汇炳为市级劳模)参观学习的客人。

由于唐劳模在全省知名度不很高,来金岗参观学习的人不多。

县供销联社就在此处设立“临澧县供销学校”(股级),由县联社直管,校长由县联社人事教育股长尹大柏兼任。

培训供销系统的“知青返城”、“平反”、“复退”等人员。

开设业务营销、财务管理、内部保安等专业短训班,每期15-20天,连续接茬。

当年培训10期,受训者400多人。

1984年5月,县供销学校也易址在县城北郊金牛岗(原日杂仓库)。

占地20亩,楼房三栋,可容150人学习、生活、运动。

配备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10人。

管理服务人员6人。

1985年,县供销学校改为县财贸学校,由财委主管升格为副科级单位。

县财委秘书刘如祥兼任校长。

当年招收全日制财会专业学员50人。

调进3名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任专职教师。

1982年2月,县经委在县城北郊金牛岗原柏油路指挥部兴办了县工交职工学校(又称“经委职校”)。

由经委主任马增启兼任校长,邢光寿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并主持日常工作。

在原址新修了一栋具有三间教室的平房和30间房间的学员宿舍。

用于培训工交系统各厂矿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厂长。

1986年经委主任贺德明兼任工交职工学校校长,邢光寿任支部书记主持工作,唐际鸣任副校长。

是年8月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工交系统职工子弟60多人,开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班,专业为“机电设备维修与安装”,学制暂定二年。

1986年,县职业中专的前身——县农民中专、县一职中、县工交职工学校、县财贸学校均已成立,形成了临澧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成长时期(1986.9-1999.6)

这一时期九姊山有县农民中专、县一职中(属国办);金牛岗有县财贸学校、县工交职工学校(属部门办)。

四校并存,共同发展。

金牛岗:

1986年,财贸系统各单位集资60万元。

为县财贸学校新修了一栋6间教室的教学楼,专职教师增至15人,管理人员增至8人,生活服务人员增至7人,当年又招收全日制财会专业学员50人。

同年11月,工交职工学校新建具有二间教室和六间办公室的二层楼房一栋,办学初具规模。

1987年,原一职中的副校长李宜喜任财贸学校的校长。

学校又招收全日制财会专业学员100人(两个班)。

至此,财贸学校财会专业三个年级都已齐备,学校初具规模。

同年8月,县教研室主任汪盛祥同志调任县工交职工学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9月工交职工学校招收机电专业新生120人(两个班),生源主要为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部分是工交系统职工子弟。

1987年9月,经常德地区教委〔常教字(1987)001号文件〕批准,临澧县工交职工学校改名为临澧县中等工交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工交职业学校),学校有专任教师12人,兼职教师10人。

1987年5月,县经委号召工交战线各企业单位捐赠闲置设备,为县工交职工学校组建校办实习工厂,是年10月,学校校办实习工厂借用县煤碳公司原石油化工厂厂房(占地6亩),共接收企业捐赠大小设备30余台件。

12月校办实习工厂正式成立,原县车辆厂厂长陈桂林同志任学校校办实习工厂厂长,共有技术工人30多人(其中大多为学校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

学校校办实习工厂主要生产汽车拖箱、机械零件来样加工和安排学生实习,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1988年6月工交职业学校第一届学员毕业,学生全部取得《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全部由县劳动局安置到工交战线各单位就业。

以后该校各届毕业生均实行双证毕业制度。

1988年8月,工交学校在原校址东侧征地10多亩扩大了校园面积,在新征地修建建筑面积1152M2,具有教室9间,且教师办公室配套的三层教学楼一栋。

1988年10月,省部门办学的现场会在县财贸学校召开,时任省财委主任龙禹贤,省教委副主任蒋作斌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教委给该校奖励2万元。

1988年下学期,县工交职业学校招生范围扩大到常德市,桃源、石门、澧县、津市等县市都有学生来此求学。

1988年下学期,工交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常德市职校系统专业课统考《机械制图》等科目取得平均分全市第一和单科分最高及全市《机械制图》竞赛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1989年上学期,全市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研联组成立,临澧县工交职业学校为首届教研联组主持学校,并在该校举行了第一次教研活动,反响很好。

1989年,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来财贸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印象很好。

1989年,省教委试点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工作,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可参加高考对口升学考试,有机会进入高校深造。

是年7月,工交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余建村参加高考对口升学考试,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该校升大学第一人,以后每年均有优秀毕业生升入高校就读。

1990年,工交职业学校与常德市劳动局联合,开办职业教育技校班,专业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学制三年。

采取市劳动局统一招生,学校负责培训和在校管理,学生毕业后颁发《技校毕业证》和《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由市劳动局安置工作的模式。

是年9月,招收技校班新生50人,翌年招收技校生40人,他们大都是全市各企业的职工子弟,毕业后全部由市劳动局安置了相应的工作,且部分已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

1991年5月,县政府动议,省教委批准将县财贸学校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定名为“临澧县财贸职业中专学校”(简称财贸中专),校长由财委副主任辛继和同志兼任,王晓云任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将县工交职业学校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定名为“临澧县工业职业中专学校”(简称工业中专),校长由经委主任张兴荣同志兼任,洪家福为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升格后的两所学校,新生统一到省教委注册,毕业由省教委发中专文凭。

此后一段时间,两校领导班子相对稳定,教育队伍不断扩大,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不断增加。

毕业生除大部为本战线服务外,还有少量的可对口升学。

1991年7月,县财贸中专统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胡湘琴、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李颖参加高考对口升学考试,分别考入西安统计学院和湖南财经专科学校就读,以后该校每届都有毕业生升入高校就读。

1992年9月,县煤碳公司解体,原厂房拍卖,县工业中专校办工厂迁入校内。

1993年5月,刘显泽出任县工业中专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

1994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部门办校统归教育主管部门管理。

教委主管两校后决定:

县财贸中专与县工业中专合并为“临澧县职业中专”,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

校长洪家福,书记王晓云,副校长刘显泽、张文国。

至此,部门办校便寿终正寝,烟消云散。

1995年2月,洪家福调离,王晓云任县职业中专校长,尹德立任书记,副校长刘显泽、张文国。

1995年6月,职业中专副校长刘显泽同志调往省教委职教研究院。

1995年11月,县职业中专在原工业中专教学楼前动工修建建筑面积达2688m2的综合楼,1996年暑期竣工投入使用。

1996年3月,龙建华同志任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分管学生管理工作。

合并后的县职业中专学校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声誉日益上升。

1997年,招收新生400多名,在校学生达1000余名,使办学规模创历史新高。

《常德日报》曾以《金牛岗上好成才》为题介绍过该校的的办学经验。

九姊山:

1985年9月—1990年7月,九姊山的县农民中专与县一职中的校长兼书记由马宗禹接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中专的发展。

时任县委书记王孝忠、县长李大伦,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

出台很多优惠政策鼓劢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如:

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费从学生所在村集体提留当中解决,学费从所在乡镇教办的成人教育经费中解决。

各乡镇的正副站所长,科技副村长都要经过农民中专培训。

录用农技人员时,优先考虑农民中专毕业的学员。

学校也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投资20万元,建成“以养猪为龙头,沼气综合利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做到了“猪满栏、沼气燃、炒菜烧饭不用电(指教师)”;投资1.7万元建成孵鱼苗,养春片,喂成鱼的百亩水面养殖生产线;投资2.4万元,建成18亩苗木花卉园、40亩经济林、20亩植桔园等作物实验实习基地;投资1万元,推广食用菌制种、繁殖技术。

1989年,被评为常德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县政府在市表彰大会作了发言。

1989年,湖南省教委、省人事厅、省总工会授予临澧县农民中专专业课教师钟舜华省优秀教师、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全国总工会授予钟舜华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和奖章。

钟舜华农学专业毕业,曾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4年。

调入农民中专后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带班,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十分突出。

曾主编《作物栽培学》教材由市教委成教科出版发行。

还先后为县教育局主编了水稻、棉花、油菜等乡土教材,供全县中小学生使用。

有10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职业技术教育出现滑坡。

省教育厅职教处组织对全省职业技术教育进行第一次验收评估性督促。

县一职中属整改学校之一。

为了振兴职业技术教育,县委、县政府先后两度调整县农民中专(含一职中)领导班子。

1990年7月,县委任命县教育局副局长彭子鳌兼任学校校长。

1990年10月,县委又从农委选派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张升松兼任学校校长。

在此期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行“政府统筹、农委主办、科委协办”的办学管理体制。

政府负责督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农委负责学校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和专业课教师的调配;教委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及文化课教师的配备;科委负责学校科研信息的提供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不仅如此,各部门还在资金上给予了重点扶持。

除县财政按时足额保证学校人头经费外,县农委每年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拨付5万元,用于学校专业教学设备的配置;县教委每年从教育经费中拨出8万元,用于学校办公开支;县科委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挤出1万元,用于学校科研投入。

县委还成立农科教领导小组。

由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县长担任。

农口各局、科技、教育、财政为成员单位,每年召开一次农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学校办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形成会议记要。

县委领导对学校的重视,激发起了全校教职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

全校上下团结一心,用卧薪尝胆的精神拼命工作。

在短短几个月的奋斗中,学校生源扩大了,1991年下期招生新生300人,创历史新高。

为村级培训科技副村主任的短训班再次举办,招生50人。

在校生达到550多人。

学校面貌也为之一新。

年底省教育厅成教处组织对全省县办农民中专进行评估验收,学校顺利通过,并跨入全省“优秀农民中专”行列。

1991年,市教委授予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86届毕业生余功蓉的长篇小说《难圆人生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尔后,她的一部长篇小说《根》和《少女的惶惑》等六部中篇小说相断发表。

该员被吸收为湖南作协会员。

1992年5月,县政府从全县教育费附加中拿出0.23%计70万元,修建学校第一栋教学大楼。

当年9月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教学大楼落成典礼。

省教委授予成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在此期间,学校走质量兴校的路子,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克服过去或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动手能力;或重视动手能力、忽视课堂教学的两种倾向,学校响亮提出了“基础理论天天读,动手能力天天练”的口号,两种教学一起抓,两种质量一起要。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本学科分学期理论教学知识点和动手能力操作点,循序渐进、逐个过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此举引起省教委职教处有关领导极大兴趣,学校声誉也迅速得以提升。

三名二年级学生代表常德市参加全省农业新技术竞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省、市、县三级政府嘉奖。

1993年以后,学校科技副村主任培训班续续开办。

还开办了服装短训班,为中太化纤制品有限公司培训服装工人150人。

1994年,县教育局投入资金120万元,修建了两栋2200m2的高标准的学生宿舍楼。

9月,临澧县农民中专学校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临澧县成人中专学校。

省教委组织对全县办农民中专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学校以满分的成绩位居全省榜首,并奖励3万元。

同年,省绿化委员会授园林式单位匾牌。

1996,县教育局又投入150万元,修建了一栋1500m2的科教楼。

1997年,学校自筹150万元,修建了三栋2500m2的教工宿舍楼。

至此,学校设施基本配套。

1998年底,省教委职教处组织对全省示范职业高中评估验收,学校被认定为合格。

1999年7月,县委、县政府决定:

临澧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含一职中)与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合并。

定名为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简称临澧县职业中专)。

人、财、物统属临澧县教育局独家管理。

至此,临澧县正规的、国办的、全日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仅此一帜。

至此,临澧县农、科、教三家共管的办学体制便告结束。

(三)、壮大时期(1999年——现在)

合并后的临澧县职业中专校舍雄踞地:

九姊山(原成人中专)即东院,金牛岗(原职业中专)即西院。

领导班子成员精减,重复的专业叠加。

所有的职高生云集东院九姊山头,分学部实行经费包干,部长领办。

西院金牛岗上,为了不闲置校舍资源,招收普高生,作为职教的一个补充。

累计负债500万元,其中校内教工200万元。

时任校长的王晓云同志执撑门庭、重负奋进,牢牢抓住县委合并的契机,对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援助,对内保持稳定发展,大力开源节流。

两年的时间,除使学校“活血化淤、强骨健体”外,还轻负减债200万元。

2002年3月,原副校长龙建华同志接任职业中专校长兼书记职务后,运用大手笔,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响亮地提出了“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治校方针。

本着“坚持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和“学历+技能、专业+特长”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形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特色。

一是职教特色鲜明。

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不动摇,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特别是作为省“劳务外派培训基地”,还担负着培训农民工的任务,教学紧紧围绕“四个服务”开展。

二是办学模式新。

坚持产教结合,实行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推行“定单式”教育,培养企事业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能够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办学成果突出。

主要表现在:

教学质量高。

学生课程考试合格率达98%;技能考核合格率达99%,其中30%达中级操作技能水平;毕业生“双证”合格率达96%,就业率达98%。

办学社会效益好。

学校不仅举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省“劳务外派培训基地”,担负着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青年的任务。

1、在招生工作上:

外抓联强靠大,内抓控流保学额扩大办学规模。

为了解决“生源不足”这一制约职校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2002年4月,成立对外发展联络办公室。

2002年5—6月,学校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分别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书。

这些高校在临澧县职业中专设立校外教学点,或函授、面授站。

7月举行授牌、挂牌仪式。

当年为湖南师大化学院招收一个预科班70人,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接收一个预科班30人,为湖南师大体育学院招收面授学员100多人,为华中农大招收函授学员28人。

2002年,学校与县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联姻,为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150人次,为大型宾馆、工厂、公司培训在岗技术人员230人次。

2003年为湖南司警职业学院招收一个预科班21人。

2003年,与省外经贸厅、县政府联合建立湖南省第一家劳务外派培训基地。

县政府包学员招收,学校包学员培训达标,省外经委包学员出国(境)务工。

2003年9月挂牌。

当年培训出国(境)技术操作工35人。

2004年5月学校联合全省百余所职业院校发起“职业院校免费培训农民工百校行动”,9月学校成为全国“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近三年,学校招收新生超历史新高。

2003年在校学生数达1400人。

2004年,在校学生数达1500人。

为了保证招进来的学生不流失,该校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设立巩固率奖。

巩固率的高低与班主任奖金挂钩;二是关爱特困生。

对确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缓、减、免”的办法解决。

缓交下限时间到拿毕业证,免交最大金额是全部学杂费。

三是建立立体、重复式控流保学网。

通过这些措施,近两年的巩固率1—3年级分别达到92%、95%、100%。

2、安置工作上:

外抓布网建站,内抓实习实训强化动手能力。

2002年学校调整充实了实习安置处的班子。

具体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就业安置工作。

建立了以外联办为主,生产实习处、学生处、教务处等各处室协作,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网络,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划。

充分利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

通过开展创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通过组织人才供需见面会,为学生就业、创业和升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

学校分别与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省市的大型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经常的供需信息网。

学校聘请有关的劳务中介所、人才交流中心(站)负责人,作校外信息员,保证信息畅通。

强调学生双证毕业,毕业生安置前,进行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时间一般为20——30天。

由于实习、安置工作有制度、有计划、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位。

近年来,毕业生取得双证率达96%,毕业生中升入大学学习的人数占总毕业生的10%左右,学校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