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0354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docx

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复习练习1

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

1、两篇文章写景都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雪后之景的

特点,乙文则表现满井早春的特点,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2、两篇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独特的感受,说说你在读两篇文章时分别读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3.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点;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读出作者和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

(二)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

1、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2、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3、《醉翁亭记》与《桃花源记》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三)《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

(四)《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1、[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2、[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3.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乙)

4、[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5、《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6、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岳阳楼记》写景侧重描写和两种情境,表达迁客骚人和之情,与“古仁人”的,形成鲜明对比。

而《醉翁亭记》写景重点写了和

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其实质是

8、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两文都在此段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方式是都运用了和;并点明了文章的

主旨,《岳》的主旨句是,《醉》的主旨句是。

9、两文作者虽都被贬,但仍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甲文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主要突出一个“”字;乙文中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

突出一个“”字。

(五)《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

1、根据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三位作者都是同样的遭遇,但是,他们面对同样的遭遇,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否一样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

遭遇

原文中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感情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

人生态度或政治抱负

柳宗元

 

 

 

范仲淹

 

 

 

欧阳修

 

 

 

2、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你最欣赏哪一位?

请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遇到了比较大的挫折,你会怎样面对?

(六)《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

1、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8、选文中写水都极具特色,结合选文,说说两位作者是如何把水的特点描摹出来的?

(2分)

9、甲文中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乙文中也写了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8、《与》运用的是正侧面相结合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湍急;《小》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

9、甲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乙文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

4.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③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④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4、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仙

③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从文体看,甲文是一封(),乙文是一篇山水()。

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用了()、()、()的表达方式,但乙文除这些还有()。

2、甲乙两文都是写景,都表现了景色的(),但从写景的对象而言,甲文写的是()景色,乙文写的是()景。

3、甲乙两文都是写景,但写法上却不相同:

甲文主要通过()()多种角度的立体感受相结合写景,并且写景中()景与()景相结合。

乙文则写景主要是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错觉。

4、甲乙两文虽都是写景,景物特点却各有不同。

甲文主要突出山川的(),乙文却为我们写出了月光的(),竹柏倒影的(),为我们点染出一个()、()、()的美妙境界。

5、从内容上看,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甲文体现了作者()、()的志趣;乙文传达出作者()的心境。

6、从思想感情上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作者心绪不同。

《答》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记》中的东坡是受贬的“闲”人,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人。

(见中考说明样题二)7、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甲乙两文写景精妙纷呈,但抒情各有千秋,请分别具体谈谈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答》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记》中的东坡是受贬的“闲”人,如何理解文中的“仙人”和“闲人”?

1、书信、小品(文)描写议论抒情记叙。

2、秀美(美丽)、、山川、月。

3、视觉、听觉;静、动。

比喻。

4、秀美、清澈透明、清丽淡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5、酷爱自然、归隐林泉、复杂微妙。

6、略7、甲文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谈到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情也对)(课后习题答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传达出作者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等,种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8、仙人,传达出作者能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情;闲人,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有闲情雅趣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有志不得伸,一再被贬,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答案要点: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

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甲乙两文都是山水小品文,从内容上看,两文对“山”和“水”都有极其传神的描写。

甲文用“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乙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动态比拟中写出了富春山的奇;写水则突出水之清、水之急。

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用夸张的手法,直接写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烘托,间接写水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水急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目的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甲文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是为了渲染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乙文写“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令人神往。

从写景手法上看,两文写景都采用了衬托和动静结合的写法。

从结构上看,两文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

甲文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乙文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然景物往往会触动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说说看到优美的自然景物,两文作者分别有怎样的感觉?

透露出怎样的心境?

答:

甲文作者看到优美的山川景物,不禁发出“实是欲界之仙都”的感叹,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看到富春江的美景,禁不住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的感叹,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

相同:

都表达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更多的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4、B5、B6、B7、A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略

10、

(1)湍急、清澈;

(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

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参考要点:

(1)读书要动手(手自笔录);

(2)要大量阅读(遍观群书);(3)借书要讲信用(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4)要质疑问难,虚心请教(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5)要有名师指点(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我弟子填其室);(6)

学习要谦虚、恭敬(未尝稍降辞色;立侍左右);(7)学习要有严师

3.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

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3.借书抄录:

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

3.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3.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田园生活(乡村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奇(清急);异(高、险);沉缅山水(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安宁、闲适

《桃花源记》

与《岳阳楼记》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3.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

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

抱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6.略(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⑴交错相通⑵有时2.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

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3.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

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6.略(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

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不以物喜: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

1.①介词,因为②只,不过2.B

3.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闲人

 

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选文

时间

甲文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参考答案:

1.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

2.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

3.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

 

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是

乙文是

4.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参考答案:

1.大约;睡觉、眠、卧

2.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示例:

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

 

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

[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哀转久绝群响毕绝B、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若春和景明地利不如人和D、把酒临风临溪而渔

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甲选区文第

段和乙选文

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

段:

乙选文第

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参考答案:

1、A2、D

3、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4、甲选文第

段:

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

乙选文第

段:

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

5、

(1)“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2)“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