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049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docx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

如何克服原有的评价模式的缺陷和局限,在原先经过多年改革评价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构建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通过三个阶段对学生践行学习研究及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探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评价个性化全面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宗旨和改革方向,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强调学科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强调学科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生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育有效性和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如果没有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但是,由于对学习评价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唯一手段,教师为取高分而教,学生为取高分而学,出现了“高分低能,死记硬背”等现象,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出现问题。

为此,要认真反思我们的评价观,并对现行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一)现行高中政治学科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评价方面有了重大改进,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为此,我们于二OO二年底开始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设计了多个问题,采用单选方式,就学习评价、学习结果,学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广泛的调整,认为政治课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主要看考试分数占35%,日常行为占19%,“学习过程”占24%,三个方面结合占24%。

而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试分数”占65%,“日常行为”占8%,“学习过程”占10%,“三者结合’占15%,不表态有2%。

这说明。

学生对学科学习评价要求与现实的评价标准相差甚大。

在现时中学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普遍是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即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是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或者用于证明和选拔。

我们常用课堂少测检查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果,用单元测验检查学生对某个或某几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怎样,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用于评定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

升中考试和高考更是决定学生前途的唯一考试。

终结性评价手段由于在效度和信度方面有一定的保证,它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的唯一手段,则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政治课学习考试是必要的,但要把终结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而现实中过分看学科知识考试结果,忽视或轻视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和学习过程的情况,这不仅违背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也违背思想政治课的特殊规律,更违背学科的性质、功能和价值取向。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它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这些都是政治课教学应承担的责任,而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制约着新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又是政治课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特点是实践性,这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力和生命与实践深深联系在一起。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课堂,而应直面广阔的,变化着的社会,不断充实已有的知识,补充党和政府对高中三年有关的思想政治的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引导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取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和实践活动,对原有的过于单一,关注学生成绩,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的评价系统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构建的形成过程

1998年,中学政治学科率先使用新教材,在深人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政治学科的实际,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经过多年分年级的推进试验,构建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展性,创新性的教改方案,这一方案主要是指闭卷笔试以外,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信息收集,综合分析,思辨评价,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本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研究的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但每一阶段又有所侧重。

第一阶段,1996学年起,结合高一年级《经济常识》,选择社会热点内容开展学工调查,结合重点理论进行市场调查,侧重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同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相结合的问题,突出探讨式、实践式、开放式、创新式的教学系统。

第二阶段,1997学年起,结合高二年级《哲学常识》多种形式的课改试验,围绕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讨论、辨论。

政治主题会。

侧重研究教法、学法引导学生反思推理过程和质疑结论。

第三阶段1999学年起,结合高三《政治常识》,引导学生运用阶段分析方式,辨证的方法认识国内外的政治现象,把握现阶段我国的方针、政策,着眼于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侧重于大环境,小论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三个阶段是:

实践探讨——质疑反思——主体反馈的项目构成,体现了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年龄与知识的阶段性,富有创新性、研究性、主体性、激励性,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见第四部分)

三、高中政治学科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的整体构建的思路:

基本理念→评价目标→建构原则→评价项目→评价诊断→实验模式→等内容构成

(一)转变评价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

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对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高上。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迈向ZI世纪的新时期召开的全教会,更是突出地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实施和基础教育的重点。

在新科技高科技不断涌现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里,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自我教育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

因此,更使学生对学习形成浓厚兴趣和进一步吸取新知的持续发展的愿望,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如过分重视间接经验的系统传统和获得,忽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习得,尤其忽视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从事自主探究,课题研究、社会调查,这些直接经验给学生带来的体验,感受,经历和回忆是有主要的教育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拓宽评价的视野。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实践性评价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是面向未来的、发展的、动态的,其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育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探究新型的评价模式,充分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三大基础:

能力基础、思维基础、素质基础,实现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

(二)明确评价目标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丸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激励每一个学生发展,促进政治学科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用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此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辩论、讨论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3、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对社会的参与性和责任感,增长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

4、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勤奋、坚强、独立,自律和自强不息的优秀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政治学科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要重视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则,扎扎实实地达到新的目标,评价导向要从实际出发。

建立一种激励改进的机制,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发展个性的需要,使评价成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2、“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最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多角度评价,即从不同角度审视过程和效果,坚持评价的多元化。

3、坚持评价学生差异性与整合性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

爱好、个性等个体的差异性,给学生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整合性强调整体性情景,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潜能。

4、坚持评价的开放性与客观性原则,开放性评价就是要面向实际,面向社会,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因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

(四)实施评价模式(见第四部分)

四、实施模式

(一)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

开学之初,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准备情况,包括学生学习兴趣、爱好、个性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达到预期的程度等。

教师要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政治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选择相应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高中政治学科分别由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高三政治常识,三部分知识构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作为定位性评价在学期初进行,为教师选择何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或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作准备。

安置性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对话,小组座谈,学习交流等方法进行。

(二)教学中的评价一一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方了解学习的独立性、思维性、能力等方面,有否进步,有无学习困难。

1、诊断性评价:

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方案的诊断性,通过对学生个案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以便改进。

布卢姆认为:

“教育中的‘诊断’,不限于辩认不足或问题,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的识别”,改进,即改进学生不足之处;发展,就得准确提出学生可发展的优点和才能,从便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形成性评价

作为对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了解检查学生学习政治。

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效果,随时了解学生对政治知识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潜质,促进教与学的双向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性评价除了注重学科课外,我们还进行了专题作业,信息交流,践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尝试。

(1)专题作业

传统的教学体系是,学完一课,进行单元测验,这是测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做法。

但是,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学习,学生练就相当高超的应试本领和技能,但学生一旦进人社会就变得默默无闻,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专题作业是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倡导的,他提出,为了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学校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专题作业是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设计的,能很好反映出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表现出的智力类型和特征。

(2)践行学习

在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善于启发,。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和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挖掘知识深度和广度,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

我校高中政治课开展践行教学总体策划及其评价模式,分别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高一年级政治课践行情况及评价模式

(一)选择热点内容开展学工调查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热点问题,结合《经济常识》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十五大报告中有关论述,然后组织学生到实行股份制的广州第一水泵厂学工调查。

该厂领导详细介绍了十多年来,水泵厂改革前后的变化:

实行股份制后,工人与干部关心企业发展,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的收入增加了反过来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过学工劳动,学生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中举步维艰,要生存就得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发展。

多年来,我们结合政治课教学把水泵厂作为高一级的学工基地,并长期坚持下来。

学工调查,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将调查的材料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教学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零碎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教材的原理观点总结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认识。

要求学生以5人小组为单位出手抄报,写政治小论文,其中有两篇政治小论文参加市评选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生通过学工调查,参与实践,既了解社会,又学到了实际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与工人劳动,学会了协作,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做人。

(二)进行市场调查,加深对重点问题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讲清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多联系日常的实际,为了加深对重点问题“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所有制、市场经济”等的理解,指导学生对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将学生的视野从水泵厂移向社会,拓活动课,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1)从2元店、货仓式商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从电器、电脑市场价格的变化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3)分析国有企业的破产说明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4)针对市场上伪劣、假冒商品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产品质量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5)谈对下岗的认识;(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既要讲物质利益原则,又要反拜金主义;(7)抓大放小是否适合当前生产力的发展;(8)从“广百”等国有企业的效益看改革开放的成就;(9)从扶贫济困、助医助药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风尚等等。

具体要求学生以5人为一组,自选题目制订计划,选地点,落实调查目标,完成调查任务。

教师发放调查表129份,收回121份,学全调查了118个单位,其中调查国有企业41个,事业单位27个,专卖店26个,货仓式商店12个,2元店5个,外资企业4个。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经济常识的理论,编制成小品、表演剧,筹备新闻发布会、演讲、讨论或辨论活动项目等。

教师要密切留意各组的准备情况,因组施教,分类指导。

并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在讲解课本理论时,结合学生各方面的调查信息,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拓宽了知识的范围。

(三)召开多种形式的政治主题会,搞活活动课

组织各班召开政治主题会,由各小组演绎自己的作品。

形式有小品、小话剧、相声、讲演等,学生反应热烈,情绪高涨。

在主题会中,学生把平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最深的东西,经过思考,再以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主题会的召开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参与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工作能力。

例如:

高一(4)班小品《朔州假酒案》,揭露了某些不法之徒只顾自身利益,为获利而不择手段,造成了多人因喝假酒而丧命的事实。

这个极富说服力的小品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两个文明一起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理论观点,学生将这些内容融汇于表演之中,既加深了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巩固了记忆,又可以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启发。

高一(4)班参加小品剧演出的吴达伟同学说:

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改变了过去在课堂呆着听讲,死记硬背的教法。

经过社会调查、召开主题会,大家相互观摩学习,使我们于笔声中受到启发,于娱乐中学到知识,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四)改革封闭式的评分制度,实行开放式评价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张嘴、一本书的教学形式,同时评价考核标准也应进行改革,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

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学习评价要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原则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平时的作业,测验等评价形式,还可对学生参与活动课的表现、能力作出评价为改变过去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封闭式评分制度,我们分别采用了以下方法:

(1)对学工手抄报的作品让各学习小组去评分,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

(2)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先由各小组评分然后交教师评定,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5%;(3)各组在政治主题会上演泽的作品则以能否反映调查内容,能否运用经济理论,内容是否真实等由全体同学评分,各占10分,其总成绩列为学生的学期平时成绩;(4)课前10分钟的新闻发布教师评分。

平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或以各种形式演泽理论,期末,教师对学生在参与活动课的表现给予学期平时成绩相应的加分。

这种灵活开放的评分制度,从过去的“供给制”转变为“自助餐”式合作学习式一种全新的演绎,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改革评分标准,能测度学生的行为及其变化,及时了解其思想认识的情况和变化,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第二阶段:

高二年级哲学常识践行情况及评价模式

1、创设情境,确定选题

问题发现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否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往往能反映出其学习态度与去向,重视创设建构意义情景,从中发展学生思维是教学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教师列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激发其疑惑,并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推动其创新与探索精神。

教学中,渗透各类专题性讲座为学生选择研究选题带来更多的启示。

结合时政热点,然后综合起来,列出以下9个问题:

(1)我国建立经济特区20年来,如何切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网络经济需要奠定人才基石;(3)坚持适度原则,促进经济发展;(4)用哲学观点分析“发展——中国的主题”;(5)2000年年底广东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可望如期实现的哲学道理;(6)运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才能发展;(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哲学道理;(8)“扶贫助学作为一种新风尚,作为受助学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请用哲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9)分析当前我国“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为主题”的哲学道理。

这些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介绍,展示尚未清楚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最终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打下了基础。

2、指导活动,鼓励创新

问题的提出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它是学生探究欲望的表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在“你发现了什么”和”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两点上开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与方案,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话,将个人思维与智慧提供给整个学习探索群体所共享。

因此,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允许不同学生持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讨论对比中,思辩假设的长处与短处,学会从自己和他人错误方案中导求新的假设。

具体操作上经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环节;以4-6人为研究小组,利用寒假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各组将调查成果写成剧本并自制人件在班上作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化及创意性,以上从确定选题→课题调查→网上查询→总结成文→演泽汇报等过程。

是学生参考有关科学的思维探索过程。

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信息(鼓励学会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网络进行查寻和交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精神具体化,并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

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求异思维和创意性。

如何从大量研究材料筛选、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等方面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这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泽。

所以在引导学生选题的同时,注意帮助他们学会用审视的眼光,查阅大量的与其相关资料,要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从个性概括出共性,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会站在更高、更广、更新的角度思考。

全级学生制作多媒体软件22个,调查报告183篇,其中较多与当前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的如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批判法轮功,网络利与弊,环境保护等。

3、利用媒体,引导点拨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科技信息量急剧膨胀,仅仅停留在教材或参考资料上远远不够的,应鼓励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查寻和交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精神理性化、科学化、信息化,并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帮助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

高二

(1)班朱博夫同学的研究小组利用电子计算机自行制作了“认识社会,迎接挑战”为主题的电脑软件内容有:

“网络利与弊”、“绿色与灰色”、“财富论坛——国企改革”、“恶梦的猛醒——批判法轮功”等,在全市公开课中演示,受到教研室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赞赏。

多媒体创意课改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扩大学习空间,突破课堂45分钟的界限;通过以知识作为载体,学生发挥其生命运动,去思考、去讨论,得出认识,悟出道理。

由学生自制软件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了学生课题的研究的良性循环。

4、正确评估,重在鼓励

改革评价制度与方法是践行教学的重要一环,现行的评价方式,压抑了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试评价不是教育的目的,仅是手段,素质教育不等于取消考试,而是改善考试和评价,要改革过去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封闭评分制度,实行“多维度评价”。

如何评估学生参与践行教学研究,是一项难度颇大的问题,是相关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评估的学生课题研究是难以维持和持久发展的。

从面上看,应将学生的个人研究纳入学生成绩评分体系,对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充分肯定,具体框架是:

学期考试40%,专题作业占20%,课题研究占30%,时事评述占10%,合计100分。

平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表现在平时成绩一环作相应的加分。

评价是综合的、连续的,目的是改善教学,而不是选拔追求的数量结果,而是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评价也要学生参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也有发言权和判断权。

从点上看,对在课题研究方面卓有效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科研导师制”,进行长期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