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8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docx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孟子二章

十三、《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富贵不能淫

原意:

惑乱,迷惑,句中意:

________

(2)贫贱不能移

原意:

改变,动摇,句中意:

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

原意:

屈服,句中意:

________

3.其他重点实词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岂:

____________

诚:

____________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

____________

(3)丈夫之冠也

冠:

____________

(4)父命之

命:

____________

(5)戒之曰

戒:

____________

(6)往之女家

往:

____________

(7)必敬必戒

戒:

____________

(8)无违夫子

夫子:

____________

(9)以顺为正者

顺:

____________

正:

____________

(10)妾妇之道也

道:

____________

(11)居天下之广居

居:

____________

居:

____________

(12)行天下之大道

道:

____________

(13)得志

得:

____________

(14)与民由之

由:

____________

(15)独行其道

行:

____________

 

道:

____________

 

二、重点虚词

1.之

2.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

3.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

4.独行其道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019云南曲靖)

 

4.得志,与民由之。

5.不得志,独行其道。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9湖北荆州)

 

四、内容探究

◎理解概括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写作技巧

4.孟子举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5.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

为什么?

 

6.《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金题演练

主旨相关

全国视野2019江苏盐城、常州,湖北荆州

(2019四川达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富贵不能淫》全文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

“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

“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

吃糙米饭。

②艺:

种植。

③曩:

从前。

④发:

打开。

⑤橐:

布袋的一种,此处指行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台谒当以属礼(   )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B.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C.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D.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2分)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2分)

 

4.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

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4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

________

2.古今异义

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________,今义:

士兵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

原意:

痛苦,句中意:

________

②劳其筋骨

原意:

劳累,句中意:

________

③饿其体肤

原意:

饥饿,句中意:

________

④空乏其身

原意:

财资缺乏,句中意:

________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忍性

原意:

惊动,句中意:

________

原意:

坚忍,句中意:

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过

原意:

错误,句中意:

________

(4)动词用作状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原意:

进入,句中意:

________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原意:

出去,句中意:

________

4.其他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____________

亩:

________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____________

筑:

____________

(3)百里奚举于市

市:

____________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____________

任:

_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

(5)行拂乱其所为

拂:

____________

(6)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__________

(7)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____________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

____________

作:

____________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____________

色:

____________

发:

____________

喻:

____________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

__________

士:

____________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

____________

国:

____________

二、重点虚词

三、句子翻译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人恒过,然后能改。

(2017云南昆明)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019山东泰安)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018四川南充)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内容探究

◎理解概括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写作技巧

4.能否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

为什么?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统编课后“思考探究”节选)

金题演练

主旨相关

(2016郴州)文言文比较阅读(16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乙】上①谓侍臣曰: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

“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

指唐太宗。

②傥:

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管夷吾举于士(  )

(2)困于心,衡于虑(  )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4分)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十三、《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知识梳理

一、1.女 汝 你

2.

(1)使……惑乱,使……迷惑

(2)使……改变,使……动摇 (3)使……屈服

3.

(1)难道;真正,确实 

(2)能,能够 (3)行冠礼(4)教导、训诲 (5)告诫 (6)去,到 (7)谨慎

(8)这里指丈夫 (9)顺从;准则,标准 (10)道理,准则 (11)居住,住进;住宅,这里喻指“仁” (12)道路,这里喻指“义” (13)实现 (14)遵从 (15)走;道路

二、1.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②代词,他 ③代词,她 ④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⑤代词,它,指正道 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⑦助词,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2.介词,把

3.连词,表顺承,就

4.代词,指自己的

三、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

3.(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5.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6.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四、1.示例:

敬仰、崇拜、羡慕。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2.示例:

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3.示例: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4.示例:

从论证方法看,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

以“女子”顺从丈夫意志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流对帝王意志的顺从,其实是在讽刺公孙衍、张仪在帝王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没有任何原则。

5.示例:

不能。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6.示例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示例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了大丈夫面对三种境遇时的表现,三个“不能”语气坚定,铿锵有力,形成一股刚毅之气。

金题演练

(12分)1.(2分)

(1)真正,确实 

(2)拜见(每空1分)

【解析】“谒”可迁移到《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以乡人子谒余”,意思是“拜见”。

2.(2分)A 【解析】根据句子结构断句:

该句中的“宗宪子”是主语,“过”“怒”“悬”是谓语,“淳安”“驿吏”“之”是宾语,故应在“怒”“倒悬”前边各断一处。

因此正确断句应为: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3.(4分)

(1)(2分)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

(“之”“女”“戒”译对,语句通顺即可)

(2)(2分)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闻”“市”译对,语句通顺即可)

4.(4分)示例:

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分)乙文中海瑞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分)这也是老百姓心中的“青天”的形象,就是要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秉公执法,执政为民。

(2分)

【参考译文】【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

“(按规定)在御史台拜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

”(后来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穿布衣,吃糙米饭,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

“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

”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

(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

“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

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

”(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识梳理

一、1.

(1)曾 增 增加 

(2)衡 横 梗塞、不顺

(3)拂 弼 辅佐

2.狱官

3.

(1)①使……痛苦 ②使……劳累 ③使……经受饥饿之苦 ④使……身处贫困之中 

(2)使……(受到)震撼;使……坚忍(起来) (3)犯错误 (4)①指在国内②指在国外

4.

(1)兴起,指被任用;田地 

(2)选拔、任用;捣土用的杵(3)集市 (4)因此,所以;责任,使命;指示代词,此、这、这样的 (5)违背 (6)增加 (7)常常 (8)思虑;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9)征验、表现;脸色;显露、流露;了解、明白 (10)守法度的大臣;辅佐君王的贤士 (11)匹敌、相当;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二、1.①介词,从 ②介词,给 ③介词,在

2.代词,他(们)的

3.①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②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三、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2.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3.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4.内心忧困,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6.(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7.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四、1.共同点:

这六个人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或说明逆境出人才)。

2.示例:

客观因素:

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

思想斗争的折磨。

3.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4.示例:

不能。

其一,文章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谈“生”后谈“死”。

段①主要是紧扣“生于忧患”的内容来论证;而段②的中心则谈到治国之道,这是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原文的这种结构,对应论点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其二,从认知的层面上看,段①主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谈,而段②主要从治国的角度来谈,这也符合由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认知规律。

如果互换,行文的逻辑就会混乱,所以不能互换。

5.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金题演练

(16分)1.(4分)

(1)狱官 

(2)同“横”,梗塞、不顺 (3)即使 (4)臣服,服从(每空1分)

2.(4分)

(1)(2分)(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动”“忍”“曾益”译对,语句通顺即可)

(2)(2分)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数”“闻”译对,语句通顺即可)

3.(4分)甲文连用六个排比,摆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分)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2分)

4.(4分)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2分)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2分)

【参考译文】【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

“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

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确实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久远维持,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魏征回答说:

“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