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70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docx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最新教学文档

专题四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类型一基础框图型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019·日照中考)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黑色固体,H是金属单质;煅烧石灰石得到E;可用F与D配制波尔多液作农药。

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E的俗称__________。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物质A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3)写出由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抓住题眼,综合运用逆推法、顺推法和分层法推断题眼外的物质。

分析模型

步骤一:

审题,通读题干和题图,理顺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确定该题属于基础框图型推断。

步骤二:

分析

①抓住首要题眼(一对一指向性信息),寻找突破口。

题眼:

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题目未提供新知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蓝色沉淀可推断为氢氧化铜)。

②结合辅助题眼,根据转化关系确定其他物质。

推断1:

D由C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与G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可与F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所以D为硫酸铜,F为氢氧化钙。

推断2:

C是黑色固体,由B与H(金属)加热反应生成,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D(硫酸铜),所以C为氧化铜,H为铜,B为氧气。

推断3:

A通电可生成B(氧气),与E(煅烧石灰石得到)反应生成F(氢氧化钙),所以A为水,E为氧化钙。

推断4:

G由F(氢氧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可与D(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所以G为氢氧化钠。

步骤三:

检验,将推导出的物质代入题图检验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步骤四:

解答,根据推断结果进行解答。

1.(2019·德阳中考)A~F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若B+E+F→C,则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或化学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日照中考)下图中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黑色非金属单质,D、G为金属单质且G为紫红色,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是一种有毒气体,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F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在②中若加入的硫酸过量,则在反应③中还会产生一种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

3.(2019·日照新营模拟)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5)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4.(2019·无锡中考改编)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

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资料:

在特殊设备中可以将单质碳通过高温条件转化为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

(1)A~G中共有______种氧化物。

(2)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④中有______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2019·泰安中考)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际应用为____________。

6.(2019·菏泽中考)A~I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物质,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F为气体,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F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H、I为两种白色沉淀,I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硝酸。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7.(2019·日照中考)如图是中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

其中A、B常温下都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Y可用作干燥剂,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为蓝色沉淀,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请回答:

(1)X在反应①中起________作用。

(2)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L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写出G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9·南京中考)图中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B、C、E、F、M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7∶3。

固态E叫做“干冰”;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G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物质鉴别型

(2019·日照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CO3溶液、Fe2O3、Ca(OH)2溶液、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

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抓住题眼,正确运用逆推法推断物质。

分析模型

步骤一:

审题,通读题干,明确该题属于物质鉴别型推断。

步骤二:

分析

①抓住首要题眼,寻找突破口。

题眼:

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所以丙是稀盐酸。

②结合辅助题眼,根据转化关系确定其他物质。

推断1:

甲、乙、戊都能与丙(稀盐酸)反应,所以丁只能是氯化钡溶液。

推断2:

乙能与丙(稀盐酸)反应,能与丁(氯化钡溶液)反应,能与甲反应,所以乙是碳酸钠溶液,甲是氢氧化钙溶液。

推断3:

戊是氧化铁。

步骤三:

检验,将推导出的物质代入题中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步骤四:

解答,根据推断结果进行解答。

9.(2019·临沂中考)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难溶于水。

试回答:

(1)丁物质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宁波中考)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

①2类②3类③4类④5类

11.(2019·衡阳中考)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

请回答:

(1)B物质是__________。

(2)A与B的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类型三混合成分型

(2019·日照中考)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CaO、NaCl、NH4Cl、Na2CO3、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气体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填“蓝色”“红色”或“紫色”)。

(3)②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生成气体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住题眼,正确运用逆推法、分层法推断题眼外的物质。

分析模型

步骤一:

审题,通读题干和题图,理顺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确定该题属于混合成分型推断。

步骤二:

抓住题眼,根据转化关系确定其他物质。

推断1:

氨味气体B为氨气,所以混合物A中含有氯化铵。

推断2:

溶液C中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F,所以F为硫酸钡,混合物A中含有硫酸钠。

推断3:

气体H可由白色沉淀D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D,所以H为二氧化碳,D为碳酸钙,混合物A中含有碳酸钠和氧化钙。

步骤三:

检验,将推导出的物质代入题图检验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步骤四:

解答,根据推断结果进行解答。

12.(2019·巴中中考)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原固体粉末一定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3.(2019·烟台中考节选)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试样溶液加入过量M溶液时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

14.(2019·滨州中考)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

请写出步骤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BaCl2、Na2SO4、NH4NO3、Cu(NO3)2、Ba(OH)2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原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中一定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合物A中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若想进一步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可用溶液D再进行实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简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四其他类型

16.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

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NaOHBaCl2Na2SO4

B.HClBa(OH)2Na2SO4BaCl2

C.H2SO4Ba(OH)2Na2SO4BaCl2

D.H2SO4NaOHBaCl2Na2SO4

17.(2019·日照新营模拟)图中相连的两个圆圈里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四组选项中,不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选项

A

CuO

HCl

Ca(OH)2

CO2

NaOH

B

Cu

O2

C

CO2

H2O

C

稀盐酸

CaCO3

CaO

H2O

CO2

D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P

O2

Fe

AgNO3

CuCl2

18.(2019·日照五莲模拟)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则B为________;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

则C物质的类别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9·日照莒县模拟)A-G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B能供给呼吸,C常温下是液体,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G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俗称是__________。

(2)D与另一物质反应生成E,另一物质的类别是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A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反应没有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0.(2019·玉林中考)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前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后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符合A→D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

A为纯碱,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