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324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4.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

2009-201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分册分章节汇编

八年级上册

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水在哪里

(2011杭州卷)1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

D

(2011金丽卷)2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水。

21.海洋(或“海”)

(2010.浙江杭州)14.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

答案:

D

第二节水的组成

(2010.浙江台州)19.科学实验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支持。

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错误的是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磁效应B。

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电解水实验导致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结构的发现

D.米勒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物质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的可能

第三节水的密度

(2011衢州卷)18.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0×103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8.9×103

煤油

0.8×103

2.7×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D

(09浙嘉)8.你在使用钢笔答题时,笔中墨水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A)

A.密度B.质量C.重力D.体积

(09浙温)7.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B

A.质量相等B.密度相等C.重力相等D.体积相等

(09浙丽)19.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说明水在不同状态、不同密度时,是如何确保水生生物生存的()D

水的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水的密度/g·mL-1

0.917

1.000

0.0008

 

A.冬季,冰沉到池塘底部,促使生物冬眠

B.冬季,水蒸气沉到池塘底部,给生物带来氧气

C.夏季,水蒸气沉到池塘底部,给生物带来氧气

D.冬季,池塘水面结冰,能隔绝冷空气,从而保护水生生物免受低温的伤害

第四节水的压强

(2011杭州卷)12.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C.P1<P2D.P1>P2

C

(义乌卷)

4.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

(2011义乌卷)37.为了参加义乌市中学生承重塔制作比赛,某校进行了选拔。

丁丁同学用横截面积为0.06厘米2的均匀竹签等材料制成了一个质量为60克、高为50厘米的三棱柱形承重塔。

,(总共只有3根竹签与地面接触,g取10牛/千克)

求:

(2)放上该物体后承重塔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

………………1分

=1.7×106帕……………………………………………1分

(2011嘉舟卷)6.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

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

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

B

(2011金丽卷)10.小朱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液面

高度差/厘米

1

5

朝上

4.8

2

酒精

5

朝上

3.8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朱研究的问题是

A.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

(2011绍兴卷)9.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

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9.C

(2010.浙江衢州)25.许多同学喜爱滑板运动。

某同学用脚对地面向后施力时滑板前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滑板由板面、支架和轮子组成,当一个同学站在滑板上匀速直线滑行时,人和滑板受到的总重力约为600牛,轮子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8×10-4米2,则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约为▲帕。

25.运动状态7.5×105

(2010.浙江湖州)39.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时留在平整沙地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如何通过脚印来估测大象的质量呢?

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往容器中装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深度相等,然后又做了脚印的石膏模型。

回到学校后测得该容器的底面积为10厘米2,容器和小钢珠的总质量为25千克。

把石膏模型放在一张纸片上画出脚印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40克。

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测出质量为5克。

(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帕。

(2)大象的质量约为千克。

39.

(1)250000(2.5X105)(2分)

(2)4000(4×103)(3分)

(2010.浙江绍兴)21.在第21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申雪和赵宏博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1)赵宏博拉着申雪在冰场上直线滑行时(如图),申雪相对于赵宏博是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2)如果赵宏博质量是80千克(包括鞋)。

他站在冰面上时,与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l6厘米2,他对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帕。

(3)在冰面上滑行时。

冰刀所经过的地方会出现水痕,这水痕中的水是冰____________而成的(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21.

(1)静止

(2)5×105(3)熔化

(2010.浙江金华)36.在上海世博园“低碳行动”展区展出了一系列高科技展项,其中包第35题周

括我国自主创新的纯电动汽车。

该汽车充足电后,在水平路面进行性能测试,记录如表所示。

求这次测试中:

(1)汽车总行驶时间。

(2)汽车水平牵引力所做的总功

(3)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36.解:

(1)根据t=s/v

=135km/54km/h

=2.5h(或9000s)

(2)根据W=Fs

=400NXl.35×105m

=5.4×l07J

(3)F1=G=104N

根据p=F1/S

=104N/O.1m2

=105pa

(2010.浙江义乌)22.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它的体温______,有尖尖的喙可以____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利于喙破树皮,找到昆虫,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________。

22.恒定增大适应(性)

(2010.浙江温州)35.温州市政府计划今年内建造4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为温州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配

套设施建设。

下表为某品牌电动汽车的部分相关数据:

 

(1)空车时,若该电动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总接

触面积是400厘米2,则该车对地面的压

强是多少帕?

(g取10牛/千克)

(2)若该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5

小时,则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

(3)该电动汽车采用铁电池供电。

如图所示

为铁电池与锌锰电池给相同用电器供电

时的放电曲线。

与锌锰电池相比较,铁电

池有何特点?

▲(写出两点)。

35.

(1)解:

P=F/S=(1600Kg×10N/Kg)/400×10-4=4×105Pa

(2)S=V.t=40km/h×2.5h=100kmW=100km×0.12Kwh/Km=12Kwh

(3)放电时间比较长久和放电时电压比较大会

(2010.浙江温州)

29.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动浇花机模型。

其原理是:

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使水流出。

温度下降时,容器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从细管进入

容器内,使得下一次温度升高时又可以浇水。

(1)若该自动浇花机因容器盖未旋紧而漏气,将会出

现什么现象?

▲。

针对这一自动浇花机,某兴趣小组想了解其浇水

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

取一个矿泉水瓶,加入足量水后,在底部插

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用台灯照射,观察水流特点,记录随时间延长从橡皮管流出的水滴

总数,整理如下表:

(2)分析实验一中数据可得:

在O~1分钟,1~2分钟,……,5~6分钟的时间段中,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实验二:

取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水,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然后用不同功率的台灯等距离照射,每隔相等时间记录水滴数。

(3)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29.

(1)水全部流出

(2)0~1分钟(3)光照强度对浇水快慢影响

(2010.浙江嘉兴)17.小明把两支同样的粉笔竖直放置在坚硬的水平桌面上。

粉笔两头横截面积不同,其中一支正放,一支倒放(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粉笔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两支粉笔都受到了桌面给予的摩擦力,且大小相等

C.由于受力面积不同,桌面对粉笔的支持力不同

D.本实验无法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010.浙江嘉兴)37.2010年世博会全面使用一种名叫LED灯的新型节能灯。

使用LED灯比旧式灯泡节能90℅,

且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见下表)。

图乙是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夜晚在LED灯的照射下,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象十分可爱。

LED灯两端电压

(V)

流过LED灯电流

(mA)

LED灯的颜色

1.8

20

2.4

20

3.2

20

 

(3)有一座“海宝”的质量为2.0×103千克,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4米2,求此“海宝”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3)F=G=mg=2.0×103千克×10牛顿/千克=2.0×104牛(1分)

P=

=

(1分)

=5×104帕(1分)

答:

(2)此时LED灯发出蓝光,(3)此“海宝”对地面的压强5×104帕。

(09浙宁)D19.如图所示,物体甲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乙轻放到甲上后,下列现

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也静止

B.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C.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

D.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静止

(09浙宁)C4.下列事例能减小压强的是()

(09浙台)

5.据报道,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

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A

A.减小对手的压强

B.减小对手的压力

C.增大对手的压强

D.增大对手的压力

(2009浙教衢)A17.某型号天文望远镜连同三脚支架总重约为300牛,支架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1厘米2,望远镜正常观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A.1×106帕B.3×106帕C.7.5×104帕D.7.5×105帕

(09浙宁)B12.如图所示,一个斜柱状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浮着一个重为5N的球。

如果把球取出,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减少值()

A.大于5NB.等于5N

C.小于5NC.与球的体积大小有关

(09浙温)23.2009年3月,在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中,中国队首次夺得冠军。

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底面积约为0.018米2,重约187牛。

比赛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冰道上滑行,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冰壶可以走得更顺滑。

(1)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

(2)用冰刷“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小▲。

(3)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约为▲帕。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惯性或动能摩擦(或摩擦力阻力)1.04X104(或10388.89)

(09浙嘉)

36.沪杭高速铁路日前正式开工建设,嘉兴一村民的别墅正好位于规划线路上,为了节约拆迁成本,他采用了整体平移的新技术,为“高铁”建设让路,见右图。

(2)这幢别墅质量达2×106千克,而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5×105帕,为防止房屋下陷,支承面至少要多大面积?

(g=10牛/千克)

(2)F=G=mg=2×106千克×10牛/千克=2×107牛……………………(1分)

P=

S=

=2×107牛/(5×105帕)=40米2(公式、结果各一分)……(2分)

答:

机械对别墅做功2×108焦,支承面至少要40米2面积。

(09浙温)18.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A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2009浙教杭)27.(6分)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N/kg)6×1042.5×105不变

(09浙金)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

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内装不同质量的细沙,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

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3或4、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

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形瓶子,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瓶和沙的总质量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填“<”或“>”或“=”)。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2牛(g取10牛/千克),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部面积为0.002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1100千克/米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第五节水的浮力

(2011杭州卷)20.如右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

子悬放入水。

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

水线在A处。

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C

(2011杭州卷)35.(6分)一个均匀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以根据物体的密度ρ1与液体密度ρ2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浮沉作出判断,请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推导出这些关系。

(推导中要求写出依据)

35.推导: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浮力F浮和重力G物

如果,F浮>G物,即:

ρ2gV排>ρ1gV物又∵V排=V物∴ρ2>ρ1时物体上浮

如果,F浮<G物,即:

ρ2gV排<ρ1gV物又∵V排=V物∴ρ2<ρ1时物体下沉

如果,F浮=G物,即:

ρ2gV排=ρ1gV物又∵V排=V物∴ρ2=ρ1时物体悬浮或在水中匀速运动

(义乌卷)25.如图甲所示,实心物体A所受的重力为▲牛,方向是▲。

把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体A的体积是▲米3。

(g取10牛/千克)

25.3(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竖直向下2×10-4(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2011温州卷)17.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

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2011湖州卷)22.元宵佳节,湖城许多人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

(1)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灯罩外的空气密度。

22.

(1)小于

(2011湖州卷)25.如图为某中学生发明的验磁器,其制作方法是将小磁针穿过泡沫塑料,调整泡沫塑料的体积与位置使小磁针水平悬浮在水中。

(1)小磁针和泡沫塑料悬浮水中时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们所受的重力。

25.

(1)等于

(2011湖州卷)36.为了激发人们对废物再利用的意识,关注海洋生态健康,探险家大卫·罗斯柴尔德乘“普拉斯提基号”帆船横渡太平洋。

该船的建造使用了大约1.25万个充满CO2的废弃塑料瓶(如图)。

(1)此次航行表明,废弃物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同时避免废弃物污染海洋。

使用过的矿泉水瓶属于▲(选填“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

(2)为了防止塑料瓶碰撞变瘪,船员在每个塑料瓶中添加干冰(固态CO2),干冰吸热会转变为CO2气体,这利用了干冰的▲(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若该船排开海水的体积为20米3,求该船受到的浮力。

(海水密度:

1.03×103千克/米3)

36.

(1)可回收垃圾(2分)

(2)物理性质(2分)

(3)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海水gV排=1.03×103千克/米3×10牛/千克×20米3=2.06×105牛(3分)

答:

该船受到的浮力为2.06×105牛。

(2011嘉舟卷)25.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趣。

爱动脑的小华观察右图景色后写出下面两条科学知识,请你帮助填写完整。

(1)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重力。

25.

(1)等于

(2011绍兴卷)

25.小敏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实验(所用弹簧秤的单位是牛),先后用弹簧秤测物块在空气中和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的重。

(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

(2)物块浸入溢水杯前后,杯底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25.

(1)2

(2)不变

(2010.浙江衢州)27.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水上自行车。

她在普通自行车上安装8个密闭的空水桶(每个水桶体积为0.02米3),并在车后轮装上若干塑料片。

该同学在水面上骑自行车匀速前进时,平均每个水桶约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在水中,不计车轮和塑料片排开水的体积,则此时水上自行车受到的浮力约为▲牛。

27.800

(2010.浙江湖州)29.2010年5月28日清晨,美国男子乔纳森用一大簇氦气球绑在椅子上将自己送上天空(如图),实现了人类首次靠氦气球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壮举。

(1)氢气密度比氦气小,乔纳森采用了氦气而不是氢气作填充气体是因为氢气具有性。

(2)若整个装置的总体积为100米3,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则整个装置受到空气的浮力为牛。

(3)乔纳森为了降落,剪断了几个气球的绳子,则整个装置所受的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

(1)可燃

(2)1290(3)变小

(2010.浙江绍兴)

20.将一半径为R的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2R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水未溢出。

下图能反映金属球从水面刚接触处开始至容器底部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金属球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的是(C)

(2010.浙江金华)28.长方体物块A、B的高和底面积如图甲所示。

把它们放在水中时,物块A处于漂浮,物块B处于愚浮,如图乙所示。

则在乙图中,A、B两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较大的是。

按图甲把A、B两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较大的是。

28物块B物块B

(2010.浙江义乌)34.平常我们吃熟鸡蛋时,发现被蛋白质包围的蛋黄是圆球形的,那么生鸡蛋的蛋黄形状是否也是圆球形的呢?

为探究这个问题,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下面的实验,同时还查阅了相关材料。

步骤一:

取一只玻璃杯,里面盛小半杯清水,在清水里加入一大滴菜油,发现菜油滴到水面上后呈薄片浮于水面;

步骤二:

再取一定量的酒精,沿着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发现随着倒入酒精量的增多,油的薄片慢慢变小,厚度渐渐增加,变成扁球形,最后演变成圆球形,悬浮在酒精溶液中。

小资料:

当油滴处于悬浮状态时,表面张力会使它的表面积可能缩小到最小值,而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以球形的表面积为最小。

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生鸡蛋中蛋黄的形状是______形;

(2)请从密度的角度分析油滴处于悬浮状态的原因;______

(3)该实验体现了哪一种科学探究方法?

______

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对照法

34.

(1)圆球(回答“球”也得分,回答“圆”、“扁球”不得分)

(2)水和酒精混合液(酒精溶液)的密度等于油滴的密度(填写“酒精或水的密度和油滴密度相等”不得分)

(3)B

(2010.浙江义乌)20.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

甲和

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所示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

乙B.

甲=

乙C.

甲<

乙D.无法判断

(2010.浙江台州)22.2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德国选手保罗·比德尔曼穿上了一款高科技连体泳本。

这款泳衣表面采用轻型聚合材料,能够捕获空气增加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加运动员在水中受到的;同时它还使运动员身形光滑,从而减少了人体与水之间的。

22.浮力摩擦力(或摩擦)

(2010.浙江温州)24.为了验证空气有质量,小明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一)取一支轻质、粗细均匀的直木条,用刻度尺确定其中点,

用细线将其悬挂,静止后直木条恰好保持水平平衡。

(二)将A、B两个质量相等的未充气的气球挂在直木条的

两端,静止后直木条恰好保持水平平衡(如图甲)。

(三)将A气球拿下,给它充足空气后再挂上,结果A气球

一端下沉(如图乙)。

(1)小白重复上述实验,在步骤(三)中出现小失误,把充气

的A气球挂上,静止后直木条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