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0814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1、有利因素13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13

(2)医疗卫生体制加速信息化建设13

(3)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引进13

(4)信息技术进步和应用14

2、不利因素14

(1)缺乏行业标准14

(2)人才瓶颈15

(3)投入资金不足15

四、行业规模15

1、软件服务业规模15

2、医疗信息化行业规模16

五、行业风险17

1、竞争风险17

2、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风险18

3、人才流动风险18

4、研发投入风险19

六、行业竞争格局19

一、行业概况

1、医疗信息化行业简介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定义,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

广义上的医疗信息化还应包括医保信息化和药品流通信息化。

自200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中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

新医改方案中信息系统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法律制度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简称“5321”工程。

2、医疗信息化行业与上下游关联性

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处于医疗信息化行业产业链的中游。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划分,医疗信息化行业产业链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上游是软件系统开发资源和计算机硬件零配件等。

医疗信息化行业中游主要是提供医疗软件研究开发、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的供应商、计算机硬件提供商、以及少部分通用软件提供商。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大中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医疗行政机构等医疗信息化方案的购买者,具体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

3、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是本行业的主管部门。

工信部的主要职责为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

工信部下属软件服务业司主管软件服务业。

软件服务业司具体负责指导软件服务业发展;

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软件服务外包;

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软件服务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

受工信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订立行业行规行,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

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标准等。

医疗信息化行业,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其主要职责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医药卫生行业相关政策和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负责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建设、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等重要事项。

国家卫计委下属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医疗信息化的工作方针、政策、规划等制定,指导卫生系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

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规划和指导,组织开展卫生系统信息技术的评估、推广和应用;

负责卫生信息系统相关产品的技术认证工作,指导卫生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组织卫生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卫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交流合作。

销售、实施医疗软件需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4、行业法律法规制度

我国对软件服务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

我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同时,工信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我国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

工信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

工信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确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办法。

目前,国家卫计委并不对医院卫生领域的信息化进行直接的实质性监管,而是委托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电子病历研究委员会等相关行业专业协会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标准和制度的研究。

5、行业产业政策

医疗信息化行业,以及所服务的医疗卫生行业均属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近年来得到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

目前,我国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出台的主要鼓励政策如下:

二、行业壁垒

软件服务业本身不存在进入的限制性障碍,但是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固有特性和专业性,医疗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领域是企业级信息系统中极为复杂的一类,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壁垒高于一般软件服务业。

1、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壁垒

医疗机构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医疗机构类型、规模、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较高,同时,医疗业务本身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医疗信息化业务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患者的联动。

因此,医疗信息化业务不仅要求服务厂商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专业技能,更要求其对临床医学、医疗机构建设规划、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医疗机构业务流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复合知识结构的服务厂商才能完成全级别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缺乏长期积累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关能力。

2、产品和技术壁垒

医疗信息化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需满足医疗科学严谨性和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要求,技术壁垒较高。

医疗机构需求多样性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要求。

同时,由于涉及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相对较高。

产品成熟度、系统完整性、定制开发效率、系统可扩展性与技术服务水平为客户购买的重要考虑因素,也使得拥有全面成熟的产品体系和领先研发技术的服务厂商在该领域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3、客户迁移壁垒

在医疗信息化过程中,服务厂商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医疗机构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需求和使用习惯等关键信息,通过针对医疗机构个性需求的项目开发搭建了覆盖全预案的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医疗机构对于信息系统开发商的依赖程度较高。

更换开发商不仅需要付出较高的关键信息迁移成本,且新厂商难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既有系统的技术特点,若系统开发厂商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较好,双方往往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因此,客户关系递延的行业特点有利于市场先入者的业务持续发展,而对新的市场竞争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4、品牌壁垒

医疗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过往成功案例和品牌影响力对于医疗机构购买决策影响较大。

服务厂商通过经过长期的项目经验积累、典型案例实施和技术研发,方可在业内取得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新进入者很难快速建立并维持稳定的业务渠道。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针对医疗信息化,国家发布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等政策性文件,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

(2)医疗卫生体制加速信息化建设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稳步提高。

2009年,国家已经正式推出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为8,500亿元。

信息化投入将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也是改革成功实施的保障,特别是加大对数量庞大但信息化属于空白的乡镇农村等中小医院的投资力度。

因此,新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落实,必将推动城乡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给医疗信息化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3)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引进

由于国内外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外医疗信息化企业虽然在技术、管理、资本、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进入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时,基本都采用与国内企业合作的模式。

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随着国际巨头的进入,将为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理念,促使起步较晚的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能够快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4)信息技术进步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给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比如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医疗卫生中的应用。

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对基于网络的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提供加速发展的机遇。

2、不利因素

(1)缺乏行业标准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是关系民生健康的重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信息产品,需要更严格的标准。

而国家卫生部门未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和颁布行业产品标准,造成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数量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点,从而无法形成产品、服务和技术的整体集成。

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医院信息共享受到影响,从而不利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

从医疗信息化改革的长远发展出发,对医疗信息产业设立准入门槛、出台一套统一的标准、对整个市场进行规范,成为政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人才瓶颈

医院信息化是面对医院内部复杂的运转机理,需要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系统开发经验,同时又具备医学专业的基础和理解复杂的医疗流程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在医疗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相对完善的培养体制,导致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行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目前的医疗信息化进程中对相关人才培训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不足。

(3)投入资金不足

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医院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占自身营业额的比例较低,投入的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四、行业规模

1、软件服务业规模

软件服务业是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

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2-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的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分别为250万亿元、310万亿元和372万亿元。

2015年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已达到8,800亿元。

根据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为:

“2015年度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十二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律达到245%以上。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

2、医疗信息化行业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国家层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不断增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根据《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08-201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从145354亿元增长到24,3459亿元,2012年卫生总费用初步核算27,8468亿元,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保持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9万个,其中:

医院2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5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

与2014年3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640个,其中:

医院增加1,3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91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3,220个。

医疗信息化的市场潜在市场日益庞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从信息化投入占医院收入比重来看,目前信息化投入占医院收入之比约为05%-1%。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医疗机构收入达到16,47300亿元,支出达到15,81718亿元,医疗信息化市场已达百亿规模。

随着医疗行业越来越多的业务依赖信息化技术支持,信息化需求呈现加速发展的特征。

国内三级城市以下的医院也已进入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期,对于基本的信息化技术产品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逐渐进入整合时期,软件和硬件的升级需求增加。

自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医疗机构正在实现部门级应用向院级应用转变、而卫生管理部门正在探索区域医疗卫生管理的信息化途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行业信息化应用投资的加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算,2014年中国医疗信息化总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865亿元。

五、行业风险

1、竞争风险

我国软件行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市场竞争通常较为激烈。

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已进入了全面建设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阶段,医疗信息化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深入。

随之而来,市场竞争层次也将从价格、资源导向转变为技术、应用导向。

只有能够满足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和深化的信息应用需求,公司才有可能把握需求升级的市场机遇。

如果无法在技术储备、销售网络、管理内控等方面持续提升,公司将逐步失去现有的竞争优势,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2、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风险

国务院发布的新医改政策和原卫生部“十二五”医疗事业规划都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确保新医改顺利实施的支出之一。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基础。

医改方案明确将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中央财政持续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各地也紧跟深化医改的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

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保障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果未来国家宏观经济出现增速大幅放缓等重大变化,导致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投资规模减少。

3、人才流动风险

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医疗卫生与信息化双重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

同时,要将高质量的产品介绍给用户,市场营销的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营销人才队伍,尤其是核心营销人才队伍的稳定对公司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4、研发投入风险

软件产品和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决定了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创新是一个持续、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公司如不能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导致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广决策出现失误,将可能导致公司丧失技术和市场优势,使公司面临技术与产品开发的风险。

六、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产品通常采用直接购买、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三种方式取得。

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型综合医院或著名大学的附属医院,凭借雄厚的自身研发能力、人力与资金支持,通常采用自主研发或者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发,解决信息化问题。

因此,我国医疗卫生软件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于除大型著名医院外的普通医院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医院。

由于我国医院管理体制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国医院目前主要购买国内医疗信息化企业的产品。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存在行政限制壁垒,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且医疗信息化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行业集中度较低。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国866项医疗信息化市场中标信息统计中,中标规模排名前七的企业的占比合计288%,呈现出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随着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市场日趋成熟,客户对智慧医疗服务需求的升级,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渐渐明显,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