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5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8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 博士培养方案.docx

版博士培养方案

1、船舶工程学院1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1

2.力学7

二、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7

1.力学7

三、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13

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3

2.轮机工程19

四、自动化学院25

1.精密仪器及机械25

2.控制科学与工程31

五、水声工程学院37

1.水声工程37

2.信息与通信工程42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48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8

2.软件工程52

七、机电工程学院56

1.机械工程56

八、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42

1.信息与通信工程42

九、经济管理学院62

1.管理科学与工程62

十、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67

1.材料科学与工程67

十一、理学院73

1.光学工程73

十二、核科学与技术学院78

1.核科学与技术78

十三、马克思主义学院84

1.思想政治教育84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DesignandManufactureofMarineStructures(082401)

一、适用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船舶与海洋工程代码:

0824

二级学科名称: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代码:

082401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的前沿发展动态;能够创新性地从事本学科的前沿课题研究,能综合应用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本学科相关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独立进行本学科的国际交流;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船舶设计制造理论与方法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力学性能

3.深海工程科学与技术4.舰船总体与系统工程

5.潜器与水下机器人技术6.高性能船技术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1个学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1.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修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低于8学分;综合环节3学分,包括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科专题研究课程;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一。

2.硕博连读生学制一般为4-5年,最长不超过7年。

硕博连读生的课程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课程学习的基本标准为修满36个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22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硕士学位课和博士学位课;综合环节4学分,包括文献综述报告、科研实践活动、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科专题研究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二。

3.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身份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硕士阶段2-3门核心课程,但不计入培养计划,课程由导师和学生本人研究确定。

五、综合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论文工作研究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研究计划的制定工作。

内容包括:

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经导师组、学院审核批准后交学院教务办公室保留。

2.文献综述报告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即开始阅读本学科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总数不少于5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并于第二学期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主要内容要求反映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前沿、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博士生本人的见解等。

文献综述报告须经过导师组评审,通过后给予相应学分。

3.开题报告

博士生开题报告以及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的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4.科研实践活动

硕博连读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经导师考核给予成绩和学分。

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应参加5次以上由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鼓励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内、国际会议;本人在博士生论坛或国内、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

学术报告的内容要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关。

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经导师组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办公室保留,并给予相应学分。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并对研究生做出明确要求;研究生应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同时撰写不少于800字的学习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导师审阅同意后交院系存档。

研究生在就读期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6.学科专题研究课程

开设专题课,讲述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先进研究方法。

7.研究进展报告

博士生通过开题报告1年后,每年必须做一次研究进展报告。

方式为学生自己阐述研究进展情况,导师组点评,最后由专家组点评博士生的研究进展情况。

博士生在开题至答辩之间必须进行2次年度进展报告,对有问题的学生由导师做出说明,对连续2次不能继续学业的学生,由学院上报研究生院处理。

8.发表论文及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生发表论文及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表一: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002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必选

0028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1

选修

002102

综合英语

32

2

1

必选1门

002103

国际学术口语交流

32

2

1

002104

科技英语语篇翻译

32

2

1

002105

高级英语写作实践

32

2

1

002106

国际时政英语

32

2

1

002107

第一外国语(俄语)

32

2

1

002108

第一外国语(日语)

32

2

1

学科

基础课

002201

实变函数论

48

2

1

必选1门

002202

高级统计学

32

2

1

002203

高等应用数学

48

2

1

002204

现代工程数学

48

2

1

专业课

012302

高等结构力学

32

2

1

必选1门

012303

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

32

2

1

012304

船舶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1

012306

高等水动力学

32

2

1

012307

海洋工程力学

32

2

1

综合环节

012408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系列专题

16

1

1

必选

012601

文献综述报告

-

1

2

01260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1

5

注:

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较低博士生或硕士阶段英语成绩较低的免试入学博士生必选综合英语。

表二: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课

003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选

0031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必选1门

00311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003102

第一外国语(英语)

90

3

1,2

必选1门

003103

第一外国语(俄语)

90

3

1,2

003104

第一外国语(日语)

90

3

1,2

002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3

必选

0028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3

选修

002102

综合英语

32

2

3

必选1门

002103

国际学术口语交流

32

2

3

002104

科技英语语篇翻译

32

2

3

002105

高级英语写作实践

32

2

3

002106

国际时政英语

32

2

3

002107

第一外国语(俄语)

32

2

3

002108

第一外国语(日语)

32

2

3

学科

基础课

003205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1

必选2门

003208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

1

003212

数学物理方法A

64

3

1

003213

数值计算A

48

2

1

113505

随机过程与应用

32

2

1

002201

实变函数论

48

2

1

必选1门

002202

高级统计学

32

2

1

002203

高等应用数学

48

2

1

002204

现代工程数学

48

2

1

013401

理想流体力学

32

2

1

必选1门

013402

计算结构力学

32

2

1

专业课

013501

现代造船技术

32

2

1

必选1门

013502

船舶与海洋工程进展

32

2

1

012302

高等结构力学

32

2

1

必选1门

012303

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

32

2

1

012304

船舶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1

012306

高等水动力学

32

2

1

012307

海洋工程力学

32

2

1

综合环节

013701

科研实践活动

-

1

3

必选

012408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系列专题

16

1

1

012601

文献综述报告

-

1

4

01260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1

7

注:

硕士阶段英语成绩较低的博士生必选综合英语。

船舶工程学院、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力学

Mechanics(0801)

一、适用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力学代码:

0801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及有关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能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并能熟练运用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能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水波与浮体水动力学2.计算流体力学

3.船舶流体力学4.海洋可再生能源系统力学

5.海洋环境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学6.航行器力学性能与运动控制

7.海洋结构流固耦合分析8.断裂与损伤

9.弹性波动理论及应用10.多相流体动力学

11.火灾与爆炸动力学12.结构可靠性及优化设计

13.材料的力学行为及表征14.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力学问题15.多介质耦合力学16.建筑结构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个学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1.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修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其中,学位课包含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及学科专业课不低于8学分;综合环节3学分,包括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科专题研究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一。

2.硕博连读生的课程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课程学习的基本标准为修满36个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硕士学位课和博士学位课;综合环节5学分,包括学科导论、文献综述报告、实验(实践)课、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科专题研究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二。

3.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身份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硕士阶段2-3门核心课程,但不计入培养计划,课程由导师和学生本人研究确定。

五、综合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论文工作研究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研究计划的制定工作。

内容包括:

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经导师组、学院审核批准后交学院教务办公室保留。

2.文献综述报告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即开始阅读本学科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总数不少于5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并于第二学期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主要内容要求反映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前沿、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博士生本人的见解等。

文献综述报告须经过导师组评审,通过后给予相应学分。

3.开题报告

博士生开题报告以及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的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4.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答辩前至少应参加5次以上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鼓励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内、国际会议;本人在博士生论坛或国内、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

学术报告的内容要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关。

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经导师组签字后交学院教务办公室保留,并给予相应学分。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并对研究生做出明确要求;研究生应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同时撰写不少于800字的学习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导师审阅同意后交院系存档。

研究生在就读期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5.研究进展报告

博士生通过开题报告1年后,每年必须做一次研究进展报告。

方式为学生自己阐述研究进展情况,导师组点评,最后由专家组点评博士生的研究进展情况。

博士生在开题至答辩之间必须进行2次研究进展报告。

6.发表论文及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生发表论文及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表一: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002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必选

0028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1

选修

002102

综合英语

32

2

1

必选1门

002103

国际学术口语交流

32

2

1

002104

科技英语语篇翻译

32

2

1

002105

高级英语写作实践

32

2

1

002106

国际时政英语

32

2

1

002107

第一外国语(俄语)

32

2

1

002108

第一外国语(日语)

32

2

1

学科

基础课

002201

实变函数论

48

2

1

必选1门

002202

高级统计学

32

2

1

002203

高等应用数学

48

2

1

002204

现代工程数学

48

2

1

002205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2

2

1

专业课

022301

连续介质力学

32

2

1

必选

综合环节

012401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前沿专题

16

1

1

必选1门

022401

波动理论研究进展

16

1

1

022402

航空航天中的力学问题

16

1

1

022403

断裂与损伤研究进展

16

1

1

022404

实验固体力学进展

16

1

1

022405

高等流体动力学进展

16

1

1

022406

结构可靠性进展

16

1

1

012601

文献综述报告

1

2

必选1门

022601

文献综述报告

-

1

2

01260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1

5

必选1门

02260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1

5

表二: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

003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选

00311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必选1门

00311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003102

第一外国语(英语)

90

3

1,2

必选1门

003103

第一外国语(俄语)

90

3

1,2

003104

第一外国语(日语)

90

3

1,2

002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3

必选

0028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3

选修

002102

综合英语

32

2

3

必选1门

002103

国际学术口语交流

32

2

3

002104

科技英语语篇翻译

32

2

3

002105

高级英语写作实践

32

2

3

002106

国际时政英语

32

2

3

002107

第一外国语(俄语)

32

2

3

002108

第一外国语(日语)

32

2

3

学科

基础课

003201

数学物理方法B

48

3

1

必选

≧2学分

003202

数值计算B

32

2

1

003205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1

003212

数学物理方法A

64

3

1

003213

数值计算A

32

2

1

113505

随机过程与应用

32

2

1

002201

实变函数论

48

2

3

必选

≧2学分

002202

高级统计学

32

2

3

002203

高等应用数学

48

2

3

002204

现代工程数学

48

2

3

002205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2

2

1

专业课

023301

张量分析

32

2

1

必选

022301

连续介质力学

32

2

3

013401

理想流体力学

32

2

1

必选

≧2学分

013403

粘性流体力学

32

2

1

013507

机翼理论

32

2

1

013508

非线性水波与浮体动力学

32

2

1

023515

塑性力学

32

2

1

013828

高性能船舶动力学

32

2

2

013825

水波理论

32

2

2

023407

弹性力学

32

2

1

综合环节

力学学科导论(1系)

16

1

1

必选1门

023705

力学学科导论

16

1

1

013701

科研实践活动

-

1

3

必选1门

023702

现代力学实验技术

32

1

1

012601

文献综述报告

-

1

4

必选1门

022601

文献综述报告

-

1

4

01260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1

7

必选1门

02260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1

7

012401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前沿专题

16

1

1

必选1门

022401

波动理论研究进展

16

1

3

022402

航空航天中的力学问题

16

1

3

022403

断裂与损伤研究进展

16

1

3

022404

实验固体力学进展

16

1

3

022405

高等流体动力学进展

16

1

3

022406

结构可靠性进展

16

1

3

选修课

023401

高等空气动力学

32

2

1

任选

023404

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

32

2

2

023405

固体中的波

32

2

2

023406

动力学与控制

48

3

1

023410

弹塑性力学

48

3

1

023502

钢筋混凝土结构灾害响应

32

2

2

023503

结构动力分析

32

2

2

023504

计算力学

32

2

1

023515

塑性力学

32

2

1

023814

断裂力学

32

2

2

023816

专业英语

32

2

2

023817

高等土力学

32

2

2

023818

损伤力学

32

2

2

023819

冲击动力学

32

2

2

023820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32

2

1

023821

微纳米力学与分子模拟

32

2

2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0807)

一、适用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代码:

0807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积极进取,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并具有较强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工业部门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

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中,具有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概况。

应善于应用计算机、信息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知识,解决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传热传质学2.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

3.动力系统振动与噪声控制4.动力系统性能与结构

5.强化燃烧及排放控制6.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个学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1.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修总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其中,学位课10学分;综合环节2学分,包括文献综述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1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一。

2.硕博连读生的课程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课程学习的基本标准为修满36个学分。

其中,理论课程不少于24分,其余学分为综合环节和选修课程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二。

3.对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身份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硕士阶段科技英语写作及核心课程2-3门,但不计入培养计划,课程由导师和学生本人研究确定。

五、综合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论文工作研究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研究计划的制定工作。

内容包括:

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经导师组、院系审核批准后交学院教务办公室保留。

2.文献综述报告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即开始阅读本学科国内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