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155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docx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

目录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人工种群构件及生物量动态变化1

第一章杂交狼尾草植物学基本特性4

1.1杂交狼尾草植物学特性4

1.2杂交狼尾草的优良特性5

1.2.1一次种植,多年利用5

1.2.2产量高,质量好5

1.2.3再生能力强,耐刈割6

1.2.4适应性强,播种区域广6

1.2.5抗逆性强6

1.2.6利用期长,应用范围广,养殖效益明显7

1.2.7覆盖快,拦截泥沙能力强7

2材料与方法8

2.1试验地概况8

2.2试验设计8

2.3单位面积叶面积9

2.4地上生物量9

2.5茎叶比9

2.6数据处理9

3结果与分析9

3.1分粟数动态变化9

3.2叶数量、叶面积、叶生物量动态变化10

3.3茎生物量动态变化12

3.4地上生物量与茎叶比动态变化13

4讨论13

4.1典型克隆植物的可塑性13

4.2种群构件的生长阶段与发育状况14

4.3杂交狼尾草人工草地种群构件结构与数量变化14

5结论14

 

摘要:

测定杂交狼尾草(Hemarthriacompressa)人工割草地不同生长时期种群构件数量与分布、生物量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在生育期内种群分粟数呈现双“s“形变化,在再生初期与开花期二级分粟数量大于一级分粟,决定产量的一级分粟在株高50cm时,数量达最大值3640粟/cm,到孕穗期(株高约80cm)降为2840粟/

;单粟与叶片数均呈双“s”形变化;单粟叶而积呈“厂”形变化,而叶而积呈现出典型的双“s“形变化;单粟和叶片生物量分别呈`n’,和双“s”形变化;茎的数量与分粟数变化一致,单粟和茎生物量并非同步呈双“s”形变化;地上生物量在生育期内呈"s“形变化;牧草质量呈“直线”形下降.

绪论:

包括以下种:

美洲狼尾草(御谷)、象草、杂交狼尾草、王草(皇草或皇竹草)等。

狼尾草属植物根系发达,密集,多数为须根系,有些种具短根系,大多具直立茎,分蘖能力强,再生性好,生长快,生物产量高。

狼尾草属植物叶片平展,叶片数较多。

狼尾草属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低温、霜冻;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中性、肥沃的软壤土生长最佳,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狼尾草属牧草抵御病虫害能力强,一般无病虫害。

象草叶片长且宽,叶量大,叶面有毛,叶缘有硬刚毛,草质较粗糙,适口性稍差;王草又叫皇草、皇竹草。

王草是杂交狼尾草的反交种。

是相同亲本配制的3倍体种间杂种,母本是象草,父本是美洲狼尾草。

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杂交狼尾草相似,都为多年生,高大繁茂,分蘖力强,产量较高;皇竹草和杂交狼尾草不同的是,皇竹草植株形态偏向于象草,茎秆更粗壮,叶片刚毛更多,草质粗糙,营养价值较差,拔节期粗蛋白含量约占干物质的8%;杂交狼尾草叶片相对较光滑,质地柔软,营养价值较高,对家畜的适口性也高于皇竹草。

由于象草较高大,多数品种叶/茎比低,表面有毛,质地粗糙,适口性欠佳,消化率相对较低,限制了应用。

矮生多蘖型象草(包括优质矮象草和台湾甜象草)具有较高的叶/茎比,分蘖多,叶量大,茎鞘幼嫩,植株的含水率较高,表现出饲草鲜嫩,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可以直接作为畜禽的青绿饲料,但是产量较低。

植株高大型普通象草生物产量高,茎杆粗壮,叶/茎比低,叶量相对较少,茎所占的比例较高,且表面有毛。

此类象草具有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高的特性,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植物开发利用,不宜做牧草。

为改善象草饲草品质,兼顾象草的高产以及美洲狼尾草的高品质优质,通过杂交育种手段育成杂交狼尾草。

杂交狼尾草不仅产量高,而且叶/茎比以及分蘖均较高,是优质的饲料型牧草。

第一章杂交狼尾草植物学基本特性

1.1杂交狼尾草植物学特性

多年生。

须根系,根深而密集,耐旱抗涝能力强。

单株可形成众多分枝,越培土、越刈割,分枝越多,最高可达200条分枝。

播种5-7天后出苗,温度高、肥水充足,植株迅速生长,再生能力强,可不断刈割与利用。

杂交狼尾草生长临界温度为10-15℃,因而在热带和亚热带,一年四季生长,全年产草,草地可连续利用多年。

种子发芽的适宜28-30℃,早春必须在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不宜太早。

最适意的生长季节是夏季,日均温度25-30℃,生长最快。

杂交狼尾草对速效肥料反应十分敏感,尤其氮肥,建议用量40kg/亩。

有机肥对其增产效果不明显。

杂交狼尾草为多年生,可连续刈割8年,每年刈割5-8次,亩产鲜草12-15吨/年。

在南方高温地区,播种后30天即可长到1.2米,可第一次刈割。

每次刈割后建议雨后按10kg/亩尿素施肥,促进幼芽生长。

杂交狼尾草鲜嫩多汁,牛、羊、马、兔、鱼等喜食,营养价值高、产量高,耐旱抗涝粗放管理,多年生一次种植可连续使用8年,随着这几年的推广,已逐渐成为南方养殖业的首选高产高品种牧草品种。

1.2杂交狼尾草的优良特性

1.2.1一次种植,多年利用

杂交狼尾草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利用的特性。

用作牧草时,通常至少可以利用5年以上,有的可长达10~15年,甚至更长。

但同大多数的多年生牧草一样,杂交狼尾草一般在种植后的第2、3年产量最高,以后产量逐年降低,所以为了获得持续高产、稳产,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在第4~5年后需雨后翻耙牧草田一次,来获得高产。

1.2.2产量高,质量好

杂交狼尾草充分融合了象草高产和美洲狼尾草适口性好的特点,杂种优势十分明显。

第一,产量高。

当用于饲养牛、羊等草食型大家畜时,杂交狼尾草在种植后的第一年鲜草产量即达10000~15000kg/666.7m2,有的甚至可高达20000kg/666.7m2,第2、3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更高,平均每年可增产30%-50%;用于养猪、禽、兔、鱼时,第一年鲜草产量为6000~8000kg/666.7m2,同样第二、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更高,平均每年可增产20%-30%。

第二,品质好。

与象草相比,杂交狼尾草的营养更丰富,其中粗蛋白含量可达13.18%(肥水条件好时,粗蛋白含量更高,可达15%以上)、粗脂肪2.7%、粗纤维28.4%;而象草通常分别只有9.41%、2.0%和29%。

第三,适口性好,饲喂安全。

杂交狼尾草的茎叶柔嫩,叶鞘外面光滑无毛,草质厚且柔软可口,各种畜、禽、鱼等均喜食,鲜草利用率可达90%以上;而象草的叶鞘外面有毛,草质薄且粗硬,适口性差,利用率低。

第四,叶量丰富,茎叶比值小。

杂交狼尾草茎细、叶多,叶量丰富,单株分蘖级通常可达20个,多次刈割后,分蘖数可成倍增加;光、肥、水条件充足时,单株分蘖高达200个以上。

另据测定,杂交狼尾草鲜草的茎叶比为0.84,而象草为1.01。

1.2.3再生能力强,耐刈割

杂交狼尾草的再生能力极强,且非常耐刈割,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割草一次,年可割草6~8次,用于喂猪、兔、禽、鱼时,当株高达到60~80cm时便可刈割,刈割时间缩短,刈割次数更多。

1.2.4适应性强,播种区域广

杂交狼尾草的适应性很强,播种区域也很广,一般在海拔800m以下、最低温0~5℃以上的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沿海均可栽培,同时杂交狼尾草对土壤要求也不严,在各类土壤上均可生长。

但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最适宜其生长,利于获得高产。

1.2.5抗逆性强

(1)抗旱、抗倒伏。

杂交狼尾草根深密集,须根发达,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的土壤层中,非常耐干旱,同时抗倒伏性能也很强。

(2)抗寒又耐热。

杂交狼尾草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以温暖湿润的气候极利于其生长,在日平均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生长,25~35℃时生长最快,同时能耐40℃以上的高温和10℃以下的低温以及短时间的轻霜。

一般在气温低于10℃时,生长明显受抑制,但是当其它夏秋季牧草在7~8℃停止生长时,它仍然能缓慢生长。

在我省杂交狼尾草一般可以自然越冬,但个别地区如果0℃气温时间持续过长,也会发生冻害甚至被冻死,所以这些地区要用薄膜保护好芽苗越冬。

(3)抗病虫害能力强,便于管理。

杂交狼尾草具有非常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据相关资料报道,杂交狼尾草自引进我国大面积种植后,多年以来未发现有明显的病虫危害。

(4)耐盐碱性强。

据试验表明,杂交狼尾草在氯盐含量达0.3%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在氯盐含量0.5%的土壤上仍立苗不死,这一特性极利于其在盐碱地上的种植。

1.2.6利用期长,应用范围广,养殖效益明显

在我省,杂交狼尾草在三月份播种后,一般五月份即可开始利用,可以持续利用至十二月,利用期长达七至八个月。

用杂交狼尾草所建植的草地,可直接用于放牧或刈割鲜草。

割下来的鲜草可直接用于青饲或青贮。

用杂交狼尾草可以饲养各种畜、禽、鱼等,应用范围极广,同时它还表现出高效转化和高创效益的突出优势,养殖效益明显。

据饶平县农业局郑臣忠等人测算,用杂交狼尾草饲喂奶牛,与饲喂杂草相比,一头奶牛在一个泌乳期可增加产奶量350kg左右,降低成本400元;用杂交狼尾草养鱼,鱼的生长快,而且饲喂安全、节省劳力;与包菜饲喂相比,用杂交狼尾草养鹅,鹅的增重明显,可以提前出栏,利润高,同时还可以替代部分饲料粮,起到节粮的作用。

近年来,杂交狼尾草在养猪方面的应用倍受养猪人士的关注和青睐,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杂交狼尾草养猪不仅可以减轻养猪场环境污染,而且还能提高养猪效益。

例如厦门国戎生物经济研究所,在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国农科院专家教授们的指导下,通过多年的试验和探讨,取得了对“优质生态猪生产技术”的成功研究,该技术主要以“猪—沼—草”工程模式为中心,以杂交狼尾草为主要青饲料进行养猪,利用猪的排泄物生产沼气,沼液用于培肥土壤和促进杂交狼尾草的生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利用系统。

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生态猪肉,在市面上,虽然价格比一般猪肉高20%~30%,内脏、排骨等比普通猪肉高50%,但生态猪肉还是以其卫生、健康、营养和味道鲜美等特性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社会反响很大。

1.2.7覆盖快,拦截泥沙能力强

杂交狼尾草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而且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水保型草种。

杂交狼尾草生长快、根深密集、须根发达,可以快速覆盖地面并有效拦截泥沙。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青衣江流域二级阶地后缘四川农业大学草学系基地(北纬3808},东经10314),海拔620m,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年均气温16.2摄氏度,最热月(7月)均温25.3摄氏度,最冷月(1月)均温6.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7.7摄氏度。

年降水量1774.3mm,年蒸发量1011.2mm,相对湿度79%。

日照时数1039.6h,年无霜期304d>10摄氏度,年积温5231摄氏度。

紫色土,pH6.2

2.2试验设计

以‘广益’杂交狼尾草为材料,用源于同一分粟,带2节的健壮茎节,按40株/亩营养体繁殖建立种群,小区面积为3亩,重复3次于2005年6月中旬,在生长第三年夏季开始试验测定,从相对株高10cm开始,每长高10cm为一个营养生长阶段,至70cm,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按照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分别测定,共11次,分别标记为1~11

表1不同施肥量对狼尾草的影响

2.3单位面积叶面积

用直尺直接测定法计算单叶面积(叶面积=叶长叶宽//1.2),取30次测定的平均值;单位面积叶面积=单叶面积单位面积叶数量

2.4地上生物量

将CO.Sm地上部分齐地面割,茎叶分别在烘干,称重,单位面积叶、茎生物量与分粟数的比分别为单粟叶、茎生物量,重复5次;单位面积叶与茎生物量的和为单位面积种群地上生物量

2.5茎叶比

取代表性草样500g,将茎(包括花序与叶鞘工叶分开,烘干到恒重后称重,计算茎叶重的比值

2.6数据处理

利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Excel制作相关的图表

3结果与分析

3.1分粟数动态变化

杂交狼尾草种群分粟数由两种分粟类型共同组成(图1),其数量与比例在整个生育期内不断变化,一级分粟主要决定种群生物量种群分粟数在生育期内呈现双“s'形变化,生长卜9阶段分粟组成主要为一级分粟,数量达3640粟/亩,到孕穗期(株高约80cm)降为2840粟/甫,进入抽穗期和开花期,在花序轴下方的节上,产生了二级分粟,使种群分粟数增加到8063粟/

3.2叶数量、叶面积、叶生物量动态变化

单粟叶片数在株高30y50cm增加最快,在株高70cm时达到无性生长阶段最大值13.2片糜,进入有性生长后下部叶片老化死亡,随着二级分粟的出现叶片数快速增加(图2}而种群叶片数是由单粟叶数与分粟数共同决定,在株高50cm时达到增加无性生长阶段最大值44772片/亩,而后随着分粟数下降而下降,到抽穗期为32376片/亩,下降率达27.7%。

而到成熟期由于二级分粟的出现叶片数达134596片/,可见无论单粟还是种群的叶片数都是呈现出双“s'形变化

图一生长期分粟数动态变化

图2生长期叶片动态变化

单粟叶面积与单粟叶数一样,在株高30-50cm增加最快,在株高70cm时达到最大值11.24(图3}但进入有性生长后,虽然下部叶片老化死亡和二级分粟产生新叶片,但单粟叶面积值相对稳定而种群叶面积在株高60cm时,达到增加无性生长阶段最大值473932.8c甫/亩,而后随着分粟数而下降,到抽穗期为363582.5c亩/亩,下降率达22.3'Io。

而到开花期、成熟期由于二级分粟的出现种群叶面积快速增加。

可见单粟叶面积呈现为“厂”形变化,而种群叶面积呈现出典型的双“S'形变化.

图3生长期叶面积变化

单粟叶片生物量呈“n形变化,株高2(?

J40cm增加最快,在株高60cm时达到最大值1.28g/糜,随着株高增加下部叶片逐渐干枯,进入生殖生长后,上部叶片从叶尖开始枯黄,尤其到开花期成熟期,虽然二级分粟上有新叶片产生,但老叶老化快速,致使单粟叶片生物量下降(图4飞而种群叶生物量在株高50cm时达到最大值4440.8g/亩,在抽穗期降到3464.8g/亩,下降率达22%,这是分粟数减少和单粟叶片老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4生长期叶生物量

3.3茎生物量动态变化

单粟茎生物量增加最快出现在株高10-20cm阶段,在株高80cm时达最大值2.218糜;而种群茎生物量在20-'30cm阶段增加最快,在70cm时达最大值6857.6g/亩(图5}两者并非同步增加,也非同时达到最大值,可见种群茎生物量是分粟数与单粟生物量藕。

合作用的结果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后,由于单粟生物量积累的降低与弱小分粟的死亡,种群茎生物量表现为持续下降。

图5生长期茎生物量变化

3.4地上生物量与茎叶比动态变化

种群地上生物量呈现“s'形变化,而茎叶比在整个生活期几乎近“直线”形增加(图6飞株高从50到60cm,生物量由10046.4g/亩增到10880g/亩,增幅为8.30%,而茎叶比由1.26增到1.50,增幅为19.03%,而株高从60到70cm,产量由10880g/亩降到10870.4g/亩,而茎叶比由1.50增到1.71

图6生长期地上生物量与茎叶比动态变化

4讨论

4.1典型克隆植物的可塑性

典型克隆植物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其构件不断更新与增加,不断向垂直、水平扩展,增加其占据的空间范围,以获取更多的资源杂交狼尾草在营养生长阶段,决定牧草产量的有效一级分粟数量远远大于二级分粟,来扩大其生存空间,而在再生初期与开花期产生大量短寿命的二级分粟,以增加有限空间内的光合面积,为一级分粟的产生、开花与种子发育提供便捷的光合产恤分粟形,数量及生长易受包括水分、温度、肥力、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也与植株年龄、利用年限和生长季节有很大的关系!

应该深入研究适宜分粟形成与发育的环境因子,为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提供依据。

4.2种群构件的生长阶段与发育状况

种群构件变化不仅反映了种群的生长阶段与发育状况,也是种群的营养繁殖策略的直接表现资源分配原理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植物的繁殖、生长和维持三个基本功能之间存在竞争[t31,牧草生产者希望获得更多的青绿营养体,延缓或推迟生殖生长,所以应当深入研究营养繁殖策略,加快促进种群构件形成发育技术措施的研发,制定严谨的草地利用方案和采用合理的管理技术措施。

4.3杂交狼尾草人工草地种群构件结构与数量变化

杂交狼尾草人工草地不仅种群构件结构与数量变化,构件的功能也随着生育期而变化,有研究表明在密度为40株/cm自然高度为80cm的杂交狼尾草人工草地,光合有效辐射以19.841mol速度增减,0-40cm光合贡献率仅为12.19%,而55-y75cm,聚集了40.89%叶片数和56.88%光合贡献率,导致下层叶片的老化与死亡、茎的纤维化和木质化,所以在低于80cm时利用才能保证牧草的产量与质量,这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所以选择合适的利用时间,保持下层光合功能叶片的数量与比例,是保证牧草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

5结论

种群分粟数在生育期内呈现双“g形变化,营养生长期数量达3640粟/亩,到孕穗期降为2840粟/亩,进入抽穗期和开花期,分粟数增加到8063粟/亩。

单粟与种群叶片数均呈双“s'形变化;单粟叶面积呈“厂”形变化,而种群叶面积呈典型的双“s'形变化;单粟和种群叶片生物量分别呈“ri”形和双“s”形变化;种群叶生物量在株高50cm时达4440.8g/亩,在抽穗期降到3464.8g/亩,下降率达22%

单粟和种群茎生物量并非同步呈双”s”形变化而种群茎生物量在30cm阶段增加最快,在70cm时达最大值6857.6g/

种群地上生物量呈现“g形变化,而茎叶比在整个生活期几乎近“直线”形增加,株高60cm时是利用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武菊英,滕文军,袁小环,等.几种狼尾草观赏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长特性[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6):

661-666.

[2]陈志彤,何水林,黄毅斌.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10,18(5):

740-748.

[3]袁小环,滕文军,武菊英.新型地被植物-观赏草[C].2006.

[4]徐柱.世界禾草属志-计算机自动分类描述[M].北京市: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548-557.

[5]卓坤水,苏水金,杜仲清,等.闽引象草(PennisetumpurpureumschumMIN-YnD)的选育[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8):

1196-1200.

[6]郑建铃.红色狼尾草的离体培养及产业化生产[J].防护林科技,2013,120(9):

10-12.

[7]赖志强,黄敏瑞,周解,等.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牧草矮象草的试验研究[J].中国草地,1998,6:

25-29.

[8]夏先玖.优质高产牧草皇竹草综述[J].四川草原,1999,3:

15-17.

[9]谢拥军.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栽培与利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6):

83-85.

[10]张金孝,李科云,江定伟.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J].四川草原,2005,111(5):

58-59.

[11]程云辉.优质高产夏季牧草新品种-宁杂3号美洲狼尾草[J].农家致富,2000,5:

15-16.

[12]顾洪如,白淑娟,丁成龙.牧草新品种“宁杂3号”美洲狼尾草及其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4:

71-72.

[13]相震,樊继贵,周明堂,等.宁杂3号狼尾草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2,12:

24.

[14]卓坤水,苏水金,曹进国,等.台畜草二号引种试验研究初报[C].农区草业论坛文集,2008.

[15]周宇爝.分子标记发展简史[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

267-268.

[16]李永强.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微卫星标记EST-SSR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

(1):

91-95.

[17]黄琳凯.柳枝稷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四川:

四川农业大学,2010.

[18]王娟.苹果EST-SSR引物的开发及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分析[D].河南:

河南农业大学,2009.

[19]李永强.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卫星标记EST-SSR的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

(1):

91-95.

[20]VosP,HongersR,BleekerM,etal.AFLP:

anewtechniqueforDNAfingerprinting[J].NucleicAcidsResearch,1995(23):

4407-4414.

[21]余继忠,黄海涛,姚明哲,等.基于EST-SSR的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J].茶叶科学,2010,30(3):

184-190.

[22]王家群,孙佳莹,于清岩,等.EST-SSR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信息学,2006,5(3):

140-142.

[23]LowelAJ,ThorpelW,TealelA,eta1.CharacterisationofgermplasmaccessionsofNapiergrass(PennisetumpurpureumandP.purpureum×P.glaucumHybrids)andcomparisonwithfarmclonesusingRAPD[J].GeneticResourcesandCropEvolution,2003,3(50):

121-132.

[24]MartelE,PoncetV,LamyF,eta1.ChromosomeevolutionofPennisetumspecies(Poaceae):

implicationsofITSphylogeny[J].PlantSystmaticsand.Evolution,2004,249:

139-149.

[25]解新明,卢小良.利用RAPD标记分析狼尾草属牧草品种间的遗传关系[J].草业学报,2005,14

(2):

52-56.

[26]陈志彤,黄毅斌,应朝阳,等.RAPD技术在狼尾草属牧草上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8,28(4):

7-10.

[27]钟小仙,顾洪如,向阳海,等.狼尾草属牧草资源的RAPD分析[J].江苏农业报,2003,19

(2):

109-113.

[28]杨清辉,SmithRL.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狼尾草属杂交后代上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

(1):

4-7.

[29]钟小仙,任丽娟.美洲狼尾草不良系、恢复系及杂种F1的RAPD分析[J].草业学报,2001,10(3):

28-32.

[30]BaldwinBG,SandersonMJ,PotrerJM,eta1.TheITSregionofnuclearribosomalDNA:

Avalu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