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054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 苏教版必修1.docx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B卷苏教版必修1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FeCl2

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全部

2.一种盐X和NaOH溶液共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将Y经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一种酸Z,再将Y和Z反应又可生成X,则盐X是(  )

A.NH4NO3B.NH4ClC.(NH4)2SO4D.(NH4)3PO4

3.如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4.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强于I2

D.品红试纸、蘸有KMnO4酸性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

SO2具有漂白性

5.香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①无水CuSO4,②澄清石灰水,③加热CuO,④生石灰,⑤品红溶液,⑥KMnO4酸性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检测香烟烟雾通入药品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⑤②①④③B.①⑤⑥②④③C.③④②⑥⑤①D.②⑤①④③⑥

6.某集气瓶中的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

再拿走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体中的(  

A.N2、NO2、Br2B.NO2、NO、N2C.NO2、NO、O2D.N2、O2、Br2

7.在100mL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混合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

A.0.0075mol·L-1B.0.008mol·L-1C.0.075mol·L-1D.0.08mol·L-1

8.对于1mol/L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

A.将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溶于1L水配成溶液,即可得到1mol/L的氨水

B.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

C.1mol/L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

D.将1mol/L的氨水与3mol/L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氯水中Cl-、NO

、Na+、SO

能大量共存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

+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

、NO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10.U(铀)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常见化合价有+4价和+6价。

硝酸铀酰[UO2(NO3)2]加热可发生如下分解:

UO2(NO3)2―→UxOy+NO2↑+O2↑。

在600K时,收集满一试管气体产物,并将试管倒扣于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

则生成铀的氧化物中铀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B.+6C.+4和+6D.0

11.将6.4g铜与400mL5mol·L-1的足量HNO3溶液充分反

应,还原产物为NO2和NO。

如果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含有H+amol,则此时溶液中NO

的物质的量为(  )

A.0.5amolB.(a+0.2)molC.2amolD.(0.2-a)mol

12.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mLB.45mLC.30mLD.15

mL

13.以下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①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氧化性强

 ②常温下氯气是气态而硫是固态 ③氯气能溶于水而硫难溶于水 ④HCl比H2S稳定 ⑤H2S能被Cl2氧化成硫单质 ⑥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⑦氯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要容易进行 ⑧氯的最高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价为+6价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⑦C.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

14.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

15.(13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

常温下X和H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1molX分解得到A、B、C各1mo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G+H―→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C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C后采用加压、降温液化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6分)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性实验:

甲组:

为了探究Cl2和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

(2)在装置D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3)装置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乙组:

为了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则装置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当通入SO2时,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SO2表现出性。

(5)若装置Ⅱ中装有5.0mL1.0×10-3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5mol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你认为乙组设计的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

(填“有”或“无”)。

如果有,请写出改进方法:

(如果无,此空不答)。

17.(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

”,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下图甲所示,方案二如下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N2O4存在产生的影响)。

已知①空气中O2体积分数约为1/5。

②4HNO3(浓)

4NO2↑+O2↑+2H2O

③2Cu(NO3)2

2CuO+4NO2↑+O2↑④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1)试分析两个方案能否验证NO2能否支持燃烧,说明原因:

方案

能否验证

原因

(2)为了更直接说明“能否支持燃烧”,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注射器作反应器,对铜与稀HNO3反应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根据实验操作完成有关问题(假定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4∶1)。

(1)上图是一支规格为50mL的注射器(活塞与针筒间的润滑性好),拔出针头,加入48mg铜片,然后在安针头处套上软胶管。

(2)先抽取少量6mol·L-1的稀HNO3,并立即排至废液缸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吸取10mL6mol·L-1的稀HNO3,把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反应开始时缓慢,逐渐加快。

预期在注射器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打开止水夹,立即将活塞拉至36.2mL处,夹好弹簧夹,观察到________,轻摇注射器几下,静置,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重复以上操作几次,至针筒内最后无NO为止。

针筒内溶液中c(NO

)为________,c(H+)为________。

共抽入空气体积至少为________。

(5)该实验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探究实验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

(1)一定条件下,将少量的镁粉与足量极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Mg+  HNO3

       +  NH4NO3+  H2O

(2)为了测定某镁铝合金中两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某同学取一定量镁铝合金与足量极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

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逐滴加入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定量玻璃仪器为。

图中O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由上述图形分析可知,溶液中结合OH-能力最强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下同)、最弱的阳离子是。

③通过上图数据计算知:

合金中两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n(Mg)∶n(Al)=。

1.A解析:

因2Cu+S

Cu2S,故Cu和S不能直接化合生成CuS;S+O2

SO2,两者不能直接化合生成SO3;2Fe+3Cl2

2FeCl3,两者不能直接化合生成FeCl2。

2.A解析:

由题意可知Y为NH3

,Z为HNO3,则X为NH4NO3。

3.B解析:

NaOH溶液不能吸收NO,不能引发喷泉现象。

4.B解析:

浓硫酸进入注射器中与Na2SO3晶体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SO2不能使石蕊试纸褪色,A项错误;SO2使品红试纸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性,SO2使KMnO4褪色是

由于SO2的还原性,D项错误;SO2污染空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B项正确;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I-氧化成I2(氧化性I2强于SO2),C项错误。

5.B

解析:

先用无水CuSO4检出水后,通入品红溶液中检出SO2,然后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SO2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测CO2,再用生石灰除去H2O(g)后,才能通入CuO中检测CO。

6.A解析:

气体呈红棕色,说明含有NO2或Br2中的至少一种,溶于水得橙色溶液,说明气体中含有溴蒸气,所得无色气体遇空气重新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含NO,即原气体中有NO2,则原气体既有NO2也有Br2。

7.D解析:

由题意知Br2能氧化H2SO3,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H2SO3的还原性强于Br-,在HBr和H2SO3的混合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H2SO3,依据电子守恒,0.01×2=0.1×x×2+0.1×x×

(x为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则x=0.08mol·L-1。

8.C解析:

A项中,溶于1L水配成溶液,溶液的体积不是1L,故A项错误;B项中,由于氨水的密度ρ<1g/mL,所以1mol/L的氨水的质量分数=

>1.7%,错误;等质量的1mol/L的氨水与水相比,前者体积大,所以二者混合,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mol/L,C项正确;1mol/L氨水和3mol/L氨水浓度不同,密度不同,故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不为2mol/L,D项错误。

9.CD解析:

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SO

,故A错;SO2通入碘水中被I2氧化生成SO

,故B错;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在强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AlO

和NO

(硝酸与铝反应不生成氢气),在强碱性溶液中,C中离子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酸性KMnO4溶液能将SO2氧化成硫酸,故D正确。

10.B解析:

由4NO2+O2+2H2O===4HNO3知UO2(NO3)2分解得到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即化学方程式为2UO2(NO3)2===UxOy+4NO2↑+O2↑,则x=2,y=6,UxOy中U的化合价为

=6。

11.B解析:

由反应后n(H+)=amol知,6.4gCu完全反应,即溶液中溶质为HNO3和Cu(NO3)2。

由电荷守恒知溶液中n(NO

)=n(H+)+2n(Cu2+)=n(H+)+2n(Cu)=amol+2×

=(a+0.2)mol。

12.A解析:

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O2得电子数等于Cu2+结合的OH-数,故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

=0.06L=60mL。

13.D解析:

判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

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故选D。

14.CD解析:

X是CO2和SO2的混合气体,Y是NO2气体。

在BaCl2溶液中,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HNO3将H2SO3氧化成H2SO4,进而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CO2和NO两种气体从Z导管逸出,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NO2。

15.

(1)NH4HCO3 H2O

(2)①C+4HNO3(浓)

CO2↑+4NO2↑+2H2O

②4NH3+5O2

4NO+6H2O

(3)3Cu+2NO

+8H+===3Cu2++2NO↑+4H2O

(4)NH3易液化

解析:

X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A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D,说明A是二氧化碳,X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D是氧气.1molX分解得A、B、C各1mol,A、C为气体,B为液体,推知X为NH4HCO3。

X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氨气,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铜反应既能生成NO2,又能生成NO。

16.

(1)SO2

(2)生成白色沉淀

(3)除去氯化氢气体 防止倒吸,吸收多余的SO2或Cl2气体

(4)相同 2Fe3++SO2+2H2O

2Fe2++S

+4H+ 还原

(5)I2+5Cl2+6H2O

10HCl+2HIO3

(6)有 去掉胶塞(或将广口瓶的塞子换成双孔塞,另一孔插入一根直导管)

解析:

甲组:

(1)由装置C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可推知B装置中制备Cl2,因此装置A制备SO2;

(2)装置D中加入BaCl2溶液后会产生白色沉淀;

(3)C中的饱和食盐水是用来除HCl气体的,装置E是将未反应的Cl2或SO2吸收,且防倒吸。

乙组:

(4)SO2、Cl2均能使品红褪色,由于SO2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故两者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

2Fe2++S

+4H+。

(5)1molI2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10mol,因此I2被氧化为HIO3,由此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6)乙装置的不足之处是Ⅳ中无出气口,应去掉胶塞。

17.

(1)

方案

能否

原因

有水蒸气存在

,会影响实验结果判断

所得气体中,O2所占比例类似于空气,从O2角度分析木条不会复燃,若复燃一定是NO2支持燃烧

(2)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

解析:

方案一、二中,产生的主要气体NO2和O2的体积比都为4∶1,O2所占比例与空气相似,从O2角度分析带火星木条不会复燃,若木条复燃说明NO2支持燃烧,但方案一中有水蒸气产生对实验有干扰,故不够完善。

为了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燃烧”,应制得纯净的NO2来验证。

18.

(2)排尽注射器内残留的少量空气

(3)①铜片表面有气泡逸出,针筒内聚集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铜片全部溶解。

④活塞自

动移到刻度21.2mL。

(4)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气体又变为无色 活塞由36.2mL慢慢移到29.2mL处 6mol·L-1 5.85mol·L-1 42mL

(5)采用注射器能定量

解析:

操作

(2)是为了排尽注射器内残留的少量空气。

(3)由铜与稀硝酸反应知:

铜片表面有气泡逸出,针筒内聚集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再由铜片与硝酸的物质的量判断硝酸过量知

③铜片全部溶解。

最后通过计算48mg铜片完全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NO11.2mL可知:

④活塞自动移到刻度21.2mL。

(4)NO被吸入的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红棕色NO2与水反应又变为无色;已知4NO+3O2+2H2O===4HNO3,气体体积共减少7mL(15mL空气中的3mL

O2和4mLNO),活塞由36.2mL处慢慢移到29.2mL处;从结果看NO

浓度守恒仍为6mol·L-1;依总反应:

2Cu+O2+4H+===2Cu2++2H2O计算得H+浓度为

=5.85mol·L-1;抽入空气的体积为

×

×5×22400mL·mol-1=42mL。

19.

(1)4 10 4 Mg(NO3)2 1 3

(2)①碱式滴定管 H++OH-

H2

O

②H+ N

 ③5∶2

解析:

(1)根据题中给定产物,确定HNO3的还原产物为NH4NO3,Mg的氧化产物只能为Mg(NO3)2,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2)分析镁与HNO3的反应产物,可推知Al与HNO3反应生成Al(NO3)3、NH4NO3、H2O,则结束后的溶液中含有Mg(NO3)2、Al(NO3)3、HNO3、NH4NO3,与NaOH首先反应的是HNO3,HNO3+NaOH

NaNO3+H2O,再发生的反应为Mg2++2OH-

Mg(OH)2↓,Al3++3OH-

Al(OH)3↓,达到图象中的D点,对应B点的沉淀有Mg(OH)2和Al(OH)3;继续滴加的NaOH溶液又与N

反应:

N

+OH-

NH3·H2O;EF段表示Al(OH)3+NaOH

NaAlO2+2H2O,F点对应的A点的沉淀为Mg(OH)2。

由该过程分析,结合OH-最强的阳离子为H+,最弱的为N

;由EF段消耗的V(NaOH溶液),计算n[Al(OH)3]进一步知道n(Al),由DE段消耗的V(NaOH溶液)计算n(N

),再根据电子守恒计算n(Mg),可得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