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197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docx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省研修

去年的树

学习目标:

1.运用“抓住人物,理清童话中人物关系”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的第4条: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采用补充形容词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对话,感悟这篇童话“简洁平淡”的语言特点,并从中体会到鸟儿和树的深情厚意及信守诺言。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的第1条: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合理想象,讨论交流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的心理活动。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第5条: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时也落实《课标》中提出的: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4.拓展阅读《白蝴蝶》,迁移、强化童话“简洁平淡”的语言特点。

(落实《课标》阅读教学建议部分的: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学习过程:

一、抓住人物,理清关系,概括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去年的树》,(教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这篇童话中有哪些人物?

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把人物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图片说出发生的事情。

若学生说不出,则温馨提示】

()和()是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要唱歌给()听,可是(  )不见了。

(   )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  )、(  )和(  ),最后(  )唱起歌给(  )听。

小结:

童话类的文章,如果对话很多,就可以找到文中的人物,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概括文章内容。

二、品读对话,感悟“简洁”,升华情感

1.比较学习第一次对话,感悟童话“浅近(简洁)”的特点。

(1)文中,鸟儿共有4次对话,请大家先看第一次对话。

投影出示: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

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在前面的两篇童话里,也有人物的语言,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滚出去!

——《巨人的花园》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她微笑着说。

——《幸福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没有提示语)

  (3)那我们该给“树”和“鸟儿”加上什么样的提示语呢?

请你再读读前四个自然段,想一想。

(4)交流提示语。

(树的提示语,可以:

依依不舍、深情地等等;鸟儿的提示语,可以:

痛快地、毫不犹豫的、高兴地等等)使学生知道提示语要根据一定的语境,要有合理性。

交流后接着感情朗读。

(5)小结。

像这样加上一些形容词,语言的确很美。

但去掉形容词,我们也能感受当时的情境,感受到美,这是一种简洁的美,这也是童话的另一个特点(板书:

简洁平淡)。

2.依法补充其它三次对话的提示语,进一步感悟语言特点。

文中这种简洁的美,还有许多,出示其它三次对话。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

“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问女孩:

“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小组合作:

结合当时的情境,想一想:

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鸟儿飞过千山万水,终于回来了。

可是他却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接下来的三次对话,鸟儿分别会是怎样的语气呢?

(2)集体交流。

既珍视学生独到的见解,又指导提示语要有合理性。

(3)小结:

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鸟儿的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有没有写鸟儿找寻朋友的劳累?

这就叫平淡!

虽没有直接描写,但是我们从平淡的语言背后,依然读懂了鸟儿的急切和对友情的执著,这就是平淡的魅力。

3.质疑问难,放飞想象,训练语言。

(1)质疑。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都体会到鸟儿对大树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感情。

结尾处,他两次“看了一会儿”。

出示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2)学生想象。

师:

开始“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歌后,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如果你就是小鸟,你心里会在想些什么呢?

(3)全班交流。

师:

鸟儿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树说,可千言万语化作一个简单的动作——看。

可见,作者的语言真是简洁平淡呀。

三、拓展阅读,强化“简洁”,提升品位

师:

新美南吉的童话都特别简洁,请大家再读他的另一篇童话《白蝴蝶》。

请你用本节课学到的“找出人物,理清关系,概括内容”的方法,说说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哪些句子能看出他语言的简洁平淡?

请你读一读。

学生自学、交流、读句子。

然后,让学生补充提示语。

“我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蝴蝶,你快回家去吧……”红气球()说。

“不,我跟着你。

”()白蝴蝶说。

四、总结梳理

板书:

(以下人物用图呈现)

《去年的树》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分别是《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本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这篇童话与《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不同,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简洁平淡的童话语言特点,体味其中的妙处,就成为本节课的语言训练所在。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和整组教材的字词过关课,生字的学习已不再是难点。

2.学生自读课文后能初步感受鸟儿和树的友情,但对两次“看了一会儿”理解得不深不透。

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能会罗嗦,应训练学生同类事情合在一起说。

3.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喜欢,对童话本身也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如:

歌颂真善美,多采用拟人化的语言等;对童话语言的特点在《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中有了一些了解:

语言生动优美。

而对于《去年的树》中童话语言“简洁”的特点及其好处则非常陌生。

学习目标:

1.运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的第4条: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对话,通过给对话加提示语,感悟这篇童话“简洁便于展开想象”的好处,并从中体会到鸟儿和树的深情厚意及信守诺言。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的第1条: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实本组教材目标:

品悟童话的语言特点。

3.质疑、想象、交流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不同。

抓住第一次“看了一会儿”进行练笔。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第5条: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拓展阅读《白蝴蝶》,运用赏析“语言简洁”之妙,促进认识的提升。

(落实《课标》阅读教学建议部分: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运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对话,通过给对话加提示语和想象,感悟这篇童话“语言简洁”的妙处,并从中体会到鸟儿和树的深情厚意及信守诺言。

教学难点:

感悟本篇童话语言“简洁”的特点,并体会到“语言简洁能更好地让读者展开想象”的好处。

学习过程:

一、画出人物关系图,概括内容

师:

同学们,在学习前面的两篇童话时,我们知道了一种概括童话内容的方法,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画出人物关系图,概括童话内容。

(学生齐读方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去年的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大家在预习时,已经画了人物关系图。

请你再对照着图,说给自己听听,然后上台展示。

找两位同学上台展示。

相比之下,你更喜欢谁的说法?

  【预设:

若学生对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关系,梳理得比较罗嗦,教师则引导:

树根、大门、小姑娘都是鸟在找树时向他们问路,所以对于这样同类的事物可合在一起说:

鸟问……,最后唱歌给灯火听。

若学生自己概括得非常简练,教师则表扬学生能把同类事情合在一起说的做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把图示画在黑板上,请一生再上台说一遍。

二、品读对话,感悟“语言简洁”之妙,升华情感

师: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对话展开。

小鸟共有4次对话,请同学们先看第一次:

1.比较学习第一次对话,认识“语言简洁”并体会“简洁之妙”。

(1)投影出示,你自己读读,看看《去年的树》中的对话与前面两篇童话的对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

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去年的树》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滚出去!

——《巨人的花园》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她微笑着说。

——《幸福是什么》

  

(2)交流:

没有提示语。

师: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

前两篇童话有提示语,语言生动形象,非常优美。

而《去年的树》没有提示语,我们感觉语言非常简洁。

(板书:

简洁)我们该给“树”和“鸟儿”说的这些话加上什么样的提示语呢?

请你再读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想一想。

(3)学生结合一、二自然段,给第一次对话添加提示语。

出示前四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着“好朋友”“天天”等词,说明添加提示语的理由。

树的提示语,可以是:

依依不舍、深情地等;鸟儿的提示语,可以:

痛快地、毫不犹豫地、坚定地等。

师小结:

看来,加提示语要联系上文,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这样才合理。

【预设:

学生能添加上依依不舍等提示语,但在陈述理由时,却不能结合语言文字来谈,只是空对空地说。

此时,教师应引导:

他俩是一般的朋友吗?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抓住“天天”一词,体会鸟儿与树形影不离、亲密无间。

若学生能抓住“天天”一词来谈,则充分鼓励学生会学习,能抓住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4)根据学生所填词语,随即感情朗读。

(5)小结。

同学们添加的词语都非常巧妙合理,都能表现出他俩之间的真挚友情。

看来,简洁的语言留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张贴:

语言简洁,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预设:

学生填上词语,但读不出感情,教师则范读。

2.围绕“语言简洁”,想象其他三次对话鸟儿的心情,进一步感悟“简洁”的妙处。

师:

冬去春来,鸟儿飞过千山万水,终于回来了。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出示(鸟儿的语言变色):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

“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

“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小组合作。

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况,想一想鸟儿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填在括号里,并把这种心情有感情地读出来。

(教师巡视)

(2)交流展示:

找二至三个小组交流朗读,先说填的三个词语依次是什么,再读鸟儿的问话。

(3)小结:

大家真了不起,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鸟儿的心急如焚、奔波的劳累,但是我们从平淡的语言背后,依然读懂了鸟儿心情的急切和对友情的执著,这就是简洁的魅力。

【预设:

学生所填的词语估计多数会是伤心、着急之类,教师应提升学生的回答:

鸟儿越来越伤心,越来越着急,看出鸟儿对朋友无比关心、无比牵挂、心急如焚、心如刀绞。

三、质疑问难,放飞想象,训练语言。

(1)质疑。

师:

文章的对话非常简洁,文章的结尾语言依然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同学们自己读读课后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预设:

学生的疑问会是“为什么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歌后,又看了一会儿?

也可能是:

为什么唱的是去年的歌?

(2)小组讨论,写话训练,解释疑难。

师:

听完小姑娘的话,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如果你是小鸟,会想些什么呢?

联系前文小姑娘的话,再联系后面接着唱起去年的歌想一想,写下来。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找同学代表到展台前展示,一边展示内容,一边评析书写。

结合学生创作,领悟真情、守信、留恋等。

唱完歌后,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此时,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说说即可)

师小结:

一个最最简单的词“看”,让我们展开了无尽的想象,从看字背后,我们感受到了如此丰富的情感:

鸟儿的吃惊、鸟儿的自责、鸟儿的诚信、鸟儿的祝福等等,这都是简洁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读语言简洁的童话,就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预设:

学生的创作可能是简单的一句话,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睁大眼睛”,想想鸟儿在想些什么?

再结合“唱去年的歌”,他又在想些什么?

四、拓展阅读,抓住“简洁”,想象练笔

师:

同学们,新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体弱多病,一生未娶,30岁时英年早逝,因此,对真情非常渴望和留恋。

他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我们再来读一篇他的童话《白蝴蝶》。

要求:

请你重点读读文中的对话,你从哪儿感受到语言的简洁?

在这简洁的背后,你又读懂了红气球和白蝴蝶怎样的心情呢?

下发文章:

白蝴蝶

【日本】新美南吉

一个老爷爷在街角卖气球。

这束气球,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别的颜色的。

它们脸儿贴着脸儿,随着风在空中飘动。

一只白色的蝴蝶,每天都飞到这束气球这儿来,跟它们在一起玩儿。

这束气球里有个很小的红气球,白蝴蝶跟它最好啦!

有一天,一个背着娃娃的阿姨走过来,用一分钱买走了那个小红气球。

在走的时候,小红气球说:

再见啦,蝴蝶!

可是,白蝴蝶说:

“不,我要跟你走!

白蝴蝶扇动着翅膀,跟在红气球的后边。

那个背娃娃的阿姨穿过一条林荫路,走向公园。

红气球给一根细线牵着,跟在她背后。

在红气球的后边,又跟着白蝴蝶。

阿姨一走进公园,就在长椅子上坐下来,唱起哄娃娃睡觉的催眠曲:

噢--噢--睡觉喽—

噢--噢--睡觉喽—

还没等小娃娃睡呢,她自己倒先“呼呼”地睡着了。

白蝴蝶不放心地问红气球:

“这以后,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红气球说:

我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阿姨不知不觉地松开了手,细线滑了出去,红气球开始飘向天空。

白蝴蝶也跟着红气球,向天空飞去。

“我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蝴蝶,你快回家去吧……”红气球说。

“不,我跟着你。

”白蝴蝶说。

红气球越飞越高,白蝴蝶也越飞越高。

往下看去,城市变小了,房子跟玩具积木似的。

“别再跟着我了,好蝴蝶,我还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红气球说。

可是,白蝴蝶还是扇动着翅膀,跟着他走。

不一会儿,红气球和白蝴蝶都看不见了。

1.学生自读文章,作批注。

2.全班交流。

【预设:

学生能找到语言简洁的句子,在谈红气球和白蝴蝶的内心活动时,如果遇到困难,就让学生读出来即可。

五、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概括童话内容的方法“画人物关系图,概括内容”;还知道了有一种童话,它的语言虽然简洁,但却留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还体会到了人间要重真情和信守诺言。

如果同学们喜欢新美南吉的作品,课后可再找来读读。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融”,并把字写美观;借助字理识记“伐”。

2.想象当时情景揣摩角色心情分角色朗读第5——17自然段,体会大树和小鸟间的情感,并能抓住对话中的内在联系进行复述。

3.浮现画面进行组合归纳主要内容。

4.了解童话特点并初步形成“捕捉人物、聚焦对话、展开想象”的童话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预习卡了解学情)

一、导入揭题,检查预习

1.板书揭题。

2.检查预习。

学生汇报预习中容易写错的字。

(1)预设:

“融”

做笔记,指导学生圈画易错处,并想办法记住“一条横”。

投影出示学生预习卡写的“融”。

引导学生和田字格中的字进行比较,给出写漂亮的建议。

预设1:

左右等宽。

预设2:

第一笔横的起笔要高于右边“虫”的竖。

教师适时出现辅助线引导学生发现“鬲”三部分起笔。

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评价。

(2)伐看看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准这个字?

指导学生观察字理。

再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记准?

(教师可补充“伐“的歌谣)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预设1:

语言表达啰嗦,连人物对话都说上。

预设2:

不完整。

指导:

归纳主要内容可以根据童话的特点进行。

①童话故事中有很多生动的角色。

这篇童话中发现了哪些角色?

(随机板贴角色)

②看到这些角色你的脑海中分别出现了哪些画面?

请把相关的角色填在学习纸的情境框里,自己说一说这个画面。

(画面1画面2……)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有一组到黑板上示范。

③交流。

预设1:

画面1:

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他们约好明年继续唱歌。

预设2:

画面3:

小鸟对着灯火唱歌。

预设3:

学生相继说出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画面有共同点,从而把它们归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画面(画面2):

小鸟向树根、大门、小女孩打听大树的去向。

④教师提炼总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浮现画面组合起来归纳主要内容。

⑤学生实践练习。

三、想象画面,揣摩心情,角色朗读。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5—17自然段。

教师巡视发现读得平淡和生动的两个组。

2.请2组同学分别展示。

交流:

你更喜欢谁的朗读?

3.请读得好的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预设1:

脑海中想象画面读好。

预设2:

把自己当成小鸟,揣摩心情读好。

联系前文想一想小鸟此时会想些什么?

4.教师以小鸟和树根的对话为例,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想一想小鸟此时会想些什么?

(课件适时出现提示泡)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

“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到,拉倒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

《去年的树》第三次教学设计(1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知道童话中的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都能说话,还知道童话一般都歌颂了真善美。

但“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能力欠缺。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结合《去年的树》语言简洁的特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简洁的语言中去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关心人物的命运,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加之本课生字只有4个,因此识字不是难点,但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写字的要求,在课堂上还是需要有写字时间的。

对于理解课文,感受鸟儿和树的友情比较容易,但对两次“看了一会儿”的内涵不能具体分辨,需要通过想象来补充和区分。

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多数学生会罗哩罗嗦,不够简洁,应指导学生运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概括内容,并把同类事情合在一起说。

学习目标:

1.认识“伐”字,规范书写4个生字,正确运用“融化”、“溶化”。

2.画人物关系图,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给人物对话添加修饰语,分角色朗读。

4.比较故事结尾两次“看”的不同,想象练笔,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

5.拓展阅读《白蝴蝶》,画出人物关系图,想象红气球和白蝴蝶的结局。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透过简洁平淡的语言,发挥想象,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画人物关系图,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找出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并思考:

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用简练的语言说给自己听。

2.全班交流:

(1)交流人物。

随着学生的回答,把“鸟儿”和“树”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树根、大门、小姑娘、灯火”。

(2)交流发生的事情。

预设:

如果学生对内容的概括很罗嗦,逐一来谈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关系,教师则肯定学生发言完整,同时进行引导:

树根、大门、小姑娘都是鸟儿在找树时问路的过程,你能不能合在一起说?

让学生懂得“同类事情要合并说”。

如果学生把鸟儿找树的过程合起来说,教师则追问“为什么你把鸟儿向树根、大门、小姑娘问路合起来说了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其他同学明确“同类事情要合并说”。

(3)小结:

人物比较多的童话,可以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来概括内容,并且把同类情节合并。

(4)再次练说内容:

学生对照关系图,说给同桌听。

活动二:

添加修饰语,分角色朗读对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认识“语言简洁”并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和“树”的难舍难分。

(1)出示第一次对话,学生齐读。

再出示《幸福是什么》中的一句人物语言,比比看: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幸福是什么》一课没有修饰语)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

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去年的树》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她微笑着说。

——《幸福是什么》

(2)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展开想象,给“鸟儿和树的对话”添加修饰语,并说明理由。

预设:

学生添加的修饰语,“树”说话时可能是:

依依不舍地、深情地、伤心地;“鸟儿”说话时,可能是:

痛快地、肯定地。

如果学生在谈理由时,不能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教师应引导:

他俩是一般的朋友吗?

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抓住“天天”一词,体会鸟儿与树形影不离、朝夕相处。

如果学生能抓住“天天”一词来谈,则充分肯定学生能抓住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3)小结:

有了修饰语,语言很生动;没有修饰语,语言很简洁,但是简洁的语言能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4)根据所填词语,同桌分角色读,并互换角色,进一步体会难舍难分的情谊。

2.小组合作,依照“填修饰语”和“感情朗读”的方法,继续想象其他三次对话时鸟儿的心情。

(1)出示段落,小组合作:

结合当时的情境,给小鸟说的话加上修饰语。

出示: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

“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

“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