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06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docx

18155的8LED串口通信

南京邮电大学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基于8155的8LED显示串口通信机设计

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林建中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计算、实际编程、调试、测试、分析查找故障,解决在实际设计中的问题,使设计好的电路能正常工作,为下一部结合实际的硬件系统设计准备条件。

2.实验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串口通信程序,波特率9600,通过RS232串口自环。

自动循环发送数据串(设计在程序中),接收并存储和显示该数据串。

2数据串单次发送由按键启动,接收端显示数据串和数据串数、正确接收数和错误数。

3数据串选择发送(预存10种数据串),通过按键选择发送,接收、存储并按序显示。

根据提供的参考工程,在proteus平台自己重新画出实验所需要的电气原理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相对应的程序,实现其功能,学习proteus软件的使用,其中包括原理图器件的选取、原理图的电气连接、程序的编写编译以及运行,并能查出其错误等。

第二部分实验工具及实验器件

1.Proteus7.5以及Keil4软件的使用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

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

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

虽然目前国内推广刚起步,但已受到单片机爱好者、从事单片机教学的教师、致力于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科技工作者的青睐。

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8051、HC11、PIC10/12/16/18/24/30/DsPIC33、AVR、ARM、8086和MSP430等,2010年即将增加Cortex和DSP系列处理器,并持续增加其他系列处理器模型。

在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种编译器。

在PROTEUS绘制好原理图后,调入已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

*.HEX,可以在PROTEUS的原理图中看到模拟的实物运行状态和过程。

而*.HEX文件则由Keil软件编译后生成。

Keil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即可看出。

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

运行Keil软件需要Pentium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

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语言编程,那么Keil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C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

有了proteus和keil软件我们就需要在这两个软件中建立我们所需要的工程进行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在Keil4中建立一个新的工程,命名为“软件实验”,如图2-1。

图2-1

第二步:

选择使用的单片机芯片,我们选择ATMEL公司生产的89C51,如图2-2。

图2-2

第三步:

将新创建的.c文件添加到Target1中,如图2-3。

图2-3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keil4的环境下对单片机的程序进行编译和运行了。

2.51单片机AT89C51

51单片机是对目前所有兼容Intel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

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31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rom技术的发展,8031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

目前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

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52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当前常用的51系列单片机主要产品有:

*Intel的:

80C31、80C51、87C51,80C32、80C52、87C52等;

*ATMEL的:

89C51、89C52、89C2051等;

89C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为:

  单一+5V电源供电;

  CPU:

由运算和控制逻辑组成,同时还包括中断系统和部分外部特殊功能寄存器;

  RAM:

用以存放可以读写的数据,如运算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以及欲显示的数据;

  ROM:

用以存放程序、一些原始数据和表格;

  I/O口:

四个8位并行I/O口,既可用作输入,也可用作输出;

  T/C:

两个定时/记数器,既可以工作在定时模式,也可以工作在记数模式;

  五个中断源的中断控制系统;

  一对全双工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串行I/O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微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产生电路,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需要外接。

最高振荡频率为12M。

3.RS-232电平转换芯片MAX232

第一部分是电荷泵电路。

由1、2、3、4、5、6脚和4只电容构成。

功能是产生+12v和-12v两个电源,提供给RS-232串口电平的需要。

第二部分是数据转换通道。

由7、8、9、10、11、12、13、14脚构成两个数据通道。

其中13脚(R1IN)、12脚(R1OUT)、11脚(T1IN)、14脚(T1OUT)为第一数据通道。

8脚(R2IN)、9脚(R2OUT)、10脚(T2IN)、7脚(T2OUT)为第二数据通道。

TTL/CMOS数据从T1IN、T2IN输入转换成RS-232数据从T1OUT、T2OUT送到电脑DB9插头;DB9插头的RS-232数据从R1IN、R2IN输入转换成TTL/CMOS数据后从R1OUT、R2OUT输出。

第三部分是供电。

15脚GND、16脚VCC(+5v)。

完成连接之后的电路图如图2-4所示。

图2-4

11和12口分别连接51单片机的RxD(P3.0)、TxD(P3.1)。

4.三态输出的8D透明锁存器74HC373

74HC373的输出端Q0~Q7可直接与总线相连。

当三态允许控制端OE为低电平时,Q0~Q7为正常逻辑状态,可用来驱动负载或总线。

当OE为高电平时,Q0~Q7呈高阻态,即不驱动总线,也不为总线的负载,但锁存器内部的逻辑操作不受影响。

当锁存允许端LE为高电平时,Q随数据D而变。

当LE为低电平时,Q被锁存在已建立的数据电平。

5.二线制I2CCMOS串行EEPROM24C08

6.8155引脚以及功能。

8155是一个有40引脚的塑封芯片,功能较强,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电路中。

它有两个8位口A、B和一个6位口C,总共可以扩展出22条接线。

它含一个可预置的计数器,计数范围从2到16383,可用于延时、计数或分频。

它内部还有256字节的RAM,可以补充CPU内存的不足。

为了能够设置芯片的工作方式和了解芯片的状态,内部还有命令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

8155各引脚功能说明如下:

RST:

复位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

复位后,3个I/O口均为输入方式。

AD0~AD7:

三态的地址/数据总线。

与单片机的低8位地址/数据总线(P0口)相连。

单片机与8155之间的地址、数据、命令与状态信息都是通过这个总线口传送的。

读选通信号,控制对8155的读操作,低电平有效。

写选通信号,控制对8155的写操作,低电平有效。

片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

IO/:

8155的RAM存储器或I/O口选择线。

当IO/=0时,则选择8155的片内RAM,AD0~AD7上地址为8155中RAM单元的地址(00H~FFH);当IO/=1时,选择8155的I/O口,AD0~AD7上的地址为8155I/O口的地址。

 

ALE:

地址锁存信号。

8155内部设有地址锁存器,在ALE的下降沿将单片机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信息及,IO/的状态都锁存到8155内部锁存器。

因此,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信号不需外接锁存器。

PA0~PA7:

8位通用I/O口,其输入、输出的流向可由程序控制。

PB0~PB7:

8位通用I/O口,功能同A口。

PC0~PC5:

有两个作用,既可作为通用的I/O口,也可作为PA口和PB口的控制信号线,这些可通过程序控制。

TIMERIN:

定时/计数器脉冲输入端。

TIMEROUT:

定时/计数器输出端。

VCC:

+5V电源。

 

2、8155的地址编码及工作方式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8155是按外部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的,为16位地址,其高8位由片选线提供,=0,选中该片。

当=0,IO/=0时,选中8155片内RAM,这时8155只能作片外RAM使用,其RAM的低8位编址为00H~FFH;当=0,IO/=1时,选中8155的I/O口,其端口地址的低8位由AD7~AD0确定,如表6-6所示。

这时,A、B、C口的口地址低8位分别为01H、02H、03H(设地址无关位为0)。

 

表6-68155芯片的I/O口地址

AD7~AD0

选择I/O口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0

1

命令/状态寄存器

A口

B口

C口

定时器低8位

定时器高6位及方式

8155的A口、B口可工作于基本I/O方式或选通I/O方式。

C口可工作于基本I/O方式,也可作为A口、B口在选通工作方式时的状态控制信号线。

当C口作为状态控制信号时,其每位线的作用如下:

PC0:

AINTR(A口中断请求线)

PC1:

ABF(A口缓冲器满信号)

PC2:

(A口选通信号)

PC3:

BINTR(B口中断请求线)

PC4:

BBF(B口缓冲器满信号)

PC5:

(B口选通信号)

8155的I/O工作方式选择是通过对8155内部命令寄存器设定控制字实现的。

命令寄存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命令寄存器的格式如图6-16所示。

在ALT1~ALT4的不同方式下,A口、B口及C口的各位工作方式如下:

ALT1:

A口,B口为基本输入/输出,C口为输入方式。

ALT2:

A口,B口为基本输入/输出,C口为输出方式。

ALT3:

A口为选通输入/输出,B口为基本输入/输出。

PC0为AINTR,PC1为ABF,PC2为,PC3~PC5为输出。

ALT4:

A口、B口为选通输入/输出。

PC0为AINTR,PC1为ABF,PC2为,PC3为BINTR,PC4为BBF,PC5为。

7.LED液晶显示器件7seg-mpx8-ca

7SEG-MPX8-CA八个共阳二极管显示器12345678是阳公共端

图三LED液晶显示器件7seg-mpx8-ca

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

(1)静态显示驱动:

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

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有个单片机的I/O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

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I/O端口多,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5*8=40跟I/O端口来驱动,要知道一个89S51单片机可用的I/O端口才32个,实际应用时需要增加译码驱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

(2)动态显示驱动:

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八个显示比划“a,b,c,d,e,f,g,h”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I/O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受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哪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恐慌只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

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1—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使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第三部分实验原理图及程序代码

1.硬件部分电路设计

电路图如图:

 

2.软件部分设计

这部分的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paXBYTE[0x0001]//定义8155口地址

#definepbXBYTE[0x0002]

#definecontrol8155XBYTE[0x0000]

sbitSCK=P1^0;

sbitSDA=P1^1;

sbitE=P3^7;

sbitSEND=P3^1;

sbitREV=P3^0;

sbitK1=P3^2;

sbitK2=P3^3;

sbitK3=P2^3;

uchar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123456789存码表

ucharpos[8]={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位选,选中数码管

dataunsignedcharstr1[16]={"Starting...."};

dataunsignedcharstr2[16]={"Recieved:

"};

dataunsignedcharsend[16]={"testnumber"};

uchartemp;

inti;

 

voiddelay(unsignedintt)

{

unsignedinti,j;

for(i=0;i

for(j=0;j<10;j++)

;

}

 

voiddelayXus(ucharx)//微秒延时

{

while(--x);

}

voiddelayXms(ucharx)//毫秒延时

{

uchari;

while(x--)

{

for(i=250;i>0;i--)

{

;

}

}

}

voidstart()

{

SDA=1;

delay(3);

SCK=1;

delay(3);

SDA=0;

delay(3);

SCK=0;

delay(3);

}

voidstop()

{

SDA=0;

delay(3);

SCK=1;

delay(3);

SDA=1;

delay(3);

}

voidU4_init()

{

SCK=1;

delay(3);

SDA=1;

delay(3);

}

voidresponds()

{

uchari;

i=0;

SCK=1;

SDA=1;

delay(3);

while(SDA==1&&i<250)

i++;

SCK=0;

delay(3);

}

voidwrite_dat(uchardat)//写一个字节

{

uchari,temp;

temp=dat;

for(i=0;i<8;i++)

{

temp=temp<<1;

SDA=CY;

delay(3);

SCK=1;

delay(50);

SCK=0;

}

}

voidwrite(ucharadd,uchardat)//写一个字节dat到地址add

{

start();

write_dat(0xa0);

responds();

write_dat(add);

responds();

write_dat(dat);

responds();

stop();

}

ucharread_dat()//读一个字节

{

uchara,r,temp;

SDA=1;//接收前记得释放数据线,即拉高sda。

delay(3);

for(a=0;a<8;a++)//循环八次以此接收一字节数据

{

SCK=1;//sck置高,使接收数据稳定。

delay(3);

r=r<<1;//接收数据处理,存入i2c_r变量中。

temp=SDA;

r=r|temp;

SCK=0;//sck置低,准备接受下个数据位。

delay(3);

}

returnr;

}

ucharread(ucharadd)//从地址add中读取一个字节

{

uchardat;

start();

write_dat(0xa0);

responds();

write_dat(add);

responds();

start();

write_dat(0xa1);

responds();

dat=read_dat();

delayXus

(2);

stop();

returndat;}

voidwritedata()

{uchari;

ucharstr[8]={0xf9,0xa4,0xb0,0xc0,0xf9,0xa4,0xb0,0xc0};

for(i=0;i<8;i++)

{

write(i,str[i]);

}

str[0]=0xa4;str[1]=0xb0;str[2]=0x99;str[3]=0xf9;str[4]=0xa4;str[5]=0xb0;str[6]=0x99;str[7]=0xf9;

for(i=8;i<16;i++)

{

write(i,str[i-8]);

}

str[0]=0x4f;str[1]=0x5b;str[2]=0x4f;str[3]=0x66;str[4]=0x66;str[5]=0x4f;str[6]=0x5b;str[7]=0x06;

for(i=16;i<24;i++)

{

write(i,str[i-16]);

}

str[0]=0x99;str[1]=0x92;str[2]=0x82;str[3]=0xb0;str[4]=0x99;str[5]=0x92;str[6]=0x82;str[7]=0xb0;

for(i=24;i<32;i++)

{

write(i,str[i-24]);

}

str[0]=0x92;str[1]=0x82;str[2]=0xf8;str[3]=0x99;str[4]=0x92;str[5]=0x82;str[6]=0xf8;str[7]=0x99;

for(i=32;i<40;i++)

{

write(i,str[i-32]);

}

str[0]=0x82;str[1]=0xf8;str[2]=0x80;str[3]=0x92;str[4]=0x82;str[5]=0xf8;str[6]=0x80;str[7]=0x92;

for(i=40;i<48;i++)

{

write(i,str[i-40]);

}

str[0]=0xf8;str[1]=0x80;str[2]=0x90;str[3]=0x82;str[4]=0xf8;str[5]=0x80;str[6]=0x90;str[7]=0x82;

for(i=48;i<56;i++)

{

write(i,str[i-48]);

}

str[0]=0x80;str[1]=0x90;str[2]=0xc0;str[3]=0xf8;str[4]=0x80;str[5]=0x90;str[6]=0xc0;str[7]=0xf8;

for(i=56;i<64;i++)

{

write(i,str[i-56]);

}

str[0]=0x90;str[1]=0xc0;str[2]=0x88;str[3]=0x80;str[4]=0x90;str[5]=0xc0;str[6]=0x88;str[7]=0x80;

for(i=64;i<72;i++)

{

write(i,str[i-64]);

}

str[0]=0xc0;str[1]=0x88;str[2]=0x83;str[3]=0x90;str[4]=0xc0;str[5]=0x88;str[6]=0x83;str[7]=0x90;

for(i=72;i<80;i++)

{

write(i,str[i-72]);

}

}

voidsend_char(uchartemp1)

{SBUF=temp1;

while(!

TI);

TI=0;

}

voidMAX232_init()

{

TMOD=0x20;

TH1=252;

TL1=252;

TR1=1;

PCON=0x80;

SCON=0x50;

}

voidmain()

{

inti,j,set;

charb,t;

ucharword[16],recv[8];

U4_init();

writedata();

delay(50);

set=0;

while

(1)

{

control8155=0x03;

for(i=0;i<8;i++)

{

pa=pos[i];

pb=0x88;

//pb=send[i];

delay(5);

}

}

while

(1)

{

while(K2)

{

while(!

K1)

{

if(!

K2)

break;

}

while(K1)

{

if(!

K2)

break;

}

if(!

K2)

break;

delay(30);

set++;

if(set>10)

{

set=0;

}

}

MAX232_init();

while(!

K2);

control8155=0x03;

delay(30);

switch(set)

{

case1:

for(i=0;i<8;i++)

{

send[i]=read(i);

}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