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72261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docx

巴灵台景区讲解词

导游A:

【迎接(停车场)】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莅临巴灵台旅游景区旅游观光,我是讲解员XX,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总体介绍】

  各位朋友,巴灵台旅游景区位于距平昌县城28公里的灵山镇境内,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

巴灵台旅游景区最高海拔820米,景区钟灵毓秀,气候宜人,系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古巴人祭天遗址,既有神奇的自然奇观,又有经典的人文景观。

2013年,我们邀请国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对巴灵台旅游景区进行了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以巴灵台上儒、道、佛三教文化为主题,深度挖掘古道文化,延伸农耕文化,结合2005年温家宝总理视察灵山镇的特殊背景,将巴灵台旅游景区打造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在巴灵台旅游景区您可以游米仓古道、览巴灵圣景、品巴灵神韵。

  接下来,就请各位随我一同领略巴灵台神奇的风光。

  【寒牛山】

  各位朋友,这座山叫做寒牛山,乾隆庚辰恩科举人吴道凝用这样一首诗描述寒牛山:

怪石巍巍恰似牛,山中独卧几千秋;风吹遍地毛不动,雨洒横身汗直流。

青青齐眉难下口,牧童敲角不回头;古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金狮挂铜铃”,风水相当好,人杰地灵。

民初年间武状元陈珊就出身在此地,这座寒牛山也有一个关于“寒牛对马口、金银两万斗”的美丽传说。

  【游客中心】

  各位朋友,景区整体空间结构为一个旅游服务主中心、一个旅游服务次中心和七大功能区。

旅游服务主中心设在县城,是巴灵台景区最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中转站,旅游服务次中心设于巴灵台景区内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七大功能区即巴人文化展示区、巴人文化体验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现代农业旅游体验区、生态健身观光区、养生休闲度假区和综合娱乐区。

在景区核心——巴人文化展示区,将以巴人民俗文化、祭祀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祭天祭祖、宗教朝觐、文艺演出等形式,全面展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巴人文化,以及巴灵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文化。

在巴人文化体验区、生态健身观光区等区域将集中展现灵山当地特有的风俗民情以及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游客接待中心根据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了功能布局,位于我们正前方的就是游客接待咨询总台。

在总台可以办理旅游咨询、导游服务、行李寄存、旅游业务洽谈等服务。

巴灵台景区现有讲解员15名,其中中文讲解12名(含高级讲解员2名),多语种讲解员3名。

为了更好的宣传景区,扩大景区的影响力,我们制作了宣传折页供游客免费取阅。

  左手边设置了购物中心(旅游商品介绍)、邮政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区。

同时,配置了残疾人座椅、婴儿车、擦鞋机、雨伞、手机加油站等设施,可以给游客提供既全方位又贴心的服务。

在游客中心,还设置有6台电子触摸屏以供客人查询有关平昌“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信息,让游客体验“智慧旅游”的无穷乐趣。

  二楼是我们的影视厅,可同时容纳50人。

全天候滚动播出景区风光旅游宣传片,关于巴灵台的历史人文也会在这里播出,例如,巴灵台民歌、巴灵台传统婚嫁习俗等。

  【上车途中】

  各位朋友,这边请,下面我们将乘观光车进入景点实地游览。

  【车上解说】

  各位朋友,接下来我们乘车盘山而上,前往核心景区(点)---巴灵台。

由于弯道很多,请大家抓好身边的扶手,注意安全。

巴灵台因其地处三巴腹地【巴东,巴西,巴中(巴郡)】,而取其巴。

因巴人文化、儒、道、佛三教文化集于一山且灵验异常而得其灵。

峰顶平坦如台,而取其台,故而得名为巴灵台。

巴灵台因米仓古道而繁荣,因“儒道佛”三教文化于一体而声名鹊起,因清乾隆恩科举人吴道凝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巴灵台赋》而声名远播。

  巴灵台是古巴人祭天的场所,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巴人自古信奉神鬼传说,他们相信灵台有灵,所以长期在此祈雨(直到30—40年代还有这类活动),以图风调雨顺。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灵台上庙宇林立,从最初的药王庙、玄主大殿到后来的佛主大殿,巴灵台上逐渐形成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敬奉之地,巴灵台一时声名鹊起,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药王显圣、佛祖显灵”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巴灵台上有如此奇特的文化现象呢?

据专家考证,这都因为巴灵台处于古蜀道之一——米仓古道的要冲位置而决定的。

米仓古道是我国蜀道的一条重要干线,我们的巴灵台就位于米仓古道中北上通江广纳,南下江口的要冲,是古人军事、官驿、文化、商贸必经之处,所以来往川、陕、渝的客商,相互传说,凡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初三的春祈,药王会等主要节日,来此烧香的、还拜香愿的无不前呼后拥,人山人海。

在清朝的时候,巴灵台庙观的白粉墙上有游人题诗。

其中有一首诗中写道:

“莺歌燕舞艳阳天,男男女女登灵山。

笑语声中赞胜景,重游灵台话当年。

”可见那时的巴灵台已是‘殿阁凌虚、棟宇奇异’。

堪称‘比之瀛州而无异、堪与岛屿而齐名’的仙山琼阁了,香火是非常的旺盛。

  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左上方,大家可以看到四面峻峭,天成巨石,山顶突起如台,(这)就是巴灵台,素有“铁打巴灵寨”之称,远观形如天马。

左手边修建了观景台,这里是远眺巴灵台的最佳之地,灵山籍清乾隆庚辰恩科举人,房山县令吴道凝感悟巴灵胜景,曾写下《巴灵台赋》,其中有一句是这样描述的:

“奇峰突兀,跃天马于云汉;灵台高悬,列翠屏于碧空。

”“虽封禅之所未及,宜嵽嵲(diéniè)之所必列。

”他的意思是,巴灵台虽然不及五岳之首的泰山,成为历代帝王祭天祀地之处,但是可以同骊山品列,成为帝王幸游之所。

相传乾隆皇帝读后盛赞其文,被吴道凝笔下的巴灵台深深打动,曾拟御驾亲临,想一睹巴灵台的秀丽风光,无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乾隆皇帝最终未能如愿。

而今天,蜀道变通途,真可谓“条条道路通灵台”。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巴灵台风光,弥补乾的遗憾,并且一定能沾上巴灵台上的灵气,回家后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各位帅哥回去麻将桌上杠上花,各位美女回去更加的貌美如花。

  【场镇】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经过的就是巴灵台场镇,兴建于清光绪年间,紧邻核心景区巴灵台,现在这里也是灵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具有巴人文化特色建筑的巴人风情街,我们在这里可以品美酒美食,览巴人风情。

  各位朋友,我们即将达到巴灵台下的石三丫。

在石三丫我们将经三教文化观光大道登上巴灵台,领略巴灵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感悟巴灵台独特的人文气息,共同去见证吴道凝所描绘的灵台神韵。

  导游B:

【石三丫】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巴灵台景区的核心景点——巴灵台。

在古人的笔下,说它是:

"奇峰突兀,跃天马于云汉,灵台高悬,列翠屏于碧空"巴灵台是唯一的儒道佛三教文化圣地.它因吴道凝的<<巴灵台赋>>而声名远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接银河之精华,光流五彩"的巴灵台!

首先我们将登上的是三教文化大道。

  儒、道、佛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唐宋以来,儒、道、佛三教合一,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的繁荣。

宋孝宗说: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国。

  【第一阶梯】

  现在,我们正走在通往山顶的儒道佛三教文化大道上.石梯两旁的栏杆上有儒道佛三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的浮雕。

这一段雕刻的是儒教的古二十四孝图,如:

卧冰求里,卖身葬父等.意在传扬孝道文化,启迪人们用“孝、悌、忠、信”的思想去调整父子、兄弟、朋友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儒教是咱们的国教。

其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国人。

儒教文化博大精深,而当地老百姓则非常简单的,直接的把它理解为一个“孝”字。

所以,咱们这儿对孝顺父母看的特别重要。

先后也涌现出了许多的孝子。

我想,这就是一种文化对人性美的发掘最有社会意义价值的一点。

  【第二阶梯】

  这段栏杆上雕刻的是八仙,三清等道教的神仙。

传承道教文化。

道教是一个崇尚诸多神明的多神教,也是中国最本土化的宗教。

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易经》为主要经典。

把尊教重德视为最高信仰。

主张“无为而治”。

其实基于现实世界,道教也有着各种积极的意义,道法自然,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灵魂能量,进一步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以一定方式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三阶梯】

  这段护栏雕刻着佛教的“十八罗汉”,传承佛教文化。

佛教发源于印度,由释迦牟尼所创。

它的核心就是“善”,教化人们“心存善念、常行善举、广结善缘、终得善果”。

  大家加油!

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庙宇了。

  山上庙宇始建于明朝初年。

起初只有一座药王庙。

鼎盛时期,达到十二座庙宇的建筑规模。

多元文化逐渐汇聚,儒、道、佛三教和药王菩萨集于一山。

遗憾的是,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然而,山上的神灵已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于是,当地的老百姓又自发的捐款捐物几经修缮。

可谓是“沧桑更迭而延续青灯黄卷,朝代几易而未断暮鼓晨钟”。

  这条小路通往普砣岩下的观音庙。

供奉着佛教的送子观音。

神像的旁边有一个“打儿洞”,据传,相求得子女的人,在神像前虔诚的祷告后,背对着“打儿洞”,向洞内扔石子,凡能进者,必随其愿。

  【牛王庙】

  这里是牛王庙,庙内供奉着牛王菩萨、马王菩萨和痘母娘娘。

通常人们到此祷告,保佑家中小儿平安,免生风麻痘疮。

保佑禽畜肥壮。

  【石刻大字】

  各位朋友,大家看“巴灵台”这三个石刻大字,它是清朝乾隆庚辰年(1760年)恩科举人吴道凝手书而成,是保存最完好的古迹之一。

这三个字的笔画宽为20厘米。

每个字高近两米,宽约1米。

这一小块上的字说明了当时写这三个字的历史背景。

吴道凝描绘巴灵台山川秀色的诗词歌赋现存三首。

其中的两首咏灵台八景由后人石(镌)刻于此。

而最富盛名的“巴灵台赋”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脍炙人口。

  巴灵台上随处可见古人的生活痕迹。

大家不妨猜测一下这面石壁上的石洞和这个凹槽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说山上的庙宇众多,这一面墙上就有许多的庙宇,为了保护建筑物不遭受雨水的冲刷,于是开山劈石凿建了排水沟形成了引水槽,而这些石洞就是当年依山而建的寺庙所留下的建筑痕迹。

  【北寨门】

  俗话说铁打巴灵台,千年古寨门。

巴灵台共有三道寨们:

北寨门、南寨门和东寨门。

我们现在经过的是北寨门,又叫中寨门,建于明朝。

是巴灵台保存比较完好的三道古寨门之一。

历经五百余年未曾变异,足以见证古人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导游C:

【石院坝】

  各位朋友,这里便是建于明朝的石院坝,是巴灵台峰顶保存比较完好活动场所之一,四周的阶梯石还隐约可见。

曾经的巴灵台初一、十五的庙会是鞭炮轰鸣,香烟缭绕。

更热闹的还有佛祖会、观音会、药王会和每年三月初三的春祈。

正所谓“岁时宏开寿域、不羡海外之洞天,亿兆同登春台、实为寰中之福地”。

这里是供僧侣,游客食宿、休憩的斋堂。

南边是财神庙,供奉的是道教神仙武财神赵公明的神像。

人们常说“要财运、拜财神,神灵面前要虔诚,勤劳致富莫妄想,包你厄运变好运。

”北面是齐天大圣殿。

西面是佛祖大殿,供奉着佛祖、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面分列十八罗汉神像。

听老人们讲:

解放初期都还有陕西的汉中,重庆、达川等地的善男信女背着盘缠奉米,拉着长蛇状的队伍,拖着悠扬的佛号三步一参,五步一拜到巴灵台还愿。

人们不仅要问天下到处都是寺庙,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到巴灵台还愿呢?

这是因为巴灵台是三巴【巴东,巴西,巴中】佛教总坛,还香愿只有在总坛才能勾愿。

  【夫子殿】

  这里是夫子殿,供奉这儒教创始人孔子和道教的神仙文昌帝君,也就是文曲星。

文曲星是掌管文化功名的司命星宿,备受读书人尊崇。

  于是就有“求知修身拜孔圣,升学升官拜文昌”之说。

  【二郎殿】

  这是二郎庙。

供奉的是二郎神杨戬。

  【巴灵台赋】

  各位朋友,在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到吴道凝的《巴灵台赋》。

吴道凝是巴灵台下竹园人(现在的灵山镇草坝村7社人)于乾隆庚辰(1760年)考中恩科举人,官拜顺天府(今北京市)房山知县。

在皇帝身边供职。

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勤于政事,乾隆亲赐水晶石印章一枚以示褒奖。

这枚水晶石印章至今尚存吴道凝第十代孙吴朗之手。

吴家老堂屋门上至今挂着吴道凝当年考中举人时,清朝监临总督部堂授予地‘登万寿科’牌匾。

他的父母分别被敕封为‘文林郎’和‘诰命夫人’。

(均有碑文为证)。

吴道凝擅长诗书字画,十分热爱家乡。

他的“巴灵台赋”,以‘通、巴、名、山、地、灵、人、杰”为韵,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巴灵台的山川秀色和历史文化,抒发了自己忠君报国,造福百姓的豪情壮志。

请看这句“东望扶桑,西指流沙,南俯视乎云梦,北仰戴乎京华。

”显然诗人把巴灵台看作是祖国的中心。

把大好山河尽收眼底,尽纳于胸。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那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博大的胸襟。

  再看这句“虽封禅之地未及,宜嵽嵲之所必列。

”封禅原指古人祭天地的一种祭祀活动。

而祭天地就是与天地对话,所以要在离天最近的地方进行。

古人认为泰山最高,离天最近,所以在这儿,封禅指的是指泰山。

“嵽嵲”本意指高高的山峰。

不过这儿它出自于杜甫的诗句“清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所以嵽嵲指骊山。

整句的意思是,巴灵台虽然不及五岳之首的泰山,成为历代帝王祭天祀地之处,但是可以和皇家的后花园——骊山品列,成为帝王幸游之所。

相传乾隆读后盛赞其文,并赏慕巴灵台的秀丽风光,曾拟御驾亲临,无奈当时蜀道险阻,未能如愿。

所幸今天蜀道变通途,大家可以尽情地领略巴灵台的秀丽风光,弥补乾隆的遗憾。

  再看这句“危径与洞扉同穿,鸟道共鹊桥交横。

”说的就是前面的石拱桥。

桥下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银杏叶状的风洞。

而连接两座山的石拱桥由于年代久远,为了安全起见,临时在表面用钢筋水泥进行了加固。

  【观景台】

  这是一个焚香炉。

春天,站在这儿看山下的葫芦坝,万亩梯田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别是一番田园风光。

省政协副主席刘道平的老家就在那儿。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吴道凝祖屋的一角。

  【药王殿】

  各位朋友,巴灵台又叫‘眉阳城’,是药王菩萨孙思邈的道场,所谓道场用现代话说就是总部的意思。

巴灵台上药王最灵。

相传巴州府有一陈姓人家,他的独子患胀蛊病气绝身亡,正赶制棺木,突然来一老者声称他能将他们的孩子救活,说着就在地上捻起一撮锯末嘱姜开水服下。

主人半信半疑,无奈死马当作活马医,依言照办。

服下锯末后片刻,他们的孩子果然复活了。

陈家碾了一斗米,捉了一只大公鸡厚谢老者,老者坚辞不受。

陈家请问老者尊姓大名,期日后重谢。

老者言道;‘锯末姜汤下,斗米一只鸡,趁我十年运,有病早来医。

若要言谢就到巴灵台眉阳城来’,说完扬长而去。

于是陈家多方寻找,到处打听,终于找到巴灵台,而不见眉阳城。

于是上山求神问佛,望其指点迷津。

当走到药王庙,见庙中药王神像正是老者,方知药王显灵。

从此巴灵台眉阳城,药王显灵传遍四面八方。

可谓是‘杏林起龙虎之斑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药王殿已经是第三次重建。

这些功德碑和诸多的挂红。

足见人们对药王的崇拜。

  【玄祖殿】

  各位朋友,玄祖大殿内供奉的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

玄祖殿是当年巴灵台顶的标志性建筑,高大雄伟,飞檐翘角。

相传,修建巴灵台庙观,每逢竖柱盖瓦等高空危险施工时,漫天大雾笼罩峰顶,隐没了百丈悬崖。

似有神灵护佑,使得工匠平安无惧。

玄祖殿三面墙角笔立于悬崖之上,根本无法通行,有一僧人沿墙脚环绕一周,古今传为奇闻。

《巴灵台赋》中的“竖柱则雾隐巉岩,砌瓦则云遮险峨。

耸檐牙于树梢,径墙脚为古迹。

”说的就是这个传说。

我们在盘山而上时看到的巴灵台峰顶的庙宇也就是玄祖大殿。

从这鸟瞰山下,我们就是从那儿的游客中心一路沿着这条公路盘山而上。

山下那一串白色的房子是盛产稻米鱼虾的民意村的一半,另一半民意新村咱们在长宁寨可以看得到。

红色房顶处属于通江县的三溪乡。

  现在咱们原路返回,去往东寨门。

  【东寨门】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正行走在米仓古道巴灵台段。

为了方便游客行走,确保游客安全,我们对景区内的这段米仓古道进行了拓宽铺装。

路面不平,请大家注意脚下和崖边安全。

前面就是巴灵台的尾寨门,尾寨门外有一个虚空观景台,各位可以亲身体验一下。

站在观景台前端,能够充分体会到“站在崖边,如临深渊,足踏云端,一览众山”的境界。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从尾寨门下山的这段路非常陡峭,所以就在这里修建了这座吊桥。

过吊桥可是有节奏的哟,大家跟着我的拍子做吧,“脚踏吊桥、手抓绳索,一摇疲乏消、二摇病痛跑、三摇步步高!

四摇心愿全达到!

  各位朋友,过了吊桥,有没有一种神清气爽、浑身有劲的感觉?

有就不说,没有的,从新回去再过一次吧。

开个玩笑。

在我右手边是一座喇嘛墓。

墓主是一位西藏的喇嘛,因仰慕咱们巴灵台的灵验,不远万里前来修行,坐化后就埋葬于此。

顺着这条石板路,也可以到达打耳洞、北寨门。

  导游D:

【子母连心亭】

  各位朋友,前方是“子母连心亭”。

传说在建造子母连心亭的地方原本居住着一对母子相依为命,老母亲双目失明,儿子每日下河捕鱼为生。

此处距离巴灵寨顶仅仅只有几步之遥,但母亲却因双目失明无法上山烧香拜佛,为祈求儿子能够日日平安归来,母亲便每日在家打坐念经。

所谓“心若有佛佛是我”。

只要“心诚”,处处是佛堂。

拜佛,讲究的是心诚则灵。

  【九转木栈道】

  各位朋友,沿着子母连心亭向下,要走的是九转木栈道,九转木栈道由九个转台组成,象征着人一生每十年一次的飞跃,五十半百,九九归一的人生哲理。

建设木栈道的木头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樟子松,使用年限可达30年之久。

  【梁祝松】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巴灵台的山脚下,大家看这棵形似“一篼两茎”的松树,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梁祝松”。

传说是一堆恩爱的夫妻化身于此,许多恋人长到此地许下永世恩爱的诺言。

有句话说: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今天的相聚,那可是前世回眸成颈椎病才换来的。

所以,让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将今天相聚的这份缘分永恒记录吧。

粗的松树是男的,细的松树是女的,大家一定要两个人一起去合影,如果一人单独去,就是第三者插足哦。

  【和尚坟】

  各位朋友,这里是和尚坟,又叫牌坊梁。

这座牌坊石塔始建于明朝洪范年间,清乾隆28年几经修缮,文化大革命中虽遭破坏,时至今日,保存还算完好。

牌坊古朴高大壮观,带自然之鬼斧神工,是民间较为少见的单体墓葬。

墓内埋葬着洪范高僧普文大师,周围多有墓葬,埋葬历代喇嘛、观主遗骸。

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阁】

  各位朋友,这栋建筑是灵山水厂,它供应着整个灵山片区的居民饮用水。

这幅对联写的是:

“眉扬圣地传千古,龙洞神泉惠万家”,“眉阳”就是咱们的巴灵台。

  【莲花台】

  各位朋友,下方就是莲花台。

相传巴灵台夜间常有莲花开放,上方有佛像显现,人们在莲花开放的位置,修建了莲花台,本来是要在莲花台上放上佛像的,但是后来,一位懂风水的先生说,说这里地势属阴,不宜放置佛像,所以后来就改建成现在的观景台了。

  【福禄坝】

  各位朋友,大家随着我手的方向能看见一片美丽的梯田。

这里就是“福禄坝”了。

福禄坝海拔520米,有耕地一千余亩。

相传,明朝初年,这里居住着蒲、吴两姓人家,主要种植稻谷,因为这里地势向阳,所以种出来的大米香甜可口,曾作为贡品交送朝廷,人们衣食无忧,福禄双全,故称之为“福禄坝”了。

明年,我们县拟办“荷花节”,这片梯田将会种上千亩荷花,花开时,层层叠叠、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花谢后,接天莲叶无穷碧,莲藕框框农民喜。

即丰富了咱们平昌的乡村旅游,又为咱们灵山的农民创了收。

  【信佛林】

  各位朋友,我左手边的这片树林名为信佛林。

相传洪范大师坐化后埋葬在山中,只有清风明月相伴,后来远近信徒前来烧香时都自发带上家乡的名贵树种种植于此,因年代久远,大多已经死毁,这些树是现在的一些信徒捐种的。

  现在咱们回头望,可以看到连接两山之间的这座石拱桥,在如此险峻狭窄的地方架设石拱桥,足以见证古人的建筑水平之高。

吴道凝描绘此桥为“危径与洞扉同穿,鹊桥同鸟道交横”。

导游E:

【车上解说】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领略了巴灵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下面我们将前往第二个核心景点--长宁寨。

  【赵贵山】

  各位朋友,我们右边的这座山叫赵贵山,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1933年到1935年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时,为了保卫地方治安和红色政权,红军在灵山组建了游击队,后改名为“巴灵寨独立营”。

在我们的赵贵山现在还有保存完整的战场遗址。

  【龙泉水库】

  各位朋友:

眉扬圣地传千古,龙洞神泉绘万家。

现在我们经过的水库叫龙泉水库,在这个水库周围,我们拟定规划修建为巴人生态教谱园,巴人牧渔村,巴人生态养生村,巴人蚕桑村等传统村落,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生态养生文化。

  各位朋友,长宁寨已经到了,在这里我们将徒步千年米仓古道,品长宁古道神韵。

  【长宁寨】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长宁寨。

请这边走。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长宁寨的入口,整个长宁寨蜿蜒绵长。

寨上既有保存完好的古寨门,还有在原址恢复重建的鼓楼和关楼。

同时长宁寨也是当年巴山背二哥的必经之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米仓古道。

  石刻地图:

  大家请看地图,我们大巴山古道很多,最负盛名的就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古道。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米仓古道在平昌境内的遗址。

米仓古道是我国蜀道的一条重要干线,始建于秦朝末年,北起陕西南郑县,南至四川巴中,是连接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和中国西南各地的重要通道,全长两千多公里,因翻越川陕交界的米仓山而得名,又叫长安古道。

米仓古道主要有四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到四川。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米仓古道中最东面的一线叫做汉中古道。

所谓汉中古道,就是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

此路从陕西经通江过平昌,由水路抵达州,再下重庆。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米仓古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平昌通往外界的公路未修通前,还一直有背二哥运输通行。

除了我们灵山,平昌境内还有不少米仓古道的遗迹,如平昌县西兴乡有明万历年间石刻的“长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镇的清光绪年间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

  左边浮雕:

  大家请看这边的浮雕,左边描绘的就是当年背二哥和马帮肩挑背驮着人们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徒步翻越米仓山,爬坡上坎的情景。

精致的浮雕为我们展示了米仓古道这独特的线路文化遗产。

  右边浮雕:

  长宁寨之所以叫长宁寨,一是由于长宁寨山体蜿蜒绵长;二是在长宁寨的守护之下百姓安宁。

古代这一片地方匪盗横行,人们利用长宁寨的地势修建鼓楼、寨门抵御匪盗,更有陈珊手端铜炮800斤,威震敌胆的故事让这一带百姓得以安宁。

右边这块浮雕描绘的正式当年陈珊手端铜炮,抵御外贼入侵的场面。

预知详情如何,我们且走且听。

  各位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米仓古道,去感受当年巴山背二哥的酸甜苦辣。

  【鼓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鼓楼。

“插旗四面扫狼烟,长宁钟鼓除匪警”据当地老百姓讲,当年长宁寨周围的人们,为了防范匪贼入侵,便利用长宁寨周围地势开阔,居高临下的特点修建鼓楼“击鼓为号”通报敌情,后来又与巴灵台上的晨钟暮鼓遥相呼应。

这鼓楼正处于米仓古道上,更是来往客商,过往行人歇息之处。

“更鼓响而春梦醒,晓声发而鼓角洪。

”如今重建鼓楼就是为了供大家缅怀旧事。

  当然,在此处登高望远,更别有一番滋味。

请往这边看,我们下方就是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民意村,也是巴灵台景区的现代农业体验区。

鸟瞰民意村,一派生机勃勃尽收眼底。

左有寒牛山,右边有通河,前有张家山,背依长宁寨,天然的一个小盆地。

这里建有漂亮的巴山新居,并以北斗七星状排列。

它还依托小农水,打造以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水上游乐城。

古人游巴灵台时,曾盛赞了民意坝内的田园风光,诗云:

孔龙生蚕镇北边,瑶池玉女眺灵山,田间居民系玉带,文鼎物丰胜神仙。

如今的民意村更是政通人和,文盛物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

在凤凰冠、观音岩、猫儿石等地还有各种各样的奇山异石。

民意村汇聚巴灵台的灵气,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