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99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docx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钢结构制作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

88

学分:

5.5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分析解决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材料实训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质检员及工程实训的中级工、高级工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该工种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具有解决工程建设材料技术性能和实训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

工程地质与土质土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

测量技术、土建力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

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质检、实训、检测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情境化,实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材料实训与检测能力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等要求出发,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对材料实训操作、计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1)设计五个学习情境即:

①钢筋混凝土材料;②砌体工程材料;③路基填筑材料;④路面基层材料;⑤路面面层材料。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

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行动导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理实一体化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

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为五个学习情境:

①钢筋混凝土材料;②砌体工程材料;③路基填筑材料;④路面基层材料;⑤路面面层材料。

钢筋混凝土材料包括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中常用的水泥、集料、水泥混凝土以及钢筋等材料;砌体工程材料主要针对道路、桥涵等工程中的砌筑结构或构件,主要包括砌筑石料、建筑砂浆等材料;路基填筑材料包括用于填筑路基的各类土质材料和土工合成材料;路面基层材料主要为半刚性基层材料;路面面层材料主要包括沥青、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

按照以上五个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不但涵盖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建设的常用材料,更是通过改变知识与能力在课程中的排序,达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合一,即达到教学内容与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一致。

(3)项目设计

基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从事道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分部分项工程为特点,依托分部分项或单位工程来设计课程教学项目,以真实或模拟的任务为载体来组织《道路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根据每个情境的内容不同,分别构建课程的项目和任务,通过每个具体任务开展基本的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训能力。

(4)考核评价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以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即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考核方案以学习情境为序,考核目标按教学任务分为理解(A)、掌握(B)、操作(C)和综合运用(D)四个层次进行。

三、课程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具备常用材料的实训能力。

即掌握水泥、集料、水泥混凝土、钢筋、钢绞线、石料、建筑砂浆、石灰、土、稳定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等配合比设计,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常用材料的实训操作,并能够依照现行标准、规范或规程对实训结果进行正确评价,能够独立完成实训报告。

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原则,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

Ø能正确描述常用道路桥梁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与技术要求;

Ø会进行路桥梁工程常用材料的实训操作;

Ø会进行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Ø会进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组成设计;

Ø会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Ø能够依照现行规范、标准及规程完成实训报告。

具体要点如下:

Ø水泥的技术性能及实训;

Ø集料的技术性能及实训;

Ø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Ø水泥混凝土实训;

Ø普通钢筋的技术性能与实训;

Ø预应力钢绞线的技术性能与实训;

Ø石料的技术要求及实训;

Ø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能和实训;

Ø土的技术性能与实训;

Ø石灰的技术性能及实训;

Ø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技术性能及实训;

Ø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组成设计;

Ø沥青材料性能及实训;

Ø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Ø沥青混合料的实训;

Ø熟悉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特性与应用。

2.社会能力目标

Ø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Ø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Ø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Ø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

3.方法能力目标

Ø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Ø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Ø规划组织工作能力;

Ø团队合作能力;

Ø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Ø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四、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划分

表1《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学习情境划分表

序号

学习情境

任务(项目)单元

参考学时

1

钢筋混凝土材料

1

水泥混凝土材料

32

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

2

砌体工程材料

1

砌筑石料

8

2

建筑砂浆

3

路基填筑材料

1

路基填筑用土

8

2

土工合成材料

4

路面基层材料

1

石灰材料

12

2

水泥稳定类材料

5

路面面层材料

1

沥青路面材料

28

2

水泥路面材料

2.学习情境描述

表2学习情境1描述

学习情境1

钢筋混凝土材料

学时

32

学习目标

能对水泥、集料、水泥混凝土、钢筋和钢绞线的常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能进行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掌握集料、水泥、水泥混凝土和钢材的技术性质,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性质与使用方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项目1

水泥混凝土材料

任务1:

课程导入(4学时)

1.课程介绍

2.拌制水泥混凝土,并制成抗压强度试块(先做后学)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任务2:

水泥材料性能及实训(8学时)

1.水泥性能和技术性质;

2.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任务3:

集料性能及实训(8学时)

1.集料性能和技术性质

2.细集料的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含泥量实训;粗集料及混合料筛分、密度及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和磨耗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任务4:

普通水泥混凝土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6学时)

1.水泥混凝土性能和技术性质

2.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拌制、工作性和表观密度实训(水泥混凝土按设计强度配制)

3.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项目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

任务5:

钢材性能及实训(6学时)

1.钢材性能和技术性质

2.钢材洛氏硬度实训、钢筋拉伸、冷弯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多媒体教室

影像资料

4组以上的实训仪器和设备

实训室

1.实训操作能力

2.数据处理能力

3.编制报告能力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丰富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实训经验。

表3学习情境2描述

学习情境2

砌体工程材料

学时

8

学习目标

能对石料和建筑砂浆的常规技术指标进行实训,能进行建筑砂浆的组成设计。

掌握石料和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建筑砂浆的组成设计方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项目1

砌筑石料

任务:

砌筑石料性能与实训(3学时)

1.岩石性能和技术性质

2.石料抗压强度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项目2

建筑砂浆

任务:

建筑砂浆性能与实训(5学时)

1.建筑砂浆性能和技术性质

2.建筑砂浆稠度、抗压强度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多媒体教室

影像资料

4组以上的实训仪器和设备

实训室

1.实训操作能力

2.数据处理能力

3.编制报告能力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丰富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实训经验。

表4学习情境3描述

学习情境3

路基填筑材料

学时

8

学习目标

能对土的和土工合成材料常规技术指标进行实训。

掌握土和土工合成材料的技术性质,了解特殊土的技术性质。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项目1

路基填筑土

任务:

土的工程性能及实训(5学时)

1.土的性能和技术性质

2.土的界限含水量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项目2

土工合成材料

任务:

土工合成材料性能及实训(3学时)

1.土工合成材料性能和技术性质

2.土工合成材料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多媒体教室

影像资料

4组以上的实训仪器和设备

实训室

1.实训操作能力

2.数据处理能力

3.编制报告能力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丰富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实训经验。

表5学习情境4描述

学习情境4

路面基层材料

学时

12

学习目标

能对石灰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常规技术指标进行实训,能进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组成设计。

掌握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技术性质和组成设计方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项目1

石灰

任务1:

石灰的性能及实训(4学时)

1.石灰性能和技术性质

2.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项目2

水泥稳定类材料

任务1:

水泥稳定类材料性能、实训及组成设计(8学时)

1.稳定土性能和技术性质

2.水泥稳定土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多媒体教室

影像资料

4组以上的实训仪器和设备

实训室

1.实训操作能力

2.数据处理能力

3.编制报告能力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丰富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实训经验。

表6学习情境5描述

学习情境5

路面面层材料

学时

28

学习目标

能对沥青-沥青混合料和道路水泥混凝土的常规技术指标进行实训,能进行道路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掌握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掌握道路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项目1

沥青路面材料

任务1:

沥青材料性能及实训(8学时)

1.沥青性能和技术性质

2.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任务2:

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16学时)

1.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和技术性质

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实训;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

5.其他沥青混合料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项目2

水泥路面材料

任务1:

道路水泥混凝土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4学时)

1.道路混凝土设计

2.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实训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多媒体教室

影像资料

4组以上的实训仪器和设备

实训室

1.实训操作能力

2.数据处理能力

3.编制报告能力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丰富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实训经验。

四、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本课程教材有线选用自编且公开出版的教材。

教材要求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工学结合的设计思想,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五个典型的学习情境,按完成学习情境的需要和实训岗位操作规程,结合中(高)级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来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工程实训任务、掌握所学知识、掌握实训操作技能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编写上要求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了解材料发展的方向。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如选用公开出版的其他教材,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也要按照本标准组织教学。

本课程已建成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多门;此外,由学院牵头进行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资源已经完成,对本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在省级示范学院以及骨干院校建设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2.教学组织与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教育与德育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加大了实训操作的比例,加强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材料实训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

针对课程教育目标,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知模拟实际的职业性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能用之独立解决培训中(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

(2)项目教学法:

将课程内容按照工程项目分为5个核心情境即钢筋混凝土材料、砌筑工程材料、路基填筑材料、路面基层材料、路面面层材料。

(3)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每个学习项目中材料实训部分主要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或规程进行实训,检验材料的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这一部分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用。

(4)案例教学法:

对于课程中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部分引入案例教学法,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组成设计、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此外,工程实际应用案例将引导学生从课程走向实际工程应用,案例教学法最为适合。

(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某些课程可以实现边学边做,甚至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钢筋力学性能及实训。

(6)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工程图片、实训录像、动画等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7)讨论教学法:

讨论时教学法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刚刚学过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程各学习情境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见表7。

表7《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

序号

学习情境

任务

建议教学方法

1

钢筋混凝土材料

1

课程导入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2

水泥材料性能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3

集料性能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4

普通水泥混凝土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5

钢材性能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2

砌体工程材料

1

砌筑石料性能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2

建筑砂浆性能与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3

路基填筑材料

1

土的工程性质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2

土工合成材料性能与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4

路面基层材料

1

石灰的性能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2

水泥稳定类材料性能、实训及组成设计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5

路面面层材料

1

沥青材料性能及实训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2

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3

道路水泥混凝土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

行动导向、多媒体、互动、任务驱动、实训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考核目的

建立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考核原则

Ø体现高职“教、学、做”结合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Ø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能力,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

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突出过程性考核和能力考核。

(3)考核形式

采取多元性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单项能力考核、终结考试情况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考核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考核内容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情境和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考核方案以学习情境为序,考核目标按教学任务分为理解(A)、掌握(B)、操作(C)和综合运用(D)四个层次进行。

表8《道路建筑材料》考核内容

序号

学习情境

任务

考核内容

考核层次

1

钢筋混凝土材料

1

课程导入

1.课程简介和学习动员

AB

2.拌制30kg的水泥混凝土,并制成抗压强度试块(先做后学)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2

水泥材料性能及实训

1.水泥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3

集料性能及实训

1.集料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细集料的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含泥量实训;粗集料及混合料筛分、密度及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和磨耗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4

普通水泥混凝土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

1.水泥混凝土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拌制、工作性和表观密度实训(水泥混凝土按设计强度配制)

C

3.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实训

BD

5

钢材性能及实训

1.钢材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钢材洛氏硬度实训、钢筋拉伸、冷弯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2

砌体工程材料

1

砌筑石料性能及实训

1.岩石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石料抗压强度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2

建筑砂浆性能与实训

1.建筑砂浆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建筑砂浆稠度、抗压强度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3

路基填筑材料

1

土的工程性质及实训

1.土的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土的界限含水量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2

土工合成材料性能与实训

1.土工合成材料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土工合成材料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4

路面基层材料

1

石灰的性能及实训

1.石灰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2

水泥稳定类材料性能、实训及组成设计

1.稳定土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水泥稳定土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5

路面面层材料

1

沥青材料性能及实训

1.沥青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标准粘度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2

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

1.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和技术性质

AB

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实训;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

BD

5.其他沥青混合料

A

3

道路水泥混凝土性能、实训及配合比设计

1.道路混凝土设计

AB

2.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实训

C

3.实训成果计算和分析

BD

(5)成绩考核与评定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技能考核占40%和期末考试占40%三部分组成。

4.课程教学性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学院现有路桥实训中心一个,与本课程教学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如下:

表9《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开设实训项目与仪器设备配备表

序号

实训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型号或规格

单位

数量

1

水泥细度(筛析法)实训

水泥负压筛析仪

FYS-150B

5

电子天平

精度0.05g

5

2

水泥标准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