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12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docx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淀粉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一、概述

1.1企业概况

公司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经营农产品的种植,马铃薯颗粒全粉、雪花全粉、法式薯条等薯制品的加工、销售及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家集马铃薯原料品种的培育、种植、收购、贮藏、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企业。

目前,我国淀粉生产企业600多家,年产量已达400万吨,按现在的加工工艺,每生产1吨淀粉大约产出6吨废水,可见整个淀粉制造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甚多。

这些废水中主要含有溶解性淀粉、少量蛋白质、有机酸、尘土、矿物质及少量的油脂,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发黑发臭,排入江河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促进藻类及水生植物繁殖,量大时河流严重缺氧,发生厌氧腐败,散发恶臭,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可能会因此而窒息死亡。

因此,搞好淀粉废水的治理及综合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1.2工程概况

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淀粉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主要是溶解性的淀粉和少量蛋白质,一般没有毒性,但COD很高,通常为1000~30000mg/L,SS为2500mg/L左右。

如将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水体中,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马铃薯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其废水的水质特征为:

(1)输送和洗净废水。

通常含有泥土、马铃薯碎皮及由原料溶出的有机物,这种废水悬浮物含量高,但COD和BOD值都不高;

(2)生产废水即分离废水。

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物质,如糖、蛋白质、树脂等,同时也含有少量的微细纤维和淀粉,COD和BOD值都很高,且水量大。

因此,本工段废水是马铃薯原料淀粉厂废水的主要来源;

(3)生产设备洗刷废水;

(4)淀粉渣贮槽废水。

淀粉生产过程中,作为副产品产生大量的渣滓,长期积存在贮槽内,会含有一定量的废水,这种废水虽然不产生怪味,但因发酵其酸度很高。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因此,对淀粉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排放标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科学研究课题。

根据国家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一级排放标准,排放水水质要求如下:

COD≤100mg/L,BOD≤30mg/L,SS≤70mg/L,pH=6~9。

二、设计依据、原则、范围与内容

2.1设计依据

1、贵公司提供的资料和数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1989年7月)

5、《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I14-87(1997版))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877国字第002号文

12、《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环发[1996]31号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3095-1996)

14、其它专业规范

15、同类行业同规模水质资料

2.2设计原则

1、认真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太原市地方法规,充分体现业主对该项目的具体要求;

2、综合考虑废水水质、水量的特征,适用的工艺流程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运转灵活、安全适用;

3、污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力求紧凑、减少占地和投资;

4、稳妥处理好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其它栅渣,沉淀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力求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6、高程布置上应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7、严格按照厂方界定的条件进行设计,适应项目实际情况要求;

8、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仪表、设备及监测仪器,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和供电安全程度,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2.3设计中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1、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修订本)

2、GB8978-2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GB50069-2002《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4、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GB50052-95《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6、GB50062-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7、GB50054-9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8、《污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9、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0、GB4287-92《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1、DB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2、DB4437-90《太原市污水排放标准》

13、GBJ10-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4、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4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的范围为:

在业主规定的用地范围内兴建一座淀粉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站的工艺、构筑物、电气、设备、仪表等的设计、图纸、工程报价、运行费用分析等技术文件全套工程设计及施工要求。

具体范围是:

1、淀粉车间设备产生的淀粉废水进入筛网的进水口为本工程的起始点;

2、清水池排放口为本工程移交位置;

3、电气工程以废水站低压配电柜(含低压配电柜)为工程起始点;

4、废水站土建工程由我公司负责;

5、废水工程不含桩基础、道路、引水管、排水管、绿化、供水、围墙、照明、化验器材、空压机和引气管道等。

6、电控房、办公房、污泥浓缩池和压滤机房采用原污水处理站房间;

 

三、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

3.1方案设计条件与目标要求

3.1.1设计水量

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4000m3/d淀粉废水,原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2500m3/d,则新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500m3/d,本方案设计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500m3/d,24小时运行,平均时流量为63m3/h。

3.1.2设计水质

设计水质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参考《淀粉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以及我公司实际取水样监测水质资料,具体如下:

表3-1进水水质(单位均以mg/l,PH除外)

序号

项目

废水水质(mg/l)

1

CODcr

10000

2

BOD5

5000

3

SS

2500

4

TN

300

5

pH

4.0-5.0

3.1.3排水标准

1、根据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执行《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具体如下:

表3-2出水水质(单位均以mg/l,PH除外)

序号

项目

废水水质(mg/l)

1

CODcr

≤100

2

BOD5

≤30

3

SS

≤70

4

NH3-N

≤15

5

pH

6.0-9.0

3.1.4设计规模与处理程度的确定

1、淀粉厂污水站设计规模为:

1500m3/d;

2、污水站处理程度:

排放水达到《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或略于此标准.

3.2处理方法分析与系统工艺流程确定

3.2.1气浮法

1、原理

气浮法也称浮选法,其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微小油滴上后,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从而使水中悬浮物被分离去除。

2、用途

气浮法通常作为对污水补充处理。

即为后续生物处理之前的预处理,淀粉废水SS一般有2000~2500mg的SS,经过气浮处理,可将含SS降到100,主要目的:

作为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保证生物处理进水水质的相对稳定,或是放在二级生物处理之后作为二级生物处理的深度处理,确保排放出水水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气浮法还广泛应用于除去污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微细悬浮颗粒状态的杂质。

比如,气浮法可以有效地用于活性污泥的浓缩;污水中悬浮杂质的去除。

3、特点

浮选技术广泛应用于淀粉污水的处理,特别是部分回流溶气气浮法,兼备全回流、全溶气气浮的工艺优点,而相比布气气浮法具有处理污水量大,处理效果高的特点;相比电解气浮法具有节省电能和运行费用较低的优点,适合现代企业节能、环保、减耗、增效的要求。

4、条件

气浮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才能完成气浮处理过程,达到污染物质从水中去除的目的:

  1.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微小气泡。

  2.必须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

  3.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4.气泡直径必须达到一定的尺寸(一般要求20微米以下

3.2.2UASB

1、工艺来源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是荷兰学者Lettinga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

由于这种反应器结构简单,不用填料,没有悬浮物堵塞等问题,因此一经出现便立即引起了广大废水处理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并很快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中。

UASB反应器在处理各种有机废水时,反应器内一般情况下均能形成厌氧颗粒污泥,而厌氧颗粒污泥不仅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而且有较高的比产甲烷活性。

由于UASB反应器设有三相分离器,使得反应器内的污泥不易流失,所以反应器内能维持很高的生物量,平均浓度能达到80gSS/L左右。

同时,反应器的STR很大,HRT很小,这使反应器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和处理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

2、技术介绍

待处理的废水被引入UASB反应器的底部,向上流过由絮状或颗粒状污泥组成的污泥床。

随着污水与污泥相接触而发生厌氧反应,产生沼气(气体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污泥床扰动。

在污泥床产生的气体中有一部分附着在污泥颗粒上,自由气泡和附着在污泥颗粒上的气泡上升至反应器的顶部。

污泥颗粒上升撞击到脱气挡板的底部,这引起附着的气泡释放;脱气的污泥颗粒沉淀回到污泥床的表面。

自由气体和从污泥颗粒释放的气体被收集在反应器顶部的集气室内。

液体中包含一些剩余的固体和生物颗粒进入到沉淀室内,剩余固体和生物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并通过反射板落回到污泥层的上面。

分离气体、固体后的液体继续上升,最后从出水堰溢流,经集水槽排出。

沼气聚集于三相分离器顶部,通过气管排出。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3、UASB工艺的优缺点

UASB的主要优点是:

(1)UASB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L;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

(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5)UASB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UASB主要缺点是:

(1)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3)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3.2.3A/O工艺技术介绍

1、技术来源

A/O法是缺氧/好氧(Anoxic/Oxic)工艺或厌氧/好氧(Anaero—bic/Oxic)工艺的简称,通常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或厌氧生物处理过程。

在好氧段,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5,同时进行硝化或吸收磷。

如果前边配的是缺氧段,有机氮和氨氮在好氧段转化为硝化氮并回流到缺氧段,其中的反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态氮和污水中的有机碳进行反硝化反应,使化合态氮变为分子态氮,获得同时去碳和脱氮的效果。

如果前边配的是厌氧段,在好氧段吸收磷后的活性污泥部分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部分回流到厌氧段将磷释放出来。

因此,缺氧/好氧(A/O)法又被称为生物脱氮系统,而厌氧/好氧(A/O)法又被称为生物除磷系统。

2、A/O法的特点

(1)A/O系统可以同时去除污水中的BOD5和氨氮,适用于处理氨氮和BOD5含量均较高的工业废水。

   

(2)因为硝酸菌是一种自养菌,为抑制生长速率高的异养菌,使硝化段内硝酸菌占优势,要设法保证硝化段内有机物浓度不能过高,一般要控制BOD5小于100mg/L。

   (3)硝化过程中消耗的氧,可以在反硝化过程中被回收利用,并氧化一部分BOD5。

   (4)当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但BOD5值较低时,可以采用外加碳源的方法实现脱氮。

一般BODs与硝态氮的比值<3时,就需要另加碳源。

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每反硝化1g硝态氮,约需消耗2g甲醇。

   (5)硝化过程消耗水中的碱度,为保证硝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当除碳后的污水中碱度低于30mg/L时,可以采用向原污水中投加石灰的方法提高碱度。

硝化1g氨氮,要消耗7.14g碱度,即要投加5.4g以上的熟石灰,才能维持污水原来的碱度。

   (6)硝酸菌繁殖较慢,只有当曝气时间较长、曝气池泥龄较长时,才会有利于硝酸菌的积累,出现硝化作用。

泥龄一般要超过10d。

   (7)A/O法除磷时,运行负荷较高,泥龄和停留时间短。

一般A/O法厌氧段的停留时间为0.5~1.Oh,好氧段的停留时间为1.5~2.5h,MLSS为2~4g/L。

由于此时泥龄短,废水中的氮往往得不到硝化,因此回流污泥中就不会携带硝酸盐回到厌氧区。

2、A/O法运行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1)流入污水碱度不足或呈酸性,会造成硝化效率下降,出水氨氮含量升高。

一般硝化段的pH值应大于6.5,二沉池出水碱度应大于20rag/L,否则应在硝化段适当投加石灰等药剂调整pH值。

   

(2)曝气池供氧不足或系统排泥量太大,会造成硝化效率下降,此时应及时调整曝气量和排泥量。

但DO过高、排泥量少使泥龄过

长,又易使污泥低负荷运行出现过度曝气现象,造成污泥解絮。

因此需要经常观测硝化效率及污泥性状,调整曝气量和排泥量。

   (3)流入污水TN含量太高或污水温度过低(低于15℃),生物脱氮系统效率会下降,此时应增加曝气的投运数量或提高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以保证良好的污泥运行负荷。

   (4)经常测定计算系统的内回流比和缺氧池的搅拌强度,防止缺氧段DO值偏高超过0.5mg/L。

内回流太少又会使缺氧段的硝酸盐氮含量不足,从而导致二沉池出水TN超标。

   (5)经常测定人流污水BOD5与TN的比值,一般应维持在5~7左右,这样既不会使反硝化所需碳源太少,也不会使硝化所要求的碳源太多。

3.2.4处理工艺确定

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本身含有机质和TN浓度高且悬浮物含量大,废水可生化性较好,同时在本工程中出水水质要求较高。

考虑到以上因素,工艺选用物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法通过药剂投加、气浮法主要去除悬浮物、胶体物质及部分有机物。

针对废水本身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生化处理采用缺氧-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3.2.5淀粉废水处理工艺柜架图

 

 

3.3工艺流程说明

3.3.1预处理

从淀粉车间排出的淀粉废水先经筛网除去大块杂质(杂质定期清理)后自流进入集水池,在集水池中污水由提升泵提升进入细格栅(栅渣清捞并打包与厂方其它固体废弃物统一处理),然后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内,废水进行泥水分离,上流污水自流进入调节池,下沉污泥进入集泥斗,通过提升进入污泥浓缩池,浮渣由括泥机送入污泥浓缩池(定期压滤),。

3.3.2调节池

此处调节池采用矩形对角线出水的均质调节池。

该调节池的特点是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废水由左右两侧进入池后,经过不同的时间才流到出水槽,使出水槽的混合废水是从不同时间内流进来的,也就是说其浓度是不相同的,这样就达到了自动调节均和的目的。

由于淀粉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考虑到要回收废水中的大量植物蛋白,调节池设机械搅拌装置,通过机械搅动阻止废水中悬浮物质的沉淀。

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功能:

调节污水水量、水峰和均衡水质,以削减高峰负荷,利于下一步后续处理,同时用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满足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3.3.3混凝池、气浮池、中和池和调温池

悬浮物随水流入气浮池。

同时在混凝池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其等电点约为pH4.0~5.5,淀粉废水的pH值正好为蛋白质的等电点,因此淀粉废水中的蛋白具有自动凝聚的趋势,这种凝聚方式形成的絮粒很小,同时由于絮粒表面带有相同电荷及水化层的影响,絮粒很不稳定。

加入无机高分子凝聚剂中和絮粒上的电荷,使絮粒易于靠近凝聚成较大的絮粒,加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使絮粒之间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较稳定的大絮团;无机凝聚剂主要是依靠中和粒子的电荷凝聚成絮粒,有机絮凝剂则主要依靠吸附架桥作用使絮粒凝聚成絮团,先加无机凝聚剂中和电荷,然后再加有机絮凝剂生成絮团,两者联合使用絮凝效果较好,而且可大大降低絮凝剂的用量。

同时废水中CODcr以及SS都有显著下降,减轻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UASB反应器运行的最佳pH值为6.8~7.2。

因此,本工程采用中和池调节pH值。

上浮浮渣由污泥泵送入污泥浓缩池,经上述反应后的废水在调温池调节水温,保证进入UASB池的水温为35度左右,对废水起预处理作用,降低对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

3.3.4UASB池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池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3.3.5A/O、二沉池

A/O生化反应池是常用的一种反应池,有机废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茶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絮体就是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以细菌、原生动物和微生物所组成的活性微生物为主题。

此外还有一些无机物未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自身代谢的残留物。

活性污泥结构疏松,表面积很大,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强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能力,在条件适当的时候,活性污泥还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降性能,大部分絮凝体在0.02~0.2mm之间。

从废水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特点都是十分可贵的。

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含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培养基,再有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连续地培养活性污泥,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曝气池:

在池中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并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质。

(2)曝气系统:

曝气系统供给曝气池生物反应所必须的氧气,并起混合搅拌作用。

(3)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曝气池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它是相对初沉池而言的,初沉池设于曝气池之前,用以去除废水中粗大的原生悬浮物。

悬浮物少时可以不设。

(4)污泥回流系统:

这个系统把二次沉淀池中的一部分沉淀泥再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的微生物。

(5)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曝气池内污泥不断增值,增值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排出。

3.3.6砂滤罐

砂滤罐里面一般是石英沙或者活性炭,主要是通过水从沙缸介质中流过来过滤水,消除杂质及有机物

3.3.7污泥浓缩池(采用原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浓缩池)

 调节池、沉淀池、UASB、A/O等处理单元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提高污泥的含固率,使污泥含水率低于95%。

污泥经浓缩后进入污泥脱水间进行机械脱水,产生的泥饼外运,污泥浓缩池上清夜及机械压滤液回流至调节池再继续处理。

3.4污染物指标去除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4.1本方案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措施如下:

1、COD和BOD的去除:

主要通过气浮法、UASB和A/O等生物降解法达到去除COD和BOD.

2、SS的去除:

主要通过格栅、气浮、沉淀和砂滤去除SS的目的.

3、NH3-N的去除:

主要通过生化时消化及反消化作用达到去除NH3-N的目的.

3.4.2预期治理效果:

表3-3各池体去除率浓度单位:

mg/l

项目

处理单元

CODcr

BOD5

SS

原水水质

10000

5000

2500

筛网、格栅、初沉池

去除率

12%

12%

80%

出水浓度

8800

4400

500

气浮池

去除率

40%

40%

70%

出水浓度

5280

2640

150

UASB池

去除率

85%

85%

0

出水浓度

870

396

150

A/O

去除率

90%

95%

0

出水浓度

87

19.8

150

二沉池

去除率

0

0

40%

出水浓度

87

19.8

90

砂滤罐

去除率

5%

5%

40%

出水浓度

82.6

18.8

54

《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100

≤30

≤70

3.5加药系统流程描述

3.5.1物化系统

本工程物化加药采用泵加药,通过泵送入湿药投加,加药设施采用PE药罐,加药系统流程采用如下图折示:

空气、水、药

药罐加药泵加药点

空气、水、药按一定的配比在药罐中充分混合,再由加药泵泵入药剂到加药点。

3.6主要构筑物及工艺参数设计

废水处理站主要建筑物为:

筛网、集水池、格栅池、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气浮池、中和池、调温池、UASB反应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间水池、清水池、储药房、加药房、风机房.

3.6.1筛网、格栅和集水池

1、功能:

对废水进行格栅预处理,

2、主要工程内容:

格栅池数量1座、平面净尺寸分别为6.0×1.5×1.8m,总高为1.8m,其中有效水深为1.5m,超高为0.3m,格栅池有效容积为V=13.5m3,总池容积为V=16.2m3,建于地面上,钢砼结构.

集水池数量1座、平面净尺寸分别为4.0×3.0×4.0m,总高为3.5m,其中有效水深为0.5m,超高为0.5m,格栅池有效容积为V=42.0m3,总池容积为V=48.0m3,建于地面下,钢砼结构.

4、主要设备:

a、提升泵1(自藕装置):

型号:

CP511-150

扬程:

H=15m

流量:

Q=145m3/h

功率:

P=7.5KW

数量:

2台(一用一备)

b、筛网:

型号:

WX-2500-1000

数量:

1套

产地:

东莞

 材质:

   不锈钢

c、转鼓式格栅除污机:

型号:

ZG-600

处理水量:

180m3/h,

转鼓直径:

600mm

过滤间隙:

2mm

功率:

P=1.5KW

产地:

江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