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55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其中铂、钯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镧具有对一氧化氮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而抑制氨气的生成。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以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治理,相信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1.下列对于“雾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B.PM2.5排放如果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而浓度积聚,加之其它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

C.我国中东部地区是雾霾的高发地,京津地区连续雾霾尤为严重,而其他地区少有出现雾霾。

D.雾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必然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霾的组成成分复杂,包括几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有害健康的物质直径极小。

B.稳定的天气形势下,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浅层积聚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C.人为因素导致雾霾的原因较多,但相对来讲,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D.雾霾天气产生,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既然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那么,国家就应该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首要条件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B.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修改相关环保法律,加大政府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C.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就一定能减少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D.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各种化合物。

各种物质的助剂,功效不同,但应该都能行之有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傅璇琮:

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傅璇琮1955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

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

他被安排校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

傅璇琮在《<

学林漫录>

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

“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

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

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1980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

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

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

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

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

《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

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

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

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1981年6月才大致定稿。

《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27500册,几乎顷刻售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

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

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

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

“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

这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

1981年6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

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

全唐诗>

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

2005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

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30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

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

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年2月4日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走了。

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

(罗时进《傅璇琮:

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抖,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C.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

E.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阵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6.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

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

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

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

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

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

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

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

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

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

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

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

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

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

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

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

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

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

“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

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

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

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

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

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

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㉒江南,安慰着诗人。

㉓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在第⑦段中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

“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⑫⑬段用了多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8.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9.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

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分析。

二、古代史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

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

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①,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

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

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

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

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

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

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

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

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

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

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

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

“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

今皆败矣,何所恃乎?

不如降也。

”景崇曰:

“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

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也。

”璨等皆然之。

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注】①牙将,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

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亲之将为牙将。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B.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C.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D.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

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B.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

C.行在,即“行在所”。

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

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D.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

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景崇精明善辩,善于侍奉主人。

他曾担任后唐明宗的亲兵将领,在后晋时多次升官做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曾取出库中金银献给后汉高祖。

B.王景崇曾怀才不遇,但最终受到赏识。

在后晋时常为不受重用怏怏不乐,后汉高祖起初也没有发现他的奇异之处,直到他自陈方略之后才得到认可。

C.王景崇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

他到凤翔后,有人劝说他赶快杀死侯益,他因顾及少主而优柔寡断,结果侯益逃回京师。

D.王景崇爱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怒。

他气愤朝廷不授予凤翔节度使,一怒之下造反并杀死侯益全家,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他被逼无奈自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2)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

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无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

E.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在帝都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无尽的思念。

15.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2)在《登高》中,杜甫借眼前之景与自身之况,用“,。

”两句诗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略无慕艳意”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③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④在那片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绝崖峭壁上,一条条悬泉飞瀑,从万仞峰顶倾泻而下,发出瓦釜雷鸣般的巨响。

⑤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记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意”修改。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永恒主题,而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和便捷化。

D.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6年12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学综合排名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①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②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③难以量化。

④,一些所谓综合实力排行,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⑤其价值和⑥学校的借鉴意义也不如学科排名。

A

究竟

乃至

/

因为

对于

B

甚至

非常

同时

C

毕竟

因此

D

然而

同样

关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重提阅读经典,看似老生常谈,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经典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①。

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中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管理学者感受管理文化。

用不同的眼光切入,经典作品就能做出不同的解读。

其次,经典作品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时效性。

②,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描述的项羽始终不妥协于现实,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特质。

这种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迫问,在任何一个时代部有研究价值。

因此,③。

2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请根据下面的图示把中秋节的有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火了。

人们被一首首精美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