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326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9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docx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之前教案

劲松三中教案

学科:

物理年级:

初二授课教师:

陈彩红

授课内容:

序言:

科学之旅

授课时数:

1

课型:

新课

日期:

2012年9月3日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1.带夹铁架、烧瓶、酒精灯、烧杯、水.

2.录音机、扬声器、纸盒、小纸人.

3.放大镜、光滑长杆、漏斗、乒乓球.

4.鸡蛋、气球、小杯等.

学情分析:

初次接触,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什么及物理的一些重要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在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1.研究范围:

声、光、热、电、力

2.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三、进行新课

 

四、小结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希望同学们喜欢物理,学好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讲: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图O.1~1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什么?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会看到什么?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什么?

追问:

你会联想到哪些问题?

[生]1.为什么冷水能使水再次沸腾?

2.热水能使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吗?

3.冰、雪能否使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

4.为什么加热水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泡?

这些泡从哪来的?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我们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演示]图O.1—2.

用硬纸板做成一个纸盒,盒上面做成一个“舞台”,纸盒内一个扬声器连在录音机上,扬声器紧贴纸盒内的上表面.

用纸片做小人的身体,可用轻质小球(或乒乓球,小蛋壳)做成小人头,并做上五官头饰增强观赏性,截下一截毛刷上的毛粘在小人的下面做成小人的脚,脚的长短及小人重量要轻,事先试验、调整.

(1)请演员“上舞台”,一位同学打开录音机:

“舞台”上的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2)关掉录音机音乐:

舞蹈自动停止.

问题:

[生]1.小人为什么会跳舞?

2.为什么音乐停,舞停,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

[想想做做]

1.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

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是缩小的.

[生].‘放大镜”为什么会使物体缩小了呢?

用放大镜看指纹,是放大的;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前者大家熟悉,后者并不熟悉,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最长的笔.

教师可用事先准备的光滑长杆引导同学们一起完成.

如图.

像图a那样将笔放在分开的两手的食指上,相向移动两食指,直到合并在一起为止.非常奇怪,两个手指碰在一起的时候,木棒还保持着平衡,没有掉下来.

可以将这个实验重复做几次,并且变换手指一开始放的位置,结果总是一样的.如果不用棒或笔,而是用画图的尺子、手杖等,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3.请站起来!

请同学们端正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上身挺直,不准将脚伸到椅子底下去.

现在,不准把上身向前倾,也不许改变两脚的位置,请同学们试试看站起身来.

无论花多大的力气,只要不把上身前倾或者把脚移动到椅子底下,你一定站不起来.

4.乒乓球会落下吗?

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

注意:

开始时不要把球和漏斗贴的太紧,允许一些空气从球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有趣)的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看录像]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看完后同学们发表感想.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问题:

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

哪个颜色的灯在上面(左面),哪个颜色的灯在下面(或右面)?

2.夏天,从冰箱拿出冰棒会看到什么现象?

动手实验:

1.鸡蛋的沉浮

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

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生]逐渐加盐,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

2.气球吸杯子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物理课的学习中还不能忘记: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如果没有物理学和其他现代科技的成就,就没有我们今天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作业:

查找资料:

了解科学家牛顿的生平、成就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倾听

 

观察思考

水沸腾.

水停止沸腾.

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自由发问

 

观察思考

并追问

 

自由发问

 

分组实验

自由发问

 

分组实验

 

抄写板书

 

抄写板书

 

看完后同学们发表感想.

 

自然灾害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流行疾病……

建议:

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不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不给汽车“喝”汽油,用天然气、太阳能或“喝”酒精……

 

 

通过观察典型实验,激发兴趣

 

通过亲身实验,引起冲突,激发兴趣。

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回去用老花镜观看远、近处的物体,再用自己的近视镜观看物体,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否发现它们的区别,为以后更有兴趣地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对物理学重要性的讨论,激发学习热情

 

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

学科:

物理年级:

初二授课教师:

陈彩红

授课内容: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授课时数:

1

课型:

新课

日期:

2012年9月5日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资源:

PPT、学案、刻度尺

学情分析: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也是人们认为最简单的测量.生活中许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靠感觉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因此,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长度和时间,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过程中容易轻视,因此教材中安排了“想想议议”、两个“小资料”和“科学世界”。

通过学生讨论了解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板书设计:

一、长度的测量:

1.单位:

国际:

米m

常用: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工具—刻度尺

(1)观察:

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

放:

紧贴;看:

垂直;读:

带一位估计值;记:

结果=数字+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

2.工具—秒表

三、误差:

1.什么叫误差?

2.产生原因:

3.减少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与检测

 

观察图片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3、阅读课文第28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方法一(卡尺法):

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方法二(滚轮法):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3、停表的使用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

小时(h)、分(min)、秒(s)

三、误差(以自学加讨论为主)

问题:

1.什么叫误差?

2.误差的产生原因?

3.减小的方法?

4.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小结:

1.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

检测

观察

 

回答

 

单位换算练习

 

读数练习

 

讨论方法并实验

 

阅读并回答问题

 

完成学案

激疑启思

 

回忆

 

反馈知识落实

课后小结:

时间较紧,需要两课时,第一节重点讲长度的测量;第二节讲时间测量和误差

 

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

2.如图13,物体A的长度为cm。

7.图24手指宽度的测量值是cm。

3.如图,物体的长度为cm。

4.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5.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一间教室的高度3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劲松三中教案

学科:

物理年级:

初二授课教师:

陈彩红

授课内容:

§12.1运动的描述

授课时数:

1

课型:

新课

日期:

2012年9月6日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PPT、学案

学情分析:

如何判断参照物对部分学生有一定困难,故采用的方法现象—分析—讨论—实验—方法——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板书设计:

一、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被当做标准的物体

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2.被当作参照物的物体是假定不动的。

3.判断运动静止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确定参照物

(3)是否位置改变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

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德国军队射来的以90m/s高速飞行的子弹!

!

材料二:

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思考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

 

激疑启思

 

二、新课教学

 

三、应用新知

 

四、小结与测评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问题:

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归纳: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分析场景,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学生实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讨论:

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5.回扣引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2)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为什么?

讨论:

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3)让学生看课文第22页图11.1—4。

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讨论交流:

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

你学会了什么?

检测

举例物体的运动

 

举例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

找共同点归纳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解释原因

 

举例

 

实验并回答问题

 

讨论

 

解释原因

 

讨论并回答问题

 

自由发言

做检测题

分析归纳

 

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

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分析说理能力

 

动手动脑学物理

 

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课后小结:

 

达标检测: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B、可能静止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

劲松三中教案

学科:

物理年级:

初二授课教师:

陈彩红

授课内容:

§12.2运动的快慢

(1)

授课时数:

2

课型:

新课

日期:

2012年9月7日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

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

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资源:

PPT、学案

学情分析:

讨论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教学难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板书设计:

§12.2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定义:

2、含义:

3、公式:

4、单位:

二、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小结与检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

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

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概念的建立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

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

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