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03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docx

小学语文大部分语法及句式

一、直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

直述句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转述句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标点:

去掉冒号双引号,改冒号为逗号

2.双引号中的“我”改为“他”

如:

张红说:

“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

张红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3.双引号中的“你”

看句子中的“你”指谁→能明确就改为相应人名、人称

如:

叶一茜对周笔畅说:

“《笔记》那歌你唱得真好,能教教我吗?

改:

叶一茜对周笔畅说,《笔记》那歌周笔畅唱得真好,能教教她吗?

→不能明确就改为“我”

如:

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4.双引号中的“他”

看句子中的“他”指谁→能明确就改为相应人名、人称

如:

我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到了他的一夜工作。

他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简朴!

改:

我不断地对自己说,那就是他们新中国的总理。

他看到了周总理的一夜工作。

周总理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简朴!

→不能明确就改为“我”

如:

父亲说:

“我早已不管他了。

改:

父亲说,他早已不管我了。

5.双引号中有“这”改为“那”

如:

周总理对何其芳说:

“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

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6.双引号中有“来”改为“去”

如:

妈妈对我说:

“我来给你烧饭。

改:

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例子:

●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

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妈妈对我说:

“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改: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张老师对小明说:

“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改:

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他冤枉了小红。

2、改为转述句和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是有区别的。

若是要求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那应以第三人称旁观者的身份来转述。

如:

老师对我说:

“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

”①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就应改为:

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毛笔字的写法。

或者是:

老师说教他毛笔字的写法。

②改为转述句就可以改为:

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毛笔字的写法。

一种是听话人本人转述,一种是第三者转述。

比如这句:

爸爸对我说:

“明明,把你的作业拿给我看看。

①如果是本人转述就应该是:

爸爸对我说,把我的作业拿给他看看。

或者是:

爸爸让我把作业拿给他看看。

②如果是第三人转述就应该是:

爸爸对明明说,让明明把作业拿给他看看。

或者是:

爸爸让明明把作业拿给他看看。

---养成“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

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

“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

“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3、李老师兴奋地说:

“我们班战胜了四

(1)班,获得了冠军。

4、王老师对小华说:

“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5蔺相如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向秦王转述)

(向他人转述)

6、贝多芬说: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将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反问句变陈述句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将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3、 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四、缩句技巧:

一、缩句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

二、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

3、句子中的“着、了、过”和“啊、呢、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和语气、情感。

如:

桌子上放着许多空白的签条和杂志订户的名册。

可缩改为“桌子上放着签条和名册”

四、“的”前修饰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五、“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六、“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

”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七、.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八、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如:

我们在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中,

取得了成绩。

这句话缩写为“我们取得了成绩”

例如:

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今年的小麦长势十分良好

缩句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五、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

例:

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2.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3.我肚子饿了,很想吃。

2.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例如:

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3.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2、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3、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4.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5.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5、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6.前后矛盾,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例如:

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7.分类不当,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扁豆等蔬菜。

8、不合事理,不真实。

例:

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练习

1.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泰山是我国的五大名山。

3.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4.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六、修辞手法:

八种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

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

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

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5)比喻类型:

明喻、暗喻(隐喻)、借喻

1.明瑜:

是明显的打比方。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格式:

“甲”像“乙”。

常用的比喻词:

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比方说,似乎,像„一样,仿佛„似的,如„一般,„一样„似的等等。

例: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窖,使人喘不过气来。

2.暗喻(隐喻):

不明确表示是在打比方。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格式:

“甲”是“乙”。

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词语或其中某种方法来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

暗喻的几种形式: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等联结。

顾客是上帝。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破折号联结。

沙漠之舟——骆驼。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逗号或者冒号联结。

酸雨:

从天而降的“软刀子”。

4.其他“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3.借喻:

以喻体代替本体,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说成是比喻的事物,不出现本体和喻体。

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格式:

把“甲”说成“乙”,但不提到“甲”。

例:

小猫在雪地上走,踩出了一朵朵小梅花。

二、拟人

二、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判断要点: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例: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1)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2)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例:

(1)晏子回答说: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3)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4、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例: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设问.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5、反问

(一)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二)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三)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一)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例: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练习: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比喻 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

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

7、是什么?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拟人)

七、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小学常见的有: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

1.举例子(具体说明)定义: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例句:

云能预示天气。

例: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2.列数字(列数据)(准确说明)

例: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3.打比方

例:

《中国石拱桥》: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作比较(突出说明)

例:

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5.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例:

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6.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

例:

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3、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

4、1、下定义:

甲是乙=乙是甲√,

2、作诠释:

甲是乙=乙是甲×。

下定义:

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准确;

作诠释:

不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有误

2、从特点上看

(1)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2)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3)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四、判断说明方法,下定义还是作诠释?

1、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下定义)

2、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作诠释)

3、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作诠释)

5、晕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冰晶(卷状云、冰雾等)对日光或月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呈环状、弧状、柱状或亮点状的光学现象。

(下定义)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下定义)

7、在同一平面上,由三条边首尾相接组成的内角和为180°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下定义)

1、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4、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

5、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

6、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7、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

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

8.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

9.大礼堂的主席台有小会场那么大,可以容纳三百多人。

()

10.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11.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5.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

二、判断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

7、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

8、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

八、省略号作用:

1用于引文的省略。

例: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同类词语)

例:

在广州有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省略的是各种花的品种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例: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

4语意未尽

例: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长,发芽……

练习:

1.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2.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3.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指导员……”

4.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

5."可恶!

然而……。

"四叔说。

九、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

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

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

3、语言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

他诚恳的说:

“对不起,是我伤害了你。

4.心理描写:

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

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5.神态描写:

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

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

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1.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2.奶奶直起身来,与爷爷四目相对的刹那,他们相视一笑。

在无声无息中传递着幸福。

爷爷举起一只手,轻轻理了理奶奶零乱的鬓丝,轻轻地说了声“我走了”

3.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4.他不觉得悲,但心中又不知是什么滋味,然而他忽而明白了:

他现在心里早就麻木了!

他嚼着口中的菜,却觉得那菜似是泥做的,但要真是泥做的,也应该有些泥滋味吧!

5.我难过极了,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眼睛,喉咙也哽咽了,说不出话来。

6.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背上跳下来,右手高擎节杖,大步走向前来。

7. 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

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8.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

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9.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

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

10.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11,。

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十、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例: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如:

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间接引用:

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b.表示特定称谓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

例:

他是我们班公认的“小博士”。

例:

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大英雄”。

例:

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而“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

例: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海伦·凯勒》)

例:

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

(“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d.表示否定和讽刺

例: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明确:

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

“聪明人”,既“愚笨者”)

例: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练习:

1、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感人千古.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卢沟桥烽火》)

3、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4、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