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9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ocx

初三历史复习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学科(下册)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姓名

复习

1.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与南宋的关系。

引导学生析读本阶段历史年表、示意图、表格,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2.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通过讨论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列表,了解宋朝经济发展状况。

3.叙述宋代社会生活概貌,结合《清明上河图》,借助想象的翅膀,走进宋代,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并与今天的生活加以比较,认识古今社会的异同。

4.“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通过补充资料,联系目前的行政区划以及回族的发展状况复习这一内容。

5.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联系伟人对“四大发明”作用的评价,站在一定的高度理解四大发明传播的意义。

6.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引导学生将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相比较,在了解差异中明确各自的特点;联系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复习宋词和元曲,将其至于知识体系之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3.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复习宋元时期的文化,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探究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关系。

1、自主复习教材,熟悉基础知识

2、分小组学习,进行知识梳理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要点突破,解决难点

4、巩固练习,达标提高

复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民族政权的并立

政权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代社会风貌

衣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瓦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他编写的《》,是一部的通史巨著。

叙述了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有、、等。

3.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的词,。

代表作《》等。

4.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

她的词,,,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5.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他的词里,经常倾诉对的悲痛。

6.元曲由和组成。

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代表作有悲剧《》。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3.宋元时期,盛行。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人称“”。

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1、学生尝试回忆,对不太清楚的知识点翻课本查阅、确定

2、组内、间合作交流

3、学生据知识点框式结构和目标对本单元重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识记

4、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抽查、互评,进行查漏补缺

 

辽十世纪初契丹阿保机上京

 

北宋960年汉赵匡胤东京

 

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元昊

兴庆

 

金12世纪初期女真阿骨打

会宁

南宋1127年汉赵构临安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今北京

行省制度,对西藏和台湾管辖

回族

 

岳飞抗金

金抗辽

文天祥抗元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江南超过北方

制瓷业:

瓷都景德镇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纺织业

造船业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北宋纸币交子

元朝开凿运河开通海运

 

节俭裹足

品种丰富饮茶夜市冷饮互市

北:

羊肉南:

 

牛车驴车

 

元旦(春节)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从战国到五代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

 

南宋

 

杂剧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

 

行书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四家”

赵孟頫

 

 

本单元涉及到的议和有哪些?

有何影响?

 

小组内研究后归纳,然后各组交流。

1.辽宋议和:

宋军打退辽军后议和。

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议和: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3.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在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议和

对于双方经济贸易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2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的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3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备战中考(13页)1——————9题

 

 

ACDBBADBD

辽、宋、夏、金并立

南宋与金对峙

元朝统一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经济重心南移

 

 

教后反思

由于内容多,时间紧,学生活动不够丰富,课堂气氛相对沉闷。

在以后的复习课教学中,将不断改进。

达标测评题

一、选择题

1.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3.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

  4.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5.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6.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7.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市B.坊C.瓦子D.勾栏

  8.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B.端午节C.寒食节D.植树节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B.唐C.元D.隋

  10.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称为"省",这种制度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二.阅读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

(2分)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4分)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5分)

  ⑶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3分)

 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ACBBCDCB

二材料题

⑴战国时期司南、罗盘针

⑵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

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⑶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

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