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25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卷及答案解读(4)选择题

1.()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A.热爱幼儿

B.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C•品德良好

D.身体健康

2.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o

A.确保幼儿安全

B.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C•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D.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3.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o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4.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的方式是()o

A.直接“教”的方式

B.间接“教”的方式

C.灌输的方式

D.“填鸭式”教育

5.人本位的儿童观认为()o

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

D.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6.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o

A.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B.教师的“教”

C.幼儿的“学”

D.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B.幼儿园小范围

C•课堂小范围

D.学校

9.影响幼儿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有()o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

D.幼儿的身体状况

10.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o

A.复述法

B.故事法

C.讨论法

D.提冋法

11.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o

A.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

B.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

C.是否会学习

D.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12.教师和幼儿是否建立良好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看待幼儿,即()

A.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

B.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

C.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案理念

D.是否树立了正确的知识观

13.在使用间接“教”的方式中,教师主要是幼儿活动的()o

A.组织者

B.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

C.控制者

D.引导者

14.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A.观察法

B.示范法

C.演示法

D.范例法

15.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游戏

B.交往

C.游玩

D.活动

16.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

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

17.幼儿教师是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

这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纯真美好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D.多重角色

18.在目前条件下,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A.1:

15〜20

B.1:

20〜25

C.1:

25〜30

D.1:

30〜35

19.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20.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幼儿面前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这是由于()。

A.幼儿的心灵脆弱敏感,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B.孩子也喜欢美好的形象

C.一般园长都要求教师这样做

D.幼儿教师大多是女性

21.教师与家长谈话时采用()进行交谈为宜。

A.专业术语

B.日常用语

C.普通话

D.方言

二、填空题

1.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对幼儿身心施以特定影响的(),担负着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

2.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观察力、()、()。

3.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的沟通能力、()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4.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

()、()、()。

5.教师与幼儿之问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关系可以从()和()两方面来看。

6.幼儿的发展要靠()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在()中实现的。

(2)幼儿教师的权利

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7.()是满足幼儿身体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每时每刻都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

8•教师的“教”,就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一是();二是()。

9.()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10•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

11•分组活动不像作业课那样以“教”为主,而是以()为主。

12•在间接指导中,()是教师正确把握自己角色的关键。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2.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如何理解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4.简要分析教师直接“教”的优点与缺点。

5.如何理解幼儿的活动?

6.人际交往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有哪些?

7.简述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8.在幼儿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有哪些?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2.D3.B4.A5.C6.A7.D8.B9.C10.C11.D12A13.B14.C15.D16.C17.D18.A19.A20.A21.B

二、填空题

I.教师职责;专业教育工作者;提高全民族素质

2.沟通的能力;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3.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

4.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5.社会大范围;幼儿园小范围

6.个体因素与环境;活动

7.幼儿的生理活动

8.直接“教”;间接“教”

9.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

10.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

II.幼儿的自主活动

12.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专业修养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答: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案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

的要素之一,他们有着特殊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具体分析如下:

(1)幼儿教师的地位

根据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的精神,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教师法》、《教育法》为我国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法律保障。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幼儿教师的奠基性工作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被全社会所认识,幼儿教师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人民的尊敬。

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5参与幼儿园民主经管的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3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案业务水平。

2•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答: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随机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

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

有计划地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工程,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2)沟通的能力

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教师有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可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的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一一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

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比如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沟通策略,还需要掌握传达信息的技巧。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

但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就难以达到目的。

(3)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

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发展自律等等。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就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

式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

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1分组能力。

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

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

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

它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第二,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第

三,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观察、沟通、组织小组活动等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3.如何理解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社会大范围来看

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其相互关系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

尽管幼儿年幼弱小,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一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

因此,在教育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反对专制的教师中心。

⑵从幼儿园小范围来看

在幼儿园里,幼儿和教师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则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均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

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和幼儿又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

不认识到这_点会导致教师的失职,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上述教师与幼儿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前一个方面要求教师尊重幼儿;后一个方面则要求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只有尊重幼儿的教

育才是真正的培养“人”的教育;而离开了对幼儿的教育和保护,尊重幼儿又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如何将这两个侧面加以最恰当地综合,是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幼儿关系的关键。

4•简要分析教师直接“教”的优点与缺点。

答:

教师直接“教”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的教育方式。

直接“教”的教育方式既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⑴直接“教”的优点

教师直接“教”的时候,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

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⑴幼儿的活动的作用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

幼儿园里每天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等,都是幼儿与环境中的不同对象(如玩具、老师、同伴等等),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些活动,幼儿是不可能发展的。

(2)幼儿活动的分类

幼儿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

内部活动是指不可见的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

外部活动指可见的幼儿的实践活动。

无论哪种活动,幼儿者E是活动的主体。

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①幼儿的生理活动。

幼儿的生理活动是满足身体的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它无时无刻不在幼儿的身体内部进行着。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内部工作”特别艰巨。

家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需要。

2幼儿的心理活动。

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一样,也是必须由幼儿自己进行的、极其艰巨的“内部工作”。

幼儿作为自己心理活动的主体,在作用环境的同时,他必须自己去观察、理解、记忆、思考、做出判断,靠艰苦的练习和长时间的经验去学习语言等等。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适应任务。

幼儿的心理活动带着鲜明的个体特征,如幼儿性格多种多样,兴趣各不相同;幼儿心理活动虽然是内部活动,但常常有可见的外显行为,如幼儿情绪愉快时,就会又唱又跳,计算时常用手的动作来帮助思维等。

3幼儿的实践活动。

幼儿的实践活动主要指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外部活动,它是与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为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幼儿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

前者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后者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

内部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与外部活动(实践活动)是不可分割、交融在一起进行的。

无论哪种活动,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

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将两者割裂开。

6•人际交往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有哪些?

答:

人际交往活动是指幼儿与成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和幼儿同伴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某种关系与联系的社会性活动。

人际交往对幼儿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在家庭或幼儿园中,幼儿与教师、家长、其他幼儿等结成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幼儿的社会角色也随之变化,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儿子(女儿)、在老师面前是学生、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互相是同伴。

这种变化使幼儿初步认识到社会角色的多重性,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相互关系,逐渐了解各种角色相应的责任、态度、行为准则,逐步学会在与人交往时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等等。

这样,

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自我意识就逐步发展起来,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打下基础。

⑵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

幼儿的社会知识是通过与人交往而获得的。

社会的信息主要通过家长或教师的过滤再传递给幼儿,社会的文化、道德、约定俗成的规则、规范等,都需要成人的

讲解和传授,即使是幼儿的实物操作活动,成人适时、适当的指导对幼儿经验的拓深与扩展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另外幼儿与同伴的相互交往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三十个幼儿在一起,带来二三十个家庭的不同经验,幼儿相互交谈所见所闻,相互比较模仿,游戏中相互启发影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

(3)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的小社会,幼儿在其中既实实在在地生活,又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情感的、知识技能的、态度的准备,为一生的生活打下基础。

如在幼儿园中与教师、幼儿交往的愉快体验,在交往中习得的合作、解决冲突、语言交流、相互沟通等经验和技能,不仅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过得愉快,而且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受益无穷。

幼儿在家里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完成父母给予的任务,在幼儿园里积极地参与集体的活动、关心帮助别人,由此形成的初步责任感、独立性、主动参与精神、助人为乐精神以及劳动技能等,正是今后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需要的素质。

7.简述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答:

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体的形状时,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智慧,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享受到作一个行动主体操作物体的欢乐有利于幼儿发展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其主体能动性。

(2)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尚处在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实物的动作分不开幼儿需要面前有容易操作的物体,实物操作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个

体验到自己

这一切极

一为了豔思维在

与物体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形成和发展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实物操作心一,语言帮助幼儿把动作操作转化到头脑中进行。

常常看到小班幼儿边说边做,进行“有声思维”,到了大班后默默地有顺序地做,头脑中进行“无声思维”,思维就在活动中发展起来了

(3)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实物操作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总是和思维的内容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实物操作活动在发展幼儿认知结构的同时,也成为其获取知识的源泉。

幼儿缺乏经验,很难仅凭抽象思考来认识事物,也很难仅听成人的言语讲解来理解事物问的规律和联系。

所以,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获得物理知识体的硬度、温度的高低等可以用感觉器官摸到、闻到、看到、听到的各种关于物体的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8.在幼儿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有哪些?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活动中

心、

(如物

(1)在幼儿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

1真诚。

即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的面具,而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以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人的真正面目,来面对儿童,无所躲避,更不必掩饰。

2接纳与信任。

教师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当作一个有价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他们充分地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是他们应得的权利,只有教师不以评判的态度来对待儿童,只有当儿童有了最大的安全感时,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3深切的了解。

良好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深切真诚的了解,才可能产生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给予他们以温暖和鼓励,并真诚地热爱他们。

(2)在幼儿教育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

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交谈。

而且对于新人园的幼儿要尽力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中小班幼儿往往因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友谊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儿更是把和蔼可亲、软弱可欺混为一谈。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让幼儿首先分清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而且还要幼儿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必要的责任。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

感情是双向的,只有一方的付出是得不到真正的感情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

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

护、相互支持,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良好师生关系。

在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的“主要责任者”是教师、保育员与幼儿,但也包括幼儿园中的每一个人。

只有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团结起来,保教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9.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答:

教师与幼儿主要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非言语的沟通

在幼儿园教育中,这一沟通方式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

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的态度等等,远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肯定;二是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

心理学实验表明,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

非言语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另外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也是沟通的重要途径。

(2)言语的沟通

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

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

当然,最

需要的是教师对幼儿的爱、想理解幼儿的那份渴望。

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地面向全体幼儿。

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技能是必要的,主要有引发交谈的技能;倾听的技能;扩展谈话的技能;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和结束交谈的技能。

总之,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教师有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可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

来源:

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

四、论述题-

1.试述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

答:

促进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相互作用的策略,就是让教师和幼儿有

更多的、有效的相互影响和沟通的办法,就是让教师“教”得更有效、让幼儿

“学”得更好的办法。

这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当是在教育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无论是直接“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是学习主体并不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通过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的。

(2)直接“教”时要注意的问题

1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

为改变教师单方面讲、幼儿只用耳朵听的单一

模式,应使用启发式,多给幼儿发表意见、提问、师生讨论的时间;注意根据幼儿的反馈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自己的教育行为等等。

由于集体上课的形式不容

易创造足够的幼儿参与、师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因此必须多利用小组、个别活动,多利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大量机会,与幼儿相互接触、一对一交往。

2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为改变偏重言语讲授,教师应当重视使用非言语的身体动作、表情等,如对幼儿点点头肯定、拍拍肩鼓励、微笑以示

赞赏等;多使用简单有趣的直观教具和材料,教师具体形象地演示要和幼儿的动手操作相互配合,而不是教师做、幼儿看;导人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多种游戏活动,让幼儿除听之外,能有操作、练习、模仿、实践的机会,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玩玩、消化、理解所学的问接知识,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仅仅靠作业课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3重视情感效应。

幼儿是否听教师的话,是否专心上课,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是重要的因素。

幼儿不喜欢某个老师,是决不会好好听这位老师讲什么的。

幼儿如果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远远多于鼓励、表扬,其学习情绪、自尊和自信都会受到损害。

4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