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34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docx

指南针协会下乡支教教案模版仅供参考

六盘水市盐井乡灯光小学

杨毅写

2013年1月7日

教案大纲

本次支教分三个板块,复习二年级上册的一些重难点,趣味数学,学习少部分不分新课。

由于时间太短,很多知识点只能大体的讲一下,最主要就是叫孩子们的一些思考问题和坚决问题的方法。

可是的安排上复习课大概4课时,趣味数学1课时,新课9课时。

以下是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教科书第8——33页)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算和口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本单元的安排上是按进位加——退位减——加减混合——估算——应用园地这一顺序去安排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

四、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趋乐等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采用动画片——《数学荒岛历险记》的故事情节导入、情景创设、动手练习和游戏等方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整理本单元学的内容。

1、进行谈话引入。

师:

大家都看过《数学荒岛历险记》吧!

(看过)

师:

今天罗克他来的我们班,想邀请我们二

(2)班所有同学一起去营救咔不。

你们愿意吗?

(愿意)

师:

但是要进入数学荒岛,必须通过考验。

你们有信心吗?

请看考验题:

2、考验题:

将这些算式分类:

22+4668—4295—2750+27—3617+24+1836+35

可能学生有很多分类方法,直到学生将这些算式分为加法、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

加法还可以怎么分?

减法还可以怎么分?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注意:

相同点:

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不同点:

进位加要注意:

满十进一。

退位减法注意:

退一当十。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要注意:

从左往右计算

师:

大家总结的很好,那么你们会学以致用吗?

咱们来进行分组比赛。

看那一大组做得又对又快。

一大组做加法,二大组做减法,三大组做连加,四大组做加减混合题。

比赛开始。

6人上台板书。

全班交流答案,如果对就用手势“V”来表示,如果错了用手势“X”来表示。

师:

恭喜大家通过考验。

来到数学荒岛。

罗克:

欢迎大家来到数学荒岛。

这里设计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同桌交流、动脑思考的机会。

孔子曰:

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有的知识。

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他们初步归纳能力。

二、练习巩固

博士:

嘿嘿,不管你带来多少帮手,只有闯过四关,才能救出咔布。

(配音)

师:

孩子们,我们要凭我们的细心、聪明和勇敢闯过这四关,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准备好了吗?

1、闯关一:

数学荒岛上的东西可真神奇,你们看树上挂满了像饮料一样的果子。

大家一起来摘果子吧。

8道口算题,每小组回答一个。

师:

我们既摘了果子又闯过了第一关。

大家高兴吗?

(高兴)可是咔布受伤啦,快去医院看看吧!

2、闯关二:

数学医院改错

罗克:

博士正在惩罚咔布们。

它们受伤住医院啦,快去看看吧!

(配音)

我们只有将这些竖式的毛病找出来并改正,才能治好咔布们。

再请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并说出正确的算式。

点名然后回答。

①第一题,38+5=88(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第二题:

(49+44=83)(满十加一)

③第三题:

(81-49=42)(借一少一)

这里通过设计出错题上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总结能力。

3、闯过三:

填空。

 师:

咔布们的病刚好,博士又要强迫咔布们生产出他要的数字,你猜这些咔布各生产了那些数字?

90-54=3617+79=9643+8=5182-36=46

三、联系实际,开放练习

1、、估算。

师:

大家都很了不起,大家辛苦啦,罗克为了感谢大家,特意去给大家挑选好吃的?

瞧,选了全家桶(64元),披萨(29元)。

罗克带了100元,你觉得钱够么?

出现①精确计算64+29=93(元)②100逐个减100—64—29=7(元)③估算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这种情况,一般用估算来帮助我们迅速的解决问题了。

这样既方便有迅速。

通过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还要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并且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

2、休息(播放《数学荒岛历险记》的主题曲。

师:

好吃吗?

大家做好吃的样子,吃完东西休息一下。

然后才更有精神去救咔布。

全体休息,跟着音乐一起唱。

3、解决问题。

(第四关)

师:

博士为了庆祝即将成功,他命令小胖的叔叔给他用面包做面包桥。

小胖正在为他的叔叔运面包。

第一次运来45个,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运16个,第三次比第一次多运47个。

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

(提醒做题之前先看清条件)

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

老师挑选了三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你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好,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第一个:

第二次运来多少个?

(45—16=29(个)

第二个:

第三次运来多少个?

(45+47=92(个))

三次一共运来多少个?

(45+29+92=166(个))

先让学生做,然后请人讲是怎么做的?

这里设计的提问环节是开拓学生思维的一个好机会,我个人认为学生提问越多越好,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大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播放咔布得救的视频。

三、课堂总结:

通过大家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成功救出咔布。

现在我们回到课堂上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的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初步归纳所学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相同点不同点

加法

不进位数个

进进位位位满十进一

减法

不退位对算

退位齐起借一当十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

第二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数学课本P38、39,例1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感受到祖国的魅力,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学准备:

PPT,小五角星,白纸,长方形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由国庆节-祖国妈妈的生日导入,引出五星红旗,让学生观察五角星。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初步认识角

1、找角

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里也有角,汇报。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物品,看看是否与你找得相似,说一说这些物品上的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2、折角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新的角。

2、摸角

请同学们再把你折的角拿出来,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

3、角命名

让学生根据先前的感受,然后对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

板书: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出示角的童谣,让生朗读熟记。

4、小小练习

巩固刚才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掌握,能初步判断角。

(2)感知角的大小

1、制作活动角

在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组用两根硬纸条动手制作一个角。

把角的两边往外拉,会怎样?

把角的两边往中间推,这个角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比较角的大小

长度不一样的两个角,比较大小。

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第一关:

判断是否是角

第二关:

找规则图形的角说说原因

第三关:

找下面图形的角(三条线)

第四关:

找下面图形的角(四条线)

四、课堂总结,引发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1、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

2、学生创作有角的画。

3、课后思考题

 

第三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表内乘法及教材第四单元和第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②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

并能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③过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提高学生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熟记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突破方法:

通过合作探讨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指导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一复习引入

①口算出示卡片

②引出课题

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①复习乘法的意义已及各部分的名称。

5×2=10读作:

②复习乘法口诀

背诵口诀表。

三重点问题

①4+4=()×()6+6+6=()×()

②6×9=54读作

③6×9=54中,6和9是(),54是()。

④8与7的和是多少?

列式()

8个7的和是多少?

列式()

 

四当堂训练

1、补充口诀。

五六()三四()六九()

()二十一()四十五()六十三

2、把加法改写成乘法。

7+7+7=8+8=9+9+9+9+9=6+6+6=

3、口算。

4×8=5×7=6×9=3×6=

6×1=0×8=8×5=3×3=

4、6×6=36

5、解决问题。

①买一副手套8元,买3幅多少钱?

②小林每天都练2张字,一个星期练多少张字?

③编一道乘法题,并解答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的复习

①复习乘法的意义已及各部分的名称

5×2=10读作:

②复习乘法口诀

背诵口诀表。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

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

四人小组(依次编号1—4号),每组一只茶杯、每人2张长方形纸。

【教学方法】

媒体设境,故事引入;动手操作、观察辨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

猜一猜

1.师:

猜一猜这是什么?

2.公布结果。

问:

为什么大家都没有猜对呢?

3.《盲人摸象》的动画片,边看边想,有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

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象盲人一样,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板书:

相同的物体)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

(板书:

不同的样子)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下面的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

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3.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两个相对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1.指导“拍照”的方法。

你们想不想自己拍些照片?

你有照相机吗?

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架小相机,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对准你要拍摄的物体,看清楚了就“咔嚓”拍下来。

今天我们要评出“最佳摄影奖”。

2.给茶杯“拍照”。

每组一只茶杯,放在桌子的中间,(茶杯把子朝讲台的方向)不能转动茶杯。

用“相机”对准茶杯,“相机”的高度要与茶杯一样高,看清楚茶杯的样子,然后拍下来,照片就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了。

你们都看清楚了吗?

记在脑子里了吗?

你能把拍的照片印在纸上吗?

把你拍到的样子画下来,你拍到的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

3.展示,评价。

指名出示:

你画的是茶杯吗?

茶杯的把子呢?

为什么看不见?

(因为茶杯的把子是朝前的,你坐在茶杯的后面,所以就看不见把子。

)画得和这个同学一样的请站起来?

为什么你们看到的和他一样?

(因为站在相同的位置来观察这只茶杯的。

指名出示:

和这个同学观察的位置相同的同学请起立,你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吗?

这个长方形是什么?

这两个同学坐的位置是怎样的?

他们看到的茶杯样子又是怎样的?

指名出示:

和这个同学观察的位置相同的同学请起立,你们看到的茶杯都是把子朝左的吗?

猜猜你们对面的同学看到的茶杯有把子吗?

有,把子朝那边?

指名出示:

你们猜对了吗?

4.辨认照片: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茶杯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上去。

5.换个观察的位置,再给茶杯拍张照片,请同组的同学做出评价。

四、练习。

1.课本94页小猴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集体校对。

3.补充练习:

观察恐龙玩具

4.补充练习:

观察一摞数学书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不同的角度)

教师小结: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的位置

相同的物体———→不同的样子

 

第五课时趣味数学1

教学目的

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增强孩子没得想象力和反应力,发散思维,同时掌握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习方式

本节课用试题加讲评

课程内容

找规律

(1)2、4、6、8、()、()

(2)1、4、7、()、()

(3)30、25、20、()、()

(4)5、2、8、2、11、2、()、()

(5)1,2,4,7,11,16,()、()

2

7

10

10

4

1

10

1

6

3

5

10

3

(6)

 

下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找出它的变化规律后,请你在括号里画出最后的图形()。

想想填填

1、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口人。

2、把2、3、13、18分别填入下面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

把1~9九个数字填在括号里,(每个数字只能用1次),组成三道正确的算式.

()+()=(),()-()=(),()×()=()

用○,★,△代表三个数,有:

○+○+○=15,★+★+★=12,△+△+△=18,那么○+★+△=()。

有一次小云去买玩具,他买了一架小飞机用去了他带去的钱的一半,之后他又用2元钱买了一个小汽车,最后还剩下5角钱。

问小云最初带了()钱。

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对他的学生说:

“给这个数加上9,再取和的一半应是5.”他叫学生们把这个数算出来.你会算吗,这个数是()。

大、小两个数之和为10,之差为2,大数是(),小数是()。

小军、小方和小雄共有12本小人书,小军比小方多2本,小方比小雄多2本,问:

小军有()本,小方有()本,小雄有()本。

看下图,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分,王老师在学校()小时()分。

已知:

求:

一个□等于()个○。

课后作业

没给人回去后准备一个有趣的数学题或数学故事,下节课将给同学们听,如果讲得好的奖励一颗棒棒糖。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1、数数。

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

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3、关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

(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

教学措施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计

第六课时数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

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

学具:

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

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

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

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

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

板书:

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

板书: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

“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

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

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

10个一百是一千。

说明:

“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

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

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谁来数数看?

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

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

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

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

教师提问:

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