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88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docx

《统计学基础》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练习册选择题

第一章导论

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

A.年龄:

18岁,20岁,21岁……

B.工资:

1500元,1800元,3600元……

C.汽车产量:

35万辆,80万辆,150万辆……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

现金,信用卡,支票……

2.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

A.年龄:

18岁,20岁,21岁……

B.工资:

1500元,1800元,3600元……

C.汽车产量:

35万辆,80万辆,150万辆……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

赞成,中立,反对……

3.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信用卡。

这里的“消费支付方式”是

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

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信用卡。

这里的“月收入”是

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

9.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A.收入

B.汽车产量

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D.企业的类型

10.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花费金额”是

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

1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

这里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

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D.离散变量

1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

这一类数据属于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

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

13.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判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14.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是

A.用饼图描述某企业职工的学历构成

B.从一个果园中采摘36个橘子,利用这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城市在11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15.根据样本计算量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的度量值称作

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

16.为了估计某城市中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抽取500个家庭的一个样本,得到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为35%,这里的35%是

A.参数值B.统计量的值

C.样本容量D.变量

17.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由150部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价格明显高于本国生产的新车”。

这结论属于

A.对样本的描述B.对样本的推断

C.对总体的描述D.对总体的推断

18.为了估计全国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100所中学B.20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学生D.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

19.为了估计全国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感兴趣的参数是

A.100所中学B.20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D.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

20.为了估计全国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的统计量是

A.100所中学B.20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D.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的平均身高

21.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

22.按数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B.试验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截面数据

23.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B.试验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截面数据

24.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B.试验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D.截面数据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为了估计某城市愿意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数的比例,在收集数据时,最有可能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普查B.公开发表的资料C.随机抽样D.实验

2.某机构十分关心小学生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该机构随机抽样300名小学生家长对他们的孩子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进行了估计。

结果表明,这些小学生每周看电视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标准差为5.该机故偶搜集数据的方式是

A.抽样调查B.观察调查C.实验调查D.公开发表的资料

3.如果一个样本因人故意操纵而出现的偏差,这种误差属于

A.抽样误差B.非抽样误差C.设计误差D.试验误差

4.为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意见和看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了50户居民,并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

这种数据的收集方法称为

A.面访式问卷调查B.实验调查C.观察式调查D.自填式调查

5.指出下面的陈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抽样误差只存在于概率抽样中

B.非抽样误差只存在于非概率抽样中

C.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都存在非抽样误差

D.在全面调查中也存在非抽样误差

6.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

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登记名单进行抽样。

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户已经搬走,同时有些是新入住的居民户。

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

7.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

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登记名单进行抽样。

但现在的小区中,原有的一些居民户已经搬走而没有回答问题。

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

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

8.指出下面的陈述中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费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D.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

9.对于较隐秘的问题,要收集有关的研究数据,较为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是

A.电话调查B.邮寄问卷调查C.座谈会D.个别深度访问

10.为调查一定时间内某段的汽车流量,适合的数据收集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B.观察法C.试验法D.座谈会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显示

1.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数据的错误B.对数据进行排序

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D.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2.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

3.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

A.频数B.频数分布C.频率D.累积频数

4.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只比称为

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

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

6.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

A.频率B.百分数C.比例D.比率

7.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箱线图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

A.频率B.累积频数C.比例D.比率

9.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总体或结构性问题

A.环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箱线图

10.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A.单变量值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连续分组

11.组中值是

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B.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C.一个组的最小值D.一个组的最大值

12.下面的图形中最适合与描述一组数据分布的图形是

A.条形图B.箱线图C.直方图D.饼图

13.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箱线图

14.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

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箱线图

15.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A.条形图B.直方图C.箱线图D.线图

16.为了研究多个的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A.环形图B.茎叶图C.雷达图D.箱线图

17.1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万元)分别为:

72,63,54,54,29,26,25,23,23,20。

下列那种图形不宜用于描述这些数据

A.茎叶图B.雷达图C.条形图D.饼图

18.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

A.未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B.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C.不能有效展示数据的分布D.更适合描述分类数据

19.下面的哪个图形不适和描述分类数据

A.条形图B.饼图C.环形图D.茎叶图

20.下面的哪个图形适合描述顺序数据

A.直方图B.茎叶图C.累积频数分布图D.雷达图

21.累积频数分布图适合于描述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品质数据

22.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

第一个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2000B.1000C.1500D.2500

23.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

最后一个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5000B.7500C.5500D.6500

24.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之一是

A.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B.条形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的,而直方图则是分开排列的

C.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分类数据,条形图则主要用于描述数值型数据

D.直方图主要用于描述各类别数据的多少,条形图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

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平均数

5.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称为

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D.几何平均数

6.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称为

A.异众比率B.离散系数C.平均差D.标准差

7.四分位差是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四分位差

9.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A.极差B.平均差C.方差D.标准差

10.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A.标准分数B.离散系数C.方差D.标准差

11.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2.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

C.等于3倍的平均数D.等于3倍的标准差

13.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

1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

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

15.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

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

16.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7.两组数据相比较

A.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B.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D.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18.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

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A.等于0B.等于1C.大于0D.大于1

19.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

20.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

21.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理学院

22.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

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赞成B.69C.中立D.22

23.假定一个样本由5个数据组成:

3,7,8,9,13。

该样本的方差为

A.8B.13C.9.7D.10.4

24.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25.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个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

万元)分别是:

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

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28.46B.30.20C.27.95D.28.12

26.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个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

万元)分别是:

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

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28.46B.30.20C.27.95D.39.19

27.在某行业中随机抽取10个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

万元)分别是:

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

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28.46B.19.54C.27.95D.381.94

28.随机抽取5名学生,他们一年中购买教科书的费用如下(单位:

元):

200,250,375,125,280。

该组数据的方差是

A.92.97B.8642.5C.83.15D.6914.0

29.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

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60分到10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95%B.89%C.68%D.99%

30.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

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95%B.89%C.68%D.99%

31.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5分。

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非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分到90分之间的学生至少占

A.95%B.89%C.68%D.75%

32.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中位数是86分,则新员工得分的分布形状是

A.对称的B.左偏的C.右偏的D.无法确定

33.对某个高速路段行驶过的12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测量后发现,平均车速是85公里/小时,标准差是4公里/小时,下列哪个车速可以看作是异常值

A.78公里/小时B.82公里/小时

C.91公里/小时D.98公里/小时

34.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B.13C.7.1D.7

35.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

36.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是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

A.80B.0.02C.4D.8

37.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是0.6,标准差为30,则平均数为

A.50B.1.7C.18D.0.02

38.在测度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D.中位数

39.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

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

1.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2.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3.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然后再从所剩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直到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4.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各个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5.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6.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在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取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7.抽样分布是指

A.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样本数量的分布

8.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

A.µB.µ/nC.

D.

9.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A.

B.

C.

D.

10.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如果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来自于任意分布的总体,则样本均值的分布为

A.正态分布B.只有当n﹤30时为正态分布

C.只有当n﹥30时为正态分布D.非正态分布

11.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16和36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A.保持不变B.无法确定C.增加D.减小

13.在一个饭店门口等待出租车的时间是左偏的,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如果从饭店门口随机抽取100名顾客并记录他们等待出租车的时间,则该样本的分布服从

A.正态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0.3分钟

B.正态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C.左偏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D.左偏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0.3分钟

14.假设总体比例为0.55,采用重复抽样的方法从该总体中,抽取容量为200的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抽样标准差为

A.0.05B.0.035C.0.045D.0.057

15假设总体比例为0.4,采用重复抽样的方法从此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比例的期望为

A.0.3B.0.4C.0.5D.0.45

16在参数估计中利用t分布构造置信区间的条件是

A.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

B.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C.总体不一定是正态分布但须是大样本

D.总体不一定是正态分布,但需要方差已知

17.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B.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一定包含总体均值中D.要么包含总体均值,要么不包含总体均值

18.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B.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

C.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D.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19.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

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在这一区间内

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未落在这一区间

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

20.95%的置信水平是指

A.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95%

B.在用同样的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率为95%

C.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

D.在用同样的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率为5%

21.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B.t分布C.

分布D.F分布

22.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B.t分布C.

分布D.F分布

23.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

置信水平的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

A.

B.

C.

D.

24.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